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道州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規模的改革政府的各級機構,影響是很廣的。

這個情況,不管是什麼時代,都是適用的。

“陛下,如果真的要實現這樣子的層級管理的話,那麼需要的官員數量就非常龐大了。

現在的組織機構是完全沒有辦法勝任的。”

褚遂良是吏部尚書,對於官員的情況還是非常瞭解的。

滿清之前的跟個朝代,其實一定程度上都是皇家和勳貴世家共同治理填寫的時代。

只不過有些年代,世家的影響力大一些。

比如魏晉時期,世家大族的影響力是比皇家還要大。

有些時代,皇家的影響力會大一些。

哪怕是滿清,在乾隆朝之前,其實也是八旗勳貴共同治理的模式。

當年的八王議政,才是滿清真正的權利核心。

哪怕是康熙和雍正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只是讓皇權佔據了上風而已。

真正實現皇權集權的,還是乾隆後期。

如今的大唐,雖然李淵和李承宗都在打壓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但是想要立馬達成目標,顯然沒有那麼容易。

在這種世家大族深入參與州縣治理的背景之下,朝廷不需要那麼多官員,其實也是問題不大的。

畢竟到了縣裡面,很多事情其實不是朝廷在具體管理了。

只要不造反,按時納稅,那麼縣裡面的很多事情就是當地的豪門說了算。

李承宗顯然是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的。

加強州縣的管理,顯然就是其中一個環節。

“這些年朝廷在不斷的鼓勵各地修建蒙學、小學和書院,科舉錄取的人數也在增加。

所以朕覺得官員不夠的問題,其實好解決。

我大唐人口那麼多,想當官的一抓一大把。

一些胥吏,可以直接從各個書院裡頭招募,肯定是有人願意去的。”

華夏幾千年的歷史,就沒有哪個時期是沒有人想要當官的。

所以李承宗根本就不擔心官員不足的問題。

要是官員數量太多了,需要裁撤冗餘人員,那才是真正的麻煩呢。

“但是那樣子的話,朝廷的賦稅之中,用來支付官員俸祿的金額就會大大的增加,這很容易遭到御史的彈劾。

並且會給民部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褚遂良從來沒有經歷過李承宗說的那種局面。

按照他的推斷,大唐官員的數量翻一倍都不一定夠。

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嚇人的數字。

至少在褚遂良看來是這樣子的。

畢竟他們沒有經歷過後世那種場面。

“大唐的商業發展越來越快,各個作坊提供的賦稅金額也在快速的增加。

特別是國稅總局徵收的關稅,將來的數量會非常的可觀。

所以你得擔心其實沒有必要。”

李承宗顯然是下定決心了要搞改革。

什麼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的可以先不用任命,只要不影響朝廷運作就行了。

但是道、州、縣這個體制一定要確實的建立起來。

這一套後世已經充分的證明了有效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理由不用啊。

後世的省、市、縣,無非就是省和市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陛下,如果這樣子改革的話,那麼各個道一級的官員的權利就會非常的大,並且也需要六部的相關機構下沉到各個道裡面。”

對於帝王來說,下面官員的權利太大,肯定不是好事。

褚遂良顯然是一眼就看到了這裡面的弊端。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軍政分離,管軍隊的人不管地方上的具體事情。

地方上的官員不具體管理軍隊的事務。

這樣一來,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權利過於集中的問題了。

並且,各個道一級,可以設定巡撫和都督,將權利分散到不同的人手中。”

褚遂良聽了,思索了一會,繼續說:“這樣子雖然是一個好辦法,但是一旦碰到扯皮的事情,那就有可能誰都不想插手。

比如水災的時候,需要人去處理,那麼很可能會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

“這個好辦,吏部制定各個官員的職責的時候,把巡撫和都督的權利區分清楚就可以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一個問題,巡撫他們沒有調兵的權利,但是地上上有時候需要剿匪之類的,這有需要有軍隊的支援才能完成。

否者很可能會導致地上上的治安不斷地變差。”

褚遂良倒也不是故意在那裡找茬。

而是千方百計的要把這個改革的問題點給找出來,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

而李承宗顯然不是腦子一熱的提出這樣子的改革方案。

對於褚遂良的擔憂事項,他基本上都能立馬解決。

“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各地本來就有不良人,到時候把這些人組織起來,並且適當的擴編成為警察部隊。

這些警察的裝備雖然比不上正式的軍隊,但是他們卻是歸屬於地方指揮,負責維護當地的治安情況。”

藉著這個機會,李承宗把警察這個人員分類也搞出來了。

作為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社會體,警察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不良人和巡街的武侯等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警察的功能。

但是跟後世的情況顯然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既然陛下都已經思考清楚了,那微臣就立馬開始組織人手,到時候儘快的去到各個道裡面任職。”

褚遂良跟李承宗聊了半天,基本上把道州縣的結構體制給搞清楚了。

剩下的一些細節問題,肯定就是需要吏部自己去考慮了。

總不能什麼東西都是李承宗這個皇帝去搞吧?

那肯定會累死啊。

“這個訊息可以放出去,沒有必要隱瞞。”

李承宗倒也不想完全拍腦袋的進行道的劃分。

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歷史上貞觀年間的劃分方案,但是那種方案顯然是有著很多缺陷的。

要不然後面就不會不斷地改來改去。

直接拿後世的方案出來,雖然也可以。

但是對於這個年代的大唐來說,就分的有點太過於細了。

短時間內,分成十幾個道,就足夠了。

沒有必要分成二三十個。

那樣子需要的官員數量,就不是翻一番那麼簡單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