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促進工業-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鍋碗瓢盆你總得貼個標籤吧?我不嫌棄利潤,你標籤我來幫你生產如何?如果你想要直接在華夏委託我們幫你們生產?那也可以啊,生產技術你來提供,人力、運輸、原料這些都給你安排得妥妥的,保證比在你們國內生產在運送過來價格低。

工業時代,可以代工的東西太多了,就連韋珣手下的龍騰船舶製造集團,像是鉚釘、欄杆、纜繩、玻璃這些都是委託國內其他公司製造的。

不過這些代工也是要分主次的,汽車行業的代工是重點,除了前景廣闊之外,更能全面帶動華夏的工業。

一輛汽車,包含的東西極多的。車軸用的特種鋼,車身用的鋁合金,車窗用的玻璃,輪胎用的橡膠,車內的座位用的紡織品和海綿,華夏都可以獲得低廉的成品

尤其是南洋,在獲得南洋之後,因為國力不足,華夏對南洋的開發也僅限於種植農作物、水果和經濟作物,建設港口給來往船隻加煤加油搞維修,再開採一點鋁合金的原料,搞搞橡膠的粗加工,除此之外沒有發展什麼工業。

橡膠雖然使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也僅是國內的工廠需求,如果能將南洋的橡膠從粗加工出口轉為深加工代工,那利潤會更大。

韋珣在心中早已對華夏各個省份有了安排。

像是西北地區,那就退牧退耕,修養山林,就連關中也要降低人口密度好好保護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像是兩湖、東北諸省,充分開發肥沃的土地發展種植業。

再像是內外蒙古,將會是華夏的牧場。

而南洋,除了搞農業、漁業之外,橡膠和船舶將會是主要的工業發展方向。

當然,代工不是目的,只是華夏因為自身人才限制沒有辦法搞高尖精產品的一種無奈手段。

第一個十年,擊敗滿清統一華夏,韋珣做到了;第二個十年,大搞工業,開疆拓土,建設華夏的工業體系,扶持民營輕工業,移民減少土地負擔是全國人民基本溫飽,韋珣也做到了。

正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這一步對於華夏來說很難。

不僅是時間,還有更為重要的人才。

華夏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培養了基本的識字青少年,想要全面的搞研發搞創新,最少還得等上最少十年。

九年義務教育只是學習了基本知識,等讀完高中之後進行高階教育,透過大學的專業知識教育的人才才是華夏需要的人才,才是可以搞研發的人才。

但華夏目前每一個行業都在發展,都需要人才。教師崗位、公務員分流,國有重工業,國有軍工業再一次分流,最為頂尖的人才還要被華夏的華夏科研局招攬,能到民間的沒有多少。

在人才不足的時候,將人才放在國家最為需要的地方才是正確的做法。

韋珣也想像後世看的穿越小說那樣直接種田,憋出蘑菇彈這樣的殺氣來一舉成為世界大哥。

然而現實就是那麼骨幹,歐洲還沒開始世界大戰,人才雖然有所流失,但在白人至上主義盛行的時代,作為一個黃皮膚的華夏,想要吸納他們是真的難。

尤其是在北美洲還有一個拼命吸納移民的白頭鷹,就連只會種地的農夫移民過去都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何況是科研人才呢?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在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想要移民也會更傾向於同樣膚色相近文化和信仰的國家。

沒有足夠的人才促進工業的發展,那麼只有充分發揮華夏自身的優勢才能讓國家強盛起來。

代工,這是後世給予的標準得不能再標準,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方案。

沒技術就做簡單的零部件,沒經驗沒技術就慢慢積累。

等到代工體系成熟,華夏的人才也逐漸充裕,到時候國家只要推動鼓勵措施,那麼科技迸發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而研發之後,生產對於有著足夠的代工基礎的華夏還是大的問題嗎?

如今的華夏可以自產九成九的工業裝置,可以生產全世界所有的工業產品。

雖然類似化工方面還是較大的短板,但華夏已經出臺了利好政策,只需要幾年就能在生產層面追趕上。

就連最為重要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資料,華夏也可以透過利益交換從德奧意三國獲得。

讓韋珣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的時間。如果戰事遷延四五年,到時候代工行業肯定會有所影響。

不過他心中對於華夏的發展早已經有大致的脈絡,挑在1911年搞代工行業,為的就是避開一戰。

初期只是準備,建立一定的口碑,在規模並不大的時候,僅是國內的需求就能將小規模代工的訂單滿足。

等到一戰之後,華夏大概會成為戰勝國,戰勝國要求你們在華夏下訂單公平低價的買東西不難吧?

一戰結束,韋珣就打算和德奧意三國和平分手,再從暗中煽風點火,明面上再大搞不結盟政策。

韋珣就不信英法會甘於失敗,同盟國在戰敗之後都想著復仇,何況是英法呢?

主導一次二戰,從二戰中的被侵略者成為幕後的黑手,再透過戰爭貿易獲得充足的資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到時候要錢有錢,要人才有人才,要環境有環境,要資源有資源,還不能像白頭鷹那樣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就太丟人了。

至於代工帶來的環境汙染,只要把控好,挑選好地址,這些可以減少危害的。

不過代工模式有一點是韋珣比較擔心的,像是英法,掌握著東南亞和印度,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區。

東南亞半島韋珣可以透過戰爭去解決,但印度他就沒太好的辦法了。充足的人口和不錯的資源,如果不是其國內的宗教和種族以及獨特的制度,完全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夏。

不放印度出來,被英國人帶著肯定會學華夏搞代工,放印度出來又是給自己弄新對手。

不過歷史已經證明,印度人做產品真的是沒辦法說,競爭力先不說,質量就有點讓人不甘信任。畢竟一年不摔幾架飛機都感覺缺點氣氛的國家,直到韋珣穿越的時候都還沒有多少數的上眼的工業。

比起自己被天天跳著纏著想打架,英國人領導的印度會成啥鬼樣他可沒信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