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那一班開國老臣,呂后則更多採取了“懷柔”政策,她心裡很清楚,要鞏固住自己的權位,平衡各派力量是第一要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對劉邦任用的政治“少壯派”,她則採以了“打”和“拉”相結合的手段。對握有重權的,首先削減其權利。比如負責皇宮安全工作的王衛尉,也就是我們前邊講過的勸劉邦赦免蕭何的那一位警備司令官,雖然他很有能力,在營救蕭何出獄時也出過大力。但呂后還是把他的兵權削了,讓營陵侯劉澤來取代他。這個劉澤是劉邦的一個堂兄弟,論起來把呂后叫阿嫂的,但他的妻子卻是呂嬃與樊噲的女兒。這樣論起來又得把呂后稱為姨媽,這輩份亂套了。重要的一點在於,有了這層關係,劉澤就不僅僅是皇族了,還應該算是外戚。所以呂后很信任他。

而其他的劉姓子弟,就沒有劉澤這樣的幸運了。

呂后的打擊目標,很快轉移到“諸劉”身上。

前邊講過,劉邦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中,只有惠帝劉盈是呂后親生,除去已經被縊殺的趙王劉如意,還有庶長子代王劉恆、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健,再加上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劉邦侄子吳王劉濞,諸劉的力量不算不強大,將來這些人都會成為爭天下的隱患。

恐怕諸侯王有變,呂后下令進一步加強首都長安的防務體系,並且在西北地區擴築長城,防止匈奴入侵。

第二年十月,快過年了,楚王劉交、齊王劉肥等來到長安賀歲,朝見太后,呂后設宴招待。

劉盈因為劉肥是他的兄長,不讓他敘君臣之禮,而按照家禮,讓他坐在上首。呂后心裡很不痛快。為什麼呢?第一,她覺得當年劉邦對劉肥的分封過重,讓她心裡不舒服。劉盈雖是長子,但終因庶出,沒被立為太子,劉邦覺得虧欠了這個大兒子不少。所以,在分封時就儘量多給他一些照顧。劉盈的封國齊國地盤是最大的,有七個郡,七十餘座城池,民能齊言者皆屬齊國,疆域是以方言區域劃分的,會講齊國方言的就是齊國人。這個待遇太優厚了。第二,她覺得劉肥這個人也是個“危險分子”。你看他連讓都不讓就坐下了,他是庶長子呀,比劉盈要大十來歲。如果將來有人鼓動他取皇帝之位以代之,他又會怎麼樣呢?

她藉故離開宴席,暗中分咐一個貼身太監,去換了一壺有毒的酒,放在劉肥面前,讓他敬酒。

劉盈看出這裡似乎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他也斟了一杯酒,站起身,同劉肥一起向呂后敬酒。

呂后慌了,顧不上說什麼,一把將劉盈手中的酒杯潑在地上。

經過了趙王如意事件,劉盈也學得機靈了,他連忙用眼色示意劉肥。劉肥有些會意,不敢再喝酒,假裝不勝酒力,東倒西歪地辭謝而去。

回到行館之後,劉肥就讓人去打聽剛才宴會上那一幕是怎麼回事。當他得知呂后想用酒把他毒死之後,非常恐惶,就把陪同他來長安的幕僚們召集在一起商量辦法。內史士(負責民政工作的高級官員)對他說:“太后只有皇帝和魯元公主一雙兒女,如今大王您享有七十餘座城池,而公主的食邑只有幾座城,如果大王能拿出一個郡的地盤來給公主做湯沐邑,太后一定很高興,大王您呢,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消災了”。

劉肥答應了。他能不答應嗎?他知道如果呂后一翻臉,自己是無論如何也難完整地離開長安了。

在另有一個故事裡,讓劉肥獻湯沐邑的主意,是一個刺客樑上柱為劉肥撥點的迷津。那個故事說,劉肥從酒宴上回到住地,失魂落魄,從此不敢離開行館一步。呂后曾派了侄兒呂產的一位名叫樑上柱的家人去刺殺劉肥,有天半夜,劉肥聽到外邊有些動靜,便開門察看,見一個人立在門外,口稱:“小人樑上柱,有大事要和大王講。”劉肥一見此人是個彪形大漢,一臉的凶神惡煞之相,心裡明白了幾分。他問:“深更半夜,你闖進來做什麼?莫非是來刺殺我嗎?”樑上柱說:“在下正是奉了太后之命,來取大王首級,只是小人知大王是仁德賢良之人,不忍動手。有幾句話要和大王說。”劉肥出了一身冷汗,說:“那你就快說吧,不妨事。”樑上柱說:“時下大王已見疑於太后,處境十分危險了。既使能僥倖逃出京城,也難免會再遭暗算。”劉肥說:“壯士說得有理,可是我該怎麼辦呢?”樑上柱說:“大王您有封地七郡七十餘城,為什麼不獻出一郡來給魯元公主,你如果真這麼做了,太后肯定會很興,大王也就沒有性命之虞了。在下自知難向太後覆命,只有一死,惟望大王珍重!”說完就拔劍自刎了。劉肥依言,就獻出一郡讓魯元公主做湯沐邑。

什麼叫湯沐邑呢?周朝諸侯來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的、供住宿和齋戒沐浴的封邑就叫湯沐邑。後來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也叫湯沐邑,取賦稅供湯沐之具的意思。所謂讓出一個郡來給魯元公主做湯沐邑,就是給她一個郡,讓她到時候來遊玩,洗洗溫泉啦,看看鄉野風光啦,散散心啦,這個湯沐邑,一定會是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方。

劉肥讓給魯元公主的是哪個郡呢?是最為富庶、土地面積也最大的城陽郡。它的轄境相當於現在的山東莒縣、沂南和蒙陰縣東部這一帶。當時有五萬六千六百多戶,二十萬五千餘人口。劉肥不但讓出了這塊膏腴之地,又上表請奉公主為齊國王太后。這裡輩分又亂套了。長公主魯元,是把劉肥叫哥哥的,哥哥把妹妹尊為“太后”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這一來,呂后果然樂了:算你小子還懂得進退,且放你一馬。劉肥離開首都時,呂后親自為他餞行。

劉肥吃了這一番驚嚇,非同小可,想想自己差一丁點就把一條命丟在長安,後怕得渾身出冷汗,從此再也不敢去長安了。

呂后這一著,收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對於劉邦的這幾個兒子,她最大的心病就是趙王如意和齊王劉肥,趙王如意被縊殺後,只有劉肥這塊心病讓她耿耿於懷了。劉肥擁有廣闊的國土和精稅的軍隊,又有曹參、傅寬這些老臣輔政,而且他本來就是劉邦的長子,他如果覬覦劉盈的皇位,將會是一件最危險的事情。現在這個一號危險分子被嚇破了膽,她這一塊心病自然就去掉了一半。

劉肥回到齊國,四年後就死了,呂后的另一半心病就徹底去掉了。

二十五、女主強權下的“蕭規曹隨”

這段日子,最辛苦的人莫過於相國蕭何了。

少主仁慈懦弱,為呂后弄權專制提供了更堂皇的理由和更廣闊的空間。蕭何知道,此時的呂后,已非彼時的娥姁。為了遏制她不斷膨脹的權欲對劉氏政權的過分侵害,為了防止蠢蠢欲動的諸呂加快搶班奪權,同時,還要疏導大臣們對呂后一觸即發的怨忿,蕭何真是絞盡了腦汁,耗盡了心血。

蕭何這人,最顯著的特點是有深謀遠慮,且做事謹慎。他一生傾盡心智輔佐劉邦,開國治國都當推首功。史家認為他有三大功勞不可埋沒:一是初入關中時,在亂兵之中及時搶救和保護了秦國文書檔案。劉邦軍團當初進入咸陽時,眾將領紛紛搶先控制府庫,爭搶金帛財物,惟有蕭何獨具慧眼,他首先進入的是秦丞相和御史大夫府,把秦的檔案文書、律令戶口資料全都儲存下來,這使他得以準確地掌握全國生產力的分佈狀況。開國之後,漢朝廷借鑑秦律,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也與蕭何儲存了秦代大量的法律文字有直接關係。二是蕭何為劉邦推薦了軍事天才韓信,這成為劉邦戰勝項羽的決定因素。三是他在經營巴蜀和關中的過程中,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為劉邦建立了牢固的後方根據地,保障了劉邦軍團的物資供應和兵員補充,劉邦在多次受挫後都能迅速振作,全賴於此。

所以,蕭何雖無攻城掠地的野戰之功,但他對漢朝開國的重大作用,卻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在封賞功臣時蕭何以元功第一封賞最重,食邑最廣,而且政治待遇也最高,劉邦特許他“劍屐上殿,入朝不趨。”這是什麼意思呢?按照叔孫通制訂的“朝儀”規定,大臣上朝,必須要取下佩劍,脫下木屐,光著腳丫子,急急地踩著小碎步進入大殿,就像我們在戲臺上看見的那樣。惟獨蕭何可以佩著劍穿著靴子上朝,這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政治待遇了。雖然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都比較高,實際上他並不富有。英布造反時,他為了降低自己的聲望強購民產,但所購也大都是偏闢劣地。他為劉邦營建了豪華的宮室,自己的相國府卻窄小簡陋,甚至連院牆也沒有,與普通民宅無異。

蕭何的恭謹儉約,源於他小心翼翼的自保意識。他自知如果沒有這如履薄冰的謹慎,他幾乎就不可能善終。

惠帝二年(公元前19年)七月初五,心力交瘁的蕭何燃盡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光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蕭何病重時,惠帝劉盈到相國府去探望,並問垂危中的蕭何:“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以接替您的職位?”

蕭何不直接回答惠帝的問話,卻繞了個彎子對劉盈說:“最瞭解臣子的莫過於陛下”。那意思是說:“我心目的人選陛下您應該是心知肚明呀”。

惠帝問:“那相國您覺得曹參這個人怎麼樣?”

蕭何強撐身子坐起來,稱讚道:“陛下擇賢得人,我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蕭何與曹參,是早年間的好友,多年來一直互為劉邦的左右手。但在分封功臣的時候,兩個人之間出現了隔閡。蕭何居功第一,封給他的食邑也最多,曹參就很不服氣,認為蕭何不過是個舞文之輩,不該受這麼重的封賞。蕭何也覺得曹參這人器量太窄,自恃功高,目中無人,有幾分瞧他不起。所以後世史論家把蕭何病重時推薦曹參,大加讚許,將其樹為“外舉不避仇”的典範。實際上問題沒有這麼簡單。前面說過,蕭何說話做事處處謹慎小心,惠帝問他誰能接替相國之職,也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先探探惠帝的心思,必待惠帝說出人選之後,才合盤託出自己的觀點。到了生命垂危之時,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彷彿與生俱來的謹慎。這是其一。

其二,曹參雖然是個武夫,以敢打惡仗、硬仗著稱。在反秦戰爭和楚漢戰爭中,他創下了攻陷諸侯國二個、郡縣一百二十餘個的戰績,在多次攻城之戰中,總是他第一個登上敵城。但是曹參又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而是一位有政治頭腦和識見的人物。早在楚漢戰爭時,他就有了“出將入相”的經歷——隨大將軍韓信平定齊國時,他就是右丞相了。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封長子劉肥為齊王,曹參為齊相國。齊國在諸侯王國中為最大,政治地位、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除了關中之外最重要的地區,可見劉邦也將他倚為干城。曹參雖為宰相,但因劉肥年輕,實際上全由他操持國政。他拜膠西一位名叫蓋公的老先生為師,向他學習黃老之術。

什麼叫“黃老之術”呢?在秦漢之際,老莊的思想,佔主導地位,也有人託名黃帝為道家鼻祖,鼓吹“帝道”,從而出現了“黃帝學派”,並且“黃老”得以並稱,成為當時最時尚的學派。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適應了漢初政治經濟形勢的需要。曹參在齊國施政,一直採取審慎弱勢的黃老政治,一切順其自然,清靜無為,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與民休養生息。在他的治下,齊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稱讚他是管仲和晏嬰之後的齊國又一賢相。這些,蕭何理所當然是知道的。漢朝在多年兵劫的廢墟上立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特別需要這樣的人擔起相國的重擔。對曹參的執政能力,蕭何是讚賞的。

其三,蕭何與曹參,只是大漢定國後因分封問題失和,兩個人並非“仇家”。他們之間較多的是互相欣賞而非互相敵視。目前女主權欲膨脹,外戚蠢蠢欲動,政治環境波譎雲詭,特別需要曹參這樣有資歷、有能力,又有政治識見的人物來平衡各派政治力量。

基於以上三點,所以蕭何認為惠帝讓曹參接替相國之職是“擇賢得人”。

曹參怎麼樣呢?他一聽到蕭何去世的訊息,就立刻告訴舍人說:“快為我準備行裝,我就要入京了。”

舍人一頭霧水,問他進京做什麼?他說:“入京做相國啊。”

果然沒幾天,惠帝的詔書到了,任命曹參為相國,讓他即刻趕赴長安就任。而此時曹參已經有條不紊地妥善安排好了齊國的政務,並且及時地推舉出了自己的接班人。臨行之前,齊國新任的丞相向他問政事,曹參只談了一句話:“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什麼意思呢,是說“我只把齊國的刑獄和市場託付給你,希望你不要過多地干擾”。

繼任者聽了感到不可理解;刑獄和市場?難道治國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嗎?曹參怎麼說?他說:“你不要認為這是區區小事,細節往往決定成敗。監獄和市場,是善人與惡人並存的地方,你如果過多地干擾,讓奸邪之人無容身之地,他們就要出來興風作浪,擾亂社會秩序,國家就會有大的麻煩,所以我把這件事作為頭等大事託付給你”。

“勿擾獄市”,是曹參推行“黃老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漢書·曹參傳》作注的孟廉說:“夫獄市者,兼受善惡,若窮極奸人,奸人無所容竄,久且為亂。秦人極刑而天下釁,孝武竣法而獄繁。此其效也”。像監獄和市場那樣的地方,好人壞人都有,要是把壞人趕上絕路,他們就會鬧亂子。秦朝的苛政和極刑,實際上把天下弄得很不安寧,孝武嚴峻法令,全國的刑獄繁多為人詬病,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顏師古也註釋說:“《老子》雲:‘我無為,民自化;我好靜,民自正’。參以道化為本,不欲擾其末也”。誠為道家思想的具體體現。

且說曹參到了長安走馬上任,人們都瞪大了眼睛。想看看這位新相國怎麼燒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沒想到曹參沒有任何大動作,一切按照蕭何既定的規章制度辦,前後銜接,天衣無縫。“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之約束”。

在任用幹部方面,他選擇那些不善言辭,謹慎敦厚的“厚重長者”,來做他的屬吏,委以要職,而對於那些喜歡舞文弄墨、花言巧語,或者苛刻周納,沽名釣譽之輩,一旦發現,就把他們毫不客氣地斥退,炒他們的魷魚。

他讓自己的行政效率慢下來,每天每夜地飲酒,因此積壓了很多公文都不去處理。

這一來,那些公卿大夫受不了啦,大家天天盼著新相國弄幾招新鮮的,可他竟然如此“不作為”!於是大家就去勸他。這些人一到,曹參就知道他們的來意,於是馬上拿出美酒邀他們一起分享。有人忍不住想說話,曹參就拿酒杯把他的嘴堵住,直到把勸誡他的人都喝得大醉,東倒西歪離席而去。這樣日子一長,大家也只能見怪不怪了。

上行下效,曹參這一帶頭,一些本來就喜歡喝酒的官吏這回放開了膽子,也學著新相國的樣子,每天縱酒放歌,猜拳行令之聲不絕於耳。曹參的隨從們對這些人的作派非常厭惡,但不好意思和曹參說什麼,就請他到後花園去遊玩,因為相府的花園後面就是這班酒徒的官舍。他們想曹參看到這個情狀,肯定要對自己和那些縱酒的人有所約束。

沒想到曹參到了後花園,聽到了那些官吏醉酒狂歌、大呼小叫的聲音之後,立刻就被感染了,他立即叫人拿上美酒,和下屬一起痛飲起來,喝得興起,也大聲喧嚷狂歌,和牆外邊那些縱酒的醉鬼官吏彼此呼應。

正應了老百姓形容人際關係的一句俗話:“喝酒喝厚了,玩錢玩薄了”。大家成了酒肉朋友,天天喝得痛快淋漓,誰犯了過失,曹參都不追究,而且代為遮掩,所以整個相府一團和氣。

曹參這麼昏天黑地的呼酒買醉,把惠帝劉盈弄得心裡發毛。他不明白曹相國到底是怎麼了。他心裡究竟結著什麼疙瘩?他胸臆中有什麼塊壘要借酒來澆?他又有什麼情緒需要如此地發洩?

劉盈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點他是心知肚明的——“人彘”事件以後,他自己就每天縱情於聲色,那是為了逃避,為了棄絕,為了讓自己在汙淖中去尋找心靈的淨地,可曹相國又是為了什麼呢?或許他也有難以言說的隱痛?

劉盈越想越頭疼,就把曹參的兒子曹窋找來,曹窋時任中大夫,深得劉盈器重。惠帝劉盈對曹窋說:“你回家時,找個機會問問你家老爺子,‘高皇帝剛剛辭世,當今皇帝年輕,您老人家作為相國,整天喝得醉貓兒似的,不向皇帝奏請政務,這樣下去,如何能憂天下?’你不要說這是我對你講的”。

曹參的兒子曹窋在一次回家休假時,就把這話對曹參講了。曹參當下大怒,馬上把曹窋打了二百板子,說:“趕快入宮侍候皇帝,國家的大事哪裡要你插嘴來管。”

上朝的時候,惠帝就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責打曹窋,他對您說的那些話,全是我讓他說的。”

曹參脫冠請罪說:“陛下您自己想一想,您與高皇帝比,誰更聖明英武呢?”惠帝說:“朕當然不敢與先帝相比。”

曹參又問:“那麼陛下覺得我和蕭何相國比較,哪一個更賢能呢?”惠帝說:“說實在的,您恐怕比不上蕭何”。

曹參說:“這就對頭了!高皇帝與蕭相國平定天下,國家大法已經完備,陛下盡可以垂拱而治之,我也只要恪守職責,遵行不變,這難道不是明智的選擇嗎?”

惠帝一拍腦袋說:“說得好。您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曹參做了三年相國就去世了,他用這種“無為而治”的方式維持了政局的穩定,使經歷戰亂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所以老百姓就編了歌謠稱讚他:“蕭何為法,覯若劃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意思是:蕭何制定法令,嚴明周全。曹參接任相國,謹慎遵循。無為而治,天下庶民安居樂業。民心所向,這是對曹參最權威的褒獎了。

“蕭規曹隨”留下了一段政治史上的佳話,但更留下了深長的思考:那就是曹參整天縱酒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一個醉貓兒宰相竟得到了老百姓如此讚譽。

漢初的政治制度,是“漢承秦制”。即在郡縣制基礎上實行的分封制。郡縣制適應封建大國專制的政治統治,體現了封建的集權特性,而分封制也很適合於專制政治的統治,適宜封建的宗法特性。但郡縣制使封建國家中央和地方之間沒有權力分割,地方沒有一點自主權和機動性。帝王的意志透過郡縣制迅速貫徹到全國每一個地方,即使帝王犯錯誤,那麼全國也會一起跟上他犯錯誤。這樣過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直接導致了秦王朝的帝國貧血。在大一統的郡縣制體制下,農民沒有流動的自由,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受到了遏制。

而蕭何的政策,是讓郡縣制和分封制恰當地結合起來,即搞郡縣制又搞分封制。換一句話說,是實行有漢初特色的郡國制。這樣就讓中央和地方之間取得了一種均衡,化解了一些矛盾。同時,由於它相對簡約,也更適合當時**不安的國內形勢。

但這套制度剛剛實施不久,蕭何就撒手人寰。所以曹參心裡很明白,他最明智的辦法,就是讓這套制度得以繼續推行,而不能另搞一套。“治大國如烹小鮮”,曹參不敢輕易“下鏟子”。

另一方面,呂后權傾朝野,連惠帝也不過是個傀儡。她對劉邦的這個功臣集團本來就充滿了仇視和疑忌,韓信、英布、彭越的被誅殺,已經讓她無須再遮掩自己的鋒芒。曹參本來就是這個功臣集團的領軍人物,呂后對他的防範、疑忌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如果他大刀闊斧地推行新的政令,熱熱鬧鬧地燒他的新官“三把火”,可能他的下場會比韓信們更慘。但是,他既不能像張良那樣服食煉氣作逍遙仙,又不能像蕭何那樣天天戴著面具作戲,再說他們的這一套他做為一個武夫又學不來,而每日縱酒狂飲,倒是附合他的性格,也算是一種自保的方式吧。更重要的一點是,只要一切按蕭何時代定下的方針辦,呂后和其黨羽就不能夠隨心所欲地變亂制度,她們篡權的陰謀就會受到一定的遏制。別看曹參是鬥大字不認得一籮筐的大老粗,他的政治智慧,可實在不能小瞧。(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