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想要摘桃子的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子如流水般過去,一轉眼已是深秋。

秋風起,樹葉落,環衛工人忙。

景鄉衚衕61號院裡,小飯館的生意依舊紅火。

不說是日進斗金吧,可也算是細水長流,每天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就這樣源源不斷地湧入許何兩家人的腰包。

三個老人的早餐生意也是越來越好,他們的豆腐腦和茶葉蛋已經聲名遠揚,每天都有很多別處的人慕名而來。

不過他們的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品種太單一了,客人可選的餘地太少。

這不,三個老人家最近總湊在一起滴滴滴咕咕的,商量著該如何將早餐的品類豐富起來。

可這樣一來的話,勢必要增加人手了。

這時的許父許母早已非吳下阿蒙,也不再堅持說什麼活兒都要自己親力親為了。

僱用人的好處,他們從飯館和兒媳的服裝生意上算是看出來了。

於是,許父本來想去找兩個臨工的,可沒想到被楊春桃和劉建設知道了,他們倆主動請纓,想接下這個活兒。

他們倆人是相當缺錢的,一個要賺錢寄給鄉下的女兒,一個要多賺錢想給寡母一個安逸的養老生活。飯館上班時間晚,早上那段時間就空下來了,他們就一直想到份臨時工作乾乾,可是市面上臨時工作機會本就不多,再加上他們又有時間限制,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現在飯館早市要請人,他們怎麼可能會錯過這個機會?。

許父本不想同意的,因為在他看來,同時做早午晚三市,工作時間就太長,人也會太累,他怕兩人吃不消。

可許母卻在楊春桃的哀求下心軟了。

雖說兩人際遇這不同,不過她們都是做母親的,許母很能理解春桃那一片慈母心。

同意一個,另一個當然也不好不同意。

這倆人都是勤快的主兒,春桃做麵點的手藝好,所以主力是她,而劉建設則給她打下手,把力氣活兒全給包圓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就是說,現在早餐這一塊兒,一共有五個人幹活兒了。

而早餐的品種也在原先的老三樣基礎上,增加了好幾個品種,有林母拿手。

可是,有個難題擺在面前,這也是之前就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缺糧。

於是,許大茂又找藉口,說是透過關係找了一批小麥。其實他就是清理了一下空間的庫存,倒騰出來一批小麥給他們作為啟動糧。

拿到磨坊去,磨成麵粉。

這樣就可做成麵食賣出去,賣面料肯定是要收糧票的。

然後這些糧票又可以去購糧,如此這般,就可以良性循環起來。

解決了原料問題,至於其它的事情,許大茂就撒手不管了。

人老成精,三個老人加起來都快兩百歲了,老話說得好,他們過的橋比他走的路長,吃的鹽比他吃的米更多。

他們應該吃不了什麼虧的,所以許大茂放心得很,就讓他們自己去隨便折騰了。

從之後的那段時間的營業額來看,效果相當不錯。

為此傻柱還特地送了瓶好酒給許父,以表達他的謝意。

感謝他在擴大早餐生意之後,沒有乘機踢走林母,而是繼續保持現狀,三個老人各持二成的利潤。

而增加兩個新人,每人每月開十五元,加起來就是每月要多出三十塊錢的開銷,這被加進了成本中,分攤下來,他們三個“老闆”一人要承擔六塊錢,可是,新增了這兩個人之後,多賺的錢遠遠不止這個數,許母計算了下,增加了品種之後,他們每人每天能多分大約三塊錢,算下來也就是每個月九十塊,刨出去那六塊錢,淨增八十多塊。

“難怪之前人人都想當資本家呢,坐在家裡收錢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放下算盤,許母把計算的結果告訴了老伴兒跟老姐姐林母,最後來了一句感嘆。

她的話頭立馬就被許父給攔下了。

“噓,資本家這種詞兒還是早說,尤其是在外面,省得招了人的眼。現在可不比之前,大家都知道咱家賺了錢,得了紅眼病的人可不在少數,咱們出去說話得小心著點。”

林母點頭表示同意。

“老弟這話說得沒錯,老妹子,咱們還是得小心點,防人之心不可無,先前那些年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不能吧,我一個老太太,難不成還有人想著整我?”許母有些不信。

許父就給她擺了個事實,“你還真別不信,前些日子我碰到咱們街道的主任,他話裡話外就在提醒我,讓咱們務必要低調點,不能太招搖了,因為前前後後至少有三撥以上的人到街道去提意見了,說咱們在走之前的老路,怎麼怎麼的。主任他們當然是站在咱們這邊的,可架不住小人多啊,在外面說太多咱們的壞話的話,總會有人信的。”

見老伴兒還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許父下了重藥,“咱倆大把年紀了,不在乎這些,可你不能不考慮孩子們,大茂在國營工廠,好歹算個小幹部,還有家國他們仨,正是前途無量的時候,咱們可不能給他們拖了後腿了。”

一提到孩子們,許母立馬偃旗息鼓,那算了,小心點就小心點唄,反正自打飯館開了張,她都很少有時間出去串門了,都是一大媽和張嬸她們主動到景鄉衚衕來找她玩。

不過,話說回來,好像二大媽她已經很久沒見了,張嬸過來也從來不提二大媽,難不成……

想到這裡,許母只得嘆一句,人心是這世上最難捉摸的東西,看來四合院後院鐵三角到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

三個老人在這裡商量著以後要悶聲發大財。

而那邊的服裝生意賺錢賺得太快,把許大姐整得都有點心驚膽戰起來。

鳳羽街的曉娥服裝店,雖說沒有剛開業的那兩天生意火爆,但也不算差,客人不算特別多,可架不住單件利潤高。

尤其是她們是自產自銷,做的獨家生意,這才沒多久的時間,竟然就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回頭客了。

於是婁曉娥就放開了手腳,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品。

搞得都有老客戶開始跟她抱怨,說她們店的衣服都太好看了,款式又這麼多,害得她都不知道買哪件好了。

總之一句話,零售的生意可說是蒸蒸日上了。

最近,她又惦記上了批發。

這事兒並不是她自己起的頭。

而是隨著知道服裝店的人越來越多,看到這些漂亮衣服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些人就動了心思,開始打聽起貨源來。

因為她們打的招牌就是自產自銷,所以旁人很容易就能瞭解到一手貨源就捏在她的手中。

於是,就時不時有人旁敲側擊地問起,可不可以從她家拿貨。

婁曉娥本來沒有打算這麼早就開始做批發的,可現在人家都找上門了,不接手好像說不過去吧。

而且批發生意雖然單件賺得少,但是架不住數量多,一個訂單下來,可不是一件兩件的零售所能比的。

但是,批發卻不是那麼好做的,稍有不慎,可能會自己砸了自己的生意。

在許大茂的建議下,她準備先選擇一兩家經銷商先試試。

地攤商家暫不做考慮,雖說她家的衣服是物美價廉,但並不適合在地攤上銷售,檔次不一樣。

況且,經銷商是一定要有個固定的營業地址的,這樣有利於之後的規劃。

目前進行得很順利,已經選定了一家東城的服裝店,經銷合同已經簽好,第一批訂單也已經在趕製中。

許大姐的領導,雙雙服裝廠的廠長最近整日笑容滿面的。

她是真沒想到,韓家嫂子的弟妹真的能憑一幾之力,把她們這家小廠給救活了。

當初,她接下來那些小單子,完全就是賭一賭的心態,不過現在,她賭贏了。

婁曉娥的服裝生意,正在按照之前設計好的路線,進展迅速。

所以,她每天雖然忙得很,人卻是開心非常。

按理說,家裡發展得這麼好,許大茂應該會跟著開心的。

可是,他現在的心情卻與開心完全搭不上邊。

剛剛,新上任的副廠長找他談話了。

這幾年,廠裡的風水好像不是很好,分管他們宣傳科的副廠長已經換了兩個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換領導,總會多多少少有些連帶的效應。

比如,有新的規章制度要遵循,又比如,人事上將會有一些變動。

不過,他們編輯組這裡一向是風平浪靜的。

因為他們這裡就是個清水衙門,而且是間比較特別的清水衙門,像那些特別有志向往上爬的人一般不會願意到這裡來。水平太臭的,就是想來,也要惦量惦量自己的份量,因為這邊可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各人負責的事情都不同,想要渾水摸魚也有一定的困難。

所以,除非領導有什麼指示,想要他們在報上釋出什麼重要的資訊,才會有人找他們一下,平日裡,他們這一組的人都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許大茂之前都懷疑,現在的廠領導們都已經把他們給忘了。

不過,現在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有人惦記著的。

可是,有時候被人惦記也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前些天,他已經聽到點風聲了,不過沒當回事。

在廠裡待久了,他的感知並不如前世那些敏銳。

現在,他覺得自己就像溫水煮青蛙那個故事裡的青蛙,已經跳不出那個罐子了。

事情是這樣的,陳副廠長有個小舅子,今年剛剛畢業,學的是中文,不過學校略微差了點,是個大專。

他想從事文字編輯這一行,可按照他的學歷,如果想要進雜誌社或者報社,還是有一點困難的。

他家的背景其實還可以,可惜都只在冶金系統內,這年頭,搞文學的人都還是比較清高的,一時間,家裡也找不著合適的門路。

於是,就先把他安排在鋼鐵廠的厂部當一個普通的小秘書,其實就是相當於文員辦事員性質的。

如果好好幹,再加上他家的背景,想要往上升還是很容易的。

可人家志不在此,還是一直惦記著當編輯的事情。

這不,陳副廠長上任後,得知軋鋼廠有個廠報編輯部,那小心思就動了起來。

現在廠報已經做得很成熟了,手下人又能幹,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其實這個組長還是挺好當的。

人常說,果子一熟,採摘的人也就隨之而來。

現在廠報就像個成熟的桃子一樣,無時無刻都在吸引著陳副廠長這個摘桃人的目光。

他都已經把小舅子的升級路線想好了。

第一步,先通關係,把他調到軋鋼廠宣傳科。

第二步,想辦法擠進編編輯組。

為什麼用擠這個字呢?

因為現在編輯組就像個小國一樣,所有的人都很團結,配合上也是親密無間,外人很難插進來。

等擠進了編輯組後,就要進行第三步了,那就是想辦法成為現任組長,也就是許大茂的副手。

然後,就是最後一步,再等段時間,給許大茂升一下職,並把他調出編輯組。

這樣,副手轉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至此,桃子就算是摘到手了。

說實話,陳副廠長想得挺美的。可等到操作時,他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第二步他就實施不了。

因為宣傳科長說了,要往編輯組調人,前提是編輯組提出來要加人,可是編輯組那邊並沒有提這個要求,也就是現在不缺人。

如果他硬要塞人的話,得跟人家許組長打個招呼,得到許組長的首肯才行。

於是,陳副廠長就找到了許大茂。

他很狡猾,直接用的是陽謀。

一上來,他就暴露了自己自己跟蔣成功的關係。

直接明說了蔣成功就是他的小舅子,話裡話外就一條,小蔣是中文系畢業的,當編輯是這小子的理想,希望許大茂能給這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

不過他這樣,許大茂還真不好一下子就把他回絕了,怎麼著這也是自己的直屬領導,總要給點面子的。

既然人家想進,那就進吧。他想了想,最近校對那邊差個人,因為原先的一個校對員調去做採稿了。

於是,他也就樂得做了這個好人,點頭同意,“陳副廠長,我們編輯組別的地方也不缺人,就只有校對那邊,還差個人,如果小蔣同志不嫌棄的話,可以寫個申請,調來先當一名校對員,等以後別的職位有空缺的話,再考慮調職,您看行嗎?”

許大茂這一鬆口,正中陳副廠長的下懷。

“行,怎麼不行啊,他就是剛畢業的新人,做什麼不是做,雖說他的理想是當編輯,可做什麼不是從最基礎的做起?他肯定也不能例外!”

他嘴上這麼說,心裡想的卻是,只要給我開啟一個缺口,我就能把我的小舅子送上組長的寶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