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渭水書院成了熱門目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屠夫,聽說你想讓你家大郎去考渭水書院?”

西市之中,劉大娘從公共馬車上面下來之後,就直奔張屠夫的攤子而去。

這個訊息是她昨天剛剛聽說的,迫不及待的想要過去確認一下。

畢竟,劉大娘的兒子也就比張屠夫的小一歲而已。

而作為老相識,劉大娘對於張屠夫的眼光還是很有信心的。

“是啊,之前一直都想著看看能不能有機會拜在哪個勳貴的門下,為此也沒有少花錢。

但是勳貴就是勳貴,我們這種屠夫家庭,人家哪裡看得上啊?”

雖然張屠夫在長安城裡頭也算是薄有資產了。

但是跟真正的勳貴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點。

這個自知之明,他還是有的。

“那你這一次怎麼就想通了,願意讓大郎去渭水書院呢?

你之前不是說渭水書院的學員,大部分都是匠人子弟嗎?”

劉大娘很是不客氣的追問著。

畢竟,這個選擇也是關係著她的兒子的前途。

她能不重視嗎?

“此一時,彼一時啊!匠人在大唐是什麼樣子的一個存在,你又不是不知道。

但是這些年,渭水新城那邊的匠人的地位有著非常大的變化。

最關鍵的是這些匠人子弟進入到了渭水書院學習之後,不僅有機會透過科舉進入到官場,更是有機會直接成為各個衙門的胥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處。”

張屠夫對自己的兒子的前途有一定的幻想。

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兒子的前程,再努力也就那樣子了。

“國稅總局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招募過一批胥吏了,你又不是第一次知道。

為何現在就改變主意了呢?”

劉大娘窮追不捨的問道。

也就是他們兩個的關係非同一般,要是換一個人這樣子問,張屠夫估計就要翻臉了。

“你應該也聽說了吧?朝廷要改革各級機構了,整個大唐會由中央朝廷、道、州、縣的組織結構來構成管理體系。

據說單單為了構築這個體制,大唐需要的官員數量就已經翻了一番了。

原本一些沒有機會成為官員的人,也都藉著這個機會進入到了官場。

像是渭水書院的學員,如果沒有功名在身的話,正常也就是只能進入到衙門當一個胥吏。

但是今年不一樣,只要透過了考核,哪怕是滅用參加過科舉,也有可能成為七品以下的官員。

聽說整個渭水書院,至少會為吏部輸送一百名的官員呢。”

張屠夫說著話的時候,充滿了濃濃的羨慕。

渭水書院可以直接向朝廷輸送官員。

這個就很要命了。

對於張屠夫這些人的吸引力,一下就暴漲了。

以前大家還有點不是很看得上渭水書院,覺得裡面的人在瞎搞。

但是在關係到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個個都比猴子還要精明。

“你的意思是進入到了渭水學員之後,有可能直接成為大唐的官員?那豈不是跟科舉中舉了一樣?”

劉大娘說這話的時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這個訊息太重要了。

也是許多家庭需要面對的問題。

“是的,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是有這樣子的可能,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就是這麼一個結果。

朝廷搞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各個機構的缺員情況,估計會長期存在。

這個時候進入到渭水書院學習,完全就是過去摘桃子了。

不需要冒什麼風險,就可以順利的掌握一些權利。

誰會不喜歡呢?”

張屠夫跟劉大娘是老熟人了,彼此的信任程度很高。

所以說話也是說的非常直白。

甚至都有一點犯忌諱。

“你的意思是過個三年,等到大郎從渭水書院畢業之後,還是有機會進入到官場之中?”

關係著自己兒子前途的事情,劉大娘覺得怎麼確認清楚都不為過。

“這個東西就不確定了,但是我覺得值得毛冒險一下。

反正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冒險的成本並不是很高。”

張屠夫這麼一說,劉大娘也很快就有了主意。

“今天回去之後,我就跟我家大郎也商量一下,看看他願不願意去渭水書院學習。

要是願意的話,到時候他們兩個還有個照應。”

劉大娘很快就有了決定。

雖然這種事情,正常是應該家中的男丁去拿主意的。

奈何劉大娘嫁人之後,男方過了就得病死了。

所以家中的許多事情,基本上是劉大娘說了算。

這也算是唯一的好處了。

……

“大郎,你這個步子是不是邁得有點大了?”

太原郡王府裡頭,鄭觀音有點擔心的跟李承宗說著話。

作為皇太后,鄭觀音其實是非常關心朝中大事的。

但是她做事很有分寸,絕對不會輕易的去插手政務。

只是這一次的改革,動靜實在是有點大。

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反對意見,但是這種情況下,鄭觀音更加擔心了。

“阿孃,您放心,各方面的事情六部都已經考慮全面了。這一次是增加了相關的管理人員,並不是大幅度的減少人員,想來是出不來什麼亂子的。”

李承宗滿臉自信的樣子,並沒有完全讓鄭觀音放下心。

“這朝中的官員和勳貴世家,做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都是他們自己的利益。

正常來說,不管是什麼改革,都是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的。

而這部分人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但是這一次的道州縣改革,居然沒有什麼人站出來反對。

這是不是意味著這個改革,對於他們來說是好事情呢?”

鄭觀音別出心裁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了這個事情。

不得不說,她的這個解釋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不過,李承宗這一次的態度可是非常的堅決。

吏部都已經在準備具體的官員安排了,各個道的劃分都已經放出風聲出去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再說了,自己沒有不發的理由啊。

“阿孃,孩兒做事,喜歡講究雙贏。如果大家都能從改革之中獲得好處,那麼改革就會很順利的推進下去。

這對於大唐來說,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