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意呆利退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15年4月,華夏正在舉國上下搞生產搞外貿且開始規劃國道、省道的建設路線的同時,歐洲再一次發生了一件影響兩大陣營格局的大事。

在失去了東線的軍事壓力之後,德奧有了足夠的兵力在西線抵禦協約國的攻勢。

尤其是爭奪最為激烈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曾經一度爆發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會戰—南錫會戰。

英法聯軍集結了一百六十萬人,德奧聯軍集結了二百三十萬人,參戰兵力近四百萬圍繞著南錫周邊進行慘烈的爭奪戰。

原本南錫已經被英法在沙俄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打到城外,但英法還是小看了縱深防禦的可怕。

在付出近三十萬人的代價打到南錫外面的時候,等待他們的是從東線趕來的德奧軍隊。

為了提沙俄分擔更多的軍事壓力,為了鞏固目前的戰果,雙方不斷的加碼。

在1914年冬季來臨的時候,雙方的總兵力都超過了百萬。

而在華夏退盟之後,同盟國少了一員悍將的情況下,英法再次出手,同時出動兩千輛坦克對南錫發起進攻。

隨後同盟國也派出一千三百輛坦克進行針鋒相對的對攻攻勢。

雙方犬牙交錯的局勢一度讓人不知道如何判斷誰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最先撐不住的還是英法,步步退卻中失去了之前推進的多數陣地。

但就在南錫會戰激烈交戰的時候,法軍和英軍卻在暗中集結著兵力從亞得里亞海的斯普利特發起登陸。

英法聯軍集結了五十五萬人從法國出發抵達了意呆利,隨後又假意在戈裡齊亞這個通往奧匈腹地的戰場大量囤積物資。

一招聲東擊西,從南錫戰場再到戈裡齊亞都是英法放出的誘餌。

當兩個主要戰場吸引德奧大量的注意力之後,英法將原本用於進攻南部意呆利山區的軍團分出十二萬人,從巴里登陸了對面的斯普利特。

隨後威尼斯原本被德奧判斷是準備在戈裡齊亞發起攻勢的五十五萬人在近二十天裡分批登陸了斯普利特。

奇襲斯普利特成功之後,英法並未著急向德奧發起進攻,反而向東先擊敗了兵力薄弱的黑山。

隨後從在奧匈和奧斯曼反應過來之前進入了塞爾維亞南部,和殘存的塞爾維亞通力合作,將奧匈帝國孱弱的波黑軍團和克羅埃西亞軍團打得潰不成軍。

鼓動民族主義,允許波黑和克羅埃西亞建立自己的國家,靠著這一手好牌,將本就戰鬥意志不行的兩地軍團從建制和心理上擊敗。

等到五十五萬法軍進入黑山,藉助有利地形加強防禦,巴爾幹中部的戰場已經穩如泰山。

英法的目的就此達成。

先去枝幹,將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重新武裝起來,這一手棋可以說盡情展現了英法的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

德奧雖然在南錫戰場取得了勝利,但奧地利卻有了危機。

意呆利在這個時候也覺察出局勢不妙,因為看似強大的奧匈帝國腹地的軍隊戰鬥力不如奧地利軍團和匈牙利軍團,奧斯曼的戰鬥意志雖然也不錯,但訓練和軍官素質都趕不上英法聯軍。

在國土被佔領超過八成的情況下,意呆利面對英法丟擲的橄欖枝,已經有所意動,加上華夏已經宣佈退盟三個月,本來看起來劈波斬浪的大船似乎開始進水了。

意呆利明智的選擇脫離同盟國陣營,原本流亡的政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意呆利南部山區殘存的兵力宣佈投降,之後意呆利國王以前往卡塔尼亞重新鼓舞士氣組織反擊的名義離開奧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還沒有到達卡塔尼亞,行蹤隱秘意呆利國王就在海上被英法艦隊用艦炮“擒獲”。

國王被擒獲,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接下來就是承認失敗和投降。

意呆利這一手可以說玩得極其精妙,哪怕其中疑點重重,但意呆利的做法卻又合情合理。

只是為什麼秘密前往卡塔尼亞的意呆利國王會被英法知道行蹤,這估計是協約國內部的最高機密。

但這些過程不論怎麼樣,意呆利終究還是投降了。

意呆利的投降不像沙俄那樣直接脫離戰爭宣佈中立,當然沙俄保持中立也有著華夏和德國支援的國王派和工人派要內戰的原因。

投降的意呆利面對英法開出部隊意呆利做出戰爭懲罰的條件,毅然決然的加入了協約國陣營。

原本英法還需要不少部隊穩定意呆利半島的治安,此時意呆利投降之後,沒了掣肘的英法也就擁有了更多兵力向巴爾幹戰場進行增援。

尤其是意呆利也出兵四十萬,可以說將在巴爾幹佔據優勢的同盟國硬生生拉到的均勢。

正所謂一子落錯,滿盤皆輸。

同盟國在沙俄投降,白頭鷹加入陣營之後的大好局面不僅沒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反而是勝極轉衰。

英法的謀劃此時已經極為清晰,意呆利很有可能事先和英法達成某種協議。

英法聯軍已經進入塞爾維亞南部,下一步不論是威脅匈牙利平原還是前往羅馬尼亞亦或者進攻北馬其頓,都是不錯的棋局。

英法似乎要翻盤了?但有那麼容易嗎?

這幾個月華夏可不是一點事情都沒做,除了因為第三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而召開的第四個五年計劃圓滿結束之外,華夏還和兩大陣營無暇顧及的南美多個國家和遠在西歐的西班牙以及中南南部兩個大國建立了貿易關係。

像是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幾個國家,更是華夏建立貿易關係的主要潛在物件。

隨後華夏以多個中立國家的訂單在前,減少了協約國的物資供應。

直接腰斬一半的戰爭物資讓英法想要繼續增兵巴爾幹半島的計劃縮水部分。

但協約國想要開闢巴爾幹戰場,幫助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復國的決心並不會因此動搖。

面對常規陸軍裝備和部分戰爭物資華夏減少了供應的情況下,協約國加大了對華夏玄武坦克的採購數量。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