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周圍觀戰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還有一些當地勢力,比如墨西哥和西班牙。

此時他們都看到了這面旗幟,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他們中可沒有懂中文人的。

但看到那面長有三米,寬有兩米左右,畫著血紅色圖案的旗幟,大家還是意識到了什麼,法國武官瞥了一眼英國人,英國人也意識到了,撇了撇嘴,說了一個字“Z”,不怪法國人不自然,“Z”字旗是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打出來的決勝旗,意思是“英格蘭要求每個人恪盡職守”,而納爾遜打的就是法國人。

後來日本人也將這一招用上了,日本的Z字含義是“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之後在珍珠港也用過。而之後英國人戰鬥中懸掛此旗,則表示“記住納爾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戰之後,Z字的含義就變了,民船打出這種旗幟的意思是“需要拖船”,漁船打出來意思是“正在撒網”。

總之沒有約定俗成的意思,關鍵是看你給他注入什麼含義了。

升旗之後,陳阿達如同匈奴可汗冒頓一樣,他的艦炮率先調轉炮口,然後下達命令,讓全體艦炮對準位於美軍最右側的馬薩諸塞號鐵甲艦開火。

馬塞諸塞號是美國戰前就計劃建造的三艘大型鐵甲艦之一,其他兩艘分別為俄勒岡號和印第安納號,由於俄勒岡號是在舊金山建造,結果尚未建成就被大明給俘虜了,建成之後,編入了護航艦隊,目前跟一些老舊鐵甲艦一起,在太平洋一側護航呢。

明軍沒有帶來俄勒岡號,不是因為這艘船不夠先進,而是因為跟大明艦隊主力艦動力規格不一致,不方便海上編隊,新加坡海戰之後,海軍就吸取了一個經驗,那就是艦隊動力一定要相同,否則在海戰中很難步調一致,對馬海戰的時候,日本就佔了這個便宜,將型號雜亂的俄國艦隊打的大敗。

此時的海軍官兵看到了陳阿達升起了成仁旗,想到了跟陳阿達的約定,也沒有多考慮,不去想為什麼要打馬塞諸塞號,這艘又不是什麼旗艦,打了有什麼效果,總之大家一起集中火力,開始轟擊馬塞諸塞號。

此時雙方鐵甲艦都已經承受了不少炮擊,厚實的裝甲讓雙方都還沒有出現損傷,但是人員傷亡相對嚴重,都打出了火氣,對對方相當仇視。

五十艘鐵甲艦的重炮對準一艘軍艦轟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雖然有浪費火力之嫌,但確實收到了效果,隨著距離越來越近,炮彈的命中率越來越高,終於有炮彈炸斷了馬塞諸塞號的煙筒,艦橋,終於馬薩諸塞的甲板開始傾斜,這艘船遭到了重創。

但是陳阿達並沒有開心多少,因為他看到己方損失了三艘鐵甲艦,顯然對方對火力的應用更有效率,其中一艘一等鐵甲艦,兩艘二等鐵甲艦正在傾覆,其他戰艦也有不少受損,包括他的旗艦,受到了重點照顧,儘管還沒有受到致命傷,可是人員受傷嚴重,已經減員三分之一,其他士兵臉上雖然還沒有看到恐懼,但已經顯露出疲態,半年時間不間斷的長途航行,對他們的身體損害很大。

陳阿達知道他等不了多久了,否則他的命運,就只能跟當年的法國艦隊一樣,在這裡被美軍殲滅,而他還不能逃。

但他還是沒動,他的大炮依然在向馬薩諸塞號轟擊,讓這艘船下沉的更快了。

所有的海軍觀察員都不知道明軍在幹什麼,只見馬薩諸塞號已經完全傾覆,明軍艦隊此時找不到目標,甚至一度停止了炮擊,他們簡直難以想象,在這種規模的海戰中,明軍竟然會出現這種低階錯誤,他們的軍艦已經被擊沉了五艘了。

陳阿達終於動了,他看到在他右前方五公里左右的海面上,十艘美國鐵甲艦迎擊大明巡洋艦分隊,拉開了隊形,徹底脫離了美軍艦隊序列,而他派出去的巡洋艦還在機動,已經整體超過了美軍艦隊,正在向對方後方迂迴。

這時候他發出了命令,“所有軍艦隨他衝鋒”!

旗艦廣東號突然全速開動,三個大煙筒冒出了白煙,螺旋槳高速運轉,軍艦甚至有一種前衝的勢頭。

其他軍艦沒有時間反應,全都下達了命令,跟隨旗艦衝鋒。

這時候很多艦長都想到了昨天陳阿達說的,軍艦上刺刀的事情,不由有些熱血沸騰,這是要撞擊對方嗎?

管不了那麼多了,此時距離美軍編隊只有四公裡的樣子,已經非常近了,對方的大炮每一發打中自己都很疼。

艦隊全速開動,速度可達十六節,是目前主力戰艦中的較高水平,全速開動,加上加速階段,十分鐘之內就能衝進美軍艦隊,不利的是,全速機動下,這十分鐘幾乎不可能還擊。

此時西方觀察家們明吧了,明軍剛才之所以要打沉馬薩諸塞號,那是為了給自己清理航路,他們竟然打算直衝美軍艦隊,這麼做是為什麼?跟美國人拼命?還是為了突圍?

所有人都認為是後者,美國人也認為是後者,因為他們此時已經打沉了明軍六艘主力鐵甲艦,而且還擊傷了七八艘,其中失去動力,或者跟不上主力艦隊的就有四艘,可以說已經讓明軍損失了十艘主力艦,而他們還能集中起來突圍的,不過四十艘。

美軍很想留下這四十艘軍艦,於是命令己方戰艦開始機動,中央幾艘軍艦開始向後退,給明軍留一個凹陷,讓他們鑽進來。

明軍艦隊不但向敵陣衝鋒,而且在向旗艦靠攏,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楔形陣,如同一把尖刀,這不同於任何一次海戰,反倒像是騎兵的衝鋒陣形。

陳阿達的旗艦一馬當先衝入了敵陣,此時他的旗艦已經受損嚴重了,動力下降,三座蒸汽機中的一座燒壞了,但是他此時可以開炮了,因為他的側翼正對美軍戰艦。

而美軍艦隊的機動,遠遠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順利,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顯然這只嶄新的海軍,還無法將他新式戰艦的效能完全掌握,他們命令後撤的四艘軍艦,確實騰出了位置,但是他們打算兩翼包抄的軍艦,則沒有完成編隊,最重要的是,明軍根本就沒有朝著他們騰出來的位置前進,而是大大的偏離右側,也就是從馬薩諸塞號沉沒的位置切了進去。

此時美軍擁有四十艘鐵甲艦,三十艘裝甲巡洋艦和五十艘驅逐艦,但巡洋艦和驅逐艦在這種海戰中發揮的效用有限,頂多近距離施放魚雷,但這時代的魚類還很不靠譜,命中十分能有一發起到作用就是撞大運了,而發射十發能命中一發同樣是撞大運。

所以美軍的巡洋艦一直在後方機動,配合十艘鐵甲艦去包抄明軍巡洋艦去了,驅逐艦則暫時遠離主戰場。主戰場中,美軍有四艘鐵甲艦剛剛完成了拖後的機動,剩下二十五艘則都處在明軍艦隊的左側,而且有的側舷對著大明艦隊,有的艦首對著明軍艦隊,而明軍艦隊由於剛才的集中和全速穿插,基本上形成了側翼對敵的局面,T字陣此時異位。

這時候陳阿達下令各艦自由開火,不需要在進行指揮了,拼命的時候到了。

雖然只剩下了四十艘軍艦,但此時明軍卻可以做到全速開火了,每艘軍艦的十多孔魚雷管也可以丟擲魚雷,魚雷未必能擊中對方,大多恐怕都是從對方船底或者旁邊穿過,但卻能進一步干擾對方的陣形,讓他們很難完成重組。

陳阿達要的就是這種機會,就是美軍在戰場壓力之下,混亂的機會。

此時全世界的大型戰艦,基本上都是四座炮臺的佈局,中央兩座,船頭和船尾各一座,採用雙聯或者三聯裝,大明一等鐵甲艦是三連裝,共十二門巨炮,而二等鐵甲艦則是雙聯裝,共八門巨炮,大炮口徑都是80mm。

中央兩座炮臺,並不在一條軸線上,而是錯開分別,大概分佈在中央煙筒的兩側,一側一座,這種錯列排布的方式,是英弗萊息白上的設計,這種設計讓中央兩座炮臺,在船舷對敵的時候,可以同時開火,而不會相互影響。

因此明軍四座炮塔現在終於可以全部開火了,早就憋得夠嗆的尾炮玩了命一樣的開火,反倒是美軍艦隊一時間陷入了麻煩,越來越混亂了。

這次輪到美軍軍艦一艘一艘的被擊傷、擊沉了,美軍艦隊司令完全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他沒想到他的艦隊在機動中竟然會出現混亂,他們的訓練是十分嚴格的,平時機動起來非常順暢,誰能想到在戰鬥中竟然會出現問題,這簡直就是要命。

他哪裡知道,在緊張的戰鬥中,哪裡可能不出現問題。即便最成熟的海軍,也往往選擇最簡單的陣形,就是因為越是緊張,就越是容易出問題。陳阿達非常清楚這一點,他跟法軍海戰的時候,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並不完美,何況是美軍呢。在複雜的戰場上,緊急做複雜機動,就是英國海軍也需要考慮一下,美國人卻大膽的機動,不出問題才怪。

現在被他抓住了,那是美國人活該,也是自己唯一的機會。

看著一艘艘鉅艦噴薄著炮彈,他知道這場仗有取勝的可能。

美軍不願意坐以待斃,在損失了五艘主力艦,而其他軍艦的陣形反而更混亂,甚至因為被正在下沉的軍艦擋住航線,有幾艘險些相撞,美軍司令知道不能等下去了,他命令後方的巡洋艦趕來支援。

三十艘美軍裝甲巡洋艦馬上開向戰場,出現在大明艦隊的側翼,此時大明艦隊要麼選擇分出兵力迎敵,要麼就是調整隊形應戰。

但是陳阿達看了一眼之後,命令各艦以眼前的美軍鐵甲艦為目標,不要去管對方的巡洋艦,陳阿達保持一心,要與美軍主力艦隊分出一個高下。

正面的二十五艘美軍鐵甲艦在四十艘大明鐵甲艦的打擊下,已經沉了八艘,而他們的巡洋艦終於趕到了戰場上,進入了射程內,開始從側翼向明軍開火。

但明軍艦隊依然以側舷對準美軍鐵甲艦隊轟擊,在第十艘軍艦開始傾覆的時候,美軍司令放棄在戰場上重整編隊的打算了,他要求主力艦隊撤離戰場,要求巡洋艦隊向前機動,擋在明軍和美國主力艦之間,給主力艦後撤編隊爭取時間。

陳阿達看到美軍軍艦的意圖,他下了一個命令,各艦保持航向,繼續以一字長蛇陣向前穿插,將側舷對準美軍主力艦隊,這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跟駛向他們,打算隔開他們跟美軍主力艦的美國巡洋艦隊撞在一起。

確實相撞了,廣東號一馬當先,與美軍巡洋艦中間一艘軍艦撞在了一起,對方的艦尾瞬間凹陷了進去,而廣東號也被撞的向另一側劃開,擋開了一個很深的水窩,艦首凹了一個深坑,但廣東號還在前進,而那艘美國巡洋艦則開始下沉。

所有的大明軍艦,繼續尾隨著廣東號前進,大炮依然在轟擊著試圖遠離他們,朝西北方撤離的美國鐵甲艦,同時開始遭遇美國巡洋艦隊近距離的炮擊,人員傷亡很大,但美軍巡洋艦不敢雙方魚雷,因為膠著在了一起,容易誤傷,可一字長蛇切入美軍巡洋艦隊的大明軍艦就毫無忌諱了,兩邊都是美國軍艦,即便魚雷從他們船底穿過去,打中了後方的軍艦,也肯定不是大明軍艦。

用魚雷取得了三艘巡洋艦的戰果後,大明鐵甲艦編隊越過了美軍巡洋艦隊的攔截,深入尤卡坦海峽繼續向北,在他們側翼依然是一艘艘撤離的美國主力鐵甲艦。

四十艘明軍鐵甲艦還有三十八艘,是被美軍主力艦零零散散的還擊擊沉的,而穿過對方巡洋艦其實並沒有被打沉一艘,只是損失了大量的海員。此時被明軍死咬著不放的美軍二十五艘鐵甲艦,已經只剩下十二艘了,損失了一大半。

此時各國的觀察家們,看的心驚膽顫又心潮澎湃,一邊鄙視明軍打仗簡直沒有章法,這不是玩命嗎,他們期待看到的指揮藝術完全沒有啊。

但效果是有的,美軍鐵甲艦隊在明軍的步步緊逼下,幾乎沒有時間重新編隊,且戰且退卻始終退不出去。那十艘追擊大明巡洋艦進入西北方海域的美軍鐵甲艦正在回撤,而明軍二十艘鐵甲艦在他們的追殺下只剩了十四艘,顯然鐵甲艦對巡洋艦有絕對的優勢,要不是對方的速度有優勢,恐怕已經被他們全殲了。

你十四艘巡洋艦擺脫追擊之後,並沒有打算返回戰場,而是一路向前,駛入兩茫茫的墨西哥灣,誰都知道,他們打算突圍出去了。

此時雙方主力艦已經集體駛過了尤卡坦半島,時間已經過去了半日,太陽高高懸在頭頂,戰鬥的煙霧中,太陽也有些朦朧。

十四艘美軍鐵甲艦此時到了墨西哥的佩雷斯島附近海面,明軍還是三十八艘鐵甲艦,也緊追不捨到了這裡,依然是一字長蛇陣,但此時美軍的十艘主力艦已經出現在了明軍後方,隨時都有可能發起攻擊。

明軍在兩面夾擊之下,沒有任何猶豫,陳阿達依然命令攻擊眼前的美軍鐵甲艦。

後方已經發起了轟擊,明軍艦隊開始受創,一艘,兩艘鐵甲艦受創,一艘開始沉默,一艘失去了動力,而他們面前的十四艘美軍軍艦則被他們打沉了四艘,因為己方火力佔優,且對方已經大多都是傷艦。

陳阿達寧可冒著背後的美軍鐵甲艦攻擊,也要專心致志的對付眼前的美艦,顯然深諳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道理。

這一指在一個小時之後終於徹底斷裂,十艘中的五艘再次被擊沉,另外五艘帶傷竟然逃入了墨西哥港口。

此時明軍艦隊還剩下三十艘,殲滅這股美軍竟然損失了八艘鐵甲艦,而剩下的三十艘,則每艘都受創,半數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整支艦隊的速度都下降了。但現在他們只需要面對一直對他們緊追不捨的十艘敵艦了。

跟這十艘敵艦對轟了一個多小時後,擊傷了對方三艘,己方也有三艘失去動力後,對方選擇了撤退。

明軍艦隊已經沒有能力追擊,陳阿達此時下達了一個讓人驚訝,但卻十分欣慰的命令,他要大家返航,清除殘餘敵艦,同時救援己方同伴。

能執行這項命令的,只有二十艘鐵甲艦了,其他的都受了很重的傷,只能緩緩的跟著,漸漸脫離了整艘編隊。

當這些傷殘人士再次穿過尤卡坦海峽的時候,已經天黑了,而他們看到了一支正在重新集結的艦隊,其中有二十艘主力艦還有八艘失去動力,經過搶修才沒有沉沒的重傷軍艦。

這一戰,明軍付出了十二艘主力艦沉沒,十八艘重傷的代價,擊沉美國鐵甲艦二十艘,巡洋艦若干,字面上可以說旗鼓相當。

但是此戰之後,所有觀察家發回本國的訊息都是,“戰局已定,明軍大勝”!

他們高度評價了大明海軍的勇敢精神,他們從中看到了一種噴薄而出的強者氣質,唯獨沒有看到指揮藝術,讓他們頗為可惜。

可陳阿達的指揮,真的沒有指揮藝術嗎,英國人不這麼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