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 作業系統奠基人的加入(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但是,代爾對硬體沒有特別的興趣,他更喜歡研究操作程序,找到一種方法使磁碟存貯管理與微處理器連接起來,因此他開始用pl/m語言編寫軟體,在大型計算機系統上模擬執行。這種軟體給磁碟提供高階存取,而且是一個緊湊的作業系統。在模擬中,作業系統可以工作,但代爾在有控制器以前不能確定用軟盤是否起作用。

1974年,他請他的朋友、後來數字微系統公司的總裁·托拉德爾的幫助,他剛剛在華盛頓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托拉德爾成功地讓這臺裝置運轉起來。基爾代爾回到蘇格特公司,說服他們又提供了一個驅動器,他把它裝在了裝有控制器和開發系統的盒子中。當硬體介面完成時,整個系統運轉起來了,而且運轉得不錯。這就是第一個cp/m系統,它花了蘇格特一兩個月時間編寫,它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只需要3k的記憶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代爾知道單有一個作業系統還不足以進行程序開發,他又增加了額外的應用程序如文本編輯、動態糾錯和一個簡單的匯編器。直到1975年他才完成了cp/m的全套應用系統,包括用於複製檔案的pip(外設互換程式)。cp/m使從磁碟上把資料傳到微型計算機上列印和使所有屬於物理操作功能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成為可能。

在妻子的鼓動下,1976年,代爾離開海軍研究生院,與妻子多露西一起創辦了星系數字研究所,很快改名為數字研究公司(dri)。由多露西負責經營。兩口子並沒有預計到會有巨大成功。多露西·麥克艾文說:“我們以前從沒有想過會擁有一家大公司。它就這樣發生了,似乎就是應該這樣做。1976年她曾懷疑公司能賺到的錢會超過1.5萬美元,而事實上它賺了60萬~80萬美元。在開始的五六年中,公司的收益每年都翻了一番,1981年銷售額達到520萬美元,三年後達到4460萬美元。

顯然,公司最早的主顧佔了大便宜,例如最早以公司名義購買cp/m的托馬斯·拉夫勒,只化了90美元就買到了cp/m的使用權。而不到一年,搞一份cp/m許可證要花上萬美元。

1977年,與以姆賽(imsai)公司的合同是個轉折,他們以2.5萬美元購買了cp/m。以姆賽公司經理魯賓斯坦認為基爾代爾是個軟體天才,可做買賣卻象個不懂事的孩子。他認為自己幾乎是從作者那裡把作業系統偷過來。代爾則十分知足,這筆生意使數字研究公司成了正式營業的公司。

那時,代爾已經開發了5個cp/m版本,是專為裝有不同磁盤驅動器的不同計算機設計的。一天下午,他與一位以前的學生,現在是imsai僱員格蘭·埃文坐下交談。他說:“瞧,我要把這個小東西(cp/m)叫做bios(基本記憶體輸入輸出系統),它將適用於任何人們希望的操作環境。”bios成為通用部分,人們可以自己對它進行修改,使他們的磁盤驅動器可以與計算機匹配。這使得cp/m更容易被接受。imsai的購買後,訂單滾滾而來。在第一個100萬後,代爾就再也不計算cp/m的銷售額了。他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萬套複製在使用。cp/m也成了70年代、80年代初最有影響的pc作業系統,到80年代中期,它將執行在300種計算機模型上,而且3000種軟體支援cp/m機,cp/m成了事實標準。

1980年,ibmpc正在醞釀之中,幸運之神降到比爾·蓋茨的頭上。但當時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從磁碟作業系統(dos)上大賺特賺,而且後來會以dos牢牢控制整個計算機業。當時蓋茨真正在行的是編寫程序語言basic。他只希望自己的basic能掛在ibm的系統上。而且蓋茨並不看好dos的前景,他認為程序語言才是真正的大錢眼。而且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了最流行的cp/mdos,它是由代爾的dri(資料研究公司)開發的。再說,蓋茨和數字研究公司有個不成文的協定,那就是他不能涉足作業系統領域,數字研究公司也不進入他的程序語言範圍,因此他慷慨地將ibm的代表介紹給了代爾。雙方約好在蜿蜒海岸邊的一號高速公路旁,秀麗的加州太平洋林園見面。

關於代爾如何錯失這筆本世紀最具價值的生意,流傳著許多版本。有的說這位電腦博士驕傲自大,所以當ibm帶著一生難遇的大生意找他時,他竟然駕著他的雙引擎小飛機兜風去了,留下當律師的太太和ibm打交道。面對ibm一大堆不洩密的限制協議,她不樂意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討價還價上,雙方達成的唯一協議就是要數字研究公司不洩露ibm來訪這件事。但代爾斷然否定這種說法,他說上午去處理一件緊急事務,下午3點就趕回來以便和ibm的人見面。對於ibm要簽署的檔案,他贊同妻子的做法。對於失去這次機會,他也只是聳聳肩而已。代爾猜想蓋茨“做出了他認為是最好的生意決定”。

ibm沒能與基爾代爾做成生意,蓋茨就自告奮勇攬下了這筆生意。但是編寫一個作業系統起碼要花一年時間,但ibm要求幾個月內就完成。蓋茨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這時,保羅·艾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他聽到風聲,知道有一套圈內人自編的qdos。qdos本意為快速而骯髒的作業系統(quickanddirtyoperatingsystem),意指借用了cm/p作業系統的構想和名稱,不過那時尚未出現鉅額罰金的法律訴訟。程式設計師對非法複製他人作品還不以為然。艾倫把電話給qdos的作者蒂姆·帕特森。最後,微軟付了大約7.5萬美元,連人帶產品一起買下,改名為ms-dos。並倒手給了ibm,開始了微軟飛黃騰達之路。

1981年,ibm推出第一臺帶有pc—dos(微軟ms—dos前身)的pc,“我對和cp/m的相似感到驚訝,它們太相像了,系統功能簡直一模一樣。我對ibm和微軟的做法非常憤怒。我們在這裡與ibm誠心誠意地談判,結果卻被他們敲了竹槓。毫無疑問,業內任何一個看到它的人都知道,它甚至連指令都跟cp/m一樣。我可以坐下來,完全不用任何說明就可以使用它。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代爾找上門來,提出可能危及ibm軟體計劃的訴訟。代爾對ibm的人來說,他看到他們的產品了,它簡直是“徹頭徹尾的cp/m介面”,他告訴他們這不公平,“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可以毫無顧忌地把別人的發明拿來就用,而且基本上全盤照抄。”ibm回答說,根據代爾所說的,它的人沒有意識到該作業系統與cp/m那麼近似。(核查ibm對基爾代爾的回答,從ibm的專案主管約翰·h·麥克爾1987年3月的一封信中得知,“任何ibm不合法、不道德和不適當地為ibm—pc獲取作業系統軟體使用權力的說法絕對是錯誤的。”)

ibm連忙派出幾位律師去找代爾。見了面,才發現這個書呆子太容易擺平了。因為代爾告狀的真正目的,只是希望ibm在pc中採用他下一版的cp/m。ibm當然樂於從命,壞事成了好事。微軟也躲過了致命的一劫。

沾沾自喜、偷著樂的比爾蓋茨,並沒有良心發現,而是繼續無恥地將他的盜版事業,發揚光大,不但如此,還繼續擴張繼續招攬人手,對作業系統進行包裝。

不但如此,精通商業、具備前瞻、擁有卓越遠見的比爾蓋茨,還聯絡ibm,進行了一系列的商業化包裝和操作,光明正大的將dos系統私有化的成為微軟的拳頭產品,以100美元每份的價格,出售給ibm公司,作為ibm公司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