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天冷人心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冠平婦夫婦招的幾個推銷員跑斷了腿,效果甚微。

沒辦法,兩人只好找到王天孝,讓他給想想思路。

王天孝上次也就是給他們一個建議,然後因為瑣事繁忙,後面便沒後顧得上關注。

沒想到這麼久過去了,還是停留在原位上。

他今天就是來看看羊奶的生產情況,然後想想細緻化,能落地的方法。

李冠平不是張文遠。

他沒有什麼魄力,也沒見識,更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而且還沒資源。

能有現在的一點點成績,主要還是王天孝的提攜和幫助。

所以王天孝對他沒有將事情做好,也沒什麼奇怪的地方,慢慢培養和發展就是。

不是誰都有張文遠那樣的好出身。

在羊圈裡看了許久,又在外面轉了半天,王天孝心裡已經有了主意。

離開岳母家,他直接來到市裡,先是去了一家包裝廠。

前段時間就已經委託他們設計鮮奶的包裝盒,估計也差不多了。

到了後,廠裡的負責人拿出設計的一些盒子和袋子,王天孝都覺得外形還可以,但當他提出如何保鮮時,廠裡的人就沒辦法了。

他們以前做的都是現裝,然後很快就賣完了。

提到保鮮的問題,還真是問到盲點。

王天孝有點失望,這已經是市裡最大的包裝廠,如果他們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能去那些專門生產牛奶的地方去取經了。

正在他為難期,突然有個人提了一嘴。

“王老板,你若是想找那種能保鮮的工藝,為什麼不去醋廠看看呢?”

咦。

王天孝眼前一亮,恨不得抱著那個人親一口。

怎麼就沒想到這點呢,看來人還是有思維的死角啊。

慶城這家醋廠,已經有五六十年了,是那種正宗的糧食釀醋廠。

後來好像因為成本太高還是什麼原因倒閉了。

王天孝覺得挺可惜的。

自從這家醋廠倒閉後,王天孝就沒吃到過這麼正宗的醋,吃其他地方的醋,總是覺得只是單純的酸,而不是酸裡帶著香味。

涼拌的菜都沒了昔日的味道。

王天孝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為這個年代,醋廠就有一種袋裝的醋在賣了。

既然能袋裝封醋,那證明他們肯定有保鮮的方法。

現在就是要找個人,拉拉那個醋廠的關係。

毫無疑問,張文遠就有這個作用。

在張文遠的幫助下,王天孝結識了醋廠的廠長,然後才打聽到他們採用的是一種真空包裝的工藝。

讓醋裡的空氣被抽乾淨,然後熱封口,整個流程都是自動化進行,不需要人花費太多的精力。

雖然因為沒有加入其他防腐劑,所以這種包裝並不會持續很久,但至少能保證三個月內醋不會變質,這是經過反覆驗證後才使用的,且迄今為止,除了極少數因為塑料袋封口不嚴導致的變壞外,還沒碰到其他例變質腐壞的投訴。

說明是完全可行的。

王天孝實地觀察了裝置,發現很適合他的鮮奶。

兩個袋子可以做成相同量大小,材質也可以完全一樣。

完全可以套用這個機器去用。

經瞭解,機器是從江浙那邊買回來的,單臺說是六萬元的,當時考慮一臺可能無法滿足需要,所以就買了兩套。

現在用了一套,還有一套在庫房沒有拆封呢。

王天孝連忙說可以轉讓給自己。

廠長非常願意,他買回來兩臺後,發現每天的生產量根本用不到兩臺,一臺足夠用了。

那麼大個東西放到倉庫,不僅佔地方還佔資金,每次看到盤存心裡就鬱悶,

現在有個好機會轉讓,求之不得。

經過商討,王天孝用五萬五千元買下了這臺包裝盒封口夾帶噴碼的一體機。

多出的五千元,是給人家的路費和辛苦費。

若是自己從江浙去真購買一臺,價錢肯定不會低於六萬,加上運費以及稅,還有前後人工折騰的費用,也遠遠大於五萬五千。

這就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因為和廠長合作很愉快,廠長還專門派了廠裡的裝置技術人員給王天孝安裝和除錯,王天孝在安裝時,又問技術人員打聽了一個會操作這種裝置,但從醋廠離職的人員,高薪將他請回來,負責以後的操作和維護。

裝置就放在岳母家的羊圈附近,專門新建一個大倉庫。

倉庫四周不僅粉刷得非常漂亮,而且還專門用硬塑膠將牆全部包裹起來,頂上也是又遮頂棚,又用塑料紙包裹。

目的就是儘可能讓作業環境乾淨整潔。

畢竟是吃的東西,環境不好,他可是沒有臉給別人生產出售。

這種環境當然比不上後世食品生產企業的潔淨室,但考慮到時代的限制和局限性,已經算是超出很多人無數倍的考慮。

看看那個醋廠就知道,裡面基本沒有什麼潔淨意識。

若不是廠裡養了很多貓,估計老鼠都能跑前跑後。

王天孝想賺錢,但是他不會賺黑心錢,這是底線,永遠不會降低。

王天孝這番舉動,岳母家的人完全搞不懂,大家都是在很隨便的環境裡長大,生活,根本沒有這種意識。

王天孝反覆給他們講述了食品安全的道理以及對別人可能造成的影響。

他們依然還是一知半解,但因為對王天孝保持足夠的信任,所以也就接受了。

包裝鮮奶的袋子,就還是採用包裝廠生產的袋子,醋廠也在長期使用,塑料袋的質量還可以,但王天孝採購回來後,還是讓每個袋子都仔細檢查一遍,不要出現紕漏。

調配和磨合起來還不容易,新機器開始的溫度總是不穩定,不是將袋子口燒壞了,就是沒有封緊。

足足除錯了一個月左右,才終於搞好了,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有了成品出來,王天孝再讓李冠平安排人去銷售,效果果然好轉很多。

人們一看羊奶的包裝精美,信任度就上升很多,而王天孝又提升了推銷思路,先對有意向的人免費發放一袋,讓他們嘗試味道,覺得需要再行購買。

王天孝知道這種線下推銷其實效果有限,但現在鮮奶產量就這樣,只要能達到產出平衡就行,沒有必要再拓展更大的銷售渠道。

等到時候他的養羊場也起來後,就要嘗試更先進,覆蓋範圍更廣的營銷模式。

.

在家裡房子還沒建好之前,張玉鳳便住在山裡。

本來是準備住住就行,等到新房子建好就下去,可住了一個多月後,對王天孝說,她覺得住在山裡可比下面舒服多了。

王天孝說那行啊,可以住在山裡啊,反正吃喝什麼都不用發愁。

結果張玉鳳又說小竹還小,沒人照顧,肯定要等她長大後再說。

王天孝便說那也行,想住的時候可以等週末來,或者是以後小竹大一些,那就可以搬過來。

張玉鳳的糾結,很正常。

就像前世,王天孝一直聽兒子王鵬說他很想休息的時候好好旅遊一趟,可一直到王天孝死的時候,王鵬也沒有那樣的機會。

永遠都是工作,幹不完的工作。

人都是身不由己,沒辦法事事如願。

場站如今已經變得很熱鬧了。

每天都有近兩百人在地裡幹活,因為人太多,原本的廚房顯然不符合要求,王天孝在西邊專門建設了個食堂,聘請了兩個廚子,專門給大家做飯吃。

他依然還是包飯。

大家吃飽肚子才能好好幹活,要是不包飯的話,他們中午回家吃不方便,肯定就會隨意帶點饅頭,就著鹹菜和開水吃了。

王天孝前世在外面幹活的時候,他也是這種裝備。

本來不好的胃,被他直接幹成了慢性胃炎,沒到天冷下雨就疼的要死。

能給大家一些好的福利,那就給吧。

錢嘛,能掙出就能花,花到哪裡不是花呢。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影響他繼續這樣近乎慈善式的行為的不是人,竟然是水。

原本場站就幾個人,所以吃水主要靠劉元他們牽著騾子去溝裡運。

可現在人這麼多,靠騾子那不要幾十頭騾子不停運才能滿足要求,很顯然不現實。

沒辦法,他只好又去找村長的兒子劉吉慶,讓他每天用拖拉機送水,但拖拉機的馬力有限,每次只能送到半路,還是要很多人將水挑到場站灌入水塔。

這樣的效率實在太低了。

眼看著到了九月底,若是再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天一冷下來,那就又搞不成什麼事了。

王天孝經過反覆思考,還是準備執行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準備從山地將水抽到半山腰。

當時假設電線的時候,他就想過這個問題了,所以電壓埋設定了足夠空間。

原本想著繼續穩定穩定再說,可現在看這個樣子,不但人們吃水,用水變得很困難,必須快速解決,而且很多新的藥苗比較喜歡溼,種入地裡也要灌既,否則根本不可能長好。

怎麼看,都要有大量的水源。

幾日來,王天孝親自帶著吳文化到了山谷去檢視地形,想尋找水位更高,更容易取水的地方。

從山谷到場站,大概一百多米,而黃土高原的地下水位本來就低,取水就更難了。

這裡的人們早些年……也就是現在,每家都有一個水井,最淺要打到四十米外才能出水。

不像南方很多地方,真的是一鐵鍬鏟下去,就會有水冒出來。

所以慶城農民們種地從來不澆水,都是靠天收。

天上下雨,那收成就好一些,如果不下雨,收成就會變得很差。

但再差,都比澆水好很多,因為澆水的成本,可能比整個收成都要高。

也正因為如此,當很多地方開始致富奔小康的時候,慶城人們還在為溫飽問題而發愁。

王天孝上輩子一直到九八年前後,還在為吃飯發愁。

地裡長不出糧食,家裡三個孩子,兩個小夥子可能吃了。

辛苦販賣雞蛋賺點錢呢,還要給孩子交學費,只能每次攢點錢買點糧食,還不能買多,否則有限的錢還要左右倒騰,要是全部花完了,那幹啥都沒了本錢。

山上是沒水的,要用水就需要從山下打上來。

加上地下水深度,要把水從山下送到場站,要接近兩百米的長度。

他也去市裡面的農機市場考察過,發現揚程最大的水泵也只有五十米左右。

那如果要將水送上來,那就需要中間提升兩次。

王天孝對這個行業不甚了解,又託大姐夫在省城瞭解一番,竟然找到揚程一百米的水泵,就是價格貴了些。

但王天孝現在不差錢。

預制廠和磚瓦廠的業務現在空前繁忙,按照營銷和利潤,僅僅一個月他就能分紅十幾萬。

絲毫不慌。

別看他現在依然只是騎著摩托車,和幹活的人一起吃飯,一起喝水,顯得很是普通,但實際上,他已經是王家村,甚至是清泉鎮最富裕的人之一。

而他有錢後,也並不想去投資到金融領域,賺到多少錢。

那些錢,即使賺到後,他也沒有成就和收穫感。

他連房地產都沒有興趣親自去操刀,更不說虛擬世界的獲利模式。

他就是要做點實事。

肉眼可見的出現結果,不僅自己能獲得財富,而且還能讓親戚朋友們,鄉鄰大家都獲得一份收入,過上幸福的生活。

倉廩足而知禮節。

富裕之後,大家的矛盾少了很多。

早些年,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大家因為地界幾釐米的糾紛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

現在自從大家都在場站以及跟著施工隊伍幹活後,掙錢的門路多了,哪有心思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折騰,不夠麻煩。

而且,透過在工作上的協作,讓大家逐漸有了整體團隊的意識,不再是拘泥於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做事的效率也好很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明顯也比之前融洽許多。

所以,投資兩個水泵,對現在的王天孝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

天慢慢涼了下來。

不知不覺中,山上的樹葉開始慢慢轉黃了。

楊子嶺這邊主要是闊葉林,對季節的變化非常敏感。

每吹過一陣風,樹葉就會落一層。

站在場站的平臺上望去,經常會看到漫山都是飛揚的樹葉,美麗的就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該是秋天種植的藥材已經基本種植下去,剩下的空地是一些冬天和春天種植的藥草田。

這次種植王天孝專門請了米青松看到過很多次,保證他的藥材種植方式沒有任何問題。

其中包括一些相對比較貴重的藥材。

今天是中秋節,王天孝讓大家早點回家過節日。

他準備在場站搞一個比較隆重的聚會。

原本準備等到村裡的連排房子建設好後在村裡辦呢,但建好後還要裝修,實在是來不及,所以便將地方放在場站。

農曆的八月十五,慶城的晝夜溫差已經相當大。

而這個時候,也是大多數水果成熟的時節。

楊子嶺的水果也很多,很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直接種滿半個山頭。

例如冒火梨,山楂,山蘋果,山棗,山梨,山杏,山李子,山桃,山櫻桃等等。

別看這些東西平地上都有,但只要加上‘山’字,那就立刻變成了另外一種水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山裡的水果因為沒有經過人們嫁接和培育,所以都保持著水果原來的樸實味道,而且也不像經過篩選之後水果的樣子那麼好看。

就例如山桃吧。

山裡的山桃很很多種,但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徵,就是毛特別特別厚,而山桃本身果肉非常結實,不到成熟的時候,人根本咬不動。

那種長毛很細,要是扎到人身上,可以讓人全身都不舒服。

尤其是這個季節,天還未安全冷,所以晌午的時候會穿單衣服甚至短袖,如果吃山桃的話,毛必然落在人身上。

那個癢,真的讓人難以承受。

八月十五前後,山桃們基本都成熟了。

劉元出去看野物的時候,就會摘一些回來,人們用刷子先大概將毛刷一遍,然後再用布擦拭後,這才可以吃。

山桃多是可以直接從中間扳開,裡面是紅的,桃核會直接分離出來,就有點像是黃桃。

吃起來的特別甜。

水果要好吃,就要滿足兩個條件,產地不怎麼下雨,以及晝夜溫差大。

慶城這裡完全滿足。

而且山裡這種情況會更重。

但別看這種水果這麼好處,但以前卻只能讓它們自生自滅,主要還是沒有人去摘,摘了呢又運輸不出去,如果一筐筐背到山下,再到集市上去賣掉,根本賣不到幾個錢。

要想有收益,就要解決路的問題。

這裡唯一可以換點錢的就只有山棗。

山棗基本長在山坡的兩側,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山棗樹都會垂下來。

晚些年,人們發現這個規律,等到山路修好後,直接開著農用車上來,用車子的屁股撞撞山棗樹,山棗就會剛好落在車斗裡。

省去人工。

至於不靠近山路兩側的其他水果,基本都是年復一年的開花結果成熟跌落,化作春泥,然後繼續下一個輪迴。

等到樹老了,樹就會自然死掉,然後在樹的旁邊,會長出一個新的樹苗。

幾年後,樹苗又開始慢慢開花結果……

大山裡的植物,沒有人類特意的去篩選,干預,還是保持著生命的本來樣子。

完成一個又一個輪迴。

王天孝承包了山後,其實想過將山裡的水果收集起來做罐頭或者果醬,但暫時山裡也沒有路,並且也沒有相關工藝,真想做成這事,還需要從長計議。

中秋節是慶城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

人們因為圓圓的月亮,對這個節日賜予了特殊的意義。

團圓。

在這一天裡,不管人們在忙碌什麼,都會暫時放下事情,和家人們團聚在一起。

吃月餅,吃各種水果賞月。

王天孝小時候對中秋節的期望不亞於過年。

過年是可以吃到肉,而中秋節是可以吃到糖果。

每年到中秋,母親張玉鳳就會自己做月餅,有蒸的,也有烙的。

裡面可以放各種餡。

芝麻的,各種水果,核桃棗等等。

如果是乾果就會剁碎,如果是水果就會切成薄片,還會在裡面灑上白糖。

無論是蒸的還是烙的,吃起來都非常甜,很好吃。

後來他結婚了,這種事情就由母親轉到妻子身上。

每年到了這日,妻子就會早早摘很多水果洗好晾乾,揉很多面提前發酵。

大概到中午的時候,開始做餡,一般是先蒸後烙。

蒸的話,是直接做一個直徑三四十釐米的大餅,中間放上各種水果切好的薄片,灑上白糖好芝麻等,然後上面覆蓋一個餅,將四周用梳子慢慢壓起來,會形成非常漂亮的花紋。

但這麼大一個餅,很難放到蒸屜上,每次都要王天孝幫忙,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將餅緩緩拿起,慢慢挪到蒸屜上。

烙月餅就更麻煩了。

李雅麗會做成很多不同形狀的月餅。

有圓的,方的,三角,還有半圓形,糖角等等。

柴火烙出的月餅非常漂亮,顏色呈好看的金黃色,剛出來時,澹澹的麥香味混著水果的果香味,聞起來香,吃起來甜。

每次王天孝都能吃很多個,一定要吃到肚子撐才可以。

後來,妻子去世了,每年孩子們都會給他買很多月餅,但不管外面的包裝做得多麼精美,他卻並不喜歡吃,根本從裡面體會不到吃月餅的樂趣。

反而那些月餅,因為怕壞掉,不得已吃的時候,他感覺十分痛苦。

終歸是吃點心看心情,有時候吃的什麼東西並不重要,而是看和誰一起吃。

今夜,王天孝心情額外激動。

他又可以吃到李雅麗做的月餅了。

從下午開始,他就像個孩子一樣,一直圍著李雅麗轉,李雅麗揉麵他就在旁邊幫著剁餡,李雅麗要是做餅,他就跟著燒火。

李雅麗不懂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要是累的話,可以去休息,不用在這裡幫忙的。

她自然不懂王天孝內心的喜悅。

比起其他任何事情,重生後能和妻子重新相守,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