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不同待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個是城中原本的在當鋪做事的夥計,會算賬。”

“好,發給綠色的牌子!送上海移民點待分配。”

“這個是珠寶店的經年老師傅,擅長雕工,還帶了幾個夥計和家人。”

“發給藍色精良級待遇牌,全家送天津衛手工藝人才中心。”

“這位是給城中買賣調教瘦馬的王乾孃,她現在卻是……”

“發給橙色待遇牌,要保證營養與待遇,下一班運輸船到位,安排單獨艙室,運往帝都聽用!”

甄選營是一個非常講究效率的地方,幾個不同系統的人彼此監視,不可能勾結的情況下,對於俘虜和交易來的市民進行最初的分配,自然也是有其規則。

原本一起排隊的人,卻是不斷被分為不同的命運,雖然不知道到底如何,但是誰都會看風色。

一個秀才惶惶不安的走在隊伍裡,幾次三番被打倒後,他早沒了之前想要逃跑或者去指責這些賊人不尊重讀書人的想法,鞭子是比四書五經更好的交流工具,而他看著一個之前好似不像人的老頭子,卻是扣扣索索的說了自己會什麼。

“這就是揚州剪紙啊,就在名錄上!”

那個收錄員忽然拿出個小冊子,看著老頭手裡的紅紙,剪出來的花朵,激動起來。

他站起來,握了握那個老頭子的手,說道:“恭喜你,你身在長老會欽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裡面,享受的是幹部待遇,你有什麼想要的,儘管可以跟政府說,要錢,要女人,房子,什麼都行,這都是本事啊。”

對於長老會來說,四書五經這種列印在書本上,翻譯解讀早已完成了幾千年,能有什麼價值,而真正有價值的,就是拯救那些原本歷史上,會被我大清入關,大清滅亡時代損壞遺留在外的文物,比如甲骨文就已經被搶救起來了嘛。

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比起21世紀,稍微有了點財力,才趕緊保護,這個時候,卻是非常合適。

原本會在歷時三十年的屠殺人口銳減的過程中,大量手工藝會被遺失,而康熙乾隆盛世,也是一次大屠殺的開始。

在這之前就阻攔住這個悲劇,確實是非常聰明的事情。

在江南收留的難民,已經隨著長老會隊伍建設的進展,也已經形成了固定規則。

哪怕是海外移民,事實上也是一次中華民族的減肥過程,區區這麼小的一點地方,幾千萬人口,實在是有些過分。

這就好像大英帝國時期,把私生子,犯錯的兒子,罪犯搞到澳大利亞去,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做法一樣。

問題是,誰是這個國家的糟粕?

很簡單,如果這個群體,被驅逐出這個國家,反而國運蒸蒸日上,那麼就是爛貨。

歷史的證明,這個群體被趕走後60年後,中國正式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甚至還可以拼命的朝世界第一強國衝鋒,而這些人回來以後,各種亂象混亂事件此起彼伏。

“十年秀才一個,普通勞動力牌子,勞動營建築營地!”

“憑什麼,我十年寒窗苦讀,你們讓我去幹活!我不服氣!”

那書生搶著自我介紹,自然是洋洋灑灑的何等才華橫溢,奈何長老會不收啊。

自然是一頓毒打,扔進勞動營裡幹活,又不是欺負你,其他人不也是一起坐的,蓋所有人一起住的房子,居然覺得為難。

小福王朱碧蓮沒有在大西軍手底下撈到什麼便宜,偷雞不成蝕把米被打了個滿地找牙,依靠岳父呂公拉攏來的炮灰頃刻間消散,多少物資便宜了大西軍去了,把張獻忠樂的跟什麼是的,也就不打算再對朱碧蓮窮追猛打了,以此為契機,慢慢抓人去海外才是本事,起碼沿著長江兩岸,一場浩劫出現,無論多少人口,下了三年餃子的長老會才不在乎,直接把人扔到南洋美洲去,什麼都不怕。

不過對於這件事,張獻忠也並非就此就善罷甘休,當即令軍中善於文辭的書吏就此事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文章,連夜令文員們對其多多抄寫,然後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奔往長江上遊,將這篇誇耀功勞的文章張貼到各地,同時也派人將這片文章送回到北方,繼續朝全國各地散發。

這片文章之中除了揭露大明官軍的腐敗無能之外,還揭露了大明親王貪婪偽善的嘴臉,痛斥當今江南人看帝都亂賊入寇而不見,倒行逆施於帝都,處處避戰不敢與之相抗,卻趁著這個機會,對清君側、匡扶大明朝的大西軍下毒手,還肆意屠殺大明自己的百姓,殺良冒功,搶掠百姓財物,但是很不幸的是官軍都是一群酒囊飯袋,不但沒有能趁機撈到便宜,還被大西軍打了個屁滾尿流,張獻忠可以對此事就此揭過,既往不咎。

於是告誡朝廷以及各地官府、官軍以後休要再對抗大西軍的雄兵,不要幹這樣親者痛仇者快,同室操戈之事了,要驅逐帝都妖人,舍我張獻忠其誰!

人心之中自有一桿秤,可以衡量出誰在為老百姓而戰,誰在為士紳官紳而戰,在這方面,掌握著輿論權的東林黨以及官府方面卻沒有考慮到搶佔先機,當此事鬧開之後,各路謠言傳播開來,張獻忠雖然搶劫到天高三尺,但卻對普通百姓秋毫無犯,而是專門朝著地主殺頭。

殺一個地主,是大盜。

殺十個地主,是豪強山大王。

殺一百個地主,是舉世罕見的酷吏。

殺一千個地主,是一個罄竹難書無惡不作的權奸奸佞。

殺一萬個地主,你就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

雖然地主們全都急的好像熱鍋上的螞蟻,但始終都無法改變自己缺乏武力的事實,無論是年久失修的縣城城牆,還是自家的土圍子,哪裡頂得住大西軍的土炮。

而這自然也引起了南京朝廷內部互相攻訐挖苦,彈劾鬥爭的開始,五王戰爭,目前來說,都屬於菜雞互啄階段,而這些士紳本來的意思,自然是從中選擇,更能代表我們士紳利益的傀儡啦。

本來黃道周也是個沽名釣譽鑽營小人,本想這個時候跳出來表一下決心,其實壓根沒想過要擔當什麼重任的,只是痛斥當局的大佬不能振作起來,扶保明君,匡扶社稷。

東林黨、復社一系的人四處煽風點火,大造輿論,正在於東林中的一些骨幹分子視“門戶”、“聲氣”重於國家、社稷,在這些人看來,哪一藩繼統的事情,要高於國家大事,因此一遇風吹草動,不管真相如何,抓住“把柄”大做文章,擁立自己相中的皇帝才是根本。

後世的人們由於讀書不多,容易洗腦,常常以為東林黨人都是骨鯁正直之人,其實它是一個很複雜的團體,其中光明磊落者有之,但在早期就已經死的差不多了,但混跡其間追逐名利的人也不少,東林黨人往往以“道德完人”自居,實際上是自封正人君子,為獨攬朝政制造輿論。他們的抗爭並非為了國家利益,而是黨羽的利益,他們反對一件事情,並不管事情本身是非曲直,而是他們的政敵贊同這件事情。他們當中的骨幹分子為奪取權力往往採取陰謀手段,熱衷於爭吵是非,並且對國家毫無建設性的貢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是他選的時候太不對,剛好錢謙益剛剛活動回了南京,他跳出來的這個時機就正好讓他坐了這個蘿蔔,一聽說要他重振大明軍威,就順水推舟讓他去總督江南防禦,但是不給錢不給兵,就讓他就地自籌,黃道周頓時嚇了個半死,有心想說他不幹,這會兒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晚明幾十年,忠臣良將早已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最最死硬的腦殘分子,但也不傻啊,這可是妥妥的九死一生。平時他還能推辭,但現在,不得不不情不願的出發,帶著幾十個家丁出了南京城,想辦法招兵買馬,對抗大西軍,半路上他儘可能的磨蹭著,把時間消耗在路上,卻不知道背後,有人在考慮投靠帝都的選項了。

至於大西軍這份告示,自然難不倒這些儒生,當即下命令,令人在南京城以及各地,追查張貼告示之人,將其逮問,同時找來一群文人,寫一份告書,也以告示的形式到處張貼,駁斥大西軍的這份告書,顛倒黑白,將各種屎盆子儘可能的朝大西軍頭上扣,以此來混淆視聽,爭取民心,大西軍乃是賊軍,才是天下禍亂之根本,望天下人莫要輕信大西軍所說,要盡力抵制之。

行軍打仗治國理政,東林黨個頂個不行,做這種事,卻都是一個頂三個的行家裡手,寫出的文章也漂亮的很,洋洋灑灑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的一乾二淨,把大西說成十惡不赦之徒,屠殺百姓云云。

當然了,寫完告示,卻是回了家後,紛紛給張獻忠寫去密信,聲言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大西軍有刀,南明有筆,帝都有刀也有筆,而官軍幹的事情其實和土匪也差不多,老百姓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著的,輿論究竟會倒向哪一邊,只有以後才知道了,反正這是一場不動刀槍的口水戰,靠的是筆墨紙硯,孰是孰非老百姓自己去判斷好了。

當然了,張獻忠此時也是有了驚人的麻煩。

他的部隊人數不少,幾十萬人的大軍,撒在廣袤的大明土地上,就好像胡椒麵一樣,即便是想打,但是有長老會的觀察員在那跟著,還要處處提防著他們,這仗即便是打,也打的不痛快。

而很快被長老會的糖衣炮彈腐化,也是一個很難處理的難題,比起姦淫擄掠窮鬼一般的江南,帝都的好東西那麼多,好好享受才是根本,更何況打大仗對物資後勤的需求很大,他這次順流南下,雖然儘量的攜帶了彈藥,而且在江南解決糧食也很簡單,大西軍從本質上還是一支由前明逃兵為骨幹的舊式軍隊,關鍵就在隨軍攜帶的彈藥上,帝都就是想賣也造不出來啊。

當然了,大西軍與帝都方面的矛盾也開始出現了。

在起碼將百萬人運輸到海外後,沿江能夠蒐羅的人口也差不多了,而張獻忠也開始和帝都發生矛盾了。

矛盾的起始點在銅陵。

銅陵這個地方一聽就知道很有錢有礦,當然了,隨著東林黨出現,不能收稅後,大商人的春天,士紳的春天到來,自然是賺的盆滿缽滿,很是富庶。

大通小縣地方不大,卻是富戶很多,因此也就惹來了覬覦。

他們著實有人在帝都廝混過,本身也都是殺人滅門,聚眾奪礦起家的。

膽子大,行動力也強,關鍵是他們的財產是礦山,來的本身就不乾淨。

於是就有人扯了大旗,居然玩了掛旗投靠的把戲。

自稱帝都長老會下屬的大通縣政府,也算是驚到了周邊州府。

而一隊大西軍的人馬,剛要過來打秋風,見到這種情況,全都是一愣。

關鍵,這個事兒,如果告訴長老會,可能還需要研究一下,看看是接納還是不接納,但在大通,就變成了一場出乎意料的守城戰。

大通這地方銅礦多,挖礦的人多,力氣大,手裡有炸藥,可別小瞧這幾樣,張獻忠的人馬太過分散,早已因為擴充太快,腐化太快,而變得戰鬥力一般起來,只不過氣勢洶洶,成了事情,其實一戳就破。

在大通損失了過千人後,敗退的人馬去張獻忠那告狀,而張獻忠自然找來那幾個賣萬艾可賣的樂不思蜀的聯絡員過來罵街,已經有隱隱約約想殺人的意思。

目前長老會還是很喜歡現在的狀態的。

張獻忠這樣極品的白手套,簡直千金難得,有他出手,江南士紳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也為未來中華民族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他在,多少地方的人不得不搭乘著長老會準備好的海船離開中國本土,去澳大利亞,美洲移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