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邦起事之後,她為劉邦坐牢,無怨無悔,而且不失時機地對劉邦進行“形象包裝”,把“雲氣”之類的傳說一步步神秘化,同時,為劉邦建立了一個地下後勤保障系統。劉邦由漢王而皇帝,呂雉當了皇后,這對夫妻的政治關係,就體現得越發直接了。那個時期,呂雉有了皇后的地位,卻失去了劉邦的寵愛。她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因為劉邦有了很多女人,有了新寵,而呂雉呢,她已經四十多歲了,真正成了一個“黃臉婆”。呂雉心裡是不平衡的。楚漢戰爭中,她雖然沒有像劉邦一樣在腥風血雨中廝殺奔突,可一樣經歷了九死一生,在楚營過了差不多三年生不如死的“人質”生活,到頭來卻被劉邦棄如敝屐。只給了她一個皇后的名份。況且這個名份也幾乎就保不住了。那一場波譎雲詭的“嫡長子保衛戰”更讓呂雉明白:保住自己的地位,才是最大的“政治”。所以這對政治夫妻之間的政治關係,也開始由單純轉向微妙,轉向複雜,近而轉向對立。劉邦的“刑白馬盟”以及呂雉以後的大封諸呂,就是這種政治對立的產物。

然而,劉邦在彌留之際,呂后向劉邦討教的,不是“家事”而是“國事”,是蕭何以後的國相安排問題,而且呂后也果然就是按照劉邦的“既定方針”辦的。這出於穩定國本的政治需要,關鍵是劉邦的這一安排客觀上也為呂后稱制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二是“母子關係”。

呂雉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漢惠帝劉盈。幸運的是,劉盈先一步被立了太子。受到劉邦的冷落之後,兒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如果說她從劉邦那裡得了一個皇后的名份,這個名份只能代表她的眼前利益,而兒子地位,才能決定她的根本利益。兒子才是她惟一的政治保障。一個不同於一般王子的太子,具備著未來“天下本”的資格和身份。“母以子貴”是后妃與王子關係的概括性總結,呂雉母子當然也不例外。

劉盈因為性格懦弱,不受劉邦喜歡。劉邦喜歡戚夫人生的劉如意,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戚氏,更大的程度是因為他覺得“如意像我”。他認為如意這個孩子性格剛強,果斷,不像劉盈那麼窩窩囊囊。實際上劉盈的脾氣隨他舅舅們,和他的表哥們差不多,呂家人是陰盛陽衰,女人很強梁,而男人很窩囊。這一點呂雉心裡最清楚。所以第一步她拼出性命,調動一切智慧和力量打贏了那場“嫡長子”保衛戰。

為了這個兒子,她付出了很多。勒死趙王如意,打擊和壓制其他劉邦的庶子,讓她背上了萬世惡名。這個結局呂雉是一開始就很明白的,但為了親生兒子,她什麼也顧不得了。

兒子劉盈終於得以繼承大寶,但是呂雉心裡的石頭並沒有“落地”。因為知子莫如娘,兒子的性格她清楚,她首先是要讓兒子堅強起來。所以她把戚夫人變人“人彘”之後,首先讓兒子來欣賞她的這件“作品”。一方面讓兒子知道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事,講不得半點心慈手軟,另一方面也讓兒子練練膽兒。沒想到這個兒子還真是癩狗扶不上牆,竟然讓老孃的“行為藝術”作品嚇得魂飛魄散,一病不起,乾脆連朝政也不理了。

所以呂雉必須從政治舞臺的帷幕背後毅然走向前臺。太子與皇后,粗看起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單體,但實際上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個政治複合體。維繫他們關係的,並不僅僅是牢固的倫理、血緣。

呂雉與劉盈的關係,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也就是劉盈任太子期間,這對母子是“依附關係”。如果劉盈失去了太子的位置,那麼呂雉很快就會失去皇后的位置,那她失去的就不僅僅是皇帝的寵愛了。換一句話說,“嫡長子保衛戰”實際上就是“皇后保衛戰”。

第二階段,劉盈繼位當了皇帝,這對母子的關係變成了“貓鼠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為什麼呢?呂雉不是個“頭髮長見識短”的女人,她心裡有底,光靠兒子當皇帝是無法治理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大漢帝國的,其碼他連那班開國元功也擺不平。所以她必須從幕後走向前臺,未央宮的“大朝”僅是花架子而已,而長樂宮的“東朝”才是“真格”的。你想這樣的母子關係能正常嗎?那不是“貓鼠”關係才怪。

第三階段則變成了“對立關係”。劉盈從軟弱變得強硬了。最初,呂雉在他的眼皮底下勒死趙王如意之後,他就“強硬”了一次,把行兇的人“腰斬”了。但那次處理結果正順應了呂雉滅口的需要,所以呂雉沒太在意。第二次強硬就不一樣了,他居然把老孃的情夫審食其抓起來關進監牢治罪,“老鼠”變成了“貓”,讓“貓”很不舒服,不但不舒服,還挺難堪。儘管後來呂雉繞路說禪,曲線運作,從監獄裡“撈”出了審食其,但對兒子的芥蒂已經是很深了。所以劉盈死時他開始哭不出淚來。張良的兒子張闢疆說她是惦記著讓娘家人手中握上兵權,固然有這一面,但另一方面深層次的東西讀者就只好心知肚明了。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劉盈的悲劇命運,也並非全是呂后製造的。劉盈的悲劇,主要是他的性格悲劇。雖然他歷經了戰爭帶來的離亂之苦,雖然他在即位之前一直生活在殘酷的宮廷政治鬥爭漩渦當中,但是由於他的懦弱,他只能選擇避讓和消極。司馬光批評他:“為人子者,父母有過則諫。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安有守高祖之業,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殘酷,遂棄國家而不恤,縱酒色以傷生。若孝惠者,可謂篤於小仁未知大誼也”(《資治通鑑》卷十二《漢紀》四)。司馬光以儒家的標準去評判劉盈,未免失諸太苛。

第三是“情人關係”。

呂雉同審食其的關係,是一個倍受關注的“熱點”。

然而史書上卻不曾對她們之間的關係有過較多的記載。《史記》、《漢書》的《佞幸傳》都沒有審食其的名字,只是在《漢書·朱建傳》中有這麼一句:“久之,人或毀闢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太后慚,不可言”。一共二十三個字,關鍵在於最後六個字“太后慚,不可言”。為什麼“慚”呢?因為她和審食其的關係暖昧,所以審食其下獄,呂雉傷了面子。“不可言”,顏師古注曰:“不可自言之”,不能親自去講情。就這麼六個字,實際上把兩個人的關係說清楚了。

接下來,寫朱建為從監獄裡撈出審食其,去找惠帝的男寵閎籍儒,先把他嚇唬了一通,說什麼呢:“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闢陽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慚,欲殺之。旦日太后怒,亦誅君”。意思很明白了。朱建對籍閎儒說,你和皇帝那檔子事,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現在闢陽侯因為太后寵幸他而入獄,所以滿大街的人都在說是你向皇帝進了讒言。以後太后知道了,沒你好果子吃,肯定殺了你。這裡“闢陽侯幸太后而下吏”九個字又進一步道破天機,乾脆把話挑明了。

這是正史惟一的記載。更多的就是野史和小說家們的附會了。

呂雉與審食其有私情,正史中的這一處記載可成“鐵案”,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不是一般的皇后與面首的關係。

首先,呂雉是在自己最困苦的歲月裡和審食其走到一起的。她與審食其一起渡過了在楚寨做俘虜的差不多三年的時光。在精神上,她得到了審食其的撫慰,在生活上,她得到了審食其無微不至的照料。

從楚寨回到漢營,呂雉受到了劉邦的冷落。那個時侯,呂雉的痛苦是難於言表的,也只有審食其能夠給她更多的慰藉。

她們的關係進一步發展,開始由“患難怨侶”向“政治情侶”發生變化。所不同的是,呂雉與劉邦這對“政治夫妻”是政治上合拍而情感上疏離,而她和審食其,是政治上與肉體上都配合得相當默契。劉邦去世後,呂雉怕宮廷中開國老臣們發動兵變,秘不發喪,只留審食其一個人在她身邊,也就是說,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審食其是她唯一的精神依靠。

作為皇后,呂雉有著特殊的政治屬性。她與劉邦性格不同,劉邦是個大而化之的人,而呂雉則膽大心細。她很小心地處理自己和審食其的關係,從來不顯山露水,授人以柄。劉邦在世時,她曾要求不給審食其加官,審食其的闢陽侯,是劉邦給封的。乃至於劉邦死後,惠帝藉故將審食其下獄,她也不直接出面說情,而是走曲線迂迴,撈出了審食其。

在與劉邦合法的夫妻關係中,呂雉是處於次從地位的,而在與審食其的關係中,她則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取得了支配權,這種非道德的情結中產生的不正常的政治關係,在劉邦之後的宮廷內部埋下了嚴重的危機。試想,如果不是審食其及時聽從了酈商的勸阻,繼續與呂雉按照他們的思路處理劉邦的後事,一場喋血的內亂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審食其也特別低調。他比呂雉更明白,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危險係數極高的關係。他們是用自己的紙包著自己的火,而紙終歸是難以包住火的。

在劉邦分封功臣時,審食其雖未直接參加楚漢戰爭,但是在保護劉邦家人方面也是盡心盡力,並且隨同太公,呂雉一起在楚寨做了近三年“人質”。可他從來不參加任何爭功的活動。同時,他注意同權臣搞好關系,在周圍建立了一個可靠的關系網。僅管有很多人因為他與呂雉的這層關係對他表示了鄙夷不肖,可在關鍵時刻總是有人幫他的忙,給他扶危解困。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盡誅諸呂及其黨羽,而審食其卻安然無恙,躲過了這一劫。

當然,審食其最終的下場與一般面首沒有什麼差別,他也未得善終。孝文帝時,被淮南厲王劉長以諸呂餘孽的名義錐殺。

第四是“君臣關係”。

這主要體現在劉邦去世後她實際執掌政權的十六年歲月中。劉邦在世時,呂雉對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的關係處得很微妙。當時,西漢王朝初立,根基未穩,異姓王族自恃功高,擁兵自重,虎視耽耽。在處理異姓王的問題上,呂雉比劉邦更鐵腕。想殺就殺,毫不猶豫,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出手不凡,出手就是大手筆。她靠協助劉邦果斷地剪除來自異姓王的威脅樹立了自己的政治權威。她的鐵腕、她的冷酷,連劉邦也自嘆弗如。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呂雉的政治資本是劉邦所有的寵姬都不具備的。就是因為這一點,她在沛豐系的功臣中有了比較好的人脈,有了比較牢靠的社會基礎。

所以在她從政治舞臺的帷幕後面走向前臺,為她砥柱中流的,也幾乎全部是元功派的領袖們。

呂雉很懂得怎麼利用他們,也懂得如何去制約和平衡每一個政治派系之間的關係。

蕭何是元功第一,呂雉從楚漢戰爭後期就和他共同據守關中,她向蕭何學到了不少東西,對蕭何的性格也吃得很透。她用蕭何用得很放心。

張良、周昌是對她有恩的人,尤其是在“嫡長子保衛戰”中這兩個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後來調趙王如意來京時,周昌作為趙王相國卻極力阻撓,讓她很不高興,就把周昌先調來京師,看在他幫過大忙的份上,沒怎麼處置他。張良避世,息交絕緣,她勸張良進食,安排他的小兒子張闢疆做了侍中。對功臣的後代,她都儘量做了妥善的安置,把“新生代”培養成自己的羽翼。

尤其在對待陳平的問題上,呂雉表現出了她的韜略和氣度。她一直對陳平存有懷疑,疑心劉邦下達“在軍中把樊噲就地正法”的詔令是陳平出的主意,可是當陳平把樊噲從前線押解回來,她又立即看出這個人大有用處,不能輕易殺了。儘管她妹妹呂嬃一次又一次講陳平的壞話,她一直不為所動。

對於劉邦臨終前做出的人事安排,她完全遵從,那是由於這個安排基本順應了她的意願。事實證明他們夫妻二人在這個問題上達成的一致是多麼重要。

而對劉邦後期任用的“少壯派”政治力量,她則保持著充分的警惕,又打又拉。打時不手軟,拉時也無所顧忌。

可以說,在處理君臣關係方面,呂雉也絕對算一個“長袖善舞”的高手。

一個原本柔弱的女子,就這樣冶煉出了她命運中的鋼鐵。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在本書的“敘論”中提出的問題了。

——是權欲,改變了她。

——是權力,塑造了她。

呂雉和她的同性對手的不同點在於,她們的爭鬥中,對手施展出的是“媚術”,而她用的卻是“權術”。本來,不論在理論層面上還是在操作層面上,“媚術”與“權術”要分個高下是件很難的事,然而對付與她操同樣兵器的異性對手,她也一樣能所向披靡。

呂雉獲得勝利的秘訣就在於:她可以永遠把主宰命運的刀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有人會提出一連串的假想:

假如呂雉所嫁的老公劉邦在泗水亭長的位子上終其一生;

假如乾脆呂雉嫁的老公不是劉邦;

假如在“嫡長子保衛戰”中的勝利者是戚氏而非呂氏;

假如……

那麼,還有這樣一個呂雉嗎?

我只能回答:

歷史不存在“假如”,

只有誤會與刀俎。

附錄一:

人物表

呂后(前41——前180)本名雉,小字娥姁。西漢單父(今山東單縣)人。高祖劉邦皇后,故又稱高後。劉邦死後,子惠帝即位,惠帝卒,臨朝稱制九年。掌握西漢政權凡十六年。

劉邦(前56——前195)初名季,沛人。秦末為泗水亭長,二世元年響應陳勝起義,稱沛公,初屬項梁,與項羽所部並為反秦主力。漢王元年,攻入咸陽,秦王子嬰降。項羽入關,大封諸侯王,邦為漢王。不久與項羽戰,漢王五年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在位八年。

呂公(?——前0)秦末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雉之父。《史記》不載其名,《漢書舊儀》謂“呂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經》謂“魏人呂公,名文,字叔平”。後世史家,亦據此認為呂公名文字叔平,此呂公實非彼呂公。好相人,見劉邦而異之,以女呂雉妻之。漢王元年封臨泗侯,後追尊呂宣王。

呂媼呂後之母。史佚其名。

太公(?——前197)劉邦父。史佚其名,〔唐〕司馬貞《史記·高祖本紀·索隱》謂:“皇甫謐雲:‘名執嘉’。王符雲:太上皇名‘煓’與湍同音”。〔正義〕曰:《春秋握成圖》雲“劉媼夢赤鳥如龍,戲已,生執嘉”。秦未沛人。高祖六年被尊為太上皇。

劉媼(?——?)劉邦母,失其姓名。〔宋〕裴駰《史記·高祖本紀·集解》謂:“皇甫謐雲‘媼蓋姓王氏’。又據《春秋握成圖》以為執嘉妻含始遊洛地,生劉季。《詩含神霧》亦雲。姓字皆非正史所出,蓋無可取。今近有人雲‘母媼氏’。(司馬)貞時打得班固泗水亭長古碑文,其字分明作‘溫’字,雲‘母溫氏’。貞與賈膺復、徐彥伯、魏奉古等執對反覆,嘆古人未聞,聊記異見,於何取實也?”追諡昭靈後。

呂長姁(?——?)呂後之姐。生平失考。其子平高後七年封扶柳侯。長姁未見封,可能已在高後大封諸呂前去世。

呂嬃(?——前180)單父人。呂後之妹,樊噲之妻。封臨光侯。呂后時用事專權,大臣盡畏之。呂后卒,為周勃等所誅。

呂澤(?——前199)單父人。呂后長兄。以客從劉邦入漢,還定三秦,將兵下碭。劉邦敗彭城,往從之。佐定天下。封周呂侯。諡令武。

呂釋之(?——前19)單父人。呂后次兄。以客從劉邦擊秦,後歸豐邑衛劉邦之父。封建成侯。卒諡康。

審食其(?——前177)泗水沛人。呂后外寵。以舍人侍呂後。曾與呂后同時為項羽所俘,質於楚營。遂成為呂后親信。高祖六年,封闢陽侯。呂后元年為左丞相,百官皆因決事。呂后死,諸呂被誅滅,文帝即位,免相。三年為淮南王劉長所錐殺。諡幽。

戚夫人(?——約前194)即戚姬。史佚其名。臺灣學者高陽先生所著后妃傳,謂其名懿,對其來歷亦語焉不詳。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人。劉邦寵姬。生趙王如意。劉邦認為“如意類我”,屢次欲廢太子,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召“商山四皓”為太子客,竟不易太子。劉邦卒,呂后縊殺趙王,囚戚夫人於永巷,斷其手足,去眼燻耳,飲以啞藥,使居窟室中,名曰“人彘”。

薄夫人(?——前155)會稽吳人。秦末為魏王豹宮人。楚漢戰爭中,豹為劉邦所殺。姬輸織室。劉邦見而納之,生劉恆,立為代王。從子至代,為代太后。代王立為文帝,尊為皇太后,景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劉盈(前10——前188)即漢惠帝。劉邦、呂后嫡長子。始為太子,高祖以其仁弱,欲廢之而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賴叔孫通、周昌等大臣力挺。後依張良迎請“商山四皓”之策,得不廢。即位後,呂太後殺趙王如意,斷戚夫人手足,令其觀“人彘”,視而驚病,歲餘不能起,遂日為飲樂,不聽政。在位七年。

劉肥(?——前189)沛人。劉邦庶長子。系劉邦微時外婦曹氏所生。高祖六年,封齊王。惠帝二年新歲,到長安朝賀,幾為呂后殺,因獻城陽郡以為魯元公主湯沐邑,乃得免禍歸國。卒諡悼惠。

項羽(前——前0)秦末下相(今江蘇蘇遷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國貴族後裔。秦二世元年(前09),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死後,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羽為次將,率軍救趙。宋義到安陽逗留不進,羽殺宋義,親率兵渡漳水,破釜沉舟,示無還心,擊破秦軍主力於鉅鹿。復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進軍入關中,殺子嬰,焚宮室,火三月不滅。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於戲亭大封諸侯王。繼與劉邦爭衡,在楚漢戰爭中終為劉邦所敗,自刎於烏江。

項莊(?——?)下相人。項羽從弟。隨羽起事反秦。秦亡,羽宴劉邦於鴻門,謀士範增計欲殺邦,命莊舞劍,項伯以身翼蔽,不得擊。

項伯(?——前19)下相人,名纏,字伯。項羽叔父。從項羽起兵,為楚在令尹。劉邦入咸陽,項羽駐鴻門,與范增計擊劉邦。項伯早年曾因犯罪得張良救,與張良交契,乃夜馳告良,並在項羽前為劉邦解脫。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欲殺劉邦。伯亦舞劍,以身翼蔽劉邦。邦乃得免。高祖七年封射陽侯,賜姓劉氏。

章邯(?——前05)字少榮。秦統一天下期間,邯滅韓收趙有功,二世時為少府,率軍鎮壓陳勝、項梁領導之農民起義軍。後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為項羽所破,降羽,封為雍王。滅秦後項羽大封諸侯王,邯被封以咸陽以西之地,都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楚漢戰爭中,劉邦圍攻廢丘,邯兵敗自殺。

蕭何(?——前19)泗水沛人。初為沛主吏掾。從劉邦軍事。劉邦王漢中時,以蕭何為丞相,薦韓信為大將。楚漢相拒,留守關中,轉輸士卒軍糧,使軍中供給不乏。劉邦稱帝,論何元功第一。封酇侯。後協助劉邦滅陳豨、韓信、英布等。封相國。高祖死、協助呂後主朝政,事惠帝。病危時薦曹參繼任相國。卒諡文終。

曹參(?——前190)泗水沛人。秦時為獄吏掾。與蕭何同隨劉邦舉事,屢立戰功,負傷七十餘處。高祖六年,封平陽侯。曹任齊相九年。用黃老之術,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初與蕭何友善,及為將相,產生隔閡。蕭何死前,薦其繼任丞相,為惠帝丞相三年,一尊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卒諡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