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湖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啟三年夏,西南。

碧空當中漂浮著悠悠白雲,奔騰的長江自此東去不返,淘盡多少英雄淚。

一輛馬車邊,兩個男人並肩而立,望著南邊竦峙的高山,一時感慨萬分。

沉煉出現在哪兒都不足為奇,他已經辭去錦衣衛鎮撫使的官職,做一個閒雲野鶴,表面上寄情於書畫,跟一個南邊流落而來的女子結下情誼,終日談玄論道好不令人豔羨。

暗地裡沉煉成了遼東暗中的情報總管,負責一切軍情諜報工作。

因此他在北地再無邊患又吞併朝鮮的情況下,帶人南下考察山水勾結豪強再正常不過,就連知道他行蹤的駱思恭派人幾次前來拉攏都沒有出乎沉煉預料。

可是沉煉旁邊那人離開了遼東就足夠令人遐想,就連見到他的錦衣衛第一時間都嚇得拔出繡春刀。

此人一身窄袖短衣騎裝打扮,比常人略短些的頭髮隨意的用一根皮革系在腦後,稜角分明的臉上神色沉靜澹然,就像一個落拓不羈的文士。然而高大的身材和粗壯的臂膀讓人光是靠近他都覺得危險,那是人類本能對強者的恐懼。

和沉煉一起的,當然就是文搏了。

威震遼東的闖賊頭領文搏在天啟二年秋季率軍親自先登城池,攻破朝鮮都城漢陽之後回到撫順,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撫順城基礎建設大致完成,形成了一個六角星狀的粗略模樣,佔地長寬各四裡,外圍引水灌入壕溝形成護城河。

只是撫順城此時只有夯土的高臺充作防禦,本來文搏是要在這基礎上開始建城牆造稜堡。然而轉頭一看,遼東根本沒有能威脅到他們的軍事集團,加上這兩年來依靠陸文昭和楊鎬的縱橫勾連,有著充足財貨糧餉的文搏擴軍練兵,已有近兩萬精兵。

別看數量不多,跟大明之前出征動輒十萬大軍相比好像不值一提,可這兩萬人都是足額足餉,裝備精良的職業軍人組成。戰鬥力跟昔日明軍不可同日而語。有這樣兩萬大軍,其中半數還是騎兵的情況下,光是野戰就足以擊退任何敢於進入遼東跟他們作戰的軍隊,壓根不用打防禦守城戰。

所以建稜堡的計劃就被擱置,從朝鮮擄掠的人口丟到撫順、鐵嶺、開原周邊,開墾恢復因為連年戰事拋荒的土地。

除此之外女真人也內遷了不少,阿敏、金臺吉、白羊骨等人在朝鮮戰事中獲得了不錯的回報,文搏跟陸文昭商議後勒令其中貴人攜家卷遷入新建的撫順。連帶著很多女真底層軍民跟著到撫順附近討生活,本就因為鍊鐵冶金需求量越來越大,導致開礦也需要大量人口的遼東自然願意接收這些壯勞力,將其挑選老實肯幹的充入各處工坊、礦場,閒暇時編練他們當做民兵。

這樣的做法導致女真貴人對手下掌控越來越差,金臺吉自然願意享受生活投入到“大明”懷抱中,阿敏則坐立難安希望建立戰功自領一軍,陸文昭就讓他帶僅剩的三千親兵去遼河套劫掠清掃蒙古人。

到了這會兒,短時間內文搏預料到邊境不會有大的戰事,兵也練得差不多了,他對於內政瑣事感到厭煩,於是他安排曹文詔接替職務,趁著大明因為黨爭激烈到南邊直接聚集民眾抗稅造反,抽不出手腳對付他們的時候,跟著沉煉一同南下。

既是照應沉煉,也是考察地理,跟當年並肩作戰的將領們聯絡感情取得共識。

他們當時先從沉陽出發,過遼河經科爾沁部領地再路過朵顏部,領略完草原風光,記錄了內蒙地裡後,直趨大同會見麻承恩。

打仗稀里湖塗,看人經商精明獨到的麻承恩非常鄭重又謹慎的接待了兩人。他雖然敢學習這種割據一地的做法,但是不妨礙麻承恩牽線搭橋為兩人介紹晉商中的投機者,又是一通飲宴過後議定了更多的合作事宜。

麻承恩趁機用商業的名義跟文搏約定,絕不會在跟他們作戰。畢竟麻承恩對於自家軍隊有幾斤幾兩再清楚不過,藉助從遼東走私的新式板甲、火銃、弗朗機對付一下蒙古人還算是得心應手,跟文搏麾下虎狼之師過招,那不是嫌自己活得不痛快嗎?

他打定主意,如果朝廷調他平叛,上了戰場直接拖延,反正大明軍隊拖延誤事再常見不過,只要手裡有兵,誰還會在乎他是不是故意的呢?

接著文搏和沉煉又去了陝西,此時因為連年災禍此地已經民不聊生,要不是失去土地的流民還能闖遼東搏一搏,早就佔山為王劫掠地方了。

即便如此,陝西一地也多匪亂,只是沒到尋常人家不能出城的地步,對於沉煉和文搏兩人來說不用擔心被人劫掠,但也碰到幾次匪患,被文搏輕易殺散。

此時本應該從陝入蜀,但這段時間錦衣衛已經找上門來,一直在後面跟蹤,文搏考慮到其中很多人跟沉煉有舊不好大開殺戒,於是順勢沿黃河東去,擺脫跟蹤過中原赴江南,在江淮見到了告老還鄉的戚金。

在定遠拜訪戚金之時,素來以貧寒自守的戚老將軍不知是為了自汙還是年老了開始享受。家中這些年也添置無數,良田千畝,佃戶數百,宴請他們時大開流水席面,十裡八鄉人人可來,各個吃得油光滿面好不快活。

面對戚金之時文搏就不必說些正事,都是家長裡短的問候。臨到走時,戚金還是忍不住勸到:“文將軍志向遠大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我是清楚的。然而小陸這人不是個有主見的,如今大明海晏河清,還請文將軍勸他安心做事,不要再起干戈。”

戚金的勸說文搏聽了,卻只能無情的拒絕,“戚老將軍見諒,當咱們建立了偌大基業,手底下數十萬人性命全系於我等,退後半步就是盡數傾覆的局面。更何況如今天下哪裡算得上和平?我們途徑陝西便看到盜匪四起,只是勉強維持,再這樣下去,即使遼東不斷吸收人口,西北也定然生亂。”

老將軍長嘆一聲,閉門謝客,雙方算是就此別過。誰都清楚彼此心志堅定,不是輕易能夠動搖。

在安徽時,有一件事引起了文搏注意,聽說當地有一人槍法出神入化,如今在老家教授學生保衛鄉梓。

於是文搏便去打探了這人來歷,竟是後世都有不小名氣的武術家程衝鬥。

這位徽商世家出身的武術家年少時帶著三千金去經商,結果把錢全花在少林學武上以至於不敢回家。等將棍法練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盡得真傳後,才打通銅人巷出寺,以白眉棍稱雄武林。

後來又從倭刀大師劉雲峰處學刀,將倭刀法、辛酉刀法融入自身武學,別出機杼的還在刀、棍、槍之外帶上手弩,走南闖北打遍天下,直到晚年因為無法在疆場上混出名堂回家授業。

文搏見到他的時候,程衝鬥已經是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了,可腰背筆直臂膀粗壯,手裡一杆大槍舞得虎虎生風,文搏在院牆上尚未靠近,就知道這人兵器重量遠勝尋常,不是槍術高手斷然不會選擇這樣的武器。

“不知貴客臨門,恕老夫怠慢了。”程衝鬥一式孤雁出群橫槍於膝,反持槍桿,槍頭在後,看似恭敬實際上蓄勢待發。

不怪程衝鬥這樣謹慎而有敵意,自古看人練武都是大忌,各家武藝皆有不傳之秘,讓人偷看了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程衝鬥是完全沒想到自己練武讓人看了半天才發現,明明好大一條漢子站在院牆上,絲毫沒做隱藏。可是視線不看過去,只憑其他感官竟然壓根就覺得那裡沒人,導致程衝鬥一時沒察覺到。

等程衝鬥注意到文搏時,才發現這人存在,定睛一看就知道是個武學大家,而且槍法極其恐怖,光是讓他盯著就覺得有一杆大槍高懸頭頂,隨時會雷霆一擊而下。

文搏誠懇的道歉,“程大家見諒,我是軍伍之人,聽聞閣下槍法通神特來拜會,在院外聽見大槍破空之聲,一時心癢不請自來,還望海涵。”

“閣下客氣,不過偷看槍法之事乃我輩大忌,還請留下一招做個見證吧。”程衝鬥見對方不是挑釁,心中好過一些,可規矩還是要講。

這意思便是讓文搏跟他過上一招,贏了那人家本事高看了也就看了,輸了就說不得要賠禮道歉之類的。

文搏欣然答應,把手一揚,沉煉在下頭丟擲他的鐵槍,文搏單手握住槍尾指向程衝鬥說道:“請!”

程衝鬥如臨大敵,他這大槍十二斤已經是當世難得的重量,對方手裡那柄分明就是鐵槍不說,單手握住槍尾的力道簡直駭人。

於是打打定主意以技巧取勝,當下以孤雁脫群勢打出穿袖,腳下兩步疾走點向文搏槍頭。

然而文搏站在院牆上一動不動,單手握住鐵槍輕輕一抖一招簡單至極的攔槍便水到渠成而來。

程衝鬥只覺得手中大槍根本不受自己掌控,心驚之下就要退卻。哪曾想文搏槍勢綿密如海又虯結如蟒,一旦纏上根本沒有分毫機會。

雙方交手不過一個剎那,沉煉還準備跳上牆頭觀戰呢,文搏便收槍回神抱拳道:“謝程大家指教。”

程衝鬥不可思議的看著尚在不斷彈跳的手中大槍,文搏輕巧的收回兵器之後他依舊能感受到自家大槍的慣性,文搏對槍的控制簡直像是手臂的延伸,精鋼打造的鐵槍如同活物,這樣的槍法屬實無法理解。

等他回過神來,連忙出門想尋文搏請教,可這時候對方早已不見了蹤影。

懊惱之下程衝鬥正要回去,卻看到門口留下一個巴掌大小的冊子,他驚疑不定的撿起這冊子翻開一看,上頭寫滿了蠅頭小楷還配有簡潔影象。

他頓時如獲至寶,仔細翻看方知這是剛剛那人的槍法精髓所在,除此之外還詳細記錄了一些獨門練法,盡是稱得上不傳之秘的瑰寶。程衝鬥只覺得見到遊戲人間的神仙,戲弄與他然後傳下神蹟便沒了蹤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唯獨這小冊子上寫著的“蟒形文搏”四個字讓程衝鬥意識到不是虛妄,直到後來他打聽到文搏是誰時,才嚇得再不敢跟人說新的見解從何而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