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作業系統奠基人的加入(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為高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lcd產品製造涉及光學、半導體、電機、化工、材料等各項領域,上下游所需技術層面極廣,技術障礙頗高。

而且材料種類繁多複雜、佔產品成本比重大lcd材料橫跨光電、半導體、印刷製造等技術,不但種類多且領域不同,在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佔整個成本約六成左右,因此若要確保原料來源及控制成本,必須深入經營,或採取策略聯盟,或以轉投資方式涉略。

並且,玻璃基板是生產tft-lcd的重要原材料,其成本大約佔了tft-lcd總成本的15%--18%,而且玻璃基板對化學組成、效能、生產工藝的要求都相當高,以致前世全球的玻璃基板的生產技術和市場長期以來都一直被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和電氣硝子等幾家企業壟斷。

而前世的1993~2000年才是tft-lcd大發展時期,然後,更多的改進技術使lcd大發光彩。

所以,楊小樂才決定用哪怕是10年的時間,也要和sony公司共同開發tft-lcd,主要就是為了掌握玻璃基板和相關的生產技術,為了以後研發和生產完全屬於自己的更高階的顯示屏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小樂的思路既然已經形成了,那麼,就開始動筆落實技術細節和合作思路。

按楊小樂的意思是,光刻機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光刻機研發和生產公司,而ccd、cd播放機和tft-lcd由鳳凰公司和sony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三家公司,分別對這三樣產品完成理論研發、標準制定和商業用機生產。

至於具體的細節,楊小樂只準備出具大致的框架,把握好談判方向和最終目的,具體的由梁遠去談。

於是,整個春節,由楊小樂口述,張青整理,逐一的完善了談判的框架。

還不及通知梁遠,梁遠卻先一步打了電話過來,梁遠打電話的目的,大出楊小樂的意外,聽著梁遠激動的講述,楊小樂真的震驚了,沒有想到前世的大人物,作業系統的奠基人,居然不遠萬里來到了香港,找到了鳳凰公司。

可能,大家一聽到作業系統的奠基人,肯定都會想到了比爾蓋茨,因為前世的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的無冕之王,是比爾蓋茨一手創立的微軟王國,全世界大概90%的普通用戶都在使用微軟的window視窗作業系統,而比爾蓋茨的自傳體小說,也是這麼吹噓和誇獎自己的。

而有心的讀者透過查詢資料,或許會認為是m-dos系統前身的qdos系統的作者蒂姆·帕特森,而且有相當多的資料都確定是蒂姆·帕特森一手開發出的系統,成就了微軟的崛起之路。

或許,錢是會說話的,它能編寫歷史;錢是有手的,還能改寫歷史。

歷史給予這位奠基人的墓誌銘是:在個人電腦行業中毫無創新的微軟卻能成為霸主,而技術天才卻最終被人遺忘和排擠。

這位悲催的奠基人就是美國的代爾。

曾經有人這麼評斷這段被勝利者遮蓋的歷史:“每一位個人電腦使用者都欠代爾一份情,而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欠得比誰都多。正如蓋茨對待自己的領路人羅伯茨一樣,為了掩蓋自己的“債務”,蓋茨的做法就是:淡化代爾,並樹立另一位dos之父,將他擠出歷史!”

眾所周知,個人電腦的騰飛依靠的是兩個最主要的翅膀:微處理器和作業系統,這也是個人電腦行業中最大的兩棵搖錢樹。

特德霍夫發明的微處理器為英特爾種下了搖錢樹,代爾的dos作業系統則為微軟的霸業鋪下基石。英特爾和微軟成為個人電腦行業中最大的贏家,而霍夫和代爾則在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後,兩袖清風,而且在歷史的頁碼中始終飽受排擠和被迫遺忘。

但是,真實的歷史是不可能被金錢徹底改寫,而代爾作為計算機軟件領域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地位是永不可動搖的,蓋茨依靠代爾的發明而起家的事實必然無法掩飾到底的。

1972年,代爾在加州蒙特利的海軍研究生院,擔任電腦講師,主要從事軟體方面的研究,他偶然發現在華盛頓大學公告板上有一則廣告:“25美元賣一臺微機”。因為教學需要,他買下了它,這是一臺英特爾4004的4位微處理器,是第一臺使用晶片的計算機。甚至當時沒有人認為微處理器有什麼用處,包括英特爾。此前,他一直用的是海軍學校價值300萬美元的ibm360系統計算機。基爾代爾計劃用這個晶片製作一一個導航計算器,他父親一直想有一個可以計算導航三角形的裝置。基爾代爾試著在4004上寫一些技術性的程式,但很快意識到指令到指令集很有限。他又詢問英特爾是否對他在4004上編的程式感興趣,雖然英特爾對導航應用並無特別興趣,但他們發現他的數學程式很誘人。

以往,計算機儲存資料、數據處理和資料控制三部分是分開的。微處理器的出現實現了使其三合一。因此程式也需要“微小化”。基爾代爾使用二級法,先在dec的pdp—10小型機上為4004建立新的“微程序”。1973年,他參觀了英特爾的微機部,當時這家剛剛創辦的公司只有幾間破房屋。基爾代爾與英特爾的人很投緣,他用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擔任英特爾的顧問。他不但喜歡上了新職務,而且也迷上了微處理器。不久英特爾又讓他試用新出爐的8008,只用了幾個月,基爾代爾建立了pc史上革命性的微處理程序設計語言pl/m,為微處理器賦予了真正的生命,打通了微處理器與微電腦的通道。它很容易被接受了,它用於大量的開發系統軟件如字處理器、編輯器和組合語言。然後,基爾代爾開始為8080微處理器開發pl/m的不同版本,這個晶片取代了8008,並成為微型計算機革命的真正開始。

當時,英特爾覺得微處理器沒有什麼前景,當然對基爾代爾的程式也無動於衷。英特爾也失去了同時擁有微處理器和作業系統的大好機會。將另一半江山讓拱手讓給了微軟。

英特爾8008問世後,自制了幾臺叫intellec-8的微機。英特爾送了一臺計算機作為基爾代爾的部分酬勞,他把這臺機器放在教室後方,成為海軍研究生院的第一個微機實驗室。好奇的學生下課後都來滴滴答答玩上幾個小時。當8008升級為8080時,intellec-8變成了intellec-80,效能高出10倍。英特爾又加送了一臺顯示器和一臺高速紙帶閱讀機。基爾代爾和學生們大受鼓舞。這時,剛好遇上ibm發明8英寸軟盤的艾倫·舒加特,立刻和一位戈登·恩巴克斯的學生一起,開發微機和控制程序cp/m的作業系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磁碟作業系統(dos)。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然,那時候沒有人能夠預見到未來pc業的輝煌。基爾代爾與英特爾的設計師一樣,覺得微機最終會應用在家用攪拌器、食物汽化器上。基爾代爾曾與幾名程式設計師為4004編寫了一個遊戲程式,他們找到英特爾的頭頭羅伯特·諾伊斯,來推銷這個程式。諾伊斯沒有同意。諾伊斯深信微處理器的未來在其他方面,他認真地說:“在鐘錶方面。”

cp/m的發展十分奇特。當時基爾代爾一邊教書,一邊參與本·庫珀搞的一個專案,準備做占星機。他倆對占星術既無興趣也不相信,都認為這是明顯的胡鬧。但斷定銷路會不錯。於是庫珀造機器,基爾代爾編程序。這種機器放在雜貨鋪,吃著25美分的硬幣,印出算命天宮圖,基爾代爾覺得這臺機器簡直美得很。

兩位發明人把機器放在舊金山市內許多地方。可是顧客卻大為不滿,因為機器吃進去硬幣,紙就堵成一團。兩人不知怎麼辦才好。後來基爾代爾說:“這在商業上完全是失敗。”

然而占星機還是讓基爾代爾的部分程式,即cp/m第一次受到了商業上的考驗。在此過程中,他還對調試程序和匯編程序的工具進行了改寫,這些都是作業系統的關鍵部分。他還創造了一種basic語言匯編程序,符合指令碼的翻譯器。

這就是cp/m作業系統(controlprogram/microprocessorormicroputer),cp/m作業系統有較好的層次結構。它的bios把作業系統的其他模組與硬體配置分隔開,所以它的可移植性好,具有較好的可適應性和易學易用性。

用代爾的話說,cp/m“攜帶了基本的製造塊”,它使整個計算機業界的裝置變得更加統一。很快,約2000家計算機公司使用了他的程式。到1979年,cp/m已經成為8位數微處理器計算機的實際標準。而隨後微軟推出的ms-dos作業系統的bios程式,幾乎一位元不變地從基爾代爾的cp/mbios複製過去。

軟體不同部分之間的互動介面,就是所謂的api——應用程序程式設計介面。

api的發明和發展大大促進了計算機產業的進步,它幾乎決定著計算機日常應用的各個方面。所有在應用上獲得成功的軟體或者web應用無一不是首先在api的設計上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也是代爾為微機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的軟體api。

這個初生的api大致上有20多個對作業系統的簡單函數調用組成,這個作業系統就是cp/m——那時可是相當的簡單和粗糙,而同樣簡單的api卻讓整個計算機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