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淚斬元勳立軍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望慰問僖負羈遺孀孤兒回來,晉文公氣得暴跳如雷,命令司馬趙衰提出處理意見,懲治違背命令縱火之罪,要誅殺魏犨、顛頡。趙衰說:“這兩個人跟隨主公逃亡在外十九年,對主公忠心耿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近期又立的大功還沒有獎賞。他倆違背命令放火,違犯軍令,應該將功折罪,免去一死,令其戴罪立功。”

文公說:“寡人靠什麼取信於民,號令兵馬?就是要做到令行禁止,言出即行。臣不尊君令,就不叫做臣;君令不能讓臣下堅決執行還算什麼君?君沒有君樣,臣不守臣規,怎麼治理國家?眾大夫之中長期侍奉寡人,對寡人有私恩、私交的很多,如果都仗著這一點不聽從我的命令擅自獨斷專行,寡人就不能再釋出任何命令了!”

趙衰又說:“主公說的很對。可是魏犨是一名勇冠三軍的猛將,他的勇猛還沒有人比得上,殺了實在可惜!同案犯罪有首有從,首犯和從犯應該區別對待。臣認為借顛頡一顆人頭足可以警示眾人,何必都殺了呢?”

文公想了想說:“我聽說魏犨傷勢很重已經不能起來,為何憐惜一個將死之人而廢了刑罰?”

趙衰說:“臣想按照主公的這個意思去看看魏犨,如果他的傷好不了很快會死,就正法;如果能夠恢復健康還能馳騁疆場,臣請求留下這員虎將,以備後用。”

文公點點頭,說:“好吧。”於是令荀林父把顛頡綁來,令趙衰去探視魏犨的病情。

魏犨胸部受了重傷,身上幾處燒傷,疼痛難忍,後悔不該幹這樣的蠢事。門人進來報個:“將軍,趙司馬來見。”

“來了幾個人?”

“只有趙司馬一車一人。”

魏犨說:“這是來探視我的生死情況,要對我處罰。”命左右:“拿一塊布來,給我纏上胸部,我要會見主公的使者。”

左右說:“將軍傷情很重,不能隨便行動。”

魏犨急了,大喝道:“不是沒死嗎?怎麼這麼多話?”從人給他用布裹上胸部,纏緊繫好,再穿上平時的服裝,來到客廳去見趙衰,看不出是重傷之人。

趙衰說:“聽說將軍病情很重,怎麼還能起來呢?主公讓我來看看你。”

魏犨趕緊施禮致謝。趙衰看出魏犨額頭已經浸出汗珠,明顯在忍受著劇烈的疼痛。連忙說:“不要逞強了,快坐下吧。”

魏犨說:“司馬帶著君命來到,作為臣子的不敢不敬。所以緊束胸部,勉強出來相見。我自己知道犯罪當死,萬一獲得赦免,還將餘生報答君父之恩,怎敢妄自貪圖安逸?我還可以為主公效力,你看!”說著向上蹦跳三十下,轉圈跑跳三十步。

趙衰說:“將軍保重,我一定好好向主公彙報。”魏犨再三感謝。其實,魏犨的腿部腰部沒有受傷,奔跑蹦跳還是不成問題的。

趙衰回到中軍大帳向文公彙報說:“魏犨雖然受了重傷,還能夠蹦跳騰挪,保持著猛將的精神,而且不失臣禮,還想著報效主公。主公如果赦免他,以後必然以死效力。”

文公說:“如果能夠申明軍法警示眾人,寡人也不想多殺一人。”

這時,荀林父把顛頡押來。文公氣憤地質問:“你放火焚燒僖大夫家是什麼意思?”

顛頡說:“介子推當年割股啖君,也是遭到大火焚燒而死;何況僖父羈只是給了一盤食物,燒死他讓他的靈魂去介山廟堂和介子推一同享受香火。”

這席話把文公氣壞了,就問趙衰:“顛頡主謀放火,違犯軍令,該當何罪?”

趙衰說:“主公昨天下達軍令說,‘不準侵犯僖負羈家院,有擅動僖氏一草一木者,一律斬首。’顛頡主謀放火,不但燒死僖負羈及僕人,而且殃及百姓,應該斬首。”

文公喝令刀斧手:“把顛頡推出去斬首!”刀斧手把顛頡擁出轅門砍掉腦袋。顛頡依仗跟隨重耳十九年的功勞恣意違背軍令,最後死於軍法。文公命令軍兵把顛頡的首級送到僖負羈家放在靈堂前祭奠亡魂,然後懸掛在北門,號令說:“今後有敢違背寡人命令者,視此!”

處理完顛頡,文公又問趙衰:“魏犨和顛頡在一起,不但不能阻止顛頡,還跟隨顛頡一同放火,該當何罪?”

趙衰說:“應當革去官職,令他立功贖罪。”文公割掉魏犨右戎的職務,令舟之僑取代。

處理這兩個將官對全軍將士和百官震動很大,人們在私下裡議論說:“顛頡、魏犨都是領兵大將,而且跟隨文公流亡十九年,是文公過命的朋友,鐵子,而且都有擒獲敵將的戰功,一旦違背君命,該殺的殺,該撤的撤,何況他人?軍法無情,國法無私,人人都應該遵守法令,不能含糊!”從此,全國上下令行禁止,政令暢通,法紀威嚴。

楚成王率領兵馬攻打宋國,攻克了緡邑,接著進軍宋國都城睢陽,四面列隊圍困,打算逼迫宋國投降。這時,衛國使臣孫炎來到,進入楚王大帳,立即跪倒在楚成王面前,泣不成聲。楚王正和妃子衛姬飲酒作樂,驚問:“怎麼回事?”

孫炎說:“稟告大王,晉國佔領了五鹿,大軍直逼衛都楚邱,衛侯已經出居襄牛。”

衛姬嚇壞了,立即跪在楚王面前:“大王趕緊移兵去救衛國,晚了臣妾的父親就有生命危險哪!”

這時,子玉闖了進來:“大王,宋國已經圍了好多天了,很快就會勝利,現在不能撤掉圍困宋國的兵馬呀,那樣的話就前功盡棄了。”

孫炎說:“大王如果不救,衛國就要被晉國滅了。”

成得臣說:“晉國攻打衛國是為了救宋國,如果我們從宋國撤兵去衛國,正中了重耳的奸計,關鍵時刻,千萬不能撤兵啊。”

衛姬說:“我父君的死活就不管了嗎,如果父君死了,我也就不活了。”

楚成王說:“好吧,宋城還要圍,衛國也要救。”就命令元帥成得臣和鬥越椒、鬥勃、宛春率領申、息兩邑的兵馬同各路諸侯繼續圍困睢陽,分出中軍和兩廣兵馬由楚成王親自率領,帶著蒍呂臣、鬥宜申等去救衛國。四國的諸侯看楚王離開了宋國,都說國內有事要求回去,留下將領帶兵配合楚國包圍宋國。陳將袁選、蔡將公子印、鄭將石癸、許將百疇,全部聽從成得臣統一排程。

楚成王帶兵快馬加鞭奔向衛國,走到半路就聽到了新的訊息:晉國兵馬已經殺奔曹國。楚成王連忙命令部隊停下來,和將領研究如何救曹。方案還沒有研究出來,又得到了新的訊息:“晉兵已經佔領曹國,曹共公被抓。”

楚王大驚:“晉國用兵怎麼這麼神速?不可小看哪。”他非常明智,看來重耳是中原的明主,他將是中原方伯,好像比齊桓公還厲害,不能和他硬碰硬,識時務者為俊傑,爭不過就退出中原,獨霸南方也不錯。於是就命令大軍在申城駐紮,派人去齊國的陽穀把公子雍和易牙接回來,讓申公叔侯和齊國講和,把陽穀交回齊國,把駐軍撤回。不和晉國爭霸,還打宋國做什麼?於是就派人通知成得臣撤兵回國,並且讓人傳達他的指示:“晉侯重耳經受了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歷練,嘗受了各種艱難險阻,有股堅忍不拔的勁頭,到了六十多歲果然得到晉國,是一個有天命的人。重耳老練堅毅有耐力,治軍有方,晉國在他的手上會是很強大,楚國不能與強國為敵,應該讓著他。《軍志》上說:‘允當則歸’,‘知難而退’,‘有德不可敵’這三條告誡正適合當前的形勢,所以寡人主張退兵。”

成得臣性格倔強,固執己見,有時候恃才逞能,對楚王撤兵的指示很不理解,就對手下的將領說:“宋城睢陽已經圍困這麼多天了,眼看就要拿下,怎麼能撤兵呢?”

鬥越椒也覺得勝利在望,這樣撤兵太可惜了。兩人商量一番,成得臣派鬥越椒去給楚成王回話說:“請大王稍等,得臣想破了宋國奏凱回軍。如果和晉軍遭遇,就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不能取勝,甘願接受軍法處置。”

楚王就把子文找來,說:“我想讓子玉撤銷對宋國的圍困,領兵回國。可是子玉不同意,誓死請戰。你看怎麼辦?”

子玉說:“晉國救宋國,為的是謀求方伯,稱霸中原。晉國如果成為中原諸侯的盟主,對楚國是很不利的。當今中國能與晉國抗衡的只有楚國,如果楚國躲避晉國,晉國就成為中原的霸主了。衛國、曹國原本依靠楚國,如果楚國避讓晉國,衛國、曹國就會倒向晉國,否則就會被晉國所滅。我們和晉國相持,衛國、曹國就會堅定信心,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大王只要告誡子玉不要輕易和晉國開戰,能講和的時候就講和。楚國對中原的影響力就不會有大的改變。”

楚王採納子文的意見,同意成得臣繼續留兵圍宋,吩咐鬥越椒隨時告誡成得臣不要輕易和晉國開戰,能和就和。成得臣聽到鬥越椒帶來的楚王回話,只記住了暫不班師,繼續圍困宋國,日夜加緊攻城。宋成公受不了了,就對大臣們說:“晉侯答應公孫固伐衛伐曹可以解除楚國對宋國的圍困,我們堅守這麼多天,結果是楚成王分兵一半去救衛國,成得臣留下一半的兵力繼續圍困宋國,這幾天反而攻城更急迫。我們應該怎麼辦?”

大夫門尹般提醒說:“晉國知道楚國兵馬去救衛國,不知道還留一半兵力繼續圍困宋國。臣請冒死出城,去見晉侯說明情況,請求救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宋成公說:“好吧,你就走一趟。我們兩次求晉國,求人沒有白求的,不能白嘴說白話,但是現在禮品帶不出去,你就拿個禮單去,楚國退兵之後再送去實物。”就命人把府庫之中的玉器珠寶抄錄一個清單作為禮單,讓門尹般帶上獻給晉侯。為了能夠應對事變,宋公派華秀老同行,以便兩人有個互相照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