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先驅援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張明發天下的檄文,一紙通電全國的援臺宣告讓整個華夏都震動了。很多人都在打聽韋珣是誰,為什麼一個無名之輩卻招募了四萬青壯赴臺抗日,他是藉此邀名牟利還是真心的?

各地報紙茶館都在討論著這個喊出先驅赴國難的少年人,無數雙眼睛也在看著韋珣的動作。

而此時,被丘逢甲等人推選唐景崧為總統,以臺灣巡撫衙門為總統府;並在臺北設立議院,制定了一部臨時憲法草案。在聽說臺灣義民守土起義的訊息後,樺山資紀等人決定不等辦完交接手續,便開始鎮壓臺民起義。

5月下旬,日軍侵臺部隊在軍艦護衛下,分成大批運輸船由琉球中城灣啟航撲向臺灣。日軍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從基隆東面的荒僻之地三貂角澳底登陸,踏上臺灣的土地。

1897年六月十五日,峴港校場,韋珣一臉嚴肅的站在站臺上看著一列列陣列的部隊。

等到人差不多了之後,韋珣登上臨時用木桌搭建的高臺上。依舊是那個喇叭:“全體都有!稍息!立正!”

看著齊刷刷的完成隊伍的動作,韋珣滿意的點頭,手插腰間說道:“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在前幾天,日軍已經兵圍臺北城。我等乃炎黃子孫,豈能坐視臺島落入日寇之手?豈能坐視我華夏之同胞淪為日寇之奴隸?今日我等在此誓師,將兵三萬八千馳援臺島,以保我臺島周全,保我臺島同胞安寧!此戰,乃我軍初戰,亦是我輩軍人揚名立萬之佳機。惟願我軍將士上下,官職不論高低,年齡不論先後!誓死抗日!”

“誓死抗日!”“誓死抗日!”

一陣陣的呼聲響起,他們彷徨,他們冷漠,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但是他們卻從韋珣話語中聽到了榮譽和使命。

峴港碼頭,從廣州灣南洋等地徵募的船隻密密麻麻的排列在港區。甚至有不少粵省閔省漁民聽聞此事不遠數百裡千里來到這裡幫忙運輸物質和人員。

“你們看,船上裝的是什麼?”韋珣指著不少裝著米麵瓜果還有雞蛋雞鴨的漁船對站在身邊一眾軍官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等他們回答,韋珣堅定的說道:“那是民心!我們的身後是千千萬萬個同胞!清廷不保臺灣,我們保!哪怕戰死臺島,我等亦會被歷史銘記,被後人稱頌,父母親人聞之可能會悲傷,但也會感到榮耀!”

眾人紛紛陷入沉思,尤其是韋文瓚等同族的兄弟不由響起在昨晚被召集到韋珣寢室內的那番演講。

“明日我們就要出征臺島了,現在清廷已經放棄了臺島,正是上天賜予我們韋家的根基啊。如今島內民眾盼望有神兵天降,如果我們領兵赴臺,只要趕走日寇,韋氏即可揚名於天下。然後掌握臺島,整兵三五年,得十萬雄兵即可北攻清廷,驅逐滿清!咱們都是兄弟,我醜話先說前面,日寇兇殘但並非不可戰勝,你們敢有臨戰脫逃或者怠戰避戰的舉動,我親手斃了他。你們要身先士卒,打出咱們韋家人的風骨來!”

這些船家都說著粵語,閩南語,有點難懂,但是大概的意思都是鼓勵讚許士兵們的。大漁船坐一二百人,小漁船坐三四十人。其中本來有一些是韋珣暗地裡花錢請的漁船,主要是怕到時候場面尷尬讓他們當託的,弄上瓜果雞鴨,主要是為了鼓動士氣,出乎韋珣意料的是來的漁船比預期的要多少十幾倍。

韋珣絲毫不擔心日本方面會攔截韋珣運輸的漁船,因為狂妄的日本陸軍和海軍因為近期在內閣爭功鬧得很是熱鬧。對於韋珣招募四萬青壯支援臺島,沒有知曉這四萬人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的他們以為只是地方勢力帶的如同東北民團形式的軍隊支援,以為是清廷官方暗中的小動作,正欲藉機直接讓清廷斷了念想。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從清晨到傍晚,韋珣送走一批批士兵,聽著自己剽竊而來在傳播於軍中的高昂軍歌在港口迴盪,心中的豪邁油然而生。

這個年代的臺島,治理中樞在臺北。主要的漢人居住地在臺北、臺中、臺南,一島之財富四成在臺北,這也是為什麼臺北被日軍攻佔以後就宣佈統治了臺島。

韋珣選擇的登陸地點在臺中的彰化,臺北目前被日軍圍攻,而臺中正是一個統籌全域性的好地方,也是韋珣率軍抵抗日軍的第一個戰場。

目前淡水、基隆已經丟失,唐景崧逃亡大陸。丘逢甲等人群龍無首,目前正在新竹蒐羅殘兵敗將,企圖在新竹阻擋住日寇的兵鋒。

對於丘逢甲這個人和其麾下的一種將領屬下韋珣都是十分敬佩的,所以韋珣下令才下船休整了半天的士兵行軍新竹,因為有鐵路的關係,韋珣打算攜帶大量彈藥和兩萬士兵前去,剩下的士兵則在臺中佈防。

等到了苗栗縣西,韋珣發現這裡丘陵眾多,緊急讓人去信給韋文瓚,讓他率領五千人在苗栗佈防,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新竹,此時車馬喧囂,很多人都拖家帶口的往苗栗逃跑。韋珣讓士兵朝天放了十多槍才震懾了這些亂跑的人,命令韋文濤帶一個營疏散群眾之後韋珣騎馬到了新竹北車站。

“什麼人?”

十多杆火槍指向韋珣,韋珣答道:“我是韋珣,麻煩你告訴丘先生,我率兩萬精兵來支援他。”

“好,你等著。”士兵咽了咽口水,看著韋珣身邊八個腰間帶著四把左輪的壯漢。

沒三分鐘,韋珣就看到了三十歲左右一臉疲倦悲傷的丘逢甲,八字山羊鬍鬚,一副標準的士紳打扮。

“吉甫先生,聽聞臺島民眾奮起反抗日寇,我領兵四萬前來支援。沒想到才到臺中就聽說唐景崧已經跑了,於是又領了兩萬人來新竹支援您。”韋珣風輕雲淡的先開口說道。

丘逢甲聽到有人領了兩萬人支援他,不由大喜過望,見到韋珣儀表堂堂,雖然個子只有一米七,但是一身筆挺威武的軍裝掩飾了這個缺點。

“我前幾天聽聞有義士發全國通電聲稱要率軍四萬支援我臺島,只以為譁眾取寵。沒想到卻當真如此。快請快請。”丘逢甲打量了一下韋珣和他身邊的幾個護衛後熱情的把韋珣往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