第 217 章 第217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半年前,宋冀寧就憑藉自己的幾篇SCI論文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倒是季椽,由於太忙,根本沒時間寫論文,目前還是博士生在讀的學歷。要等衛星專案結束後才能抽時間完成博士論文。

微小衛星的機體已經完成,接下來是否能用,要先將它投入太空後,根據回傳的資訊才能確定。好在太原衛星基地每年都有衛星發射的專案,今年的運載火箭是長徵四號乙Y1號,目標是發射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以及季椽的微小衛星。

發射火箭,按照慣例,自然會有國家科技頻道的電視臺前來採訪。

季椽也被要求接受採訪,他本人對這方面興趣不大,說道:“我這年紀,上了電視也沒有權威性,還是讓其他人去吧!”

但是基地選擇季椽自然有原因,林光華前來勸他:“特意叫你出面,就是為了引導話題,轉移視線。”

“嗯?”

林光華低下頭,小聲道:“這次發射衛星,除了兩顆普通衛星外,還會悄悄發射一顆偵察衛星。”

間諜衛星?

季椽立即懂了。

“明白了,我會去。”

採訪是工程師們一起採訪的,微小型衛星接受採訪的是季椽和加思·米爾恩,中巴資源衛星接受採訪的基地一名工程師和巴西工程師。

兩顆衛星打的都是中外合作的話題。

資源衛星的兩位工程師年齡也不大,也就三十多歲,但季椽和他們比起來,還是太年輕了。

他今年才24歲,又有些娃娃臉,看起來完全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的模樣,臉上連一點鬍鬚都沒有。重點是,他還長得很好看,遺傳自媽媽的長相讓他有些偏女性化,長期不見陽光的生活令他有著病弱的蒼白,簡直像一名病美人,和衛星工程師這種嚴肅的身份完全不搭。

採訪記者看著手上的訪談問題,再看看季椽,眼冒精光。這幾年運載火箭的採訪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問題,全國觀眾都已經麻木了,她覺得自己終於找到吸引眼球的新話題了。

“各位工程師好,我是李莉,國家科技頻道的記者,這位是我們電視臺的攝像師王興康。”李莉向四位工程師做了介紹後,詢問道:“現在可以開始採訪了嗎?採訪時我會問各位技術和工作生活中的話題,如果有不能釋出的內容,請直接說‘過’,我們之後會剪輯的。”

“可以。”說話的是資源衛星的基地工程師,名叫周楠,同時也是這次接受採訪的負責人之一。由他確定採訪時,哪些內容可以公佈,哪些不可以。尤其這次接受採訪的有兩名外國人,基地怕他們口無遮攔無意間透露什麼不該說的內容,電視臺分辨不出來直接給播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於是四人並排坐一起,開始接受採訪。

李莉先採訪的是巴西的工程師,詢問他對華國科技的看法,以及製造衛星的技術等等。

這名工程師很熱情開朗,用英語侃侃而談,只是他連續回答了幾個問題後,周楠面無表情的說:“過。”

這位不小心透露了一些不該公佈的技術。

李莉點點頭,轉向她一直感興趣的季椽:“我剛才就注意到了,季椽先生相當年輕呢,你進入衛星基地有多久了?”

她並不知道這些工程師的身份,獲得的資料只有名字,其它都不會對她公佈。

季椽微笑:“三年多。”

“我看到資料說這次會發射的是一顆微小型衛星,請問什麼是微小型衛星?它和其它衛星有什麼區別呢?”

“和其它衛星相比,微小型衛星是一種更節省空間、廉價和輕便的衛星,它比起其它衛星,基優勢首先是造價方面的節約,正常一顆大衛星從製作到上天,其費用為……”季椽看向周楠。

周楠回答:“平均每千克40000美元,我們基地已經盡力節約,平均花費為每千克35000美元。”

李莉是科技頻道的老主持人了,對這方面資料瞭然於心,於是追問季椽道:“那麼微小型衛星的研製費用是?”

“平均每千克6000美元。”季椽認真道:“這只是首次研製的經費,將來技術改進,經費一定會越來越少。”

“是的。”周楠點頭,對季椽道:“要不是我這邊工作走不開,我都想去你那邊學習了。你建立的微小型衛星專案,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衛星空間技術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經費上的節約,可以使我們明年開始,研發更多衛星。”

“嘶——”李莉驚了,畢竟從40000美元減到6000美元的成本,小學生都能算出差距。

“請問,這些內容可以對外公佈嗎?”

周楠點頭:“可以,這只是正常向國際社會介紹我國的高新科技罷了,畢竟,我們衛星基地也接國際訂單的。”

李莉點點頭,繼續採訪季椽:“那麼季先生,費用相差那麼多,技術上微小型衛星能達到和大衛星一樣的功能嗎?”

“沒有問題。”季椽肯定道:“經過多次測試,微小衛星的所有功能都和大衛星沒有差別,要說的話,只有使用壽命問題。微小衛星只有大衛星使用壽命的一半。”

季椽再次對李莉,同時電視機前的觀眾科普:“正常大衛星的使用壽命為4年,而微小衛星的使用壽命是2年。”

李莉脫口而出:“但兩年後再做,4年花費也不過每千克12000美元……”

季椽笑著點頭:“沒錯。”

周楠再度開口:“我相信衛星發射成功後,必定會有很多第三世界的兄弟國家感興趣的。”

國際衛星訂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微小型衛星在太空中確認使用沒問題後,接下來重點製造的將是微小型間諜衛星。不過這些就沒必要說了,連季椽本人都不知道。

其實微小型間諜衛星專案被提出時,基地就曾建議過把季椽拉進來,給他衛星基地正式工程師的身份,甚至可以由他主導間諜衛星專案。這待遇給的極為真誠,權益也極大,當時參與會議的安全部人員都同意了,說回去就打報告。

一週後他回來,告知他們上面不同意讓季椽成為衛星基地工程師。

“上面什麼意思?”周楠很不滿:“是因為他太年輕,學歷和資歷不夠?”

“資歷不夠?就是太夠了……”那名安全部人員露出一言難盡的神情:“你們知道他以前是研究什麼的嗎?”

“什麼?”

“是……算了,現在還不能解鎖資料。總之,上面的意思是,把季椽留在衛星基地太浪費了,應該放他去研究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東西是指什麼?周楠疑惑不已。

他看過季椽的資料,知道他發表過很多篇SCI論文,是中科院學士李澤業的學生,目前博士生在讀。可以說品學兼優,但從資料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的東西,究竟以前是研究什麼的?

周楠這邊想著,另一邊季椽已經回答了不少李莉關於技術上的問題,不時引導到加思·米爾恩身上,幾人交替回答問題。採訪一個多小時都很順利,快結束時,李莉終於忍不住問了衛星外的話題:“我看季先生比其他工程師年輕太多了,可以問問你在衛星基地負責的工作嗎?”

從年齡上看,季椽應該是碩士研究生,這個學歷在衛星基地就是最底層的技術員。但底層技術員是不可能代表衛星基地接受採訪的,因此李莉對他很好奇。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季椽轉向周楠:“周工,可以說嗎?”

周楠想了想:“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你回頭不也要寫論文嗎?到時候還不是人盡皆知。”

像微小型衛星這樣的高新技術,對國際公佈時,肯定要發表相關論文的。季椽這個負責人的名字怎樣也無法隱藏,也沒有隱藏的必要。

於是季椽點頭:“我是微小型衛星專案的負責人。”

“主申請人,主研製人,主負責人。”周楠補充:“我聽說微小型衛星專案,因為季椽是申請人才獲得批准的,不然中科院也未必敢批這麼一大筆錢……啊,似乎不該說的,這段話記得剪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