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作業系統奠基人的加入(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磨滅代爾在背後的影響力,ibm還為此策劃了一個廣告,顯示標誌著dos、cp/m和ucsd的三扇門,最後一種作業系統也是替pc編寫的,但從來未成氣候。更關鍵的是,代爾不明白以超低階價格佔領市場樹立事實標準的策略,他的cp/m售價大約是ms-dos40美元的6倍。而且在版本更新上也明顯落後於微軟。因此正像代爾說的,“cp/m基本上中途就夭折了”。

ibm對pc市場的滲透影響了數字研究的作業系統市場。1983年底,數字研究推出了並行cp/m,其優點是計算機用戶可以一次做幾種操作。比如,在印表機列印時,他可以寫信。它賣得很好,因為當時ibm還沒人多工作業系統。但是,由於它沒有pc-dos的兼容性,因此銷售數量有限。後來,根據代爾的建議,他們達成了一項重要決定:“如果這是人們的需要,我們將繼續下去……既然pc—dos是cp/m的翻版,為什麼我們不回到原處,使cp/m與pc—dos完全相容呢?”因此誕生了並行pc—dos,一個並行cp/m的多工版。1984年問世時,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到了80年代末,ms-dos已經成為作業系統上的事實標準。

代爾是個技術中人。他認為,如果他在自己的作業系統上開發出一套關鍵的應用軟件(對基爾代爾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事),那麼就是不道德地與自己的客戶競爭,有昧自己的良心。因此,他決定不與編寫wordstar、visicalc之類的軟體公司進行一對一的直接競爭。這些軟體都依靠他的作業系統。這樣,基爾代爾的業務過於單一,十分危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蓋茨則沒有這種內疚感。相反,他認為在應用軟件領域,必須心狠手辣,不擇手段。他一開始就著手部署,為一系列有利可圖的應用軟件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且這些軟體可以在各種平臺上執行,包括代爾的作業系統。這樣,有了雄厚的業務基礎,就可以更野蠻地在市場上衝殺。而且,蓋茨也得到了另一大啟示:軟件業中發現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太容易了,而模仿起來也太簡單了。但是把它們轉化為市場的成功就需要另一種能力和手段。而這些手段基爾代爾永遠不可能學會。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創新的微軟能夠橫掃天下,而一代軟體天才基爾代爾卻只能迅速走向衰弱的根本原因。

從占星機到cp/m錯失良機,再到最後的軟體定價,都說明了代爾永遠不是商場中人。可以說,代爾是電腦史上第一位全能的專家,同時在硬體和軟體上做出非凡的貢獻。尤其是他在最早的個人電腦altair之前就準備好了作業系統,為pc業的噴發創造了條件。但他只是一個比較單純的技術天才,註定要被蓋茨踩在腳下。

代爾這個軟體天才希望自己設計的api能被其他科學工作者採用,而商用方面的考慮沒多想。而比爾·蓋茨認識到,api絕對是商業軟件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隨後微軟推出的ms-dos作業系統全盤複製了cp/m及其api,並在這些api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一些簡單特性,比爾·蓋茨將基爾代爾的發明變成了巨大的商業應用,並讓ms-dos的api在軟件開發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這大概就是計算機天才的典型命運。

雖然在軟體方面,比爾·蓋茨遠不是基爾代爾真正勢均力敵的對手,但蓋茨更鑽心於商業。而代爾純粹是學者,從事計算機也純粹是滿足智力的好奇。他不贊同蓋茨的人生哲學,在他眼裡,“我要贏”還不如“我要幸福”。這種哲學下,基爾代爾的結局可想而知。

想到這裡,楊小樂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喬布斯和沃茲,前者都達到了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而後者幾乎都是湮滅與眾也。

世間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公平的,沒本事的抓住了機會,於是他們成功了,過往的一切都是值得歌頌和讚美的,有本事的沒有抓住機會,於是他們離成功越來越遠,只能無奈地看著那些成功的人踏著他們的屍體,攀上了成功的巔峰,用金錢和地位掩蓋、抹殺這一切!

對於微軟來說,代爾的存在就是微軟的恥辱,因為他一邊滿世界的吶喊、呼籲,反對、打擊對於他們公司作業系統的盜版行為,一邊自己公司的崛起之路,完全是建立在盜版的基礎上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也許,真相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成功了,踏著代爾的屍體攀上了事業的巔峰,卻連骨灰盒都不準備買一個,直接讓代爾暴露在歷史的沙河裡、暴屍荒野!

歷史通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而歷史的真相往往淹沒在山村野夫口口相傳的飯後閒談之中,千萬年來,莫不是如此。

沃茲如此,代爾如此,或許還有千千萬萬的沃茲和代爾在歷史的浪潮中,前仆後繼地疊浪般地潮來潮往,在歷史的天空中流星般劃過。

楊小樂難得感傷地嘆了口氣。

而在電話的另一頭,梁遠見楊小樂半天不說話,臨了還長長地嘆了口氣,有點不知所以然地小心翼翼道:“少爺,是不是這個美國人,不太靠譜?”

楊小樂差點氣笑了,這個技術大拿都不靠譜,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靠譜的人了。此時的代爾剛剛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cp/m全套應用系統編寫完成,但是在編寫過程中,遠在香港的鳳凰公司卻推出了遠比自己更成熟、應用更完善的個人電腦和作業系統及圍繞這套裝置的辦公生態,這對代爾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

但是,作為真正的技術大拿來說,被別人超越是件很正常、絲毫不覺得羞恥的事情,相反,為什麼會被超越,才是技術大拿真正感興趣的地方。

所以,儘管很沮喪,代爾還是花錢去商店買了一臺鳳凰公司的電腦設備回來,拆開了自己研究。

透過研究,代爾發覺,這是一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於當前電腦完全不同的裝置,姑且不論它的先進與否,至少給代爾以新的啟發。

他甚至嘗試著編寫新的軟體,基於自己的cp/m規範的軟體,但是電腦無法識別,無法正常啟動,看著那塊標著1975的cpu,終於確定這個cpu是獨立於因特爾之外的新的cpu。

於是,代爾有了新的想法,想要把這個作業系統推薦給鳳凰公司,希望鳳凰公司能採用因特爾的cpu,裝上自己的作業系統,從而在市面上銷售這樣的電腦。

代爾的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作業系統,從而賺取利潤,而不是為了賺取利潤而推廣自己的作業系統,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代爾根本不是個合格的商人,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前並沒有形成個人電腦的市場,因此,代爾並沒有看到作業系統在個人電腦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和龐大的市場。

所以,作為前世過來的楊小樂卻敏銳地想起了這點,反覆思量,目前推出採用因特爾的cpu的電腦時機還不成熟,而且,還會與自己的鳳凰電腦產生衝突,因為,目前並沒有對手可以對自己的電腦市場產生威脅,平白給自己樹一個對手,真的好嗎?

但是,轉念一想,沒有對手,只能是暫時的,今年開始,個人電腦就會開始充斥市場了,多一個品牌,看似對自己造成了競爭,可畢竟肉都是爛在了鍋裡,況且,自己的蘋果電腦以後規劃的路線是封閉系統,那麼,再樹立一個品牌走開放路線,針對使用者的不同,高中端市場,都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開放的系統還可以學前世的微軟賣作業系統、應用軟件等等。

而且,採用了因特爾的晶片,還可以真正開啟美國市場,而不怕美國人找麻煩,因為一旦找麻煩,就意味著斷了因特爾公司的一條財路,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那是會出人命的。

由此,可以看出藉著新的品牌,還可以為鳳凰公司拉攏一個天然的盟友。

而且,還可以降低電腦的售價,使電腦真正走入千家萬戶,迅速地搶佔市場!

由此,楊小樂下定了決心,對電話另一頭的梁遠道:“梁叔,我們給那個代爾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我們出100萬美元,整體買下cp/m系統,包括專利所有權;第二個方案,我們仍然出100萬美元,整體買下系統的專利所有權,然後,我們新成立一家公司,組織人手,全力開發這套系統,並且聘請代爾作為這家公司的技術部的負責人,需要特別給他說明的是,只要他仍然還有研發的激情,那麼他可以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到退休,公司將鼓勵和支援他的研究。”

之所以,楊小樂要特別的註明這一點,實際上源自於前世代爾的妻子說的這麼一句話:“他有技術頭腦,但沒有商業頭腦,他只專注於他研究的專案,而且很關善於鑽研。如果他得整晚工作,那沒關係,他一週工作100個小時,因為他太專注了,他所有的熱情都在這上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