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刀牌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村裡人傳說:周家小少爺周延貴是被井裡的女鬼收去當娃了,這件事傳的有鼻子有眼。

周家屯莊院落裡有兩口井,一口供人吃水,一口飲牲口。許多年以前,周家老爺有個小姨太太投了井,這事兒周家老輩人都知道:也不是啥秘密。據說那小姨太太是個戲子,是老爺花大價錢從古城子買來的絕色美人,到底怎麼個美法沒人說得清,只傳說貌若天仙,絕色美豔,周家老爺的一群妻妾沒法跟她相比。自從那戲子進了周家屯莊,夜夜與老爺睡覺卻沒生下一男半女。一人得寵就犯了眾怒,周家一群太太都嫉恨她,大太太糾合幾個姨太太一起擠兌她作踐她,還喋她的閒話,說她跟一個男戲子有私情,啥時候啥時候還私自幽會了,說的有名有姓,眾口一詞。老爺動怒了,審問了小姨太太,小姨太太氣不過就投了井。從此,這口水井就改做飲牲口了,而那口飲牲口的井變成了人吃水的井。從此以後周家大院卻不再安生了,每到夜半三更,那井裡就傳出一個女子唱戲的聲音,唱詞悲惋悽切,聲音淒涼悲切,令人毛骨悚然,周家屯莊一大院子主人僕人老老少少幾十口人都不敢入睡。周家請了道士做法和尚唸經巫師驅邪神漢捉鬼,均沒壓住那股妖氣。老爺一怒之下命人將井填掉消除災禍,正當下人們要填井時,周老爺突然想起祖上留下的一句話立馬停住了。

據族譜記載,建屯莊之時先祖老爺請風水先生踏勘過,確定了院落佈局、屋舍朝向等,這兩口井的位置也是風水先生定下的,一口在前院,一口在後院,這兩口井開挖以來,一年四季水量豐沛,味道甘甜。風水先生說:“山旺人丁水旺財。井水活,財氣旺。若是井枯了,就舉族遷往他處生息繁衍。”從那時起祖上就定下規矩:周家後人要愛惜這兩口井,不得汙染,不得填埋,逢年過節要在轆轤上貼福字敬神,在井臺上敬香禱告祈求平安……

這天夜裡,老爺夢到一白衣道人,一身青白道袍,白髮白鬚,鶴髮童顏,輕飄飄地走過來,輕輕甩了一下雪白的佛塵道:“這可是一眼好泉水,填埋了豈不可惜!在井中置一鎮物將那妖孽陰魂壓住便可,為何要自毀風水運勢……”老爺說:“何種鎮物?還請指教!”白衣道人說:“一座青黑石塔。”

老爺醒來,覺得自己昨夜確實見到了一位仙道:他回憶著那些場景,白衣道人的話歷歷在目,他立即著人到大東溝採了一塊青黑石料,按照高人的指點請石匠打了一座石塔,又請老君廟的道士做了一場水陸道場,將鎮物置入井中,周家屯莊從此安寧。

然而,此事過去時間太久,就連周家人幾乎也忘了,只知井中有一鎮物,具體是啥已說不清楚了。

村裡人的傳言讓周家人也疑惑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同桂雲聽到兩個老姨太太在屋裡說村裡人議論之事,一個說那井中有鎮物不會鬧鬼。另一個問是啥鎮物?說是一座黑石塔……

同桂雲大吃一驚,周家屯莊果然有座黑塔,看來紅麻子所言不虛。周家井中有一鎮物的傳聞她也聽說過,卻並不知道這鎮物就是黑塔。此時,她心裡豁然亮了,很快又心生疑問,那傳聞說那黑塔是為周家驅邪消災的,並非是壓著自家的,可它為啥又壓著自家運勢呢?難道是那女鬼在作怪?此時,她又不知道咋辦了。下入井中毀掉黑塔是不可能的,她不會水也做不到。那該咋辦?

後來幾日,金巧巧每日睡覺惡夢不斷,總是聽到那水井裡悽慘的哭喊聲呼救聲。她已心力憔悴實在受不了了,就要周慶福找人把那井填掉。周慶福要下人填井,這事一鬧就大了,周氏族人不滿,老族長週五爺搬出家譜祖訓。豆花周慶福金巧巧皆不願意,以為那井有邪氣,必須填掉。殷素素聽說紅麻子懂得風水陰陽,就請了他來。

紅麻子第一次踏進周家屯莊,非常感慨。之前他從外面看過,周家屯莊大院坐北朝南,大門不在院落南牆的正中,而是特意偏向東面,接近東南角的位置上,風水上稱之為“搶陽”,他當時就感嘆那位看風水的先生眼力高深。

走進大院,一條南北通道分佈著幾個院落,道邊有三棵高大的槐樹,古樸而蒼勁,旁邊還有幾棵柳樹,綠蔭婆娑。東面是一個建築規模宏大的院落,一排整整齊齊的拔廊房,朱漆廊柱,青石柱基,屋簷用青磚灰瓦裝飾,窗戶刻有精巧的窗花,門口是三層臺階,門廊之上有一青底金邊的豎匾刻著兩個遒勁有力地大字“古風”,屋裡擺放的均是紫檀傢俱。北面的院落與東面院落形式結構大致相近,也是整整齊齊的拔廊房,規格稍微低一些,雕樑窗花也簡潔一些,門口二層臺階。

紅麻子發現案几上的財神擺放倒也可以,可門廊上的福祿壽三星方位與風水有些不合。經詢問才知道是許多年前發生一場大火燒燬了原建築,這是後面建的。紅麻子心想,運勢已經形成也不可更改。隨後又看了北面院落、西面平房,以及牛棚馬圈倉庫燒坊等,均未發現其他特別的問題。

紅麻子走了一圈驚奇地發現,周家屯莊的院落水道佈局特別,所有大樹周圍都有樹坑,由低窪渠溝相連,各院落都有一個低窪渠道:與後院的菜地花池連通,春夏的雨水很快順著渠溝水道排入後院菜地。他登上高牆沿牆走了一圈,走到西南拐角時,他被眼前的圖景驚呆了,這院落居然暗藏一幅太極圖,前後院落沿著南北通道分佈,兩口井恰好處在雙魚的眼睛部位。他非常驚歎,沒有想到許多年前域外竟有如此高深的堪輿高人。而另一個問題又困擾著他,周家院落風水極佳,本應高門出貴子,可為什麼幾世單傳呢?他見過周慶福,平平常常之人,長相沒啥特殊之處。倒是他的女人金巧巧,左眼眉側有一塊黑亮的字,非常妖嬈。紅麻子心裡自語道:眉側有字,此女好淫,不得善果。周如海臥病在炕上他始終沒有見上面,他上房的福祿壽三星擺放影響財運,而影響周家香火的又是什麼呢?紅麻子一時沒想出來。

對於填井之事,紅麻子也不贊成。紅麻子說:“《黃帝宅經》雲,宅以泉水為血脈。”對太極圖之事,紅麻子只字未提,他只是建議周家可以讓少奶奶身子好些了回孃家多呆些日子,換個環境,調節一下心情,或許就好了。

填井之事就此打住,周慶福豆花金巧巧也不再鬧騰。

這一年同桂雲家也很不幸,秋收之後太奶奶去世了。

太奶奶是初秋病倒的。太奶奶病重時桂雲在身邊伺候了幾日,太奶奶臨終前告訴她一個驚天秘密。太奶奶說:“桂雲啊,祖上一直流傳著這麼個說法,我們這支同氏是關公爺的後……”

據說當年曹魏大軍攻入蜀地,龐會盡殺關羽之後為其父報仇。關羽三子關索與其妻鮑三娘戰死霞萌關。然而,關索還有個侍妾王氏身懷有孕,龐會包圍關府時王氏恰好不在府上。王氏為躲避仇殺逃回孃家,後來生下一子,王氏名叫王同兒,她既不能讓孩子姓王,更不能讓孩子姓關,就給孩子取名同繼宗,延續關氏血脈。同繼宗長大後,母親王同兒製作一塊刀狀牌位,刀尖上刻一個“公”字,下面刻一個“索”字,再下面刻一個“同”字,她要同繼宗把這塊刀牌位一代一代傳下去,後代之人只要見到持刀牌位的就是索公爺的後……

許多年以後,同氏族人到山西解州關氏祖祠認祖歸宗,解州關氏族人認為證據不足,沒有確認。但同氏族人始終不忘祖訓,繼續傳承刀牌位,延續先祖血脈。明朝初年,同氏祖上跟隨徐達將軍徵西立有軍功,在涼州定居,幾十年後成為望族,幾代人出了許多人物到山西、陝西、河南、四川等地做文官武將。同治之亂後,村莊毀於戰火,同氏家族受到重創,死了許多人。庚子事變後,同氏族人有個軍官在一次平叛時誤殺了當地義和拳的一個壇主。這個壇主姓關,是當地豪族,他有三個兒子一個義子,個個武藝高強,人稱“關家五虎”。你殺了人家大老虎那還了得,關氏舉族尋仇,同氏遭到滅頂之災。同家老頭老太太帶著年幼的孫子逃難,他們跟隨流民逃到新疆,在鎮西一家客棧住下,幫著給人家洗衣服謀生。

幾年以後孫子長大了,客棧老闆把他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好景不長,光緒末年哈密等地鬧起民亂,客棧的生意受到了衝擊。為了生計,同家爺爺孫子跟隨客棧老闆去跑生意,不想在哈密遇上了黑喇嘛的一股子土匪。黑喇嘛是絲綢古道上的殺人魔王,客棧老闆被殺,貨物被搶,爺爺為保護孫子也受了重傷,死在逃回來的路上。爺爺臨死前交代,要孫子繼續向西逃命,因為他殺了許多土匪,怕土匪報復。另外,內地關氏也在尋仇,他怕萬一遇上又是同族相殘……

祖孫三人租了一輛牛車沿著古道一路西行,出鎮西,過色皮口、一碗泉子、大石頭、白楊河、木壘河,最後就來到東城。他們到東城口的時候天降大雨,見路旁有一座關公廟,祖孫三人進去避雨。這座關公廟破敗不堪,關公泥塑像顏色早已脫落,而關公爺依然威風凜凜地坐在那裡,任憑天陰下雨世道炎涼,他巋然獨坐,傲視世界。奶奶心裡感慨,帶領孫子孫媳向關公爺行禮祈禱。

雨停住後,奶奶見此處都是飯館客棧的商戶,一打聽,說南面就是東城,可以開墾種地,祖孫三人隨到了東城。見這裡人口不多,都是莊戶人家,說的是涼州話,吃的麵食,睡的土炕,燒的火塘,敬的廟堂,吃喝用具也和涼州一樣,風俗習慣也跟那邊一樣,就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

桂雲記得太奶奶之前跟她說起過她媽葉禾的事情。

那時候他們一家寄居在客棧,葉禾的爹媽都是善良之人,看著同大個子一天天長成大小夥子,高高大大結結實實,心裡喜歡。再說他還救過葉禾,懲治過想欺負她的惡少,葉禾很喜歡他,也就有了後來的姻緣。葉禾她爹在哈密遭遇黑喇嘛土匪襲擊去世後,葉禾她媽就做主讓葉禾和同大個子成了親。葉禾媽媽跟太奶奶說:“丫頭大了是人家的人,看著大個子人很踏實,我就把葉禾交給你們了,你們帶著她往西逃吧,木壘河一帶正在招農戶屯墾,那邊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可以養活日子……”葉禾媽獨自帶著小娃子回了孃家。

太奶奶曾懷疑葉禾的親生母親是滿族或者蒙古族,或者她父親是滿族或者蒙古族,不過她沒好問人家這些隱私。後來她從葉禾的繡活中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她沒跟任何人說起,包括桂雲。太奶奶記得葉禾媽曾跟她說起過葉禾的身世。葉禾父親最早在鎮西府做官,她在他們家裡做侍女。後來葉禾父親調任迪化城做官,她也就跟了去。她說葉禾父母都是好人,夫妻兩非常恩愛。同治之亂後,迪化城被攻破,葉禾父親自知無法逃脫,就讓夫人帶著小女先走,葉禾當時只有三歲多點。夫人不忍心離開丈夫,就讓她帶著年幼的葉禾逃命,臨行送了她一些首飾細軟,葉禾媽說:“若一年後沒去找你,你就把葉禾當自己女兒撫養長大。”還叮囑她不要給孩子裹腳。她僱了輛馬車一路顛簸跑了十多天才回到巴里坤。一年過去了,不見葉禾父母來找,兩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一直沒有葉禾父母的訊息。她就帶著葉禾嫁了人,把她當作自己的親閨女。後來為了生計,她就用葉禾媽媽留的銀兩租下了這家客棧,她還想著啥時候能夠見到葉禾父母。她男人就是客棧老闆,他對葉禾也很好,拿她當親生女兒一樣。

同桂雲記得九妹出生那年,有一天太奶奶跟她大說:“孫兒呀,我昨個夜裡夢見你爺了,他瞅著我半天不吭聲,後來他說想家啦。”她大說:“尤家的車馬到那邊跑貨,正要找人押貨呢,我就跟著跑一趟,順便把爺的骨灰帶回來。”太奶奶說:“要是能行你就回趟口裡,把你爺埋進祖墳,好讓他安心,也順便祭祭祖,記得,路上可要小心。”她大答應了。

當年爺爺死後同大個子草草安葬在巴里坤路旁的一棵大樹下。一晃就是十年,他再次來到巴里坤已是物是人非,許多地方都變得不認得了,好不容易才找到那棵大樹。他給爺爺磕了頭燒了紙,禱告說:“爺爺,孫兒這就把你送回老家祖墳。”他挖開墳頭把爺爺的骨頭一個一個撿出來,放在一堆木柴上燒成灰,再把骨灰收集起來裝進黑罐子裡,把墳坑掩埋好,磕了頭就離開了

同大個子還沒走出巴里坤就聽說黑喇嘛已經切斷了絲路交通。當地人說:民國八年黑喇嘛佔據了黑戈壁,這片戈壁灘橫跨新疆甘肅兩省疆界,是絲路交通的必經之地。黑喇嘛又在馬鬃山上修築了堅固的堡壘,人稱丹檳喇嘛城堡,嘯聚幾百名匪徒切斷古道:這傢伙專門打劫過路客商,卻不殺蒙古人。這群匪徒埋伏在茫茫無際的黑戈壁上,一個個窮兇極惡,都是吃人肉喝人血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官民聞之色變。黑喇嘛的野心越來越大,他不斷擴充人馬想佔據哈密和巴里坤稱王稱霸。楊督軍早已經發現他的意圖,在黑喇嘛城堡對面山上修建了堅固的防線,佈防軍隊對峙,戰爭觸及即發。局勢非常緊張,商旅車馬都不敢過去,同大個子只好帶著爺爺的骨灰回到東城。奶奶不同意把爺爺的骨灰放到寄故屍廟,就先放在她屋裡的櫃子裡……

聽了太奶奶的講述,同桂雲非常震驚,沒想到自家竟是關公爺的後人,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啊!心裡確實有一種驚喜和興奮。同時,她也感到非常傷感,想著自己家族悲慘的命運和眼前的困窘,她心裡非常的不安、不平。後來,想到自己身上流淌著英雄的血脈,她自豪起來。以前她就對關公非常感興趣,每次聽楊大爺說書都非常興奮,她清楚地記著了有關關公爺的故事和細節,這時,《關公打刀》的故事場景再次浮現:

傳說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之日,三兄弟焚香磕頭,喝下血酒,義結金蘭,共舉大事。誓曰:不可同年同月生,但可同年同月死。

當日得鑌鐵千斤,劉備打一對雌雄雙股劍,張飛打一把丈八蛇矛,唯有關羽沒看上一件趁手的兵器。這下難壞了鐵匠,這位鐵匠長得虎背熊腰,綽號姜鐵錘,以打造兵刃聞名,人稱天下第一鐵匠。姜鐵錘仔細打量了關公大驚失色,莫非他就是師父臨終前說過的那個人。

原來,姜鐵錘的師父是聞名遐邇的鐵匠,一天晚上做夢,有一紅臉大漢要打一把百斤大刀,他打了半天,幾次淬火,均不稱意。雖然是夢,師父卻因為此事鬱郁而疾,臨終前給他做過交代。姜鐵錘不敢怠慢,思忖如何打造。

是夜,師父託夢,說:今夜月圓,可以打刀。姜鐵錘起身打刀,快完工之時,驟然風起,空中一道紫煙,盤旋而過,狀若遊龍。姜鐵錘不由分說:手起刀落,將煙雲砍成兩截,原來是條青蛇。

此時,圓月當空,朗如白日,血祭刀刃,寒光閃閃。

只聽得月下有人高喊一聲:好刀!

姜鐵匠突然醒來,原來是夢遊。不曾想卻在夢中打得一把絕世兵刃,人稱“冷豔鋸”,就是這把“青龍偃月刀”。關羽得了此刀,果然欣喜,此刀厚脊,單面開刃,關羽身高力闊,將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掛、拘、割絕殺八法融會貫通,斬殺無數名將,名冠華夏。青龍偃月刀又稱關刀,就成了關羽的象徵。楊大爺說完一拍手,吟誦起“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詩:

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

楊大爺話題一轉,又說了一段關公乘雪破羌兵:只見雲霧之中,隱隱有一大將,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

關公的威武形象早已深深扎在她心中。沒想到他竟然是自己的先祖。一種莫大的榮耀感之後,她心頭又極度傷感起來,為這個家族的不幸命運,也為眼下的困境,她甚至有一種恥辱感,要是不能振興家族如何對得起先祖。不,一定要振興家族,不能辜負了先祖的英名,否則有什麼臉面說自己是關公的後人。

這時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父親一直也沒跟她說過這些。七歲那年父親就開始教她悄悄練武,每天晚上夜深人靜時開始練習,父親教了她小洪拳。父親說小洪拳是百拳之母,也適合於她練。父親從步法開始教她練習,然後練習手法、腳法,然後進行套路練習。同桂雲練功非常用心非常刻苦,無論幹啥事情都想著悄悄練功,在山坡上放羊時練習並步弓步馬步蹲步虛步,穩固下盤,平常玩的時候練習扳手砍手掠手撩手等手法,晚上衝拳劈拳踢腿勾腳轉身縮身,身體柔韌度靈活些日日增強。後來練習六合拳,父親說此拳是民族英雄岳飛所創,桂雲心中感慨,刻苦練功,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英雄。

幾年之後,她的身手矯健敏捷,閃展騰挪,機智靈活。父親又教了她青龍刀法,父親說這是關公爺的刀法。桂雲當時疑惑,戲裡的關公爺手持長把的青龍偃月刀,這把短刀怎麼能是關公爺的刀呢?父親知道她有疑問,就說:“這是祖傳的,是真的。”桂雲見父親說的真切,也就沒有再追問。

可是,父親為啥沒告訴她自家身世之事呢?桂雲一時沒想明白,她真想去問問父親。可轉念一想,既然太奶奶已經說了,也就沒必要再去問父親了,畢竟自己只是個丫頭。後來她眼前一亮,或許父親心中也有一種恥辱感,因為家裡一直沒下生兒娃子。想到這裡,她也算明白了父親的苦衷,後來她也沒有再去問父親。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她心裡一直在想。

太奶奶的喪事辦得很是風光,也是同大個子和葉禾的人望。按照習俗,村裡給老年人送葬獻花盤都是死者的女兒女婿,或者晚輩的之女外甥女之類的直系親屬或者近親表親的事情,外人只送禮單禮帳燒紙等禮行。同家在東城孤零零的沒啥親戚,正日子那天給同奶奶送花盤的人排了一長隊,曾經得到葉禾恩惠的年輕媳婦們一個個用白芨芨筐盛著雪白的大蒸餅花盤,紅花綠葉、蝴蝶綵鳳、牛羊蛇兔、十二生肖,要有盡有。她們大都跟葉禾學過繡活,有的已嫁到鄰村,當姑娘時跟葉禾學過繡活,出家的時候葉禾還送了她們一副枕頭套子、一副被單子等等。這些小媳婦們都是賢惠人,一個個從葉禾那裡學會了繡,也學會了做人,她們念著葉禾的好,自然記得同奶奶的好,這是來感恩的。她們將十五個小饅頭在同奶奶壽材前擺上三摞,每個摞上放一個大花盤,磕頭敬香後,隨後就被其他人“搶”了去。這是村裡的講究,凡德高望重的長壽人去世,村裡沒生孩子的或者多災多病的人家就會“搶”花盤,祈求生兒育女多子多福祛病驅邪長壽百歲。將來生了兒女或者病好了要做上花盤來還願,謝恩。

葉禾自然要獻花盤,她不會做,就請陳奶奶指點。葉禾做的花盤,花盤上的花頭松鶴童子,一棵粗壯蒼勁的大松樹立在大花盤中央,周邊七棵小松樹,鬱鬱蔥蔥。左邊一隻渾身雪白烏爪紅頂的仙鶴,右邊是一個虎頭虎腦的童子,白白胖胖,敦實可愛。另外兩個花盤,一個是百鳥朝鳳,一個是十二生肖齊全的福祿壽。葉禾的繡活好,面捏的也好,花盤上的花鳥蟲草走獸人物,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無論色彩,無論手藝,堪稱絕倫。她的花盤被好些人盯上了,一獻上去就被擠擠攘攘哄搶了去,搶花盤的人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彷彿搶到了金銀元寶。葉禾見眾人喜歡,心裡也非常高興,搶的人多就是給老奶奶的祝福,每個搶到的人都要在壽材前磕頭謝恩,將來還要帶上花盤來還願。太奶奶每逢週年,總有人送來還願花盤,也是老人家的福分。

同大個子請了紅麻子來踏勘墓地。紅麻子看了他家開墾荒地西面還有一塊荒地,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那塊地方不錯!”同大個子說:“那塊地是尤家的荒地。”紅麻子對同大個子悄悄說:“大個子,你跟尤家老大商議一下,把那塊荒地換過來,那塊地做墳園風水俱佳!”具體咋個好法,紅麻子也沒仔細說:同大個子也沒細問,他卻非常信服紅麻子的話,趕緊去找尤家老大。

尤家老大聽了同大個子想要那塊荒地做墳地,就問管家,管家罵道:“去他的同大個子,窮瘋了,把祖宗往荒地裡撂,越撂越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尤家老大帶上管家一起來到荒地,見同大個子開墾的荒地收割的麥茬子整齊粗壯,可見莊稼長得好,心想,“既然你喜歡這塊地,就拿你的開墾地換了。”尤老大隨說:“這塊荒地自然不差,開墾了也能打糧食,你家做了墓地,往後給別人開墾也不方便。這樣吧,就便宜換給你,把你東邊的十畝開墾地割給我,這二十多畝荒地全部給了你,既做了墓地,開墾了也一樣種莊稼,一舉兩得。”同大個子自然同意,當即簽下契約文書,紅麻子做了中間人,也一同在契約文書上籤了字按了指頭印子,兩家交割清楚。

同大個子按照紅麻子指點的位置打了墓坑,請白木匠打了兩口薄棺材,將爺爺的骨灰陶罐放進一個棺材,把奶奶的遺體放進另一個棺材,按照習俗,在奶奶去世三日後出殯,葬禮樸素卻不失禮儀,村裡許多人家自覺前來參加。見到兩副棺材才知道他爺爺骨灰之事,都說同大個子孝道。同大個子的爺爺奶奶的合葬墓座落在三面環坡中央坡地上,土堆不大,頭枕白塔山,腳蹬北山樑,抬望西河壩,背靠博格達峰,被村裡人傳說是最佳風水寶地。同大個子後來開墾了那片地,種上麥子長得旺勢種上豌豆長得油綠油綠都是好收成,且一年比一年好。尤家老生氣罵管家,你個瞎子,就看不到好地。管家暗自嘀咕,還不是你好貪便宜,荒在那裡的時候誰能看出它會長好莊稼的。

埋葬了太奶奶之後,同桂雲又回到周家屯莊尋找線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