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平軍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主要攻不下湘軍在天京城外的營壘,曾國藩總結自己的戰法是結硬寨打呆仗,事實上沒這麼簡單,但他們的營壘修建的確實非常有水平,太平軍還是用他們過去攻城的老辦法,挖地道。

但湘軍採取以挖對挖,每挖通一處地道,或燻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連連失效。

所以太平天國希望從廣東購買重炮,用來轟塌湘軍的營壘。

這個商人是受洪仁玕委託來廣東的,洪仁玕曾經在香港就知道朱敬倫這個人,但是他走之前朱敬倫還沒有竊取廣東,但是洪仁玕跟洋人依舊有聯絡。

洪仁玕剛剛到天京的時候,洪秀全確實讓他主理朝政,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威望,沒人服他,將領們說,太平軍的王都是打仗打出來的,甚至不斷的慫恿洪仁玕出城打一仗,打仗的結果就是大敗,從此再也無法在朝堂立足,被洪秀全安排專門管外交。

在香港待過,他會說英語,倒也合適跟洋人溝通,在這方面他還是做出了一點成績的,比如透過上海的洋商採購軍火和糧食,主要就是他負責聯絡的,但是李秀成攻打上海的時候,他被洋人給騙了,暗中約好洋人中立,李秀成帶了幾千個人大大咧咧就去接收上海,結果靠近城牆後,洋人卻早佈下了埋伏,火炮齊鳴,險些將李秀成打死,之後洪仁玕的境況就更加困難,被李秀成等實權人物排擠的更加厲害了。

因為這件事,洪仁玕甚至將從香港來投奔他的洋人傳教士羅孝全的僕人當面殺了,殺雞給猴看。

也因為掌管外交,所以洪仁玕認識一些洋人,他從洋人口中得知,朱敬倫竟然在廣東掌握了大權,按照洋人的話來說,那就是已經發動了政變,正在建立政府,按照洪仁玕的理解,那就是朱敬倫此時成了割據一方的藩鎮,只是沒敢跟朝廷撕破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畢竟對東西方都瞭解一些,這個見識倒是對的,但他誤以為朱敬倫是害怕滿清的報復,才是不敢自立為王,就想用太平天國的王位拉攏朱敬倫,以為得到太平天國支援,朱敬倫就敢造反了,這就有些太天真了。

洪仁玕還從洋人哪裡得知,朱敬倫有兵工廠,可以製造大炮,甚至軍艦,苦於無法攻破湘軍營壘,又苦於被湘軍封鎖長江,洪仁玕才有了來購買大炮和軍艦的打算。

而提供這些訊息的洋商,則是美國旗昌洋行,這真是諷刺,美國此時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進口國,他們的商人卻是上海最大的軍火走私商。

老實說,對於太平軍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倍洋人又搜刮走,朱敬倫還是很眼饞的。

太平天國被封鎖,只能透過走私獲取軍火,但是清軍的封鎖並不嚴密,甚至他們的軍隊都在參與走私,不止是八旗綠營這些王八蛋軍隊,連湘軍都脫不了干係,左宗棠這樣的人物也牽扯了進來,當然左宗棠自己並不管這些,而是透過一個人來辦理,他甚至不知情或者裝作不知情,因為他需要錢,而那個人可以給他源源不斷的弄來錢,那個人叫做胡雪巖。

為了引誘走私者為太平天國提供武器,他們採取了高價收購的方法,或者說是無奈。兩江總督怡良185年11月奏稱,“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夠買得到的短槍,太平軍須付給走私者一百元”,“向來夷人火藥每桶賣洋銀三元者,今增長至二十五六元不等”,距離兩江總督的奏報已經過去了十年,可是這種走私貿易,在上海依然無法禁絕。

據英國駐滬領事阿利國估計,當時在華各國“安分夷商,恨逆匪踞擾,以致貨物滯銷,僅十之二;其希圖漏稅,接濟火藥糧食漁利者,竟十之八。”

顯然軍火走私在上海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有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團,他們肯定不希望太平天國跟清軍的戰爭過早結束,所以旗昌洋行才願意給洪仁玕提供廣東的情報,甚至就是他們有意為之,太平天國的代表也是乘坐旗昌洋行的船來到廣東的。

“上海的情況,比我想象的更複雜啊。”

朱敬倫聽完伍崇曜整理的上海情報後,感嘆道。

伍崇曜的外交部長很大一個工作其實就是收集各地情報,他過去舊行商的身份為他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管是洋人,還是在上海的買辦都跟過去的十三行有分割不開的聯絡,洋人自不用說,那些無孔不入的買辦,最早期的都是來自廣東,而他們過去是為十三行服務的,從各地收來茶葉等物,交給壟斷經營的十三行賣給洋人,就是他們過去的主要生意,詹天佑他爹就曾是這樣一個中間人,而且非常有錢,一次救災就能拿出幾萬兩銀子來,但是隨著鴉片戰爭的結束,詹家破產了,否則詹天佑也不可能冒險去當留**童,在當時的人看來那跟賣孩子沒什麼兩樣。

因此伍崇曜透過這些買辦得到了各地的情報,主要是各個口岸的情報,但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

收集情報,自然是為造反,或者說是自立做準備。

越是知道內情,朱敬倫就越是對自己的事業謹慎起來,湘軍比他想象的要厲害很多。

上海的洋槍隊絕對不是烏合之眾,儘管軍紀不怎麼樣,但是戰鬥力不容小覷,主要軍官都是洋人,首領是美國人華爾,此人絕對不是單純的冒險家,他是有軍事經驗的。

曾經入學美國文理軍事學員,沒畢業,但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後參加美軍打過跟墨西哥人打過仗,後來又加入法軍,參加了對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可以說他還具有相當豐富的軍事經驗,尤其是跟俄軍作戰,那絕對是一場大戰和苦戰。

他招募的軍官,全都是洋人,主要也都是有過軍事經驗的退伍兵,這種人在戰火不斷的歐洲多的是,因此他軍隊的軍官也是比較專業的。

武器裝備上,靠近上海根本不缺,整套的洋槍大炮,西式訓練,這樣的軍隊如果說沒有戰鬥力那是說謊。

但這樣的軍隊,面對李秀成的太平軍,也並沒有佔到優勢,而是多次失敗,除了兵力上的差距外,至少說明太平軍面對西式軍隊,是有一戰之力的,起碼具有極強的戰鬥意志。

可是這樣的太平軍,硬是拿曾國藩的湘軍沒辦法。李秀成今年組織了十三王,十多萬兵力圍救天京,硬是無法開啟曾國荃的防禦。

曾國藩說他的湘軍是“結硬寨打呆仗”,朱敬倫反倒覺得湘軍是“打硬仗結呆寨”,來自湘西性格內斂意志頑強的農民,被曾國藩訓練成了一個個能抵抗到底的機器人,服從性極強,能夠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而且也裝備了為數不少的現代武器,這樣的軍隊絕對不能小看。

“那您見不見那個人?”

伍崇曜詢問道。

朱敬倫苦笑道:“任何人跟這些玩意牽扯到一起,將來都要揹負罵名的。”

朱敬倫一直不理解的是黨國為什麼不嘗試一下糾正歷史錯誤,反正這個錯誤他從一開始就不想犯。

伍崇曜又問道:“那生意呢?”

朱敬倫搖搖頭:“算了,讓他走吧,江南的事情我們不管。對了,這件事不用保密,讓柏貴他們都知道。”

既然自己沒有跟太平天國勾結,那麼就沒有觸到清廷,準確的說是曾國藩的底線,他們肯定不會這時候對廣東動手,太平天國就至少還能幫朱敬倫擋上一年。

伍崇曜點點頭,將筆記本翻過一頁,上面記得都是他要彙報的情況,年紀大了,只能都記下來。

“哦,對了,美國人到了。一共十個人,只有一個艦長,剩下的他們說是大副,但他們保證軍事技能做艦長是綽綽有餘。他們還派出了一個海軍工程師,說是來考察我們的船廠。”

這幾個月,美國人已經派來了上百個教師,這一點上他們比瑞典人效率更高,當然更主要的是他們的人口基數比瑞典高的多,所以擁有更多的教師儲備,加上一種美國人特有的使命感,自認是全世界的道德模範,因此有大批樂意奉獻於教育事業,在將先進的歐美教育文化傳播到落後的東方的使命感的驅使下,美國很多學校的教師主動報名。

至於他們的軍事顧問,也才剛剛確定訊息,估計此時已經啟程了,這是朱敬倫點名要求的。

湘軍的戰鬥力超乎他的估計之後,他就開始擔心將來跟湘軍的戰爭會發展成持久戰,朱敬倫可不想跟清廷打個十幾年,他要的是變革,是工業革命,不是戰爭。太平天國戰爭,不是美國南北戰爭,不是給國家發展掃清障礙,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內戰,這種戰爭有一次就夠了,一次就已經是悲劇,兩次就實在是災難了,一旦真的發生這種事,朱敬倫不敢想象,混亂的程度會有多大,恐怕直追五胡亂華。

所以他決定,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海軍中來,如果陸地戰爭形成僵局,他就必須透過海路打破僵局,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效仿英法聯軍直驅北平。

但他沒有合格的海軍軍官,瑞典人的海軍並不強大,他想了想,這個時代最有海軍經驗的,第一是英法兩國,克里米亞戰爭中,兩國海軍都跟俄國海軍作戰過,法國人甚至使用了早期的鐵甲艦。

但這兩國,此時還不看好廣東,儘管他們對廣東自立能夠接受,但並不願意介入,他們畢竟不是瑞典這樣的小國,一個個小小的中國地方政府,就能讓他們多麼重視,除了英法,海軍戰鬥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也就是美國了。

美國南北戰爭依舊在激烈的交戰,南方在陸地上,雖然依然保持攻勢,但在海洋上,美國北方的力量卻持續增強,186年擁有艦艇588艘,人員.4萬;1864年艦艇增至671艘,人員5.15萬。到戰爭結束時,已擁有艦艇700多艘。到戰後美國北方海軍規模,將成為世界第一海軍。

關鍵是美國海軍在長期執行封鎖,還跟南方海軍戰鬥中,積累了不少經驗,這些戰爭經驗正是朱敬倫緊缺的,所以從美國聘請海軍軍官,是僅次於英法的選擇。

為此朱敬倫特意給林肯寫了一封信,因為朱敬倫代表廣東政府支援過林肯,還買了林肯幾千萬美元的債券,林肯權衡之下,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政府,而且根據情報,很有可能會反叛,他雖然顧慮重重,因為美國現在正在平叛,支援一隻有可能反叛的勢力,對他們的國際形象不利,但他還是回信了,答應派出軍官,但再三強調,美國顧問不會介入中國內戰,一旦中國爆發內戰,他將撤走顧問。

政府層面完成了談判之後,之後就是組建顧問團的事情,經過小半年的準備,美國人終於準備好了,挑選出了軍官前來廣東。

美國人來的比朱敬倫預想的要快,一個月後他們就到了。

這時候正式中國新年,186年月18日,同治二年春節。

美國人趕上了一個好日子,但卻打攪了伍崇曜的新年,朱敬倫讓他帶著美國顧問們好好的在廣東逛一逛,感受一下中國新年的熱鬧氣氛,尤其讓他們感受一下廣東的氣氛,對比一下此時在江南一帶的地獄般景況,相信他們的心理會對廣東地方政府更有認同感,一旦心理認同了,他們履職起來就會更有效率。

過了正月十五,他們才正式上任。

艦長和大副統統編到朱敬倫現在僅有的一艘炮艦上,另外還有兩艘炮艦即將完工,是透過建造第一艘後積累了經驗,然後改進後生產的,另外還有一艘1000噸級的軍艦,在瑞典工程師的幫助下正在緊鑼密鼓的生產。

這是廣東目前最大的產能了,在想要擴大,一時半會是不可能的。

由於兩艘炮艦即將下水,朱敬倫需要給兩艘炮艦提供軍官,因此這些美國人來的真是及時,讓他們立刻上艦,第一負責緊急培訓海軍,第二也是讓他們自己熟悉一下朱敬倫的炮艦情況。

但是一個月後,跟軍官們一起來的那個美國工程師,在考察了朱敬倫的造船廠之後,建議朱敬倫製造鐵甲艦,他認為朱敬倫的兵工廠完全有能力生產鐵甲艦。(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