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厲兵秣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晚上,韋珣將堂兄弟召集到一起,等到人到齊後,韋珣示意大家都坐下。仿照仿照教室的會議室中,大家都有點激動,因為這次會議就是分配各自的職務。

“大家都到了,那我們的第一次軍事會議就開始吧。”韋珣轉頭對旁邊的韋文濤說道:“文濤,你做書記員。”

“明天我們就有第一批正式的新兵了,我說一下訓練科目:

1、佇列(齊步、正步、跑步、行軍間敬禮,停止間轉向、坐下、起立,軍姿(立正、稍息、跨立)等等)

2、戰術(臥倒、起立,低姿、高姿匍匐前進)

3、投彈(手榴彈投擲,30米合格)

4、射擊(一百米精度射擊,五發子彈),肩槍(背槍、槍放下),舉槍禮等。

5、衛生(戰場救護,止血包紮)

6、防護(戴防毒面具)

7、行軍(戰備拉練、打揹包、緊急集合)

8、體能(三公里越野跑,分徒手與武裝。400或500米障礙跑,器械訓練:引體向上、卷身上等,俯臥撐、仰臥起坐,折返跑,單腿深蹲,立定跳遠等)。

9、整內務,主要是疊被子,疊成豆腐塊。

10、背條令。”

“這些都是我教給你們的,你們到下面訓練新兵,一定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不要以為做了軍官就輕鬆,這第一批新兵是我們以後的骨幹,是咱們家族能不能崛起的根本。你們都是曉得重要性的。”

然後韋珣又拿出一沓紙張,對眾人繼續說道:“這是具體訓練的要求,剩下的是關於文化課的開設。今天我看了一下,願意參軍的人數大概一千四百人,我擬以十二人為一個班,三個班四十五人為一個排,三個排一百四十人為一個連,三個連四百五十人為一個營,一千五百人為一個團。團設直屬連,這樣加起來正好一千五百人。”

“我知道兄弟夥對這個班排連營的編制不熟悉,這個主要是不讓外面的人知曉咱們的具體編制,另一個原因是這樣層次分明方便管理。”說完看到大家沒有其他意見,韋珣繼續說道:“文化課是我們兄弟夥每天下午訓練結束後抽出一小時,教導新兵們識字。光現在這千多號人咱們就管起來就有點捉襟見肘的感覺,所以咱們設定文化課的目的是培養親信軍官,以後你們成為了團長營長不至於無人可用。”

“哈哈····”一群人鬨笑。

“咳咳。”韋珣咳嗽了一下示意他們安靜之後才繼續說道:“還有最後一點,你們下去各營連排訓練的時候眼睛放亮點,偷奸耍滑的,拉幫結夥的一律嚴懲不怠。那些訓練刻苦,腦袋機靈跟咱們一條心的,可以提拔成班排級的幹部。真正有能力的,可以彙報給我,我考核之後酌情安排。”

說是開會,其實壓根沒有什麼討論的,他們自己都是一知半解,韋珣就沒指望他們提出什麼意見。等下次開會,這些兄弟訓練新兵遇到各種問題會議事各抒己見才是真正開會的模樣。

這年頭練兵,各家都需要鼓樂旗手,哪怕是清軍那樣的舊式軍隊都有戰鼓金鑼和旗幟。韋珣打算化繁就簡,大規模指揮用人民軍隊一直使用的小號來替代,一個是效果好,另外一個就是攜帶方便。日常訓練則是用哨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兵訓練新兵的時候每每都會想起自己當初訓練時候的艱苦,基本上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加碼讓新兵們感受下老兵們的“關懷”。

按照韋珣指定的訓練日程表,上午七點訓練到中午十一點,然後休息加吃飯三小時,下午兩點繼續訓練到五點,五點到七點是文化課和娛樂時間。

為了防止軍營出現賭博的情況,韋珣引進了籃球足球象棋等益智強身的活動。隔上半個月舉行一下比賽順便讓他們放鬆一下。

一批批新兵到達,一直到1895年五月,多大五萬人的青壯年聚集在峴港北。其中士兵三萬八千人,韋珣將這些人分成三個師,分別由韋文傑,韋文瓚,韋文厲三人擔任師長,下面的團長營長也是由新提拔的人才和其他兄弟充任。

五月了,三個師三萬八千人,臺島,割讓,抵抗侵略···這些在腦海中一遍遍的思索著接下來的大時代中自己何去何從。

軍隊補給倒是不怎麼擔心,韋珣已經求助法國人將維持八萬人戰鬥半年的彈藥運送到了臺中一個隱秘地方。

火炮方面,三十門施耐德研發的M1897-75MM火炮已經到貨兩個月,雖然射速只有成品的一半多,但是沒分鐘九發甚至十發的射速比起日軍的38式75MM野戰炮多出三發到四發的差距,一點五倍的投射量。而且初期日軍兵力不過一萬六七千人,裝備的火炮估計也就十門不到。

自己手下的炮手都是韋珣花了不小的價錢從峴港的法軍手中借來的,都有實彈射擊的經驗,現在對於速射炮的使用也可以算得上駕輕就熟。

馬關條約已經簽訂,根據韋文濟發來的信件,國內群情激憤,國家穩定度日漸下降,百姓士紳階層都對清廷大失所望。“臣等皆欲死戰,陛下為何早降?”就是國內的寫照。

“告炎黃同胞書:甲午一戰,喪師失地。先敗朝鮮,再敗遼東,每每思及恨不能披甲執戈以赴國難。臺島為我先民於三國孫吳時期就已開闢······今日聽聞朝廷已割臺島苟合於日寇!欲棄臺島三百萬百姓而避戰!我本西南一少年,聞之亦是淚目······朝廷已禁沿海援臺···日寇來勢洶洶,臺島局勢危急!今聚得丁壯四萬,陳兵於海外安南之地,即日誓師奔赴臺島與日寇決死一戰,以保衛我華夏神聖之領土。但求七尺之軀,領義勇四萬,援田橫五百之義,本少康一旅之誠,謹先我同胞而赴國難焉。”

吹乾墨跡,韋珣心中不由想起當初血戰江橋先驅赴國難的馬占山將軍,如今自己也要邁出這一步了。鎮紙只鎮住了一角,外面的熱風將紙張吹起又吹落。

這一步走出去,想要收手過安生日子怕是不可能了,但是國家與民族能否提前崛起實現復興,避免再度遭受半個多世紀的苦難就要看自己了。

“文珀!”

韋文珀從門外走進來,敬禮道:“長官。”

“這是一封通電,你親自帶去廣州交給文濟,讓他廣發天下,通電全國。”韋珣拿過紙張遞給韋文珀語氣沉重的說道。

“是!”

本來還打算等到九月才登臺島與日軍作戰,可惜時不待我,如今關於割讓臺島的議論讓天下有識之士群情洶湧。

韋珣決定在六月中領兵入臺,一是博那滔天名望,二是儲存臺灣,至於臺灣本土勢力,到時候再說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