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二十二、人彘

劉邦安葬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漢高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公元前195年6月6日),太子劉盈登基,史稱漢惠帝。那年,劉盈十七歲。

呂后被尊為皇太后。

她居住的長樂宮,也就順理成章成為大漢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未央宮做皇帝的劉盈,有事情就要去長樂宮朝見皇太后,大臣們也要按時去長樂宮請示匯報,所以長樂宮竟有了“東朝”之稱,而未央宮的“大朝”,只是徒具形式罷了。

漢朝廷的大權,全掌握於呂后一人之手。

呂后垂簾聽政,為後世樹立了榜樣。西漢的歷朝太后,都喜歡玩這套政治把戲,如文帝竇太后、景帝王皇后,昭帝上官皇后、宣帝王皇后,元帝王皇后,全是以太后的身份在長樂宮搞“垂簾聽政”,只有漢武帝劉徹是個例外,立太子便殺其生母,怕“母壯兒少”,母後干預朝政。女主專權,呂后開其先河。

呂后大權在手,她要幹的頭一樁大事就是清理掉她一直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人。而她的頭號宿敵,當然非戚氏莫屬了。

她很快下令囚禁戚姬。

於是,戚姬一頭長長的青絲,被剪成光頭,穿上罪犯赭色的囚衣。

呂后最恨的就是戚氏的那一頭長長的青絲,那一頭飄灑如雲霓的長髮,迷得劉邦魂不守舍,幾乎害得她呂雉丟失了一切。

戚姬被關押在永巷內——永巷是長樂宮的一條長巷,這裡原先是囚禁犯罪宮女的地方,呂后清理宮禁的時候,就把過去她看著不順眼的嬪妃宮女全清理掉了,有一些就關在這裡。

戚氏被關押的房子陰暗潮溼。她得意的時候,不免招了一些怨恨,所以關在這裡的人誰都瞧她不起,還對她不斷地冷嘲熱諷。戚氏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關在這裡的犯人都是要作苦役的,戚氏被指令每天舂一斗米,不足數就不給飯吃。

站在石臼前,雙手抱起重重的舂杵,戚氏沒多長時間就覺得頭昏眼花。從小到大,她這一雙手,只彈撥琴絃絲竹,哪裡拿得動這重重的舂杵。

在痛不欲生的時候,戚氏最牽掛的,還是她的兒子——趙王如意。她知道,呂后一定不會放過趙王的。

戚氏想兒子的時候,就唱起了自己編的一首歌子:

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裡,當使誰告汝。



這首歌讓呂后聽到了,等於給呂后提了一個醒。可不是嗎?還有一個趙王劉如意呢,怎麼一時就把他給忘了。於是就派了使者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去,召趙王進京。

趙王的丞相周昌知道這是呂后的詭計,趙王一去很難復返,他就以趙王有病為由,不讓他離開邯鄲。使者一連跑了三趟,都是無功而返。最後一趟,周昌索性就把話挑明了,他說:“高皇帝指令臣輔佐趙王,因為趙王年幼,需要保護,聽說太后痛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到京師,同他的母親一起殺害。臣不敢奉詔。”呂后聽了這話很生氣,可周昌是她的恩人啊。沒有周昌,如今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早就不是劉盈了。儘管生氣,她拿周昌沒辦法,當年劉邦要廢太子,周昌也是這麼一句“臣期期不敢奉詔”,劉邦也沒轍。

呂后當然有主意,你周昌不是不敢奉詔,不讓太子進京嗎?那好,我也來個調虎離山,一道詔令下到趙國,讓趙相周昌速回長安。我直接把你調到長安來,理由嘛,你當了這麼長時間趙相,總得來彙報匯報工作吧。難道你也敢抗詔?

周昌沒辦法,只好先赴長安。還沒容得他想出保護如意的辦法,呂后派出的使者又一次來到趙國。

周昌一走,其他的臣屬誰敢出面抗旨,只得讓使者把如意帶走了。

周昌一到長安,就找了劉盈,叮囑他一定要保護好趙王如意。劉盈雖然性格懦弱,但他心地仁慈,如今當了皇帝,他是有能力保護趙王的。

劉盈因為沒能讓戚姬免於落到母后之手而心裡不安,他怕如意再遭不測。聽到趙王來京的訊息,連忙親赴壩上迎接,把如意帶回自己住的未央宮,兩人同居同食,幾乎寸步不離,呂后沒有機會下手,心中怏怏。

她只好暗中派人嚴密實施監控,尋找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兩個多月後,劉盈早上去打獵,本來是要帶如意同去的,可是因為如意年小貪睡,不肯早起,劉盈只好把他留在寢宮。

呂后安插的眼線立刻密報到長樂宮,這是個天賜良機,呂后很快安排武士,潛到劉盈寢宮,用一條布帶勒死了趙王如意。

如意死了,呂后還不甚相信。力士用一隻綠布袋裝了如意屍首,用帷幕遮掩的小車載著拉到椒房殿,呂后這才重賞了力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盈狩獵回來,才知如意已死,大哭一場,懊悔不已。他暗中派人偵察,得知勒死如意的力士是東郭門外官府的奴僕,就派人把他抓來,瞞著呂后把他秘密腰斬了,呂后不知。

這是《西京雜記》中記載的事。但我們可以想一想,劉盈腰斬官奴,呂后怎麼會不知道呢?官奴被秘密處死,實際上也等於替呂后滅了口,這是她期望中的事,她不知道,只是做做姿態而已。

關於如意的死,《史記·呂太後本紀》記載的是“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漢書·高五王·趙隱王如意》也記:“呂太後徵王到長安,鴆殺之”。但我還是採用了野史《西京雜記》的說法,因為我覺得《西京雜記》的記載更附合實際。如意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怎麼會讓他喝毒酒死呢。

第二天早上,太監報告,宜陽晚上下了一場血雨,大街小巷血水流淌,狀如屠城,老百姓人心惶惶。劉盈沉吟無語。

呂后下令,將淮陽王劉友徙趙王。

趙王一除,呂后該對戚氏下手了。

她不能讓戚氏痛痛快快地死,她要折磨她,讓她活著比死了還難受。非此,她不能夠發洩積鬱在心裡的數年的怨氣。

戚氏媚惑皇帝,不僅靠那頭瀑布般的青絲,還有她的歌喉,她那雙流波的眼睛。

她的頭髮被剃光了,可是她的歌依然唱得很好聽,她的眼睛一樣能發出迷人的光亮。

這是呂后決不允許的。

於是,一杯酒給她灌下去,戚氏就成了啞吧。

她喝下去的是啞酒。呂后能想象出戚氏發瘋地揪著自己喉嚨哭喊卻發不出一點聲音的樣子。

於是,數支香燭燃盡,戚氏就成了聾子。

那香燭的黃煙象蛇一樣鑽進她的耳朵裡,一個有聲的世界從此也隨著香菸飄逝遠去。

呂后有一點小小的遺憾,應該讓她聽到趙王如意的死信再把她薰聾,那麼,她生命最後聽到的聲音,竟是自己兒子的噩耗。除了這,她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了。

如今,戚氏只有一雙眼睛了。但這雙眼睛裡不再有流波顧盼,而是燃燒的怒火。

於是,兩隻月牙形的鉗子夾在戚氏雙眼上,一聲慘叫,她的兩顆黑葡萄般的眼球便帶著鮮淋淋的血滴到銀盤裡。

戚氏的兩眼變成了兩個黑幽幽的洞。她昏死過去。

盛著兩顆眼球的銀盤端到呂后面前時,眼球上還有水汪汪的光亮。它們在盤子裡與呂后對視。這目光讓呂后感到了一絲驟然的寒意。

很快,那光亮就暗淡下來。它們一點點變得灰黯、乾癟,如同兩顆死魚的眼珠。

呂后厭惡地轉過身子去的時候,沒有忘記傳旨砍掉戚氏的雙臂與雙腿。

最後,沒有四肢,又聾又啞又瞎的戚氏,被扔進廁所,呂后發明了一個名詞,把她的宿敵叫做“人彘”。

彘,就是豬。當時廁所是與豬圈連在一起的,北方一些農村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葉還是保持著這種圈養形態,——戚氏被關進廁所,也就等於把她和豬關在一起。

幾天後,呂后派人去請劉盈來看“人彘”。劉盈看見一個非人非豬的怪物被關在廁所裡,就問太監這個人是誰。太監告訴他,這是戚夫人。

劉盈受到很大的驚嚇,放聲大哭,幾次昏厥。回到宮裡,一病不起,臥床一年有餘不能視朝。

身體稍稍好一些,他就讓人給呂后帶話說:“如此殘忍的行為,絕不是人能幹出來的。我做為太后的兒子,實在沒有顏面來治理天下。”

從此,劉盈每天飲酒作樂,沉緬在酒色中麻痺自己,再也不過問朝政了。

周昌自從如意被殺,就不再上朝。他為沒有保護好趙王,有負先帝委託而深深自責。鬱鬱寡歡,不到兩年就去世了。呂后因為周昌曾為廢立之事力挺有功,賜諡他為悼侯,讓周昌的兒子繼承了他的封爵。

對“人彘”事件,後世評論多斥責呂后的歹毒,認為戚氏的悲慘命運是劉邦一手造成的。劉邦提三尺劍定天下,可謂一代雄才,但他最後卻沒有任何辦法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和兒子。正如明末清初學者、詩人朱鶴齡(吳江人,字長孺,號愚庵)《戚氏》詩謂:“可憐三尺夷秦項,身後難存一婦人。”

同時,“人彘”事件也為後世佈下了深重的陰影。

有一個發生在後來的故事,我們就不能僅僅當故事看了。

那個故事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某日,漢文帝帶著皇后竇氏、寵妃慎夫人到上林苑去遊玩。在宮禁的時候,慎夫人是經常可以與竇皇後同席而坐的,所以他們休息時,負責上林苑接待工作的幹部“郎署長”放座位時就把竇皇後和慎夫人的座位並排擺下了。這時候中郎將袁盎在一邊看見了,感到不對勁兒,就把慎夫人的座位給她撤了,不讓她和竇皇後坐一塊。

慎夫人生氣了。平常她讓文帝寵壞了,到哪裡都與皇后平起平坐,到這兒受這待遇,她受不了。袁盎把座位給她擺在一邊,她使性子不坐。漢文帝一看慎夫人不高興,他也發怒了,你這袁盎太不像話,怎麼能讓慎夫人坐一邊兒去呢?他一甩袖子,站起來走了。

袁盎追上去,對文帝說了一番話。他怎麼說呢?“臣聽說尊卑有序則上下和諧,現在陛下您既然已經立了皇后,慎夫人是妾,做妾的怎麼能和主子坐在一起呢?”袁盎下面的話道出了本意:“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彘’乎?!”簡直是一聲警鐘啊。皇上您認為讓慎夫人和皇后平起並座是寵愛她,其實是害她啊!您忘了當年呂太後製造的“人彘”事件了嗎?

這一句話把漢文帝提醒了。他不再發怒了,很高興地接受了袁盎的批評,並且把這番話講給慎夫人聽。

慎夫人聽了也很感激袁盎。她一高興,就賜給了袁盎五十斤黃金。

袁盎的這句話,可比五十斤黃金貴重得多呢。

不幸的是,呂后的“人彘”既前無古人,也並非後無來者。唐代的女皇武則天就以她為楷模,把她的兩個情敵砍去手腳,投進酒甕裡去,醉其骨肉。其手段與呂后可謂異曲同工,而且變本加利一舉“人彘”了兩個情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幸這種“照抄藍本”不得人心,效法者寥寥,否則真是禍莫大焉。

二十三、後宮大清洗

對戚姬的報復,讓呂后感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淋漓酣暢的快意。

後宮大規模的清洗,就在這種淋漓快意中拉開了帷幕。

凡是劉邦在世時特別得寵的妃子,或是與戚氏關係密切的女人,她一個也不放過,把她們統統幽閉起來,不讓她們走出宮門半步。

沒有被清洗的只有一個薄姬。

這位薄氏,前面講過,她是劉邦平定魏王豹時所得到的眾多女人中的一個。薄姬的父親是吳地人,在秦時,與故魏王宗室的一個女人魏媼私通,生了這個女孩子。魏豹被立為魏王之後,魏媼把這個女孩子送進了後宮。

後來薄氏成為魏王豹的寵姬之一。

薄氏性格溫和,不喜歡顯山露水,雖然她很漂亮,卻不依恃自己的美貌去邀寵,因此很有人緣。有一個叫許負的相面專家,給魏王豹的寵姬相面,相到薄氏時,許負就說這女孩子以後必生天子,魏豹就很高興。為什麼呢,當時項羽和劉邦在滎陽隔著一條鴻溝相持不下,天下未定,鹿死誰手尚不見分曉。魏豹本來是站在劉邦一邊的,聽了這個相面專家許負的話,就背叛了劉邦——既然薄氏將來必生天子,那麼就沒有必要為別人打天下了——因此採取中立政策,既不向漢,也不向楚。後來偷偷與項羽聯合對付劉邦。韓信、曹參等擊虜魏王豹,魏國改為郡,薄姬等一班魏王姬妾也被打入了織室。織室是什麼地方?就是後宮裡設立的紡織作坊。

漢王劉邦有一次到紡織作坊去視察,他為什麼要去視察“織室”,我們看了下文就會明白他的用意。劉邦到了這個紡織作坊裡,眼睛不停地在一群紡織女工身上掃描,終於他看見了相貌出眾的薄氏,下詔把她納入自己的後宮。當然這回劉邦視察“織室”收穫多多,不僅僅發現了一個薄姬,還有管夫人、唐山夫人、趙子兒趙夫人等一批前魏王的姬妾,把她們統統納入自己後宮。

薄氏被納入後宮以後,並沒有得到劉邦寵幸。因為劉邦得到的美人太多,就把她給忘掉了,一忘就忘了一年多。

薄姬在魏王宮裡時,就與管夫人、趙子兒很要好,三個共同約定“先貴無相忘”——誰先高貴了都不要忘記一起的姐妹。管夫人和趙子兒是最早得到劉邦寵幸的,有一回劉邦在河南宮的成皋臺與眾姬尋歡作樂。那時長安的未央宮尚未建成,劉邦還在洛陽臨時都城,據《史記》司馬貞索隱,河南宮之成皋臺,《漢書》作“成皋靈臺”,又引《括地誌》的說法:“洛州,汜水縣,古稱虢州,故鄭之制邑,漢之成皋縣也”。——管夫人和趙子兒兩個在成皋宮裡說悄悄話,說起與薄氏的相約,劉邦聽見了,問是怎麼回事,倆人把前因向劉邦如實說了,劉邦心裡有幾分慘然,很可憐這個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身邊。薄姬說:“我昨天晚上夢見有一條蒼龍盤踞在我的肚子上”。劉邦說:“這是貴徵,我今天就成全你。”薄姬果然懷了孕。她生下的兒子,就是被封為代王的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但從生下兒子以後,劉邦就把薄姬又冷落了起來。薄姬也並沒因為生了“龍種”而居功自傲。她一直保持低調,猶其與呂后的關係也一直處得很好,兩人都是被冷落的人,自然也有共同語言。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中記載:“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後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低調作人是薄氏一貫奉行的原則,既使在自己作了皇太后之後,她依然保持著這祌風格。她去世後並沒有將自已以皇帝生母的身份擠進劉邦陵,而是恪守著姬妾的身份,埋葬在與劉邦、呂后合葬的長陵隔河相望的一隅。如果換了呂后,一定會讓自己擠進長陵去的。

薄氏因禍得福,是僅有的一個。

此時,呂后才把她“天下之母”的權威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但劉邦的寵姬們被幽閉、清洗,就連那些宮女,呂后也不放過她們。

這些宮女,大多數曾是罰沒過來的罪犯或戰俘家的女孩子,但也有一些因為家裡貧困被送進宮裡來當宮女的,總之都是一些社會身份很低賤的女孩。

對這些宮女,呂后怎麼處置她們呢?她做了一個決定,把這些宮女賜給各位諸侯王,每個諸侯王可以分得五個宮女。

後來成為漢文帝皇后的竇猗房,當時也是這批宮女中的一個。

竇猗房是河北清河人,她長得並不漂亮,不但不漂亮,還有些讓她難堪的隱痛,她的頭是禿的。你想一個禿頭的宮女,在後宮裡能受到什麼樣的待遇?總之竇猗房從進宮那天起就失去了一個女孩子的快樂。所以竇猗房在宮裡的職責是侍候呂后,是呂后的貼身侍女,但這並未因此免於被清洗。呂后對她身邊的宮女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這次呂后遣送宮女,只有竇猗房很高興,她只希望自己被遣送到趙國,這樣就離她的家很近了。為此,她求過主管遣送的太監,讓他為自己求情,能回趙國。

但最後她卻被分配到代國,她傷心、絕望到了極點,一路哭著來到代國。沒想到她竟然就讓代王劉恆看中了。

後宮佳麗不在少數,而代王偏偏就看中了不太漂亮而且有點禿頭的竇猗房,也可能是他“審美疲勞”吧,總之竇猗房這個相貌平平而且性子很倔的女孩子突然間就來了一個命運的三百六十度大轉折。

不久,竇猗房為劉恆生了女兒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代王王后本來生有四個兒子,但代王沒有成為孝文皇帝之前,王后和她們的四個兒子就相繼病死了。這樣,孝文帝被立為皇帝後數月,公卿請立太子,竇猗房生的長子劉啟年紀最長,被立為太子,竇猗房“母以子貴”,被立為皇后,女兒劉嫖為長公主。到了第二年,她的小兒子劉武也被立為代王,很快又徙封梁地,成為梁王。

不過,那時呂后已不在人世,否則她肯定會感慨造物弄人。

二十四、快意恩仇

呂后就是這樣的女人——她能讓仇者痛,也能讓親者快。

她自知之所以有今天,有一個人是不能忘記的,這個人就是張良。

她要像報仇那樣,快意淋漓地報達對她有恩的人。可是,此時的張良,已經服食煉氣,辟穀絕食,完全拋棄了人間俗事。呂后親自登門,勸他進食,開導他說:“人生一世間如同白駒過隙,何至於自苦到這個地步呢?”張良駁不開呂后的面子,只得勉強答應下來。

關於張良的遁世,史學家認為與他青年時代就誦習《太公兵法》有關。《太公兵法》是張良從圯上老人手上得到的一部兵書。正是這部千古奇書,讓張良成為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豪傑之士。《太公兵法》實有其書,收錄於《漢書·藝文志》,是中國古代傳統兵書《武經七書》之一,託名西周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所撰,實際上是戰國時期齊國學者的作品。這是一部以軍事為主,包括政治、哲學、品行修養內容的百科全書。它尤其倡導柔靜之道,主張“柔而靜”、“恭而敬”的修身處世方式。指出“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張良正是對其中強弱盈虧轉化的辯證法有透闢的理解,才成為“上興邦治國,下全功保身”的一個典範。同時,《太公兵法》最基本的一個觀點是“取天下”必須以“利天下”為本,“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張良正是受了這些思想的影響。

建國之初分封功臣時,劉邦給張良的封賞不算不重,讓他“自擇齊三萬戶”。他的封邑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三萬戶也是元功中最高的封賞,比論功第一的蕭何多出了三倍——蕭何食邑八千戶,外加兩千戶額外封賞,共一萬戶。按常理說,張良得到如此厚的封賞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在興漢功臣中,他是第一謀士,沒有他一次次出奇不意的謀劃、決策、排程,就不會有今天的大漢天下。可是張良謝絕了這份封賞,他對劉邦說:“我起之於下邳,與陛下您在留這個地方相會。這是上天給了我這次機遇。所以臣願封留地足矣,不敢當三萬戶”。留縣那地方與齊地相比,算是個貧困地區,而且全縣人口不超過一萬戶。張良要求把自己封在那個地方,是因為當年在留縣他遇到了劉邦,這個地方有特別的紀念意義。他要求把這個紀念地做為自己的封邑,看重的是君臣的情義。所以劉邦也非常感動啊,就把那個地方封賞給他了,封他做留侯。

現在我們看秦嶺留壩縣張良廟,有幅聯語,謂:“送秦一椎,辭漢萬戶,”概括了他一生功業行藏。“送秦一椎”,是他早年投身革命的開始。“辭漢萬戶”是他功成名就後的大境界。

張良的“功成身退”,也是他的自保之道。從楚漢決戰勝利到高祖十二年,也就是劉邦當皇帝的七年時間,興漢元功三大主帥韓信、彭越、英布先後被處死,而且是“夷三族”,與劉邦情同手足的盧綰、樊噲也被疑忌,被緝輔,一生小心謹慎的蕭何也難逃牢獄之災,惟獨張良卻歷盡劫波,泰然無恙,這是因為他懂得退身之道。另外,他得以全身的另外一個秘訣就是自己永遠站在燈影裡。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讚美張良的智慧,說“如高帝所稱者,三傑而已。淮陰誅夷,蕭何繫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託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後世人說,劉邦得天下,靠得是他手下的那幫子兄弟中“神仙”、“老虎”、“狗”,各類角色,一應俱全。這“神仙”,指的就是張良。從“蓋世英雄”到“逍遙神仙”,張良進入了一個縱浪大化的境界。

劉邦敬重張良,呂后也把張良視為恩公。

在看望張良之後不久,呂后又將張良的次子張闢疆任為侍中,這是個重要職位,可以隨侍皇帝左右,掌管朝廷機要。張闢疆年紀雖小,但頗有其父風格,處事機敏果斷,足智多謀,他的這一特點不久就展現了出來,這是後話。呂后任用張闢疆,一是因為張良的爵位本應是留給他的長子張不疑來繼承的,二是為了報答張良之恩。(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