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酒吧衝突(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整個過程,從比爾出腿到楊小樂反擊將比爾踹到三米遠的桌上,不到3秒鐘,也就是眨了一次眼睛的時間,打鬥就已經結束了,甚至離得比較遠的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比爾就已經出現在遠方的桌面上了。

就連暈乎乎坐在椅子上的蘇菲都沒有搞清楚狀況,比爾已經飛出去了。

只有離楊小樂很近的人,才看清楚了楊小樂的動作,那幾乎是行雲流水,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優美得如同舞蹈般的動作,將這個個頭1米八幾的壯碩男子輕飄飄地踹出了三米遠。

實在是驚爆了一地的眼球。

顧客們就著昏暗的燈光,終於看清楊小樂露在口罩外面的那雙黑得發亮的、有別於他們的眼珠,和曾經活躍在熒幕上的那個個子不高、肌肉發達、動作敏捷、具備一代格鬥宗師氣質的華人大師,是多麼驚人的一致啊!

“功夫!功夫!李小龍!”這些來喝酒的年輕男男女女,都頭腦敏捷地反應過來,繼而開始驚呼出生!

畢竟,那個華人大師在熒幕上活躍得不太長久,就如一顆流星般墜落大地,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親眼看見還活著的時候的大師,只能隨著影片的流傳而去認識和懷念他。

正是這一位在前世生前就擁有無數榮譽、死後被追認武術家、哲學家、也是截拳道武道的創立者等頭銜的李小龍先生,為華夏國的武術在世界人民面前開啟了一扇窗戶,使世界人民透過李小龍的電影和武術,瞭解華夏國的文化和歷史。

正是李小龍先生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拼搏,使西方世界的人們第一次重新定義了對東方人-----尤其是華夏人的看法,更是透過李小龍的電影,改變了從1875年開始,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對華夏人固有的‘東亞病夫’的偏見!

這些偏見隨著李小龍《精武英雄》電影裡的陳真,劈碎東亞病夫的匾額的同時,也劈碎了東方人傳承在他們記憶裡的‘懦弱’的形象,飽受欺凌的華人在西方世界的待遇,也隨著李小龍電影影響的擴散,而在不知不覺地得到些微末的改善。

李小龍不但讓華人的地位在西方國家得到提升,也為後來著進入西方電影開啟了大門,使得西方人更容易接受華人的功夫電影,最典型的就是後來者成龍和李連杰,尤其是飽受欺凌和歧視的非洲國家的民眾。

因此,李小龍在死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世界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可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功夫的象徵之一。

所以,李小龍帶領香港電影衝出亞洲,為香港電影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眾群,可算為香港電影在日後的八十年代風靡全球、成為“東方好萊塢”奠定基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就是這麼一個對華人在全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人物,在前世其逝世40多年後,卻被少數的自己的國人質疑和否定-------稱其從沒有參加過競技比賽的李小龍,被全世界那麼多的競技家追捧,完全是吹噓出來的,眼睛高度近視,500多度,雙腿粗細不一,身體單薄,與國外的肌肉格鬥競技者比較,如果參加比賽的話,完全就是被秒k的下場。

而且還例舉了當前華夏武術者在和全世界其它國家的競技流派格鬥時,輸得一塌糊塗,從而得出最終結論,華夏武術並不具備宣傳的那樣神秘和戰無不勝。

殊不知,華夏武術自古以來就不是用來表演的,也是一直被官府暗地裡自制的,畢竟,有句話說得好,俠以武犯禁。這個武就是指擁有競技格鬥技巧的習武者,習武者通常氣血都比較旺盛,也易衝動,加之又擁有超出常人的力量,不好管制。

因此,在華夏國自古以來就沒有競技比賽的習慣,只有打擂臺,而在上擂後,還要先立生死狀,這個聽過評書的都知道吧,為嘛?出手就要分生死啊,拳勝一招就收手的那是武俠小說,越是功夫高的越不敢留手,招招都是要命的啊。

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並當心、腦後一拳要人魂……武術不是過家家,是要動手分生死。隨便讀一讀建國前的武林中人的傳記都知道,哪個高手不是打出來的?哪個高手手裡沒人命?它跟競技體育、表演體育格格不入。

很多人都以為格鬥就是比反應、比速度、比力量,一部破電影裡的“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也居然成了真理被人眾口相傳。武術的精華哪裡在於這些?是拳勢如兵法,視人如蒿草,打人如掛畫,拳打三不知。你見過60公斤級的拳手擊敗80公斤級的麼?體力、打擊力都不如人,你打人三拳不如人打你一拳。但武術就提供了你致勝的機會,正在於對要害的打擊。再牛b的拳手,如大象般結實的,也架不住襠中一腳,眼珠一戳,一樣會受傷,後腦中拳也會死。

唯快不破?人和人的反應能拉大到多大的地步,再快的反應也快不過“沒反應”。練就的套路,伸手就是拳打連環,根本不思考,“犯了招架,十下八下”,誰的反應能快過數十年苦練的招式?所謂拳打三不知,是身體打拳,不是思考後再出拳,打的人不知道怎麼打的,中的人不知道怎麼中的,連看的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才是武術中的快,不是一般人腦海中一秒7拳那種公式化的東西。

武術還高明在用各種匪夷所思的打擊方式來避實擊虛。你見過專門拿人手指操縱你全身的十指連麼?見過專門跺腳踢踝的低腿麼?掰筋挫骨的擒拿手,抓人如泥的鷹爪功,再強的拳擊手被踩斷腳趾腳步也廢了,被摳斷麻筋胳膊也廢了……跟拳擊手去比力度?那是宅男們的想法。只坐在電視裡看幾場mma就覺得掌握了格鬥真諦?宅男們,醒醒吧。

武術高明,不是在能踢幾寸的鋼板,而在揚長避短、避實擊虛、以已之不可勝期敵可勝的思想高度。有一力降十會的硬功,也有四兩拔千斤的神奇,有夫子三拱手的剛猛,也有中掌死不知的陰狠。武術是沒落了,可也沒到任無知小子糟踐的地步啊。

因此,在華夏明國時期,為了改善國人羸弱的體質,一代大俠霍元甲成立精武會,意圖將武術推廣到普通人當中。但是,有一個問題,從古到今都會擺在教授武術者的面前,那就是‘德’,也就是品德。

沒有品德的人,習練了這出手就可分生死的武術,那可是後患無窮的。

因此,為了改善國人體質,樹立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精武會將武術分拆,一分為二,武,既前世體校裡的科目,也是每年都會舉辦的傳統武術套路比賽,只重其形,不重其意,這個意,可以理解為套路背後暗藏的殺招,也可以理解為這個套路的精髓。

術,才是真正一招分生死的精華,我們給它在前面加了一個字,國,就是國術了。

什麼是國術呢?國術是只殺敵、不表演。凡是能表演的,都不是國術而是武術!

國術在亂世能被人發揚光大,但是在和平時代卻註定要‘收起芒、斂其鋒’。註定不能出現在普通人面前,只能在自己的圈子裡混。那些出來參加比賽和博人眼球的所謂格鬥家,所練的全都是前身健體的武術而已。

除非國家允許籤生死狀,那麼這些習練、傳承國術的高人,是不可能出現在這些格鬥比賽場的,哪怕是與其他國家的流派爭鬥也一樣!

這也是李小龍反對和從未參加過格鬥比賽的原因!

楊小樂前世看到這些訊息,那是相當的氣氛,如果李小龍還活著,那麼無論你怎麼質疑,都有現實可以考證,可是,你去翻一個備受世人尊崇的一種精神的舊賬,而且擁有這個精神的還是華人!

那麼,你究竟是幾個意思?最起碼的一點,你還是華夏人嗎?你是嫌棄華人的身份還是嫌棄華人的血脈?

可是,發這個訊息的人,很狡猾也很謹慎,楊小樂動用了終極手段,也只查到了這個ip的最後登入地址是在某市的一家網咖裡,而且對於這篇文章最後的留言裡,網友們無論怎麼謾罵、其所謂的樓主再也沒有現身過!

或者是網友們企圖找到他本尊,用李小龍先生的截拳道和他真實pk的想法,所嚇倒了罷。

楊小樂看著周圍顧客興奮的表情,彷彿看到幾年以前,李小龍用拳頭和電影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華人改善了形象的令華人熱淚盈眶的場景,於是,楊小樂雙手抱拳,以武者的方式向周圍的顧客致意,向遠在天國的一代大師致敬!

然後,拉著眼冒星星的蘇菲,向著櫃檯方向走去。

這些顧客像看著凱旋歸來的英雄一般,用注目禮歡送著楊小樂的離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