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 同盟裂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的任務則是佔領東南亞半島,之後進攻印度,逼迫英國投降。

各自奪取各自的利益,這是接下來瓜分英法的利益安排。

此時馬六甲已被華夏的印度洋戰區登陸,英國陸軍和英法國的不少移民都被徵召了青壯,龜縮在新加坡。

八莫,隨著華夏向協約國宣戰,成為了華夏和英法戰爭的前沿。

比起華夏可以透過海軍從海上登陸的馬六甲,八莫作為通往緬甸最便捷的路線,英國在此囤積了六萬本土派來的士兵和十萬緬甸軍。

華夏在南洋實行的肅清政策被英國人大加宣傳,這讓英國人招募炮灰的行動進行得極為順利。

蔡鍔,西南戰區總司令親自坐鎮八莫對面的陣地,看似找不到什麼擊破八莫對面英軍陣地的辦法,實則早已派遣部隊繞道西北方向的密林。

隨著兩個師的部隊從山林之中鑽出,脆弱的後背被襲擊,最先崩潰的是緬甸軍。

“儘快讓各部按照作戰計劃渡河,擊潰英軍之後迅速南下曼德勒,三個月佔領仰光。”

“河內方向的蔣光鼐兵團現在到了哪裡?”

“才過河靜,他彙報說戰線狹窄,法軍抵抗強烈。”

“讓他不要拘泥戰法戰術,要學會和海軍配合。陸地打不過去,不會從海上登陸嗎?發電問問他,軍校學的東西都忘了是不是。”

蔡鍔聽到蔣光鼐兵團被擋在河靜無法南下,有些氣憤的斥責了一下。

張孝淮也聽出了蔡鍔話裡的火氣,趕緊對旁邊的一個通訊參謀揮手。

“松坡阿,你別有太大的壓力。陛下雖然對你盛讚一番,可東南亞的地形複雜,不是丘陵就是叢林,部隊在很多地方都無法展開。”

“可仗也不是蔣光鼐那樣打的吧,戰法死板,思想保守。”

知道蔡鍔是動了真火,張孝淮也不好多勸。

“攻下八莫之後,我打算讓各軍拆分,以師為單位,不定戰爭任務,讓他們自由發揮。”

“這恐怕不好吧,沒有統一的指揮,損失恐怕更大。”

“你也說了,可供大部隊展開攻勢的地方不多,英國人肯定是要扼守險要的。”

“讓部隊進行小規模的突擊戰鬥,不按常理出牌才能快速解決緬甸和越南的敵人。”

兩人又是一番爭執,最後還是蔡鍔憑著總司令的職銜下達命令。

叢林作戰,華夏西南軍區早已訓練多年,蔡鍔深知接下來的戰鬥不適合以往的大兵團攻防模式,反而時師、團一級可以快速機動和突破的部隊能在叢林河丘陵中發揮最強的戰鬥力。

三天後,伊洛瓦底江畔的太公小鎮外。

“燕京來電,沙俄已經投降,日本已無戰心,太平洋戰區、澳洲戰區已登陸澳島。”

“著令印度洋戰區、西南戰區密切配合,完成戰爭計劃。”

正在公路上行軍的蔡鍔從車上站起身,敬禮之後說道:“回電燕京,英軍兵力匱乏,疑已放棄東南亞退守孟加拉一線,我部已擊破八莫守軍陣地。”

八莫英軍因為緬甸僕從軍的率先崩潰弄得措手不及,只能放棄陣地倉惶後撤,卻在瑞古地區被蔡鍔預先佈置的一個叢林特種師阻擊。

在頑抗半日之後,英軍無法擊破防線被堵在江岸邊的狹小區域,只能被迫投降。

八莫陣地失守,英軍在曼德勒北部的兵力出乎意料的空虛。

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英軍兵力極少,幾乎都是維持治安的部隊。

蔡鍔在察覺英軍的外強中乾後,一直疑惑,但沒有肯定猜測,只能藉著這個機會匯報情況。

“綺麗省來電,新加坡英軍已投降,他們正在準備船隻登陸仰光。”

蔡鍔拿過電報,看了之後心中頓時一涼。

第一反應就是陛下會不會對自己失望了?不過隨後想到這是印度洋戰區總司令林修梅想要搶奪功勞。

新官上任三把火,林修梅顯然是想要拿英國人的緬甸南部坐穩總司令的位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遠在燕京的總參謀部,此時也在猜測著英國人的意圖。

韋珣正在閉目養神,對這些參謀的各種猜測一一聽在耳中。

東南亞的英軍沒有多少人,澳洲推進的步伐也是極快,英國人到底要做什麼?

“藏南急報!英軍突增五萬軍隊。”

這份電報讓所有的猜測的被放在一邊,所有人都想到英國人正在棄卒保車。

“命令印度洋艦隊、南洋艦隊聯合行動,伺機與英國印度洋艦隊決戰。”

“若敵避而不出,封鎖航線,不得讓一艘除同盟國之外的船隻前往阿拉伯海。”

“讓潛艇部隊啟動狼群戰術,於非洲南部海域、紅海襲擊英法運輸船。”

兩個命令下達之後,韋珣看向參謀室的世界地圖。

白頭鷹已經有下場的跡象,除了華夏和芬蘭之外,其他成員國都不會拒絕白頭鷹的加入。

戰利品只有那麼多,白頭鷹加入進來,英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在印度洋上的島嶼本來是華夏碗裡的肉,白頭鷹下場就會分潤一些。

顯然,德國在華夏和沙俄簽訂了領土割讓條約之後,對於華夏獲得的龐大利益有所不滿。

如果再讓華夏獲得東南亞和澳洲,那麼華夏將成為一個超級強國。

拉華夏的舊敵白頭鷹入盟,不僅可以讓華夏的利益受損,還能讓為德國尋找到一個新的盟友。

佈置完軍事命令之後,韋珣起身吩咐侍從前往內閣。

“讓外交部徐部長也過來一下。”

德國再一次出招了,還是極為犀利的一招。

短期內牽制華夏,戰後甚至可以將華夏踢出同盟國陣營,結成新的利益集團,德奧兩國很有可能將華夏作為新的對手。

華夏將何去何從,是繼續待在同盟國陣營賴著不走,還是藉著機會退出?

決定華夏未來外交政策的選擇題擺在眼前,韋珣心中不斷的推演著各種可能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老祖宗說得話依舊飽含著至理,華夏和德國的友好關係已經快要走到頭了。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