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含淚血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八千輛坦克,這是協約國為了進一步奠定已經逆轉的優勢拿出的甜頭之一。

隨後是總計四億華元的龐大軍備物資採購合同送達到華夏手中,同行的還有英法國內工業提供的三億華元代工訂單。

總共七億四千萬華元的訂單,一旦完成之後華夏就能最少賺取四億的利潤。

因為英法看出華夏想要的是經濟利益,主動提升了價格。

財大氣粗四個字,真的不是吹出來的。

華夏之前售賣的產品本來利潤就不高,英國已經不在乎華夏是否能多賺一億華元還是兩億華元。

他們現在要的是物資來鞏固巴爾幹戰場甚至向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發起進攻。

甚至華夏之前突然插手英國在中亞南部兩國的利益也沒有過於計較,反而是暗示華夏中立國與主權國家建立貿易是合法的。

甜頭給了,但華夏還是不為所動。

華夏工商部順勢反而整頓徹查國有企業是否存在腐朽(貪F)和情況,之後華夏環境保護局也出手,表示華夏目前的重工業存在違規排汙情況,已經開始徹查。

如此一來,華夏的戰爭物資生產必然會受到影響。

面對華夏不僅不吃這個甜頭,反而再次放出將會降低產能的資訊,英法不優反喜。

因為華夏這是開出了更高的要價,所謂的徹查和整頓不過是主動製造一個要價的利好條件。

隨後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加急生產成本自然增加,和其他中立國家達成的訂單自然是要賠付違約金的。

這些英法都表示願意加價讓華夏有點賺頭。

所謂的訂單不過是華夏以相對市場較低的價格提供給中立國家大量的訂單合同,同時約定了違約金。

這些違約金加起來只有不到三千萬華元。

因為國家之間的大宗貿易一般都是分批進行,英法緊急採購的數量不過影響幾個月的生產而已,只會違約前期的幾次交付時間。

在英法不斷的加價想要訂購大批戰爭物資的同時,德奧也知曉了這個訊息。

雖然華夏口口聲聲說著雖然華夏退出了陣營,可華夏還是德奧的好朋友,你們別管我怎麼賣給協約國,你們這邊我只要多少賺一點就可以。

但同盟國會信嗎?他們敢承擔這個風險嗎?

一旦協約國獲得了這批華夏三個月生產總值的戰爭物資,那麼巴爾幹的局勢將會進一步不利於德奧。

於是德奧也給出了價碼,比英法的高了六千萬,湊了個整,八億華元。

八億華元可是價值五百八十八噸黃金。

隨後華夏的態度就明顯的奸商典範,一邊說著自己做生意不容易,內閣又出手打擊了重工業和部分輕工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後更是兩手一攤對兩夥主顧說:我華某是個生意人,只看錢,你們兩家出價吧,誰高我就賣給誰。

雙方的隨後盯著這批落在誰手裡誰就有優勢的物資不斷的競價。

最後還是德奧、保加利亞、奧斯曼聯合出資,用九億八千萬的價格吃下了這批物資。

同盟國卻是著急了,哪怕是華夏一時半會兒不能將這些物資運到他們國內,但是英法也得不到這些物資就是最好的訊息了。

因為一旦這些物資抵達,英法可以在增兵巴爾幹戰場的同時武裝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反抗勢力,在巴爾幹玩個中心開花。

政客的手腕有時候就是那麼讓人疑惑卻又讓人驚歎。

華夏本來是不想宰這一刀的,但在英法登陸巴爾幹之後,華夏的內閣立即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隨後藉著之前本來是以略微盈利的目的建立貿易關係的諸多合同存在,減少了賣往英法的物資。

英法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保證戰場供應,進一步擴大優勢,德奧為了避免英法在巴爾幹站穩腳跟,雙方不得不接下華夏打出的陽謀。

還一副不是我想要宰你,實在是你們太主動了,你們誰出錢多我就賣給誰。

原本只能賣到六億華元,盈利不到一億一千萬華元的戰爭物資,藉助世界局勢賣出了九億八千萬的高價。

就那麼一筆訂單就讓華夏壕賺了四億六千萬華元。

含淚血賺吃下了同盟國的就億八千萬訂單,華夏自然也按約定承諾接下來的物資將會如約送往這些地方。

然後是英法方面,華夏則悄**的湊過去說:“幾個大兄弟,現在華夏正在大搞基建缺點錢,之前你們競爭不過同盟國那夥人,為了補償你們,為了維持我們的友誼,我家裡還有不少,你要不要?”

英法本來以為華夏接下來幾個月的工業生產都有主的情況下,華夏卻悄悄的說手裡還有存貨。

原來所謂的存貨是華夏在全國各地的戰略儲備,包含了槍支彈藥和火炮、卡車、坦克、口糧等物資。

行情大好,又沒有戰爭威脅,華夏自然想要藉此機會大賺一筆。

英法也是真的急需大量的物資,於是繼同盟國九億八千萬的軍備採購合同之後,和華夏達成了四億七千萬的軍備物資。

為了湊齊這些物資,華夏不僅將南方八成的軍火庫和戰略儲備庫清空,還將北方的三成儲備拿了出來。

這些是華夏本來用於進攻東南亞、阿三半島、澳島和佔領之後進行防禦的儲備,現在因為不需要而清倉高價甩賣。

兩大陣營在整個1915年四月,就讓華夏賺到了六億兩千萬華元的物資。

這些還不是紙幣或者銀行票據,而是黃金。

又是四百五十多噸黃金入賬,可以說華夏提前完成了1915年的賺錢計劃的一半。

華夏大發利市的同時,給兩大陣營帶來的是更為殘酷激烈的戰爭。

英法在獲得華夏提供的物資之後,為了更快獲得商品,自己上門取了近半的貨,從鐵甲艦時代以來最為大規模的海上運輸就此出現。

整個英法在印度洋、非洲東岸、澳洲的商船運輸船都開往華夏,然後前往馬六甲之後又集結起來等待印度洋艦隊的護航。

(之前和兩大陣營的貿易賺得都不多,只是時機不對而已哦。)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