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準備禦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十三章準備禦敵

寒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

十五萬土匪、強盜、地痞、流氓、英雄、好漢、農民、逃卒、老弱、婦孺……在紫金梁王自用的領導下,在四五萬官兵的擠壓下,向著四川省東北方的奉節縣壓來。而此時的四川,已經在鄭曉路的一聲令下,進入了全面奮戰的狀態。

閻王軍的兵力非常單薄,在成都城之戰後,閻王軍只剩下六千餘人,為了防止官兵從陝西進入四川,其中有一千五百人在大梁的率領下,駐守在廣元。

金竹水軍則一分為二,一半駐紮在畢節,防止雲南和貴州的官兵入川。一半則架著炮艦在長江上遊巡航,防止朝廷水軍順長江入川。

閻王軍的精銳只餘下四千多一可以隨意調動,鄭曉路將這四千多人全部配備成了來復槍兵和擲彈兵。

除開這些精銳閻王軍,還有四千新徵來的士兵,這些人的訓練度和忠心度都還有待考察,鄭曉路不敢直接將自己的先進武器交給他們,因此給他們裝備上了弓箭、勁弩一類的武器。

最後,成都之戰時投降的一萬多官兵和鄉勇,鄭曉路就更不敢信任了,畢竟時間太短,這些官兵會不會窩裡反實在有待考查,只好給他們配上盾牌、黑杆槍這種很常規的兵器。

經過整編,閻王軍的新軍實力為:四千精銳來復槍兵,五百名精銳擲彈兵,四千新兵弓弩手,一萬不可靠的黑杆槍兵,另外還有少量精銳的炮兵,以及四百名雪山來的獵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兵力在鄭曉路的一聲令下,全部壓到了的奉節縣白帝城裡。

白帝城乃是歷史名城

此城位於瞿塘峽口長江北岸,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北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閻王軍的大量士兵藉助著金竹水軍的運兵船,源源不斷地趕到白帝城,近兩萬大軍擠進這座歷史名城,將整個白帝城塞得滿滿的。

鄭曉路住進了白帝城內的永安官裡,此官也就是當年劉備掛掉的地方,在明朝,這個官殿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廟宇,稱之為白帝廟,裡面塑著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塑像。

天剛矇矇亮,鄭曉路就被傳令兵叫醒,原來是斥候們將最新的軍情報了回來。

這封軍情信是姚方來寫的,四百名雪山獵人此時已經散入了湖北與四川交界住的神農架大山裡,他們用一套神奇的方法在大山中聯絡並傳遞訊息,這些訊息匯聚起來,由大山外的姚方來統一起來,傳送給白帝城裡的鄭曉路。

“十五萬起義軍,正穿過神農架大山,向著四川前進,預計四五天之後就可以走出神農架了。一出神農架,就是四川的巫山縣,那就已經是我們閻王軍的地盤。”鄭曉路翻著這些信件,輕輕唸叨著,他故意把這個念出來,其實是為了讀給不識字的皂鶯、彭巴衝、猛如虎、譚宏等將領聽,至於張逸塵,他應該早就知道這些情報。

“十五萬?”譚宏的眉頭深深皺起:“我們只有不到兩萬人,實力相差太懸殊了。”

“呵呵,實力方面不是問題。”鄭曉路輕輕揮了揮手,道:“是十五萬,其實能戰之兵應該只有七八萬不到,而且武器裝備極為粗劣,士氣和訓練更是不值一提。咱們的問題不是打不打得贏,而是……唉……究竟能不能放手打。”

鄭曉路這一句話出來,幾位頭領的眉頭都跳了一下,尤其是皂鶯,她急口接道:“沒錯,不能亂打啊,那些都是陝西的父老鄉親,哪能隨便打他們?再了,我們的閻王軍精銳,有大部份都是陝西遷來的,哪裡狠得下心來打自己的同鄉。咱們只要一下令打,不定自己就先兵變了。”

皂鶯臉色不太好看,她道:“能不能把他們先迎進四川,讓他們在四川休養一下身息。”

“不行”鄭曉路斷然道:“不能放他們進四川,這些義軍雖然名義上是義軍,其實行為與賊寇無異,若是放進四川,只會害了四川的老百姓。”

“那……”皂鶯道:“當初你能接納我和大梁,現在也能接納他們啊,把他們收編進閻王軍,壯大我們的實力,豈不是很好?”

一聽這話,鄭曉路苦笑道:“我何嘗不想,但這事哪有這麼容易……”他抬起頭,對著皂鶯道:“你想想,曹操羅汝才那種人,會願意加入閻王軍嗎?”

鄭曉路還有句話沒,那就是:“張獻忠這種人,肯當我的手下麼?他肯來我也不敢收。”

聽到曹操羅汝才這個名字,皂鶯眉頭一揚,左手指的斷指處彷彿火燒一般地痛了起來,其實那個舊傷早就好了,所謂痛,只是一種心理作用罷了。

“不管打還是不打,咱們的時間都不多了,先遷走所有巫山縣的百姓,發公告,讓他們暫時避入白帝城”鄭曉路靜靜地下令道,然後又問道:“巫山縣旁邊的縣城是哪一個?把這裡的百姓也撤走。”

“是奉節”譚宏輕聲道:“保險起見,奉節再西南邊的地區也撤掉比較好,打起仗來對方一隻軍隊突破戰線繞到我們身後是很有可能的。”

“哦?奉節後面是哪裡?”鄭曉路對地理不是很清楚。

“是……石柱……”譚宏輕聲道。

“什麼?”鄭曉路心中一驚,原來如此,難怪歷史上的張獻忠兩次入川都被秦良玉狙擊,原來從山西入川,一進來沒多遠就是石柱,土家族的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當然會和張獻忠死磕。

“居然是石柱”鄭曉路想了想,道:“我記得石柱還有三千白桿兵留守,是由馬庭立率領著的,我們還是通知馬庭立一聲吧”

譚宏派了一隻軍隊,去巫山縣和奉節縣撤走百姓。但石柱現在還是自治著的,閻王軍並沒有去佔領石柱。一方面是鄭曉路不想,另一方面是石柱馬家非常愛民,百姓在馬家的治理下安居樂業,自己沒要去摻一腿。因此只派了一個信使,騎著快馬直奔石柱送信去了。

“好了,現在繼續接著剛才的問題來議,陝西義軍入川,究竟是打還是不打?”鄭曉路頭痛得很,不得不,朝廷的驅賊入川之計非常毒辣。

“打”彭巴衝和猛如虎的意見非常統一,兩人齊聲道:“咱們就在巫山擺下大軍,把他們擋在四川之外。”

“不能打”皂鶯的意見也很堅決:“曹操就不管了,別的當家都是很講道理的,我們應該和他們談談,聯手共退官兵。”

“談判沒用的,這些短視的傢伙根本沒法談。依我看,這十五萬義軍壓入川來,未嘗沒有把我們閻王軍吞掉的意思在裡面。”張逸塵淡淡地道:“實在不行的話,還是只能打。”

老成持重的譚宏嘆道:“若是打,我們的閻王軍精兵不定派不上用場,他們中大多數是陝西來的移民。讓他們打陝西義軍……除非他們瘋了,不然就是我們瘋了。”

“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操,真麻煩。”鄭曉路嘴裡叨叨道,若是攻一城一池,打一山一地,鄭曉路有的是妙計,但是這一次禦敵入川,還是鄭曉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打陣地防禦戰,患得患失,要考慮的東西很多,而且敵人與朋友並不是非常清晰,義軍的背後還跟著四五萬官兵,若是自己處理得不好,官兵一湧而入,自己這人手跟本守不住。

這可真的麻煩了……

要想四川不亂,就絕對不能放義軍入川,但若不放義軍入川,就免不了得和義軍打一仗,剛剛打完義軍再立即和官兵死磕,自己手上這兵力實在不夠。

難道,又要我去看《孫子兵法》?鄭曉路一陣頭痛,也一陣心痛,老子怎麼就沒謀士型的部下呢,手底下這些人:彭巴衝猛如虎,兩個憨大個子,除了打架啥也不懂。皂鶯:就是彭巴衝的女版,也是個沒頭腦只知道打的。張逸塵,情報刺探,破破案子還可以,要行軍打仗也是不行。譚宏,調兵遣將,正面作戰沒問題,一玩陰的就抓瞎……

現在計謀全靠自己一人個想,人力有時而窮啊,這種時候,才知道三國時曹操的厲害,他手下謀臣無數,打仗之前就有許多人出主意,總有一個靠譜的。

鄭曉路正在頭痛,突然見一信使跑了進來,雙手遞上一封信,大聲報道:“大王,成都來的信,是四川銀行行長關峻發來的。”

“關峻?”這種時候發什麼信來,鄭曉路心裡大奇,不會是四川銀行出了什麼事吧,他撕開信封一看,裡面是一疊厚厚的紙,抬頭第一張上面寫著幾個大字:“引賊出川之計”

咦?這是什麼東西?鄭曉路大奇,朝廷制計了“驅賊入川之計”,怎麼關峻發過來一份“引賊出川之計”?這是哪門和哪門?

鄭曉路趕緊翻後面的紙來看,只見第二張紙上畫著一幅詳細的巫山和神農架的地圖,然後在山上各個重要的地方批示著註解。

後面的紙上,寫得許多細細的字,這些字明了在哪裡如何如何佈置兵力,在哪裡安排什麼部隊,又在哪裡設下什麼什麼計策……

將後面這些計策與前面的地圖一相對應,鄭曉路倒抽一口涼氣,這……這份“引賊出川之計”真的是神妙無雙,精彩非常,將朝廷的“驅賊入川之計”破解得一塌糊塗……這是關峻想出來的?

[奉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