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酒吧衝突(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孤零零倒在桌上的比爾,在這一刻彷彿被大家遺忘了,從肇事者變成受害者,絲毫也沒有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注意,大家只是把他當做一件引起他們轟動的道具,稍微關注了一下,就再也沒人管他死活了。

而比爾也從最初的震驚中回過神來,酒也醒了大半,連忙從桌上爬下來,摸摸自己印有一個腳印的腹部,居然沒有感覺到一點疼痛,只有大腿處被楊小樂膝蓋頂過的地方,有些肌肉挫傷般的隱隱作痛。

想著楊小樂那快如閃電的動作,尿都快嚇出來了,也不敢再在這裡呆下去了,一瘸一拐的趁著其他人還在震驚中沒有回過神來時,悄悄地溜走了,連自己的同學也沒有臉去打招呼了。

而楊小樂回到櫃檯前,重新裝了幾杯啤酒,再端著食物,向被破壞了的那張桌子走去,蘇菲拿著抹布,走在楊小樂的前面。

來到這張桌子前面,乖巧的蘇菲取下了口罩,一邊很真誠地向受了無妄之災的幾位顧客賠禮道歉,一邊手腳麻利地將桌面清掃乾淨,楊小樂也是一邊將酒和食物放在桌面上,一面向這幾位顧客點頭致意。

而這幾位顧客也不以為意,紛紛學著楊小樂剛才的動作,向楊小樂拱手示意,還主動掏出了酒錢,想要放進楊小樂手上的托盤裡,楊小樂堅決不收。

一個要給,一個不收,兩者就這樣僵持了下來。最後,還是蘇菲主動接下了顧客手裡的酒錢,結束了眼前的尷尬。

夜晚11點過,顧客紛紛開始離場,每一個離開前,都跑道楊小樂的面前,伸出大拇指,說道,功夫!

最後離開的是安娜,她很不好意思地向楊小樂道歉,楊小樂毫不在意地揮揮手,表示沒有必要道歉,而一旁的蘇菲看著安娜的那張漂亮的臉和豐滿、性感的身材,再對比自己乾癟的身材,一臉警惕地看著安娜。

外出歸來的老闆,聽到其他人講述了今晚發生的事情,沒有說什麼,只是將原本楊小樂每小時2馬克的薪水,提高到了4馬克,和正式員工基本上是一個價錢。

楊小樂和蘇菲兩人一共上了三個小時的班,蘇菲6馬克,楊小樂12馬克,兩人今晚一共掙了18馬克,樂得小姑娘將錢捏在手裡,眼睛都快笑成月牙狀了。

此後,每天晚上,楊小樂和蘇菲就在這家酒吧打工,而每天晚上慕名而來的客人,也越來越多,楊小樂忙得腳不沾地。

看著楊小樂每晚這麼辛苦的工作,小姑娘心裡難受極了,要不是自己的堅持,楊小樂怎麼也不會來這裡打工。

於時,每當楊小樂有難得的休息時間時,小姑娘都會上前來給楊小樂按摩雙腿,楊小樂看著累得香汗淋漓地蘇菲,要說心裡不感動那是假的。

安娜在這期間也來過很多次,姑娘那火熱的雙眼,看得楊小樂心裡直發虛,但是,心不在此的楊小樂對此反應冷淡,讓安娜失望不已。

同時,慕名而來的年輕人,都想向楊小樂學習功夫,但是被楊小樂以課業繁重為有而拒絕了,在楊小樂心裡,在推廣武術的過程中,前有李小龍就夠了,至於以後還是交給後來者吧!

華人出一個推廣武術競技的李小龍就足夠了,而他楊小樂要在西方人的強項-----科技方面,樹立自己的品牌和延續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白天的楊小樂也很繁忙,他現在的德語水平完全已經達到了dsh結業的水平了,那麼接下來,他就在科隆大學裡開始旁聽。

科隆大學建於1388年,她位於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坐落在美麗的萊茵河西岸,在1798年,這所大學被當初佔領這個地區的法國人關閉,大學被改為一所中學。1919年,科隆市政府在1901年建立的商業學院基礎上重建了科隆大學,同年建起醫學系,第二年又建立了法學與哲學系。

科隆大學重建後僅六年便成了德國第二大的大學,當時僅次於柏林的洪堡大學,然後從1960年開始,該大學全部為北威州州政府接管,因此,科隆大學是一所文理科學校,沒有工科專業,最著名的專業是經濟學和法學。

楊小樂學習的恰巧就是經濟,雖然只要記憶存在,歷史不會改變,楊小樂所能實踐的經濟理論絕對震驚全球。

所以,目前他欠缺的就是理論知識,旁聽就是他最好的選擇,因為他根本就不需要深入地去學習,之所以學習,也不過是為了以後能更好地掩人耳目罷了。

蘇菲倒是無所謂,楊小樂到哪兒,她就跟在哪裡去,深奧的經濟理論蘇菲居然也能聽得似是而非,完全不像一個菜鳥。

於是,科隆大學的教室裡的角落裡,往往會看見兩個帶著帽子的少男少女,正危襟坐地認真地聽著教授的授課,一邊還認真地做著筆記。

沒有楊小樂感興趣的課程時,楊小樂便到學校的圖書館去看書。

圖書館很大、非常大,是楊小樂從未見過規模如此之大的圖書館,狹窄的縱橫交錯的過道兩邊,全是延伸直天花板的書架,書架上面全是疊的整整齊齊的書籍,每個書架旁邊還有一個人字梯矗立在那裡,供需要選擇上面書籍的人使用。

楊小樂每次來都是隨機選取一本書,然後就在旁邊站著閱讀起來,他往往看得很快,一般只瞭解書頁裡所講述的大概意思,看看有沒有能引起自己注意和感興趣的地方,所以,一本書通常看得很快,只有關於科技理論的書籍,楊小樂才會稍微看得仔細一點,但是,畢竟目前的與技術有關的知識都屬於地基層次,所以,楊小樂也僅僅是查漏補缺,把前世已經忽略不計的基礎知識重新學習了一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直到有一天,他翻閱出了一本講述dna知識的書籍,才認真的看起來。

前世說起dna,那真是一個陌生而全是枯燥知識堆積起來的行業,很多人都只問其聲,而不認識其真面目,就算有興趣的業餘人士,都是看著神秘而結構完美的dna螺旋結構影象,而被吸引想要一探究竟,可惜那厚厚的滿是化學名詞結構的專業術語,讓非專業人士頭皮發麻。

楊小樂就是這樣的人,儘管楊小樂也有好奇心,也對人類自身的dna結構和演變過程充滿了好奇,可惜,前世的科研僅僅只是觸及到了dna知識的皮層而已,更多的疑問和更深奧的理論還在不斷地探索與完善當中。

業餘愛好者,對於愛好的事物,也僅僅只是因為好奇的愛好而已,尤其是這dna,沒有專門的裝置,你就算想愛好一下都不可能,只能抱著書本發呆。

楊小樂手裡的這本書講述的就是人類發現dna結構的過程,因為從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到最終確定,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開啟,人們清楚地瞭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

前世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到franklin明確確定dna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在以後的近70年裡,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秘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而人類的基因資訊就是儲存在由dna(少數rna)分子片段組成的基因中的生物遺傳信息。

生物代代相傳的正是決定他們的種、類及個體生命性狀特徵的資訊。

這些生物性狀包括:結構與功能,如形體、外貌、智力、器官基質及其特徵、對某些疾病的敏感性、神經系統等;總數超過104個不同的酶;細胞內的複雜過程;形成化合物的聚合物;先天性本能活動的控制等。基因資訊的功能實現主要是透過蛋白質。

以上這些資訊全部包含在螺旋形的dna序列裡,這些序列裡除了以上這些資訊以外,還包含了其它不可或缺的或許與之前的資訊無關的序列。

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序列裡,每一組的dna片段都會挨著與之前dna片段沒有關聯的dna片段,這個片段很短,就像一句話結束之後的句號一樣。

前世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破譯,一些主要的dna片段被破譯,但是這些類似句號的片段卻無從破譯。

因此,有人提出dna可自身複製,並可轉錄成rna,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稱為翻譯,而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是由基因編碼的遺傳密碼鹼基序列所決定的。

然而,蛋白質的活性並不單取決於其氨基酸順序,而且與其特定的構象的完整性密切相關。因此,可能存在另一種“摺疊密碼”,它決定多肽鏈向三維結構的轉變。

然而,新的疑問出現了,那就是這個所謂的摺疊密碼是什麼?它是如何指導蛋白質摺疊?這正是前世關於新生態鏈摺疊研究的關鍵問題。

而人類基因有3~3.5萬條,基因組構成了一本長達100萬頁的浩繁的“天書”,破譯它的全部資訊還需要一代代的努力。

楊小樂合上書本,揉揉有些頭昏腦漲的眉心,將書放回了書架裡。

卻不想突然靈機一動,一個念頭湧上心頭,這個念頭不禁讓楊小樂頭皮發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