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而作為美國參院的金融委員會主席和摩根家族的代言人,納爾遜.奧爾德裡奇參議員和阿爾伯特.貝佛裡奇參議員的參觀重點和陸軍部長先生就有一些區別,作為經濟和銀行業的專業人士,這兩位參議員雖然很吃驚臺灣的武裝力量,但是也僅僅是吃驚而已,他們的內心中,錢,永遠比機槍大炮更動人也更具說服力。

對於基隆的龐大工業基地,兩位參議員都沒有表示出太大的熱情,在美國,這樣規模的工業城市,沒10個,也有5個,只比臺灣大,不會比臺灣的小。而對於臺灣銀行和臺灣的各種特色產品,兩位參議員都表示出了更高的興趣,不過,礙於大衛的面子問題,兩位參議員在參觀臺灣銀行的時候,並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探討,因為現在臺灣銀行的行長,就是大衛的妻子海倫娜。在大衛給大家做介紹的時候,這三位美國客人明顯被大衛的妻子就是臺灣銀行的行長這個突發情況搞蒙了,而後,他們又不約而同的發出會心的微笑,估計是他們以前也對大衛和臺灣的熟悉程度感到懷疑,現在大衛妻子的出現,正好接觸了他們的疑慮,估計他們大概會想:原來臺灣的背後一直有大衛的妻子,這位德國富商的女兒的支援,怪不得大衛有事沒事的就幫助臺灣這個非法政府,從世界各地弄資源,現在明白了!

出於尊敬,不好對臺灣銀行多關注,那麼對於臺灣特產的蔗糖和樟腦油,這兩位參議員就非常感興趣了,不僅參觀了位於臺北淡水附近的一座小型樟腦加工廠,還就臺灣蔗糖和樟腦油的年產量和加工量仔細的詢問了陪同的外交部和內務部人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此之外,這兩位參議員在無意中,發現了當地農民在使用幾種新式的機械耕種,而且在耕種過後,還要向田地裡噴灑一些藥水,於是,曾經在美國老家裡耕作過農場的阿爾伯特議員,就興致勃勃的登上了拖拉機,並開著這架輪式拖拉機拖著插秧機來回耕作了兩圈,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駕駛室。

除了拖拉機,那種噴灑的藥水議員也很感興趣,在得到了劉芾的首肯後,陪同而來的內務部官員才告訴參議員,這種是臺灣化工研製出來的有機農藥和除草劑,是幫助田地殺蟲和除滅雜草的。並在其後的追問中,大概告訴了美國客人,臺灣水稻的產量,每畝大概有250公斤,而玉米的畝產則可以達到350公斤,由於水稻在臺灣一年可以成熟3次,而玉米大多是一年一熟,不過這兩年,有些地方正在嘗試一年種兩季玉米。

聽到臺灣水稻的畝產兩位參議員並沒有多大觸動,因為歐美國家一般以小麥為主食,很少種植水稻這種農作物。而聽到玉米畝產能夠達到350公斤,兩位美國客人都極為驚訝,在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佔了非常大,超過了小麥的種植面積,因為玉米這種作物,抗旱、抗蟲能力都比較出色,而且作為一種糧食,不僅可以人食用,還可以喂牲畜、生產澱粉、釀酒等,如果能把畝產提高一些,那麼全美國的總產量就會提高很多。

各自帶著心中所屬,三位美國代表沒有繞圈子,而是很直接的說明了臺灣現在的處境: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承認臺灣,也沒有一個國家和臺灣建交,現在歐洲各國正在協商如果對待臺灣,美國政府認為,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不大,而經濟制裁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臺灣被制裁,那麼列強就會發動他們的所有殖民地斷絕和臺灣的經濟往來,美國人也不太可能獨自和臺灣交易,所以,臺灣將面臨著沒有原料來源的困境。

出於對雙方有利的原則,美國政府願意和臺灣和談,也願意承認臺灣的合法地位,還可以由美國政府出面,邀請歐洲列強和臺灣坐在一起談,但是,臺灣打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換取美國政府的支援?

聽完了三位美國政要的表述,劉芾也無話可說,美國人說的很客觀,也很公平,國家和國家之間,需要利益來交換,而臺灣可以用來交換的籌碼並不是很多。當然了,臺灣也可以選擇六親不認,自己在亞洲打出一個天地來,不過那樣將是一條漫長和艱苦的道路,不到萬不得已,劉芾不打算選擇哪條道路。

既然美國人打算和臺灣做交易,那麼劉芾打算先聽聽對方的要價。美國人的報價雖然不能算公平,但是卻出乎劉芾的預料,基本算是合理。美國人首先提出,臺灣要和美國簽訂合作協議,並且出兵幫助美國人維護在菲律賓的利益,具體出兵數量,可以再做商量;其次,步槍、機槍、火炮和大型軍艦的發動機技術,臺灣要和美國合作,幫助美國研製和製造這些裝備,當然了,也不是無償的,美國人會以合作和訂單的模式,正常購買臺灣的技術裝備和服務;另外,農藥、農用機械、汽車這些東西也將作為兩國的合作項目,優先於美國合作,但是政府不干涉這些專案,可以由民間公司按照商業模式來操作這些專案;最後,就是對美國開放臺灣的市場,並允許美國商人在臺灣開辦公司、學校、銀行、礦山、農場等,並且雙方的稅率降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程度,具體數字還要雙方專業人員協商。

本來美國人還打算索要臺灣潛艇和*的技術,或者從臺灣購買這些裝備,不過由於大衛提前和他們做了通報,美國人覺得也合理,畢竟臺灣是個島國,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身,就指望著潛艇和*,如果連這兩樣也交給了外人,那臺灣不如現在就投降算了,還談啥啊。

而美國對臺灣答應這些條件的回報,首先是率先承認臺灣政府的合法性,並且雙方可以互設領事館,其次就是由美國出面,主持歐洲各國和臺灣和談,並且在和談中,保護臺灣的利益,爭取讓臺灣被歐洲列強承認。

由於美國人提出的要求劉芾覺得還可以接受,而且美國人給的回報,也正是劉芾需要的,所以劉芾提出暫停會談,美國提出的條件將交給臺灣政府商議。三位參議員表示能理解劉芾的用心,並建議七天後繼續會談,也就是說,給劉芾七天時間,回去和自己的政府班子商量。

劉芾拿著美國人提出的條件,召開了臺灣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一次政府會議,向與會的人宣講了現在臺灣的優勢和劣勢,再把美國人的條件也拿出來,由大家自由討論,自後再由劉芾拿主意,到底是籤不籤這個合約。

臺灣的這些政府部門裡,有歐洲裔的技術管理人才,也有美國裔的商人經理,還有當初留在臺灣的清政府舊吏、本地的臺灣少數民族和這些年裡臺灣自己學校中培養出來的人才,這些人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也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對於臺灣的前途,都沒有太多的想法,如今的臺灣已經一躍成為了亞洲的強國,雖然並不為其他國家承認,但是實力這個東西,不是你想看不見就能消減的。而且臺灣內部這些年來,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在農業中由於化肥、農藥、農業機械、水利工程的大規模投入而年年高產,而且工業和商業也都突飛猛進,臺灣島上這上百萬人民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已經脫離了吃不飽穿不暖還惹不起的狀態,不僅能夠吃飽,還能夠吃好,不僅能夠穿暖,而且還能穿美,不僅不再惹不起洋人,還能追著洋人打,先進在亞洲,已經沒人願意去惹臺灣這個對手。

不過由於一直比較封閉,除了一些和臺灣有生意往來的商船還不時的來臺灣運貨,基本上臺灣人很少有離開臺灣去各國做生意的,不是他們不願意出去,而是不管去哪裡,一說臺灣人,很多生意就沒法做了,因為各地政府都不承認臺灣政權。

現在有機會可以讓世界承認自己,大多數與會的人員都持贊同的態度,在不多的反對意見中,絕大多數是軍方或者內務部門,他們擔心這麼多先進裝備被外國人學去,會不會讓他們反過來用臺灣的武器來打臺灣。

最後,劉芾綜合了大家的意見,終於決定:原則上答應美國人的要求,細節上再談。

1906年7月18日,劉芾代表臺灣政府,正式和美國代表簽訂了一份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將由三位美國參議員帶回美國,向美國總統提出申請,正式由臺灣和美國派出談判代表,按照這份備忘錄的框架,詳細商談出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合約,再由臺灣政府和美國國會透過,最後雙方總統籤子,再正式生效。

簽完這份備忘錄,這三位美國參議員的使命算是大功告成了,這三位參議員只在臺灣又多停留了一日,由劉芾在總統府中宴請了他們,就在宴會的第二天,乘坐臺灣的亞洲級重巡“亞洲號”,返回了美國。

本來這幾位參議員是打算乘坐海倫娜航運的貨船返回美國的,不過塔夫脫部長在簽訂完備忘錄後,臨時向劉芾表示,如果臺灣能派遣這艘代表臺灣工業造船能力的軍艦去訪問美國海軍,向美國各界展示臺灣的實力,那樣這份備忘錄就可以在美國軍界和熱衷於海軍的羅斯福總統哪裡增加不少分量。

劉芾聽到還有這種作用,立刻同意了塔夫脫部長的要求,並且還派遣了一艘基隆級驅逐艦和一艘後勤艦組成了一支小艦隊,前往美國西海岸進行友好訪問。當然了,這種訪問不是單方想去就去的,這之前,塔夫脫部長肯定得到了美國國內的批准,才做出了這個邀請。

忙了半個多月,臺灣的對外交往,終於可以邁出一步了,雖然具體細節還需要兩國政府再行商談,但是基本的框架已經搭建完畢,剩下的就是對等的兩國各部門裡的專業人員,去談判桌上分毫計較了,大的方向不會出現變化。

本來在這之前,劉芾還打算去琉球練練臺灣的陸軍,順便把琉球給佔了,免得日本人利用這個群島,時刻威脅著臺灣。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計劃需要變一變了,總不能這邊和美國甚至歐洲列強和談,那邊就開始拿日本人的群島開啟吧,這等於是明著抽歐美各國的耳光,太傷人了也太得罪人了。

雖然不能拿琉球練兵了,但是按照美國人的提議,臺灣將派遣一定數量的陸軍和海軍,去幫助美國人維護菲律賓群島的統治,看來美國人讓菲律賓人民的獨立鬥爭弄的有點受不了了,正好,去菲律賓練兵也一樣,只要不是自己國人或者民族的人,劉芾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殺誰都是殺,練兵嘛,總要見血才算練兵,而見外國人的血,是最划算的了。

1906年9月,大衛從美國再次發來電報,美國總統批准了這份備忘錄,考慮到臺灣的處境,頭一次正式談胖將在臺灣舉行,美國的代表團將於5天后搭乘回程的臺灣訪美艦隊,一同來到臺灣,和臺灣政府就臺美關係做詳細的商談。

這次談判一直持續了2個多月,臺灣政府代表團還赴美進行了回訪暨談判,終於在1906年底達成了共識,雙方代表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市市政廳裡簽訂了臺灣和美國的第一份正式合約,合約中規定,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為合法政府,並相互設立領事館,臺美兩國雙反互為有條件最惠國待遇,並於在軍事、經濟、農業等領域的合作中,相互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條約的最後一條標明,臺灣需要在1年中派遣不少於5000名陸軍部隊,進入菲律賓群島,幫助美國陸軍和海軍維護當地的文明和平,而這5000名臺灣陸軍將由臺灣軍方指揮作戰,並不隸屬於美國陸軍,其後勤於補給也將由臺灣負責,雙方軍隊的合作關係將直接由美國陸軍部和臺灣陸軍部直接協調。也就是說,臺灣陸軍將會被分配一個維護區域,除了臺灣陸軍部和美國陸軍部協商好的一些聯合作戰專案,其餘的時間,臺灣陸軍並不由美國駐菲律賓的陸軍指揮,可以自行決定在這個區域內的行動。

這份合約由於是在美國舊金山市簽署的,就被稱為《臺美舊金山協議》,這是臺灣走上國際舞臺的第一步,也是對外建交的第一步。(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