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盧綰(前56——約前19)沛人。與劉邦同裡,同日生。隨劉邦起沛,後入漢為將軍。東擊項羽時,為太尉,封長安侯。後與劉賈擊滅臨江王共尉,又從劉邦滅燕王臧荼,封燕王。高祖十二年被疑與陳豨勾結謀反,逃亡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歲餘,死於匈奴。

王陵(?——前181)沛人。始為縣豪,劉邦微時以兄事之。秦末農民戰爭中,聚黨數千人佔據南陽。楚漢戰爭時歸附劉邦。漢王朝建立,封安國侯。為人少文任氣,好直言。任右丞相三年,惠帝卒。呂后欲大封諸呂,陵絕政以示抗議,被陽遷為帝太傅,實奪相位。盛怒之下,謝病去官,十年而卒。

張耳(?——前0)戰國末大梁人。為魏公子信陵君食客。曾為外黃令。與陳餘交契。秦末,陳涉起兵,以張耳、除餘為校尉,北定趙地。為右丞相。從項羽入關,被封常山王。後與陳餘有隙。餘率兵襲耳,耳敗走歸劉邦,隨韓信破趙。斬除餘於水上,立為趙王。死後,王位由兒子張敖繼之。

張良(?——前186)沛郡城父人,字子房。祖與父相繼為韓相。秦滅韓,良圖復韓,募力士於博浪沙狙擊秦皇末中,遂更姓名,逃亡至下邳,遇黃石公,受《太公兵法》。秦二世元年,聚眾響應陳勝起義。後從劉邦,為主要謀士。劉邦率軍入咸陽,力勸劉邦閉宮室寶庫,還軍霸上。楚漢戰爭時,多出奇計助劉邦。高帝六年,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韓信(?——前196)淮陰人。秦二世二年,從項羽,為郎中。因受冷落,亡歸劉邦。任連敖、治粟都尉。蕭何為薦,拜大將軍。為西漢開國三傑之一。漢王四年,任相國。次為齊王。繼與劉邦圍殲項羽於垓下。西漢立,改封楚王。都下邳。被誣告謀反,貶為淮陰侯。高祖十年,被舉發與陳豨通聲氣,謀兵襲呂后。太子,為呂后與蕭何誘入長樂宮,殺於鍾室。

樊噲(?——前189)沛人。呂後之妹夫,其妻呂嬃。年輕時以屠狗為業,從劉邦起事,為其部將。以軍功封賢成君。入關中後,項羽謀士範增擬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噲直入營門,斥責項羽,劉邦始得脫走。楚漢戰爭中,以臨武侯任將軍,屢建戰功。漢初,隨劉邦擊破臧荼、陳豨和韓王信叛亂,任左丞相,封舞陽侯。後以相國擊燕王盧綰,被人誣告欲以兵誅殺戚氏、如意,高祖即命陳平誅其於軍中。平畏呂后,執其回長安,遂為呂后釋放,並復爵邑。卒諡武侯。

酈商(?——前180)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人。陳勝起義後,他聚數千人響應。後將四千人歸劉邦於岐。以軍功封信成君。漢初,參與平定臧荼、陳豨、英布等反叛,更封曲周侯。及呂后卒,因病不治事。周勃等平定諸呂,使人劫商,令其子酈寄紿呂祿,周勃等方得入據北軍、獲得成功。卒諡景侯。

酈寄(?——?)字況,酈商之子。與呂祿交好。呂后卒,大臣欲誅諸呂,使人劫酈商,令寄紿說呂祿,祿解大將印,以兵授太尉周勃。與寄出遊。勃等乃得入據北軍,誅滅諸呂。前179年嗣父爵邑。景帝時,七國叛亂,為將軍。後因擬娶景帝王皇后母平原君藏兒為夫人,景帝大怒,遂被下獄免國。

夏侯嬰(?——前17)號滕公。沛人。初為沛廄侍御,已而補縣吏。與劉邦交契。劉邦為沛公,嬰為太僕,常奉車,屢建殊功。楚漢戰爭中,他曾救惠帝劉盈、魯元公主脫險。漢立國後,因功封汝陰侯。後以太僕事惠帝。帝及呂后感其當年救命之恩,特賜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復以太僕事呂後。文帝入長安,其與東牟侯劉興居清宮,廢少帝,以天子法駕迎之,仍官太僕。卒諡文侯。

灌嬰(?——前176)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初以販繒為業。秦末農民戰爭中,以中涓從劉邦起於碭。入關,賜爵執珪,號昌文侯。歷任郎中、中謁者、中大夫等。後從韓信擊破齊軍,並殺項羽。劉邦稱帝,任車騎將軍,封穎陰候。以列侯歷事惠帝、呂后。呂后卒,與周勃、陳平共誅諸呂。諸呂平定後,還軍長安,同周勃、陳平共立文帝,任太尉。不久代周勃為丞相。前177年,匈奴大入北地,將八萬騎還擊之。卒諡懿侯。

陳平(?——前178)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老術。美如冠玉。嘗宰裡中社,分肉其均,父老稱善。其謂“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漢書》本傳)。秦末、陳勝起事,事魏王咎為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中尉,為謀士。六出奇計,助劉邦得天下。高祖六年,封曲逆侯。惠帝、呂后、文帝時任丞相。呂后死,與太尉周勃等合謀,滅諸呂,迎立文帝,任丞相。卒後諡獻侯。

周勃(?——前169)泗水沛人。少時織薄曲(蠶具)為生,又常為人吹簫給喪事。秦末從劉邦起義,以軍功為將軍,封絳侯。漢初,從劉邦平定韓王信、陳豨及盧綰之亂,任太尉。為人質直敦厚,劉邦認為可屬大事。並預言“安劉氏者必勃也”(《漢書·高帝紀》)。

呂后死,諸呂欲危劉氏,勃與陳平定計誅諸呂,漢室以安。迎立文帝,任右丞相,不久謝請歸相印。及陳平卒,復為相,後免相就國。被誣以謀反下廷尉獄,賄獄吏乃出,復爵邑,卒諡武侯。

周昌(?——前19)泗水沛人。秦時為泗水卒吏。後從劉邦在碭舉事,入關破秦,為中尉。以內史堅守敖倉。為御史大夫,破項羽。高祖六年,封汾陰侯。為人剛直倔強,敢直言。口吃。高祖欲廢太子劉盈,立如意(戚姬所生),周昌力挺不屈。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呂后縊殺趙王,遂託病不朝。卒諡悼。

陸賈(?——?)本楚人。以客從劉邦定天下,名有口辯。常使諸侯。曾奉使南越,說南越王趙佗稱臣歸漢。歸拜太中大夫。時於高祖劉邦前稱說《詩》《書》,高祖謂:“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其答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漢書》本傳)。高祖乃令述秦所以興亡之故,著《新語》。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聖”,並輔以黃老“無為而治”思想,作為其理論主張。惠帝時,呂太後用事,欲王諸呂,自度不能爭,乃病免。後為陳平畫策,令其與太尉周勃交好,促成將相和。並周遊於漢廷公卿間,對誅滅諸呂、迎立文帝貢獻殊巨。孝文帝時,再次出史南越。令尉佗去黃屋稱制等天子之儀,以諸侯事漢。

韓王信(?——前196)戰國末韓襄王庶孫。張良得信,以為韓將。從入漢中,拜為韓太尉。高祖二年,將兵略定韓地,立為韓王。六年,以太原郡為韓國,徙信,以御匈奴,都晉陽。後改徙馬邑。同年降匈奴。高祖十一年為漢將柴武所殺。

英布(?——前195)六安六縣人。因坐法而被黥面,故又稱黥布。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依項梁。梁死,復屬項羽。從羽入關,封九江王。曾奉項羽命與衡山王吳芮擊殺義帝。楚漢戰爭中,因隨何遊說而歸漢,封為淮南王。從劉邦擊項羽。後因韓信、彭越見誅,懼而舉兵反。高祖親征,討破之。布敗逃江南,為長沙王誘殺。

陳豨(?——前195)宛朐人。從劉邦起事入關,為遊擊將軍,屢建戰功。高祖六年,封陽夏侯。監趙。代邊兵,以備匈奴。後因廣招賓客,遭劉邦疑忌。高祖十年,舉兵叛漢,自立為代王。為周勃擊敗。高祖十二年,被樊噲軍追逐,殺於靈丘。

彭越(?——前196)山陽昌邑人。字仲。嘗漁鉅野澤中,秦末聚眾起兵。楚漢戰爭時,將兵三萬人歸漢,拜為魏相國。後率部攻楚,曾斷項羽糧道,致楚漢戰爭定鼎勝局。後助劉邦滅項羽於垓下。封梁王。陳豨反,劉邦自往擊之。至邯鄲,徵梁兵,越稱病,使部將將兵詣邯鄲。梁將扈輒勸其反,不從。為梁太僕告發,高祖遣使捕之,廢為庶人。徙蜀。途遇呂后,訴其冤忿,呂后誘之復入劉邦洛陽行宮,說劉邦殺之,夷三族。

劉敬(?——?)原名婁敬。齊人。高祖五年以戍卒求見劉邦,建議入都關中,有功,賜姓劉。拜為郎中,號奉春君。七年漢與匈奴交兵,出使匈奴,歸言匈奴強大不可擊。劉邦不納,乃被圍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脫險後封敬為關內統,號建信侯。他首倡“和親”政策,建議將魯元公主嫁單于,因呂後阻止遂替之以宗室女。又建議徙六國貴族十萬人充實關中,以削弱關東望族豪強勢力。

叔孫通(?——?)薛(今山東滕縣東南)人。曾為秦之博士。秦末,先為項羽部屬,後歸劉邦。任博士,號稷嗣君。漢王朝建立初,禮儀疏蕩,通招致大批儒生“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制定朝儀。高祖七年在新建成的長樂宮朝歲,眾臣完全按朝儀次奉賀,以尊卑次起上壽。高祖大悅,拜通為奉常。兩年改任太子傅。曾諫阻劉邦易儲,惠帝時復任奉常,定宗廟等各種禮儀。

季布(?——?)楚人。楚漢相爭中,曾為項羽部將,多次圍困劉邦。漢立國,劉邦曾懸千金追捕季布。後由朱家透過夏侯嬰向劉邦進言,得赦免,並拜郎中。孝惠時,官中郎將。性耿介,重信義,楚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文帝時,有人言其賢,以為可擢升御史大夫,又有人言其勇,說其愛酗酒而難為天子近臣。故被召至京師,留邸一月而見罷。

臧荼(?——前0)故燕將。從項羽入關,羽立荼為燕王,都薊。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荼殺韓廣而並其地。高祖五年,荼反,為高祖劉邦所擄殺。

張敖(?——前18)大梁人。張耳子。高祖五年其父張耳卒。嗣為趙王。其妻為劉邦、呂雉之長女魯元公主。高祖七年,劉邦從平城過趙,敖執子婿禮甚恭,反被詬罵。趙相貫高以劉邦傲慢,欲誅之,敖不許。九年事發被繫獄。貫高言趙王實不反,乃赦之,降封宣平侯。其女為惠帝後。

劉賈(?——前196)劉邦從父兄。漢王元年,還定三秦,賈為將軍,定塞地,從劉邦東擊項羽。劉邦敗成皋,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屯於修武,使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擊楚。度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斷絕項羽軍糧供應。後渡淮,會兵垓下。劉邦稱帝,封荊王。後淮南王英布反,東擊荊,賈率兵御之,兵敗,走富陵,被英布所殺。

劉仲(?——?)名嘉,又作喜。沛人。劉邦兄。劉邦起事,仲侍父守本邑。高祖六年封代王。八年,匈奴政代,仲棄國逃歸洛陽。廢為合陽侯。諡頃。

劉交(?——前179)沛人。字遊。劉邦同父異母弟。好讀書,多材藝,受《詩》於荀卿門人浮丘伯。從劉邦起兵,入關後封文信君,隨劉邦轉戰各地。劉邦即皇帝位,封為楚王。曾為《詩》傳,稱《元王詩》。卒諡元。

劉澤(?——前178)泗水沛人。劉邦從祖兄弟。高祖三年為郎中,後以將軍擊陳豨,封營陵侯。呂后七年,封琅琊王。呂后死,與齊王合謀誅諸呂。至長安,與諸將相共立劉恆為帝。文帝七年,徙為燕王。卒諡敬。

劉恆(前0——前157),即漢文帝。劉邦第三子。呂后死,周勃、陳平等平定諸呂之亂。恆以代王入為皇帝,實行與民休息之政,減輕田賦及徭役、刑獄,勸勵農桑,使農業生產有所恢復。又舉賢良方正,開創漢代察舉選官制度。採納賈誼建議,開始削弱諸侯王勢力,以鞏固中央集權。奉行儉約,臨終留下遺詔,喪制從簡。舊史家將其與漢景帝統治期間並舉,稱為“文景之治”。卒後葬霸陵,諡文。

劉如意(前01——前194)劉邦第四子,戚夫人所生。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因母有寵,劉邦數次欲立為太子,以大臣及呂后反對而罷。劉邦死後,被呂后的縊殺(《史記》、《漢書》均作鴆殺,此從《西京雜記》)。

劉友(?——前181)劉邦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為淮陽王。惠帝元年,徙王趙,以諸呂女為後。王不受後,遂為呂后幽閉死。諡幽。

劉章(?——前177)齊悼惠王劉肥子。高後時封朱虛侯,以呂祿之女妻之。忿當時諸呂專權用事,劉氏不得職。嘗入侍燕飲,請以軍法行酒,並歌《耕田》:“深耕概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漢書·高五王傳》)。使呂后默然。諸呂一人醉亡酒,章追而斬之。自此後,諸呂畏憚。呂后死,與周勃等誅滅諸呂,首先斬殺呂產,立下頭功。迎劉恆為文帝,封城陽王。卒諡景。

劉長(前198——前174)沛人。劉邦第六子。其母為趙王張敖美人,於張敖因涉嫌謀反繫獄時自殺,劉長由呂后撫養成人。高祖十一年封為淮南王。文帝初即位,長驕縱拔扈,自作法令,藏匿亡命。與文帝同輦入苑獵,稱帝為“大兄”。有膂力,能抗鼎。心怨闢陽侯審食其當年不為其母事強爭,乃住請之。及闢陽侯出,即用袖藏全錐錐之,命從者斷其首,然後馳詣闕下肉袒請罪,文帝赦之。後因謀反,被廢王位,在流放途中不食而死,以列侯禮葬雍(今陝西鳳翔),追諡厲王。

劉恢(?——前181)劉邦第七子。高祖十一年封梁王。呂后七年徙王趙。以呂產女為趙王后。恢不復自恣。有愛姬,王后鴆殺之。恢憂憤自殺,諡共。

劉建(?——前181)劉邦第八子。高祖五年封燕王。有一子,呂后派親信殺之,將其侄孫呂通封為燕王。

劉興居(?——前176)齊悼王劉肥之子。高後六年封東牟侯,宿衛長安。呂后死,漢大臣誅滅諸呂,興居與太僕滕公夏侯嬰負責清理皇宮,迎文帝入宮。文帝二年,立為濟北王。不久利用文帝親征匈奴之機,起兵造反,旋為漢將柴武擊破,被俘自殺。

劉義(?——前180)惠帝後宮子。原名山。高後元年立為襄城侯。二年其兄恆山王劉不疑死,立為恆山王,更名義。呂后既殺少帝,立為帝,更名弘。以呂后稱制,不稱元年。呂后死,大臣以為其非惠帝子,誅之。

劉襄(?——前179)齊悼惠王劉肥子、朱虛侯劉章之兄。惠帝六年嗣齊王。呂后死,在其舅氏駟鈞策動下,發兵欲誅諸呂。呂產遣灌嬰擊之,嬰與襄連和。後周勃、陳平等盡誅諸呂,迎立代王,襄乃罷兵歸。卒諡哀。

劉太(?——前180)孝惠帝後宮子,初封昌平侯。高後七年封呂王。呂后卒,大臣誅諸呂,迎立文帝,太等被誅於邸第。

劉朝(?——前180)惠帝後宮子。初封軹侯。高後五年改封常山王。呂后卒,大臣以朝非惠帝子,誅於邸第。

劉強(?——前180)惠帝後宮子。高後七年封淮陽王。呂后卒,大臣以強非惠帝子,誅殺於邸第。

劉郢客(?——前175)一名劉郢。楚元王劉交子。呂后時,浮丘伯在長安,元王遣郢客與申公共向浮丘伯學《詩》。呂后七年封上邳侯,文帝二年嗣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卒諡夷。

張偃(?——前165)大梁人。張敖子。高後二年,以其母為魯元公主,封魯王。呂后死,周勃、陳平等誅諸呂,廢魯王。文帝即位,復封南宮侯。卒諡共。

張侈(?——?)大梁人。張敖前婦子。呂后以外孫魯元王張偃年少,乃封侈為信都侯,輔弟偃,文帝元年廢。

張壽(?——?)大梁人。張敖前婦子。呂后以魯元王張偃年少,封壽為東昌侯。輔弟偃。文帝元年廢。

呂臺(?——前186)單父人。呂澤子,呂后侄。高祖十二年,襲父爵為周呂侯。呂后稱制,與呂產並為將封呂王,卒諡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呂產(?——前180)單父人。呂澤次子,呂后侄。高後七年封梁王。高後病危時為相國,居南軍。呂后卒,欲為亂,為朱虛侯劉章所殺。

呂祿(?——前180)單父人。呂釋之之子,呂后侄。高後七年封趙王。為上將軍,居北軍,衛宮。呂后卒,欲為亂,為周勃等誅殺。

呂通(?——180)呂澤之孫,呂后侄孫。封垂侯。周勃等大誅諸呂時被殺。

呂嘉(?——180)呂臺之子,呂澤孫。呂后侄孫。呂臺死後封呂王,居處驕恣,不久被廢。周勃等大誅諸呂時被殺。

呂忿(?——180)單父人。呂氏族人,高後七年封呂成侯。高後八年,周勃等大誅諸呂時被殺。

呂勝(?——前180)呂氏族人,曾任淮陽王相,高後七年封贅其侯,高後八年,周勃等誅諸呂,被殺。

呂更始(?——前180)呂氏族人。曾任楚相。高後七年封滕侯。八年,周勃等誅諸呂,被殺。

呂瑩(?——前180)呂氏族人。高後七年封祝茲侯,八年,周勃等誅諸呂,被殺。

呂平(?——前180)呂雉姊呂長姁之子。佚其姓氏。高後七年封扶柳侯。八年,周勃等誅諸呂,被殺。

趙堯(?——?)趙人。初為御史,侍劉邦,獻策為趙王如意置強相,為呂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憚如周昌者。帝乃拜周昌為趙相,以堯代昌為御史大夫,成為新生政治力量代表。堯前有軍功,又以御史大夫從擊陳豨有功,高祖十一年封江邑侯。呂后元年、以堯前定趙王之策,免爵抵罪。

張闢疆(?——?)沛郡城父人。張良子。年十五,為侍中。惠帝卒,見太后發喪,哭而不悲,遂告丞相陳平,請拜呂臺、呂產為將,將兵居南北軍,使太后心安。陳平如其計請之,太後果泣下。呂氏專權始於此。

樊伉(?——前180)泗水沛人。樊噲子。母呂嬃封臨光侯,用事專權,大臣畏之。呂后卒,大臣誅其母,伉亦被殺。

曹窋(?——?)曹參子。高後七年左右被任為御史大夫,接替任敖。

【附錄二】呂雉年表

(本年表按照秦漢時期曆法,以每年冬十月為歲首)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