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山東響馬(凌晨更新求推薦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首先是這三個縣都盛產黃金,雖然以目前的技術條件,4000多噸的黃金儲量當中在幾年內恐怕連十分之一都開採不出來,但別是400噸黃金,就算只有100噸黃金,以目前世界上的金銀比價計算,那也相當於八千多萬兩白銀啊!

然後,三縣人口也較稠密,平度縣與掖縣都是人口大縣,招遠雖然以山區為主,但也有三十多萬,三縣人口之和幾乎不下兩百萬之眾,放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已經算得上是一塊較大的根據地了。

而且這兒不但人多,還比較窮,現在的膠東半島可不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丘陵密佈、交通不便,除了開放較早的煙臺和威海,其他地方全是窮得掉渣,這人一窮,命就不值錢了,想要鼓動他們造反自然就容易得多......

而另一方面,山民吃苦耐勞而又勇猛好鬥,歷來都是上好的兵源,而且膠東同時又是沿海地區,因此貧窮而不閉塞,當地人頭腦其實相當靈活,因此培養出合格軍官的潛力也大,以此為根據地完全可以練出天下第一等的強軍。

考慮到目前滿清僅有5萬多半近代化陸軍的現狀,李暉認為自己只要有一萬五千真正的近代化陸軍就足以割據一方,而對於總人口接近兩百萬的根據地來,就算維持三萬正規軍都沒有任何壓力(根據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根據地的兵民比例只要不超過1:60,民眾就能夠承受,那還是特別窮困的地區。)。

如果再考慮到李暉其實並不需要從根據地獲得收入,又有系統節約軍費,因此就算維持維持五六萬大軍也毫無難度,要是忽略掉西方列強可能的干涉,這樣的兵力都夠打到北京城推翻滿清政府了......

不過李暉心裡仍有一疑慮,那就是生化兵的戰鬥力是否真如系統明的那樣強大?

雖然專業能力已經透過風險投資公司得到了證明,但實戰能力跟技術水平卻並不一定就能劃上等號,只有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李暉才能對他們完全放心。

正好此時的山東境內匪患日重,“山東響馬”已經成為了國內最令官府頭痛的盜匪(東北與河南的匪患要到1900年以後才形成氣候,而山東響馬早在甲午之前就已經有不的規模了。),於是李暉便有心派出一支生化兵部隊偽裝成響馬出去活動,一方面透過與真正響馬和清軍團練的戰鬥來測試生化兵的真實戰力,一方面為民除害、滅掉那些不義之賊和殘虐害民的狗官與劣紳,同時順便統合目前只是一盤散沙的山東響馬,提前為李暉培養出一支能打的部隊來。

雖然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但考慮到生化兵的精貴,李暉還是不捨得損失太多,因此原本他是打算研究好幾項關於陸軍武器的系統科技之後再派他們出去的,但李鴻章讓他深深失望之後,李暉終於下決心提前實施自己的“藏兵於匪”計劃......

考慮到“響馬”初期實力有限,不能與清軍剛正面,必須以機動作戰為主,所以只能選擇騎兵,這樣就算打不過也跑得掉。

不過山東畢竟丘陵密佈,雖然特別崎嶇的地形不多,但對戰馬還是會有一些特別的要求,如果馬匹只會走平坦的地形,那肯定是不能勝任的。

再考慮到清軍也有騎兵,日後早晚還會與列強的近代騎兵作戰,戰馬的速度(包括衝刺速度和行軍速度)也肯定是越快越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外,對全騎兵隊伍來,戰馬不少時候還得兼作挽馬和馱馬來用,因此必須是兼用馬種。

按這三個要求排除下來,系統可選的馬種雖多,其中能夠完全勝任要求的竟然一種都沒有,讓滿懷期待的李暉目瞪口呆......

這也難怪,系統科技的研發到了第三行之後就一直圍繞著海軍進行,而軍用動物的門類則主要由陸軍科技樹的進度決定,因此目前李暉能夠選擇的馬種都是歷史上1870年之前培育完成的。

其中西方馬種都只適應平坦地形,在中國這種多山國家並不好用。至於以蒙古馬為代表的東方馬種,此時又還沒有得到改良,體型普遍太、衝刺速度也不快......

雖然後世有不少成吉思汗的崇拜者吹噓蒙古馬耐粗飼和吃苦耐勞的優勢、稱其為世界上最好的戰馬,但它們的弱卻顯而易見——體格太。

體格、力氣就,或許蒙古馬在空載或者輕載的情況下耐力的確出色,但是載上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兵以及必帶的各種裝備與補給後,力量不足的蒙古馬體力消耗反而會比西方的高頭大馬大很多,所謂“出色的耐力”根本發揮不出來,而速度較慢的劣勢則愈發凸顯了出來。

至於省錢的優勢,在各國騎兵編制不斷壓縮的現在,價值也已經相當有限......

其實,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騎兵之所以能夠騎著矮的蒙古馬卻所向無敵,除了戰略戰術和武器裝備的優勢,主要是因為採取了一人多馬(西征時平均達到了一人八馬)的配置來節省馬力,從而成功地揚長避短。

但近現代騎兵部隊的戰術配合遠比古代更細,因此基本都是一人一馬、甚至是人比馬多。

這樣一來,蒙古馬的缺陷無法彌補,自然就淪為了一種不堪大用的劣馬......

沒有現成的合用馬種讓李暉有些鬱悶,好在系統還有一項“配種”功能,李暉只需要每次花費1公斤黃金,就能利用現有的那些馬種產生新的馬種以供選擇。

如果是一個外行,就算有這樣的功能,他也未必能夠用好,但李暉大學時成績最好的課程就是遺傳學,同時作為一個狂熱的軍史愛好者,他對歷史上那些著名馬種的培育過程也比較瞭解,兩相對照,再進行幾次試驗之後,李暉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規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