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該往哪裡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1886年劉向陽穿越到這個時代變為劉芾以後,他在臺灣經營了整整20年,把一個本應該被日本人佔領,基本沒有什麼工業的小島,建設成了一個能建造大型水面艦船、能自行建造遠航潛艇和各種輕重武器、能夠自行煉製各種油料、能夠量產從摩托車到裝甲車拖拉機、能夠採購原料自行合成有機農藥和化肥、能夠加工各種輕工業產品和日用品、能夠糧食自給自足加出口、能夠大面積種植甘蔗和樟腦並加工成成品出售的獨立的強國。

1906年的臺灣人口達到了近400萬,在1902年進行的臺灣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臺北市以33萬常住人口位居臺灣第一大城市,而基隆、刺桐都差不多有25萬常住人口排在次席,淡水、新竹、臺中排在第三位,人口數量接近20萬。而人口比例中,早期來臺的福建客家人佔了最大的比例,大概有41%,臺灣的原住民比列為14%,另有36%的大陸移民,包括後期跟隨劉銘傳來臺的淮軍及其家屬和這些年來不斷從大陸吸收的流民;剩下的9%人口則是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移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1905年臺灣的經濟總產值達到了190000多萬元,由於臺灣發行的貨幣價值和美元差別不大,大約相等於19億美元,當年美國的經濟總產值為280億美元左右,是臺灣的14倍,而美國的的人口為8300萬人左右,是臺灣的21倍,美國土地大概為962萬平方公裡,臺灣面積大約是3.6萬平方公裡,是臺灣的267倍,所以臺灣在人均GDP上,已經超過了當時美國343元,達到了475元。當然了,臺灣的GDP中,有一部分是劉芾私人資金的作用。

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季風性氣候的海島,臺灣的氣候對於種植業很有幫助,但是由於臺灣中部從北到南都貫穿著山地,只有四周靠海的平原可以耕種,所以臺灣的可耕地並不充裕。到1905年,臺灣的可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60萬甲,這裡的甲是福建當地的丈量單位,一甲約等於十畝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有40萬公頃耕地。其中35%為水稻,20%為玉米,40%為甘蔗等經濟作物,年產糧食200萬噸,砂糖產量20萬噸,樟腦和樟腦油的產量也達到了0.8萬噸,基本佔世界年樟腦總量的70%。

1906年臺灣的常備武裝力量達到了10萬人左右,其中陸軍5.5萬人,轄4個師;海軍4萬人,分駐4個海軍基地;空軍5000人左右,目前只有淡水的空軍基地。陸軍基本全部裝備了AK-03式半自動步槍,這種AK-01的改進型步槍,容彈量還是10發,7.62口徑,更多的使用了衝壓零件,後坐力更小,重量也略微減輕,更適合亞洲人體格。由AK系列步槍發展而來的TK-03型輕機槍也全部裝備到了陸軍的每個班,達到了一個班兩挺,這種輕機槍和步槍使用同一種7.62毫米的子彈。剩下的就是DK-03型重機槍了,這種重機槍採用了12MM口徑子彈,可以發射穿甲、照明、全裝藥威力的12MM子彈,在800米的距離上,還可以穿透5MM厚的均質鋼板。

除了輕武器,臺灣陸軍還裝備了60MM和80MM迫擊炮,經過這些年對*的研發和對*的密封環的改進,這兩種迫擊炮的射程分別達到了3000米和4000米,質量也控制在了50公斤以內,裝備在臺灣陸軍的排一級單位。自75MM野戰炮裝備陸軍並得到好評以後,機械所又先後研發了88MM和105MM的加農*炮,這種炮的炮管比較長,在使用全裝藥炮彈進行平射時,和加農炮的彈道相似,可以完成加農炮直射的大部分任務;而使用減裝藥大角度射擊時,又可以達到*炮曲射的效果。不過由於這兩種炮都比較重,全重達到2—5噸,只能用卡車牽引,所以只裝備到了旅一級單位,作為一種壓制性武器集中使用。另外,陸軍還裝備了改進型的步兵*,這種全重2公斤,使用玻璃珠作為殺傷碎片,有效殺傷範圍可以達到20米,最遠殺傷距離超過了150米。除了這些槍械和火炮,陸軍最厲害的裝備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也是臺灣獨有的裝甲車,到1906年臺灣陸軍擴軍開始,山鼠和獾式裝甲車已經裝備了300多輛,由於在第一次臺灣保衛戰中表現出色,陸軍又向機械廠*了500輛,準備加大裝甲車的裝備密度。

陸軍的裝備雖然多且雜,但是並不是最燒錢的,臺灣軍費的大頭被臺灣海軍給消耗掉了。由於是海島,所以臺灣海軍天生就註定要成為包圍臺灣的主力,除去逐步換裝的近百艘鯊魚級和金槍魚級潛艇以外,十多年來換下來的大黃魚級潛艇,也還有50多艘,大多是在近海執行巡邏或者交付給潛艇部隊的後備役部隊,作為訓練使用。除了潛艇,臺灣海軍還擁有幾十艘海燕級*快艇和5艘基隆級驅逐艦,再加上計劃建造的幾艘重巡和驅逐艦,臺灣海軍將由原來的純防御型海軍向防禦進攻型轉變。

出去陸軍和海軍,臺灣還比其他國家多了一支兵種,那就是新成立的臺灣空軍,雖然現在只有幾千人,且機場就一座,但是在未來的幾年內,臺灣空軍就將變成一個大兵種,機場也將遍布整個臺灣島,這些都和劉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而從賣假藥開始,到與大衛合資建立冰箱廠,再到派遣施耐德去美國鑽探石油並開辦石油公司,劉芾從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變成了一位年近40的中年大叔。看著臺灣日新月異的向前發展,而且擺脫了被日本人佔領的命運,並終於逐漸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劉芾心裡雖然有些驕傲、有些滿足,但是更多的還是對前途的迷茫和忐忑。

在劉芾的心中,由於瞭解了以後上百年的國際變化,所以對臺灣這個彈丸之地並不看好,主要是臺灣島的面積太小,而且物產並不豐富,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臺灣很可能被敵人封鎖住,那麼大部分物資都要依賴海運的臺灣將不能持久作戰,而且臺灣的北邊,橫亙著一個龐大的陸地和國家,按照劉芾的瞭解,幾十年後,臺灣將會被美國當成封鎖這個新國家的一個重要基地,所以如果永久待在臺灣島上,前途並不太光明。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各國都將迎來一次從新洗牌的機會,劉芾的計劃,就是利用這兩次大洗牌,來為自己和這些國人尋找一個更光明的出路。(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