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一通電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60章一通電話

賀敬之作為中宣部的副部長能出面發表這麼一篇評論,那絕非什麼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他擔任了國家高層工作的情況下。

在中國只要你位高權重,那你就不在僅僅是一個普通人了,你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並不在僅僅是你個人的意志,更多的是國家或者是某一個階層的想法和意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所形成的獨有的慣性。

就像是錢學森,他在《解放日報》上發表評論表達他對於科幻的厭惡,這或許只是他個人的感受,可是其他人卻不會這樣想,所以才會掀起評論界、科學界和科普界的又一輪對科幻界的攻擊。儘管這樣的結果未必是錢學森想看到的,想做的。

所以,當賀敬之老先生的那篇評價戈文的科幻的評論在《中國青年報》上一經刊登,就引起了諸方猜測。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國家要放鬆對科幻的管控了嗎?

很多人的心底裡一下子就浮起了這樣的聯想。

而同樣有這樣疑問的《閱讀》雜誌社主編土長申則在詫異之餘,直接接通了賀敬之的電話。

“賀老,這是怎麼回事啊?國家要放開對科幻的管控了嗎?”土長申根本顧不上和賀敬之寒暄,一聽賀敬之的聲音就迫不及待的張口問道。

“什麼意思?”聽到土長申沒頭沒腦的問話,賀敬之明顯有些納悶。

“哈,您老不是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傷心者》的評論嗎?”

“哦,你這事啊……歸根到底還不是你們《閱讀》搞出來的麻煩嗎”電話裡賀敬之調笑道。

“呃……”

“當初《閱讀》創刊前,你不是讓我看過一篇《鄉村教師》嗎?我記得當時和你起過耀邦同志對精神清汙運動擴大化的批評,還只要是思想觀念過硬的文章、只要是好的作品就放心大膽的刊登……”

“嗯,是這樣的,我還記得把那篇《鄉村教師》給您傳真過去後,您還專門打來了電話稱讚這是一篇很好的呢”聽到賀敬之的話,土長申附和道。

然後他就有些奇怪的問道:“可這和《閱讀》雜誌社有什麼關係呢?”

“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多了你這個月是不是經常被有關機關和有關領導叫去談話啊?”賀敬之問道。

“呵呵,您知道啦。”土長申打了一個哈哈。

正如賀敬之所言,當第一期的《閱讀》出版以後,土長申確實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賀敬之電話裡是談話,其實更是批評和教育。

就在兩天前土長申還專門代表《閱讀》雜誌到上級部門做了檢查。

人民出版社的有關領導、中國出版部的有關領導以及其他相關的部門及領導都曾找土長申談過話,創刊期上的那篇《讀書無禁區》自然是主要的物件,可是戈文的《鄉村教師》也是一個重目標。

儘管《讀書無禁區》一文的創作者是中宣部新聞出版局理論處處長李洪林,儘管《鄉村教師》的刊登經過了賀敬之的同意,可是現在的中國,現在的黨內,思想其實還是沒有達成高度的統一的。有時候中宣部認同的,文化部並不一定認同,有時候文化部認同的,組織部又不一定認同。

《閱讀》雜誌雖然是一家剛剛創刊的雜誌,其實早已經成為了某個層面鬥爭的戰場。

這個戰場雖然鬥爭jī烈,可是並不為大眾所知,當讀者們滿心歡喜的看著一本非常bāng的雜誌時,根本不會想到這本雜誌背後的yīn影。

若不是《閱讀》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個編輯部,並非獨立的出版機構;若不是決定創辦《閱讀》雜誌的三聯書店的老領導們有先見之明,故意將《閱讀》編輯部安置在了上海,遠離了北京那個政治漩渦;若不是三聯書店的老領導們故意搞luàn了《閱讀》編輯部的編制——《閱讀》雜誌由國家出版局政策研究室領導,用三聯書店的名義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恐怕《閱讀》雜誌社早在第一期發行之後就直接停刊整頓了,那裡還容得下土長申們繼續組稿第二期

毫不誇張的,《閱讀》雜誌社的運作能如此大的自由度,是土長申的老領導們政治智慧的結晶,是他們試圖恢復五四新文化傳統,想要在改革開放的中國開闢一款追求獨立思考、自由精神,不斷在思想的禁區進行突破的家園

可是即便《閱讀》雜誌高舉“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大旗,響應國家“破除mí信,探索真理”的號召,提倡“讀書之風,思考之風,探討之風,和平待人之風”,也引來了一部分人的不理解。

批評、攻擊隨即而來,而土長申作為雜誌社的主編自然就是第一個出氣筒、第一個被批評教育的物件了。

“長申啊,去年的那場精神清汙運動雖然已經被遏制住了,可是更深層次的思想意識依然還沒有斷流。”

電話裡賀敬之的語氣有些沉重,“清汙運動不是要整幾個知識分子,不是整幾個開明的文化官員。這場運動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一部分中央領導人反對隨著改革開放政策而湧進國內的西方思想,一些領導人對於現在國內已經湧現出來的追逐和崇拜西方的思想、文化的現象,對於西方思想帶給國人的影響有了很深的戒備……他們的觀不能是錯誤的,可是太過於追求政治鬥爭,恐怕會給我們國家的發展帶來不好的影響啊前些年那樣的災難又一次就足夠了”

“我之所以發表那篇評論並不是支援科幻,我只是比較欣賞那個叫做戈文的同志的心氣神。”賀敬之一邊著,一邊再次想到了他參加文協的會議時與巴金等幾個老夥計偶然談起戈文的作品時的情景來。

這個同志雖然性格有些急躁,沉不住氣,不過確實非常的有才華,那大國崛起的系列文章如是,現在的那幾篇科幻亦如是。怪不得巴金會將他收為關門弟子,如果是自己,也會見才心喜的吧。

“他的中具有極其強烈的理想主義和古典英雄主義的品質,這一與現在文壇上湧現出來的向西方文學、思想學習的熱cháo不同,他的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試圖以一種絢麗的民族想象重建一種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現代價值體系,這一尤為可貴”

“《閱讀》受到批評的,不就是違抗了有關部門的禁令刊登了科幻嗎?”

“某些領導認為科幻是資本主義的荼毒,是汙染,那就讓他們看看中國的科幻,其實任何文學形式只要繼承和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和理念,那就沒有什麼階級之分、中西方之分,那就都是好的作品、好的文學體裁文化界還是百huā齊放百家爭鳴的好啊……”

賀敬之出了他對文化界的期盼和願望,雖然他早已離開了文化部,早已卸下了文化界的工作,可是作為一個老作家,他的心底一直都希望著中國的文化界能夠健康的發展,除非有上綱上線的錯誤,那行政上的壓力還是少一的好。

電話這邊土長申情不自禁的了頭,賀敬之的期待不正是他們三聯書店人一直以來的追求嗎?

《閱讀》就是要營造一種追求獨立思考、自由精神的氣場,他們尊重各方知識分子表達的自由;各人觀可能不同,但精神上卻有著默契和基本的共識——一切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賀老,謝謝。”土長申不知道自己該些什麼了。

雖然賀敬之發表評論的目的很複雜,可是有了他的評論,那《閱讀》雜誌社受到的壓力必然會減輕一些,這些都是無法抹殺的。

“呵呵,不需要。就算是道謝也應該是你的老領導三多先生,他那瓶藏了好多年的茅臺我可是惦記了很久了呢哈哈……”賀敬之爽朗的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賀敬之又接著道:“長申啊,《閱讀》雜誌創辦的目的是好的,不過你們不能太過於追求社會效應,不能老靠著這些來吸引讀者,哪壺不開提哪壺是要不得的。做事要紮紮實實,現在一些刊物為了追求社會效應,總是圍繞著社會熱、輿論焦炒作,哪裡有事、哪裡會熱,就趕緊湊過去燒把火,你們大可不必如此,《閱讀》又不是新聞雜誌,幹這些幹嘛?太過尖銳、太過極端是要不得的……”

聽著電話那邊作為前輩循循教誨的賀敬之,身為一家雜誌社的主編的土長申也只有一個勁的頭嗯嗯答應。

這是因為土長申知道——

賀敬之能夠如此關心《閱讀》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賀敬之確實喜歡《閱讀》,贊成《閱讀》所追求的理想;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賀敬之與自己三聯書店的老領導,也就是剛才賀敬之所的三多先生,大家堅持的是同一條政治思想路線。

而同樣堅持這條政治思想路線的還有他屢次提及到的耀邦同志

【注1:本故事來源於作者本人的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