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地道滲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明軍只用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就攻克土城,自身僅僅陣亡八人,重傷六人,輕傷到有三十多人。這是因為鄭家軍的裝備精良,士卒都戴著寬沿的黑鐵六瓣盔,身披黑鐵鱗甲。軍官和親兵更是使用明光盔甲,有著極好的防護力,受輕傷的多半是沒有防護的小臂和小腿受傷;陣亡者,五人是雲梯登城時被滾木礌石砸的,只有三人是肉搏戰中陣亡。以海貿發家的鄭成功也是確實有錢,能夠戰兵最精良的裝備,加上水師之利,這才使得鄭家軍和清軍十多年的對抗中佔盡上風。

看著被捆成粽子,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清軍千總,王新宇故作兇狠狀:讓你早點投降,你不投降早投降了,你不僅不是階下囚,本將軍還能給你升為守備現在呢說什麼都晚了

大人饒命啊小人一家大小都在雲霄城裡,要是投降了,小人家小性命難保啊但小人沒有燒燬倉庫,也算是將功補過了望大人饒命這清軍千總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求饒。

王新宇冷笑一聲:本將軍若是饒了你,該如何是好是任用你呢還是把你帶回去當苦力任用你的話,韃子肯定不會放過你全家要是帶回去當苦力,恐怕委屈了你千總身份吧

只要能活得性命,又不害了小人一家大小,任憑大人處置。清軍千總臉色煞白,跪在地上不住發抖。

算了,押下去吧王新宇喝令親兵,此人最後保住倉庫也算有功帶回船上關押,等回師的時候帶回廈門當苦力

其實王新宇本來就沒想殺這個清軍千總,畢竟此人也是被迫抵抗的,後面保住倉庫,也算是有功。現在王新宇最缺的就是人口,他需要透過軍事行動得到更多人,否則連隊伍都無法壯大。

土城內五百多清兵,陣亡了六十七人,重傷三十九人,輕傷百餘人。這年頭重傷和陣亡也差不多了,明軍處死了重傷的清兵,把輕傷的和軍官一起押回船上,剩下的三百清兵直接編入王新宇自己的輔兵中。等攻雲霄的時候,這些俘虜可以用來幫忙修築營寨,可以幫忙打造攻城器械,可以推著盾車扛沙袋去填護城河。

奪取了高塘土城,明軍並沒有立即拔營起寨,而是原地休整。因為現在出發,到雲霄城下已經是晚上了。倘若夜間倉促在敵軍面前紮營,恐怕城內敵人會趁機出擊偷襲,給自己帶來混亂。

明軍大營以北七里外,雜草叢生的野地中,頭上戴著草環,身上也披著野草樹枝的李銳盯著前方官道。

官道對面,同樣頭戴草環,渾身披著野草樹枝的一名親兵躲藏在小樹林中,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出這裡藏了兩個人。

其實在其他小路上,也埋伏了王新宇的親兵,都是一身偽裝。

官道上,響起一陣馬蹄聲。

李銳向對面的親兵打了個手勢,用手語給他下命令:一共三匹馬,等他們進入二十步之she箭,我射左邊的,你射右邊的。最後一個韃子,你我合力殺了

王新宇創造了一套手語,可以讓隱蔽的探子斥候之類的向同伴傳送訊號,又不會暴露自己。

李銳張弓搭箭,等到清兵斥候進入二十步之內,他突然從三尺多高的草叢中冒出,手指輕輕一鬆,一支羽箭帶著勁風射向左邊那清軍斥候的面門。

這一箭速度極快,清兵斥候連反應都來不及,就被一箭從面門射入,當即落馬斃命。

另外一名親兵也同時射出一支羽箭,射落右邊的清軍斥候。

剩下最後那名清兵見勢不妙,慌忙調頭要跑,兩支羽箭從同時後面射來,把他射落下馬。

李銳和他的同伴從藏身處走出,他們沒像一般的明軍那樣割下清兵屍體的頭顱,而是把屍體拖到草叢中藏好,抹掉地上血跡,再把三匹無主的馬牽走,拉到身後一處樹林中藏好。

不收割人頭,是王新宇對親兵隊擔任暗哨時的要求,只要求藏好,敵人少就用冷箭射殺,敵人多就不管。首先是保證能隱蔽。

南方地形複雜,植被茂密,非常有利於暗哨隱蔽。那些清兵斥候探子,就算走到跟前,也不能發現暗藏的明軍暗哨。

附近一條小路上,一名清軍斥候騎馬路過,也被人一箭射死。

大約一個半時辰之後,官道上又出現了一隊清軍斥候。在清軍距離還有一里的時候,李銳他們遠遠就看到了,這次來的清兵探子人不少,有八個人,十六匹馬,一人雙馬。

這次清兵來得多,李銳和他的同伴沒有硬拼,而是悄悄的後撤。在他們身後百餘步外,還有兩名暗哨。不遠處,兩條小路上的兩名明軍暗哨也暗中移動,往官道平移過來。三四尺高的雜草,茂密的樹林,擋住了清兵斥候的視野,根本沒發現偽裝極好的明軍暗哨。

等到清軍斥候還有百步時,六名明軍暗哨已經集結在一起。

李銳打著手勢,安排每個人的攻擊目標。隨後眾人散開,在路邊埋伏好。

不一會,清軍斥候就到了前面那批斥候失蹤的位置,一名清兵下馬,檢視了一下馬蹄痕跡,再檢視一下周圍地形,喊道:各位小心附近可能有敵人

所有的清兵都下馬,在草叢中搜尋,還有清兵取下背上弓箭,對兩邊草叢可能藏人的地方一陣漫射。

李銳心中暗道:糟了我們藏在那裡的韃子屍體要被他們發現了

果然,清兵不久就發現了被藏在草叢中的三具屍體。

為首那清軍頭目檢視了一下屍體的傷口,發現都是箭傷,便抬起頭道:賊人探子不多估計只有兩三人我們上去找出他們

八名清兵一步步搜尋過來,而這時候李銳這邊一共是六人。六對八,他有信心打贏。李銳心中暗道:不能放跑一個清兵,攻擊發起時,必須保證一擊必殺,決不能讓清兵跑回去騎馬。要是上了馬,自己幾個人就無法追上了。

清兵斥候搜尋官道兩邊,都沒有發現隱蔽得很好的明軍。等到清兵距離不到三十步的時候,李銳和五名親兵同時探頭,手中已經上好了狼牙鐵箭的強弓對準清軍。

六支利箭帶著颼颼風聲,分別向六名清軍探子撲面而去。

清軍斥候早有防備,而且這些斥候都是精兵,反應也挺快的。三名清兵躲過射來的利箭,還有兩名反應比較遲鈍的,被穿透咽喉,釘在地上,另外一名清兵躲閃不及,胳膊上扎了一支尖銳的狼牙鐵箭。

啊受傷的清兵去拔插在胳膊上的箭,卻被箭頭的倒鉤拉住肉,痛得臉部扭曲變形,箭還是拔不下來。

放李銳一聲大吼。

第二輪鐵箭射出,其中兩支箭同時奔向那名清軍頭目,其餘的箭分別射向剩下四名清軍斥候。

身手靈活,武功高強的清兵頭目躲過同時襲來的兩支利箭,而其餘四名清兵,卻有一人大腿上中了一箭,另外一人面門中箭當場斃命。

殺李銳丟下鐵胎弓,拔出武士刀,帶著五名親兵,向清軍殺去。

六個人武功都十分高強,李銳自己同清兵頭目交手,擋住那家夥。五名親兵砍殺那兩個沒受傷的清兵。鋼刀劃出一道道白虹,轉眼之間,兩名完好無損的清軍斥候被殺。幾個人一齊攻向那清兵頭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遠處,那胳膊受傷的清兵見勢不妙,站起來想要逃回去牽馬。眼疾手快的李銳丟下清兵頭目,一個箭步追趕上去,手中鋼刀閃電一樣擲出。只聽到一聲慘叫,企圖逃跑的清兵被飛來的鋼刀牢牢釘在地上。

李銳上前,拔下武士刀,轉頭砍向那名正以一對五苦戰的清軍頭目,一刀就把他砍成兩截。

剩下最後那個大腿受傷躺在地上嚎叫的清兵斥候,也被李銳無情的一刀抹了脖子。

之後,雲霄方向又派來了幾隊斥候探子,有騎馬的,也有步行的,一個都沒能回去。

雲霄以南是個半島,地形狹窄,王新宇不需要太多暗哨就把清軍探子的路給封死了。

因為土城內的清兵一個都沒跑掉,王新宇派遣自己的精銳親兵充當暗哨。因為海禁的緣故,自雲霄以南都是一片荒地,距離海邊十五裡內無一百姓人家,清軍探子只要一出現,就像是和尚頭上的蝨子,根本無處藏身,立即被明軍暗探獵殺,根本無法接近土城。雲霄城內的清軍,根本就不知道土城已經落入明軍手中。

土城城牆下,王新宇親自指揮輔兵挖掘地道。

地道不長,很快就挖到土城下。王新宇指揮幾名輔兵抬著一口沉重的大木箱,抬到城牆下方的地道內。

大木箱被人插入一根導火索,拉得很長。有人在放了大木箱的地道外面砌好一堵磚牆,導火索從磚牆留下的小孔透過。之後外面又砌起第二堵磚牆,導火索從預留的小孔伸到外面。

因為火藥本身不會爆炸的,只有在密封的環境下才會爆炸,密封性越好,相同火藥爆炸威力也越大。因此,除了用木箱封閉之外,放置火藥的地穴外面還砌上磚牆,加大密封性,保證爆破威力更大。

點火吧王新宇道。

一名親兵點燃導火索,立即逃離地道。

誰知沒傳來王新宇期盼的爆炸聲,過了許久,土城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羅祥問道:這辦法不行吧是不是火藥受潮了

王新宇困惑的說:不可能的我那木箱子本身就十分厚實,火藥外面還包裹著一層油布,不可能受潮的。要就是導火索受潮了。

隨後幾名輔兵打著火把下了地道,發現地道內的地面已經滲水,已有小半尺深。再往前走幾步,磚牆擋住了視野,看不到裡面的情況。

王新宇下來後,令人砸開磚牆。

果然是地道滲水,後面一段未燃盡的導火索全部溼了。

這時候王新宇才想起來,南方地下水位高,地道容易滲水,使得導火索受潮。可是歷史上的太平天國是怎麼做到的他們還是在江南水網地區用穴攻爆破法,都能成功,難道他們採取了什麼措施

火藥是否會受潮的問題,王新宇一點不擔心。他帶來的大木箱本身就十分嚴實,裡面還有油布包裹,就算是把木箱整個泡在水力,也得很長時間才能讓木箱內的火藥受潮。可是怎麼解決地道滲水和導火索受潮的問題

現在挖的不過十幾丈長的短地道,卻嚴重滲水。要是穴攻的時候,要挖掘的可是長達百丈的地道,要如何解決地道滲水問題呢估計太平軍穴攻的時候,應該是有人跟著用瓢盆來舀水吧,但那要多大的工程量啊前面輔兵挖地道,後面跟著人舀水。至於導火索受潮的問題,可以用打通的竹管解決,把導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管內,在地道壁上釘入幾根木架子,把內建導火索的竹管放在木架上即可。

想好了解決導火索受潮的問題之後,王新宇立即讓人砍來幾根竹子,把竹子劈開兩半,打通中間的竹節,把導火索放在裡面,然後再把兩半的竹子合在一起,用繩索捆好。地道壁上有人釘入木架子,把竹管放在架子上。

換了一根導火索後,輔兵又用磚塊封住安放大木箱的地穴。

完成了這一切,一名親兵點燃導火索,然後逃出地道,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過了大約半柱香的時間,只聽到地下傳來一陣沉悶的轟鳴聲,地面的土城頓時崩裂,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一大段的城牆被炸飛上天空。

被炸開的缺口處變成了一條寬約十幾步的斜坡,原來的土城牆蕩然無存。

之後,王新宇又讓人做了第二次試驗,挖了第二條地道,又炸塌了一大段城牆。

繼續炸,把這座土城全部毀了

王新宇又讓人第三次試驗第四次試驗

連續八次試驗,只有兩次導火索受潮沒有點燃火藥,六次都成功了。

直到天黑,明軍也沒有停工,還在挖掘地道,進行爆破試驗。

這時候,王新宇在考慮一個問題:短地道滲水問題沒那麼嚴重,可是攻雲霄的時候,要挖的是長地道,滲水問題如何解決想到這些,他讓人叫來隨軍的工匠,一起討論解決地道滲水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