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困境中的勝利曙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驢的育比馬快得多,即使大型驢也只需要不到兩年就能完全長成,耐粗飼料和抗病的能力也遠勝馬匹,飼養成本遠比馬匹低得多,又不像騾子那樣難以定量培養,而且大型驢的挽力其實不弱,馱載能力更是比馱馬都強,配合其出色的耐力,看上去是非常完美的馱畜。? 但是各**隊歷來都用軍馬而非軍驢,自然有他的道理,驢的脾氣比馬倔得多,又沒馬那樣聰明,運輸途中時不時會撂挑子,而且什麼時候罷工難以預測,因此運輸要做到準時準點非常困難,民用的話還無所謂,軍用的話問題就大了......

因此,蘇俄大量徵用“軍驢”固然解了燃眉之急,卻並沒有能夠徹底解決後勤補給的難題,而且還增添了許多無法預測的變數。再加上蘇俄失去制空權後、運輸隊又頻繁遭到聯軍轟炸,那就更不穩定了,導致蘇俄紅軍的進攻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時常出現虎頭蛇尾的尷尬情況。開打前肯定得攢足補給,所以一開始攻勢很猛,但是因為後勤跟不上,戰役動前儲備的物資消耗用得差不多後,攻勢還能不能持續,就得看運氣怎麼樣了......

而且進入1912年之後,蘇俄紅軍不僅僅是南線戰場的後勤補給日益吃緊,就連主要依賴鐵路運輸的北線戰場也出了問題,沒辦法,鐵路機車的目標實在太大了,北線戰場又淨是平原地區,遇到空襲的話,想躲都找不到地方,鐵路機車的損失根本小不了。要知道這個時候聯軍所用的轟炸機無論效能還是數量,可都不是191o年的時候所能相比的,而在紅軍航空兵部隊失去制空權後,蘇俄紅軍雖然還可以依靠日漸成熟的地面防空武器來應對空中威脅,但蘇俄現在規模有限的重工業產能卻大大限制了高射炮與高射機槍的產量,再加上鐵路線又實在太長,實在是顧不過來......

同樣是因為工業實力不足,再加上鋼鐵同志對後勤也不夠重視(注1),因此根本不可能像聯軍一方那樣透過增加汽車產量來及時補足後勤的需要,導致後勤的困難越來越大,而且完全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在空中優勢喪失、後勤又極度困難的逆境中,1912年蘇俄紅軍只能節節退守,但就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勝利的曙光居然會出現得那麼快......

但這並沒有出乎導師的預料,事實上,聯軍能夠堅持到這個時候才求和,已經讓他很驚訝了。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蘇俄紅軍擊斃和俘虜的聯軍總數已經過了75o萬,雖然其中絕大部分只是附庸國或者殖民地的炮灰,也仍然足以與三國大戰相提並論,稱得上是一場“準世界大戰”了,甚至從參戰國數量的角度來看,這場蘇俄的“立國之戰”甚至比三國大戰更加接近於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

雖然附庸國和殖民地的人命不值錢,但是將其武裝起來也都是要錢的,英國作為盟主,怎麼都得幫忙負擔一些,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算是這個時空的大英帝國比歷史上強得多,也還是不可避免地倍感吃力。而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所導致的一系列變故令反蘇聯盟內部出現了難以彌合的裂痕......

雖然英國政府嘴上力挺,但卻始終沒有實際行動,出兵幫助奧匈帝國平叛的只有德國一家,而塞爾維亞等地的起義軍在蘇俄的支援和配合下又分外難纏,奧匈帝國垂死掙扎了一年多之後終於還是撐不住了,就連“二元”之一的匈牙利也不願留在這艘破船上而宣佈了獨立,其他地區就更別說了。而德國政府見到事不可為後也終於想通了,不再努力維持奧匈帝國,而是跟著周邊國家一起趁火打劫,儘可能地從中撈到最大的利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很快,奧地利與捷克都被德軍佔領,這可是奧匈帝國最為精華的兩個部分,集中了帝國絕大部分的重工業,而且是德語區,大部分居民都是日耳曼人,德國消化起來非常容易,只要整合好了,實際意義比多一個完整的奧匈帝國作為幫手都大,畢竟奧匈帝國內耗嚴重,與其說是個幫手,還不如說是個包袱......

這立即就引起了英國相老張伯倫的憤怒,德國背信棄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旦德國將那兩塊土地消化整合,其工業實力就將過英國本土,考慮到德國的技術優勢,甚至跟整個大英帝國相比也不會遜色多少,而展潛力更是出一截,威脅實在太大了!

可是此時聯軍正在與蘇俄大打出手,英國根本騰不出手來對付德國,直接翻臉的話,就算英國再怎麼強大,還帶著一大票小弟,也不可能同時跟德俄這兩個6軍大國交戰。

因此老張伯倫只能一方面透過外交手段逼德國放棄那兩塊土地,一方面則考慮跟蘇俄停戰,卻沒想到這個時候蘇俄居然奪取了制空權而打出一波大反攻,聯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這個時候求和的話,談判太吃虧了,於是老張伯倫只能咬著牙耐心等待,直到戰局再次逆轉之後,他才通知駐華大使,請中國出面調停。

但這個時候,局面對英國已經更加不利了,拖了一年多時間,德國對於奧地利和捷克的統治已經鞏固了不少,而且德國雖然沒有明著退出反蘇聯盟,但實際上已經完全是出工不出力,就連布瓊尼的六次突擊打垮波蘭的時候,德軍也沉住了氣沒有出戰(蘇軍也很配合地沒有靠近德軍防區),直接就將波蘭給坑死了......

注1:二戰期間就是,坦克造了n多,卻因為汽車產量太少而無法充分揮作用,蘇德戰爭前半段蘇聯步兵只能綁在坦克上跟隨前進,因為根本沒有多餘的卡車載運他們,結果導致效能本來佔據優勢的蘇聯坦克因為缺乏足夠的步兵保護(步坦協同水平低下則進一步放大了這個問題)而大量損失,這個問題直到後來美國援助了大量卡車之後才勉強解決......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