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來自文學界的聲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159章來自文學界的聲音

與《2012》讀者們的冷淡反應不同,文匯報上的這篇《傷心者》剛一發表,就與當初《閱讀》上刊登的《鄉村教師》一樣,一經發表就jī起了公眾以及文學界的巨大反響。

本來在這個階段的報刊雜誌上,只要是和科幻有關的話題都是爭論科幻是屬於科普還是屬於文學,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

這是科幻界與科學界、科普界以及評論界的又一次角力,這一次角力將直接決定中國的科幻能否繼續光明正大的存在,是否能夠更加繁榮的關鍵論戰。

勝者王敗者寇。

如果科幻界在這一次論戰中再次輸了的話,可想而知那些好不容易被戈文鼓起勇氣站出來替科幻爭辯的科幻作者們必將灰心喪氣,從此放棄了科幻的創作;而屢次三番的失敗也會讓廣大的讀者們在心裡形成一種類似“科幻果然不是好東西”的觀念,沒有了創作者、沒有了讀者……

這將是科幻的滅之災

而這個時段,因為錢學森在《解放日報》上的第二篇評論文章,中國的科幻界其實已經屢屢後退,就快要抵擋不住評論界、科學科普界的攻擊了。

然後《傷心者》出來了

每一個看過這篇的讀者們絕對不會忘記“傷心者”這三個字,不會忘記那個叫做何夕的年輕人,以及他的“微連續原理”,以及在那個並不遙遠的未來,發生的一個有關英雄和他**的故事。

任何蒼白的語言也都無法表達出它帶給讀者們的震撼,不管你是不是一個科幻mí,不管你是否認可科幻、是否喜歡科幻,只要你看到了這篇,你就會幾次三番的回過頭去重新溫習一下中那亢奮和感動了每一個人的東西,就忍不住想要重新體會那份很久未曾出現有過的感動和jī情。

就是這篇,如同當初那些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和轟動的一樣,被大眾熱烈的討論著。

這樣的待遇曾經的傷痕文學、知青文學、改革文學都曾經做到過,阿城的《棋王》做到過,戈文的《一代人》、《道士塔》以及《鄉村教師》也都做到過,現在輪到了——《傷心者》

《傷心者》打破了以往科幻的爭論的沉悶氣氛,關於《傷心者》的評論宛如爆炸一般,突然間讓一直都被攻擊的科幻出現了一陣清流,一陣讚揚之聲。讀者們爭先恐後的在各種媒體上描述自己看了《傷心者》時,心中所產生的感受。

絕對經典《傷心者》

由《傷心者》看價值標準

也讀《傷心者》

評論戈文的《傷心者》

那個孤獨的年輕人——讀《傷心者》有感

從另一角度看“傷心者”,兼談科學與人的關係

《傷心者》和廣義愛

關於《傷心者》的一些不同觀,豬是怎麼死的

……

紙質的媒體中開始出現了第三股力量

這股力量來自最廣大的讀者群,是最草根的公眾的聲音。

對於他們來,科幻的好壞,科幻的正確與否都是次要的,重是科幻可以打動他們?科幻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只要一篇科幻能夠感動他們,可以讓他們引起共鳴,那就是一部好作品、一部他們喜歡也願意看下去的作品。

從這個意義上來,似乎戈文一直以來的思路是正確的,只要得到最廣泛的讀者的認同,那那些所謂的專家教授們的意見還重要嗎?

一部作品的好壞並不是由專家和教授來決定的

一個評論家將他認為好的作品推向市場,然後這部作品在廣大的讀者中收到了好評,看上去是評論家決定了讀者們的口味,可是如果不是讀者真心的喜歡這部作品的話,那任這個評論家費勁了口舌,他所推薦的那部作品也不會被廣大的讀者喜歡。

那些所謂的精英以為他們替別人、替讀者作出了選擇,其實並非如此,是大眾幫他們從他們找出來的一堆作品裡,做出了決定,選擇了某部作品。

所以實質上一部作品的好壞還是由大眾來決定的,所謂的專家和教授只不過是遵循時代的意願、大眾的意願而已

真正能夠做出選擇的,永遠都是讀者

而除了讀者們的熱烈追捧之外,文學界同樣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起來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第一次被一些科普作家在《中國青年報》上的“科普議”專欄進行批判,這些批判大多圍繞著中科學虛構是否成立來進行的,然後這樣不公平的批判受到了科幻作家們的反駁,只是由於話題被侷限在了科普的範圍裡,科幻作家們被迫遠離文學,逐條的辯駁這些虛構的合理性。

再然後這場爭論發展成為科幻文學是姓“科”還是姓“文”的爭論,既討論科幻是一種文學體裁,還是科普創作的一部分。一線從事科幻創作的作者們,幾乎都認同科幻是一種文學樣式,而科普評論家、科學家和有關領導則判定科幻是科普創作的一部分,雙方爭吵的一塌糊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是奇怪的是,關於科幻文學的這場爭論竟然完全的處於主流文學的視野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主流文學界人士的介入,僅僅是科幻作家和科學界、科普界某些個人的雙邊對壘。要知道科幻作家們可是把科幻文學歸入了文學界啊

沒有人知道為何文學界面對科幻界要求吸收自己的請求為何會沉默

或許是文學界看不起這歸屬於兒童讀物的文學體裁?

又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科幻雖然同樣有著自身的美學價值,可是科幻作家們乾巴巴的文學才華以及科幻那比較有科技內容的文學形式,都讓大多數文學界的人士無法認可?

不管怎麼樣,科幻界的投懷送抱卻被文學界拒之千裡是不爭的事實。

終於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從戈文的《鄉村教師》開始就讓文學界的人士對科幻有了新的認識,等這篇《傷心者》出來之後,那種屬於科幻獨有的藝術魅力和文學性更是讓一眾文學界的人們感到無比的新奇。

《傷心者》與《鄉村教師》不同,如果《鄉村教師》是宏大的,主題是人類的命運,那《傷心者》就是表達科學發現對於個人命運的影響,關注的是個人的悲劇命運。

很多文學界的作家們非常的喜歡這篇《傷心者》,因為對於現實世界中他們來,可以透過戈文虛幻的情節聯想到很多東西。

所以,來自文學界的評論亦是非常之多的,當初熱捧《鄉村教師》的作家們自然不例外,連原本一直都保持沉默的一眾作家也都紛紛站了出來,用文字來表達他們對於戈文的科幻的喜愛以及他們對於科幻的反思。

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賀敬之老先生在幾日後的《中國青年報》上的評論文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戈文的《傷心者》是一部講述現代物質價值與傳統超越性價值這兩種價值之間矛盾的。

《傷心者》中的主人公“何夕”研究數學這一基本學科,在物yù橫流的大學校園之中,他面臨著生活和尊嚴的雙重壓迫。唯一支援他的只有母親“夏群芳”。“何夕”最終完成了一本叫做“微連續原本”的理論鉅著,卻無人問津,只有母親堅持地幫助兒子將他的書偷偷放入圖書館。一百五十年後,當人們研究“宇宙大統一理論”遭遇瓶頸的時候,卻無意發現一百五十年前的這位“超越了時代”的“天才”已經給出了“大統一理論”的數學表示式。

《傷心者》這部科幻在細節上相當寫實,表達了對默默奉獻的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致敬,“主人公”對科學的終極探索以實現生命價值,與現代社會追求享樂的實用價值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得到了細緻的展現。此文還著力表達了母子間感人的情感,這些無疑是傳統價值體系才關注的主題。

包括戈文的《鄉村教師》以及《2012》,這三篇科幻都是一些講述在向終極真理的求索過程中,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英雄主義科幻,都展現了現代性的短暫的原則與生命恆久的原則的衝突,都以生命厚重意義的原則的勝利為結束。這都體現了戈文同志對現實、過去、未來的思索及反思,同時也是對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力量本身進行反思性思索,客觀表達了這些充滿憂慮的前瞻者的想法。

戈文的這三篇科幻站在超越世俗價值規範的高度,對現代社會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試圖透過科幻的方式來重建一種傳統的具有精神深度的心性結構。他所做的努力是建立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之上的,也可以看作是中國科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尋根”。

與其他作者不同,雖然戈文創作的是科幻,但是他的科幻中具有理想主義和古典英雄主義的品質,與現在文壇上湧現出來的向西方文學、思想學習的熱cháo不同,他對西方湧入的文化作出了拒絕的姿態,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試圖以一種絢麗的民族想象重建一種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現代價值體系。

儘管這種價值體系目前只表現在他的科幻作品中,他的科幻作品中獨特的技術和人文相結合的生命關懷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比文壇上的一些純文學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文學素養。

科幻以科技的幻想為基本題材,結合現代性理想與現實,無疑是在一個更直觀,也更具預言性、前瞻性的文學層面上描述現代性,為我們展示的,是即將到來的現代性的後果。

這樣的文體與其是科學、科普作品,我更認為它應該歸屬於文學的範疇,不是兒童文學,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