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距離新幾內亞顯然更遠,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卻近在咫尺,潘家和伍家在這裡投入了數百萬兩銀子,主要都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從大明運輸太過昂貴,所以大部分的利益都落入了英國商人的腰包。

英國人發現中國人承擔了昂貴的開放成本,英國人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們對潘家和伍家在這裡的開發也就更不想反對了,況且驅逐了中國人,更大的麻煩德國人會不會滲透進這裡是他們跟擔心的,讓中國人在這裡進行商業開發,一定程度上也能制衡德國人。

英國只是片刻的猶豫,一年之後情況就突變了,因為中國北方地區爆發了饑荒。

潘家和伍家都加大了向這裡的移民力度,這種情況下英國確實很擔憂,但那時候大明在全世界造勢,為自己的救災行為做宣傳,各國都不約而同的表達了援助的態度,美國、俄國都表示要給糧,這種情況下,英國阻止災民向這裡遷移,很難在輿論上站住腳。

而且國際形勢變得對大明越來越有利了,除了歐洲因德國崛起問題變得復雜,俄國再次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英國沒有精力在新幾內亞島這種荒僻之地跟大明糾纏。

饑荒之後,俄國跟土耳其分出了勝負,英國則派軍艦跟俄國對峙,不肯承認俄國從土耳其取得的特權,最後歐洲列強在柏林召開會議討論,等他們討論完之後,大明已經向這裡移民了六十萬人,已經將各個據點擴大,形成實際上的控制權。

但同樣,英國從這裡得到的利益更大了,幾十萬人的市場被英國商人壟斷,讓英國想介入又不像放棄這種利益,況且當時還爆發了大明向加拿大移民的問題,如果不讓大明往加拿大移民,又怎麼能阻止他們向新幾內亞移民呢?

在本國殖民地加拿大和什麼都不是的新幾內亞島之間,英國沒有什麼選擇,當然寧可讓中國人將災民更多的安置在新幾內亞了。

另一個對大明有利的問題則是,俄國沒能在俄土戰爭中成功突破土耳其海峽的封鎖,再次向東方擴張,趁著滿清饑荒,攫取了修築恰克圖鐵路的特權,並且撇開了大明,將鐵路修到張家口。

這時候英國更擔心俄國南下侵犯他們在長江的利益,已經開始拉攏法國和大明共同對抗俄國,此時就更不會跟大明因為商業殖民地而產生衝突。

這時候大明已經因為移民了幾十萬百姓,在新幾內亞島上形成了強大的控制力,不但控制了整個新幾內亞島東部,還向荷蘭人宣示過權力,但完全無法控制的西部擴張。

開始跟荷蘭產生衝了。

荷蘭認為,大明在新幾內亞島西部的擴張侵犯了荷蘭對這一地區的合法權力,而且荷蘭十分擔憂大明僑民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等荷屬殖民地島嶼上的墾殖,同樣被大明政府利用,從而侵害荷蘭的合法權益。

因此新幾內亞島以及其東北方的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不但牽扯到了大明,還牽扯到了德國和荷蘭,問題十分復雜。

到新加坡會議開始討論的時候,大明已經在這一地區移民了上百萬人,成為當地控制力最強的勢力,並以此為理由,正式開始主張大明在這裡的權力,顯然在打敗了法國之後,大明政府已經不再甘心只作為潘家和伍家開發這裡的幕後推手,而是打算站到前臺,徹底要求這裡的權力了。

德國以他們許多年前就在這裡進行過活動為由,並且拿出了早期繪製的各種地圖,說明他們是這裡的發現者,荷蘭人也拿出了相關的證據。大明對此嗤之以鼻,拿出一些古書,告訴他們中國古人早就知道這裡了,至少在鄭和時代就開始進入南洋地區,如果只從發現這裡來說的話,誰也沒有中國人來這裡更早。

三方爭執不下,英國人已經不再追索這裡的權力,顯然他們打算放棄這裡,他們只想要保證澳大利亞的安全,於是居中調停。

在英國的調解下,大明和荷蘭都做出了讓步,荷蘭將整座新幾內亞島讓給大明,大明支付一千萬荷蘭盾作為荷蘭在該島嶼上建設基礎設施的補償費,同時大明向荷蘭承諾,不會對荷屬殖民地其他領土,提出任何領土要求,荷蘭則繼續保證華人在當地的經商自由,華人可以繼續開辦墾殖公司。

德國承認了大明對新幾內亞島的所有權利,同時得到大明承認他們在幾內亞島東北的索羅門群島的權利主張。顯然剛剛打敗了法國海軍,還佔領了法國在南太平洋殖民地的大明,已經不是海軍侏儒的德國能正面抗衡的了。他們這才放棄了在新幾內亞島上的權利主張,徹底放棄了這個大陸島。

大明跟西班牙的矛盾,主要是因為西班牙人始終對華人在菲律賓的行動進行抵制,當地華人的數量雖然不多,卻已經超過了西班牙人的數量,他們擔心長久下去,華人會取得菲律賓的主動,從而給西班牙人在這裡的統治權帶來挑戰,歷史上他們屠殺華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西班牙的談判,則沒有那麼容易,天主教國家都比較麻煩,沒有新教國家那麼理性,西班牙人堅決不願意大明向馬尼拉派駐領事,也不同意大明商人在菲律賓進行自由的經營,尤其是嚴格禁止大明商人在菲律賓擁有土地。

大明拿出了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屠殺相威脅,並且一度表示要徹底中止跟西班牙就菲律賓問題的討論,將採用其他方法解決菲律賓問題。

最後連恐嚇帶威脅,又在英國的調解之下,西班牙才接受了像英國和荷蘭殖民地一樣,對大明商人開放菲律賓,否則真的跟大明動起手來,西班牙沒有任何機會守住菲律賓。

法國成功保住了他們對柬埔寨的絕對權力,同時也承諾柬埔寨向各房開放,與會國任何國家的商人,都享有在柬埔寨自由經商、旅遊和居住的權力。同時各國保證不會對法國在柬埔寨的權力提出異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英國也毫無疑問的保住了他們的權力,確立了整個緬甸歸屬於英國的事實,並且英國繼續統治馬來亞等殖民地。

葡萄牙保住了他們在帝汶島的權力,他們也只求能保住殖民地,對擴張沒有任何野心,能保住這裡,還是因為跟著英國才達到的成果,否則荷蘭遲早會吞併這裡。

越南和暹羅成功讓各國承認兩國為自由獨立之主權國家,得到各國保證不會試圖將暹羅和越南變為殖民地的企圖。兩國得到了安全,但越南提出的解決法國在南圻駐軍問題,則因法國以兩國之間有專項條約為由,會議沒有進行討論,南圻依然保持現狀,法國依然在西貢駐紮軍隊。

大明在新幾內亞島殖民地得到各國承認,大明在南洋的殖民地正式走上了前臺,不再是商業墾殖地,而是帶有領土性質的殖民地。

大明還得到了華人在南洋各地自由經商和定居的權力,付出的則是永久性放棄對這裡的主權申索,包括之前極有可能成為大明殖民地的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被確立為商業性質的墾殖公司,不帶有任何政權色彩。

不過大明試圖在南洋核心區域建立一個軍事基地的企圖,在英法等國的強烈抵制下,沒有成功。

總的來說,大明得到了移民和自由經商兩項基本要求。

會議還透過了一系列類似柏林會議決議的保護各國獨佔利益的條款。

比如規定,各國共同擔保相關國家在南洋殖民地的安全,對任何沒有得到新加坡會議參與國同意的殖民擴張都不予承認,這相當於將歐洲其他列強阻攔在了南洋之外,任何國家試圖在這裡建立殖民地,都會受到各國的集體抵制。

同時還規定,南洋地區的殖民地變動問題,必須得到其他國家的一致認可,否則不予承認。這杜絕了其他國家透過戰爭等手段,從南洋殖民國家手裡奪取南洋殖民地的機會,同樣是一條共同擔保性質的條款。

會議上還對各國爭議區域進行了裁決,比如大明和荷蘭的新幾內亞島之爭,荷蘭和葡萄牙的帝汶島之爭,法國和暹羅的寮國之爭,暹羅和英國之間的清邁之爭等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裁決。

法國放棄索要寮國,換取暹羅對柬埔寨邊境現狀的承認;暹羅得到了清邁,作為支援英國發起新加坡會議的回報;荷蘭放棄了西帝汶作為其他殖民地被擔保的代價;荷蘭放棄了新幾內亞島,作為大明放棄對蘭芳共和國的權力申索。

南洋問題解決,但是因為瓜分殖民地所帶來的麻煩,是不會終結的。

南洋是一個中國傳統的地理概念,包括印尼、暹羅、緬甸、馬來亞、菲律賓等地,卻不包括緊鄰南洋地區的太平洋地區。

大明奪取了法國在南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但法國人是不是還打算捲土重來,新興的德國是不是會繼續擴張,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只要叢林時代列強瓜分世界的野心不死,爭端就永遠不會結束。

德國人已經得到了索羅門群島,但在薩摩亞群島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薩摩亞群島在新喀里多尼亞和塔希提之間,隨著德國勢力的出現,美國人也開始出現在了這一區域,為了防止德國向這裡擴張,並且防備美國打著防備德國的旗號參與瓜分這裡的土地,大明一邊加緊在各地建立據點,一邊跟既得利益者英國緊急磋商,討論能否將這一地區劃為非軍事化區域,兩國共同反對任何國家對這一區域的佔領。

英國表示,應該邀請美國一起參加討論,於是太平洋地區三個最大也最強的勢力,做到了一起,他們的討論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大家都認為,明英美三國的這次會議,是又一次瓜分南洋的行為,許多對太平洋抱有潛在興趣的國家輿論譁然。

尤其是德國,以及剛剛退出這一地區的法國,強烈譴責這種不經過其他文明國家,對無主土地野蠻肆意劃分的做法,認為這種行為是不符合國際法精神的,是對各國貿易自由權力的非法侵犯,因此任何決議也都是非法的,是不會得到其他國家承認的。

這兩個強盜,他們渾然忘記了,一個主持了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一個才剛剛參加完一場瓜分南洋殖民地的盛宴,轉頭就開始譴責太平洋地區的權力談判,擦乾淨嘴角的血跡,立馬就不承認雞是他們殺的了。

但德法兩國製造的輿論,讓明英美受到了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尤其是英美,大明並不需要在意西方國家的態度,但英國需要在意,英國過於吃獨食會引起大陸國家的不滿,一旦大陸國家集體向海洋擴張,不是英國能夠承認的,美國經濟實力強盛,可偏偏文化自豪感不足,十分在意本國在歐洲的國家形象問題,因此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參與瓜分南太平洋。

最後的討論就變成了三國共同聲明,三國不會在太平洋進行擴張,也反對任何國家在這一帶進行擴張,號召國際社會將太平洋當作一個和平的,自由貿易和通航的中立地區,而不要變成某個國家或者某些國家的私有領地。

最後出來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宣告,而不是強有力的決議案,大明是不太滿意的,但有兩國的宣告,大明認為在必要的時候,就給大明採取軍事力量提供了極好的理由。

大明這幾年說話的底氣越來越硬了,有實力拒絕西方列強進入自己的狩獵區域,因為以前最制約大明軍事實力的財政問題,在赫德這幾年的改革之下,也得到了大大的緩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