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新華夏的吸引力(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奧克蘭接著又拜訪了法國人原本在北美的許許多多據點。

眾人對於奧克蘭所說的民主、文明、自由的新華夏,都是將信將疑,認為是溢美之詞。為了確認,隨後還是決定先到新華夏拜訪一下。

新華夏對於這些人來訪自然十分歡迎,所有旅行經費全免,在新華夏每個居民點都可以獲得免費接待。

結果,這些殖民地代表遊覽一圈新華夏,又獲得新華夏政府的自治地位的保證後,就興高采烈的回去了。

結果就是,在北美的6萬法裔,有1萬左右都來到了新華夏,其中就包括之前遷徙到加勒比甚至其餘地區的新奧爾良人。不過,這些法裔大部分還是滯留在了加拿大,故土難離的思想,不僅是漢人有,這些西方殖民者同樣有,因為,故土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屋,而這些都是基本的生產資料。

按照新華夏規劃,將重點建設新奧爾良與聖路易斯,甚至優於西方定居者更早抵達的緣故,崖山人甚至沒有按照自己的習慣用漢語命名,直接借用了法國人的命名,就是為了加強新殖民者的認同感。因此,這1萬主要是法裔的西方移民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據點,只有不到千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散居到新華夏其餘地區。聖路易斯與新奧爾良一樣,新華夏同樣也是修建了新城,與舊城遙相輝映。一面可以保留當地殖民者的自主權,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新華夏對殖民點的控制。

新華夏之所以大力招徠西方裔新移民,不僅是促進技術的發展,還有深層次的政治原因。雖然崖山人從心底希望建設一個絕大多數國民是漢人的國家,但是,移民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崖山人不能講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無論是什麼運營離開的原國家,對於原來的國家總歸有一種認同感,即使是後世的美國人,也會習慣按照的族群來分類,比如英裔、法裔、華裔,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的國家觀念,最難改變。現在,漢人移民大量湧入,雖然客觀上加強了新華夏的國力,但是新移民對於大明的認同感卻依然不少,很難想象,萬一與大明發生衝突,這些移民會傾向誰。

因此,崖山人修正新華夏的主體民族思想就容易理解了,現在的新華夏,UI與漢人移民的數量已經開始限制在2萬人以下,同時還有每年5千左右的朝鮮移民,以及5千左右的歸化印第安人加入新華夏。現在又加了一項,每年三千人左右的西方移民。

而且,現代的科技來源於西方,引進西方人才,也有利於新華夏的科技發展。

單憑崖山人本身,其實是缺乏發展後勁的,因為崖山人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在機械加工、鑄造、冶金方面方面在當世自然是獨領風騷,甚至數學物理方面也是超越歐洲當前水平的。但最關鍵的是,化學方面的短板太嚴重了。比如,現在崖山人希望發展出雷—汞及相關的化工,也有主導的發展人員,但是缺乏實踐,還依然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無法進入大規模的實際使用階段。

接著與法國人並肩抗擊英國人的革命友誼,法國人同意了新華夏提出的互派大使的行為,這是駐留新華夏除了大明以外的第二個國家的大使。

至於駐法大使的人選,林航一驚有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奧克蘭。奧克蘭雖然是奧爾良土生白人,但是憑藉商業上的關係,與法國本土的大貴族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是最合適的駐法國大使人選。透過他將法國甚至歐洲大陸那些處於困頓中的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員輸送到新華夏,從而加速新華夏科技的發展,絕對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作為土著貴族,雖然有錢,但是在法國本土,一向是低聲下氣的命。聽聞新華夏打算派遣他擔任駐法國大使,奧克拉自然欣喜若狂。中國人有句話叫做“富貴不還鄉,就如同錦衣夜行。”

奧拉蘭以作為當世“第三強國”(在戰勝了西班牙人過後,按照西方世界的約定俗成,自然就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且文明程度更勝一籌的國家大使身份派駐法國,自然有揚眉吐氣的感覺。

奧克蘭明白自己的最主要任務是吸引人才進入新華夏,表示非常樂意完成這個任務。這個任務不僅是對自己政治地位的肯定,而且還會有經濟方面的補助。華夏人按照緊缺程度以及人員熟練程度,分成了幾個等級。不同的等級,人才引進人員對應著不同的獎勵。按照規定,最高等級的人才,就是化學方面能夠有獨立建樹的人才,引進人員獎勵100華元。至於人才,獎勵就更豐盛了,直接在華京一所不小於3000平的別墅,獲得公民身份,收入更是槓槓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奧克蘭見到這樣的條件,連自己都心動。如果他是法國潦倒的技術人員,見到這樣的條件,打斷腿也要過來啊。

不過他也同時建議,為了吸引人才,必須顯示新華夏的繁榮、文明、包容。因此,希望能夠在法國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建築作為大使館,同時最好能有華人作為副手,這樣前面的三個條件就全部滿足了。

林航表示完全同意奧克蘭的建議。

現在什麼建築最讓人震撼?自然是鋼鐵結構的建築。鋼鐵,在這個時候絕對是稀缺品,連軍火都供應不足,誰敢讓它來搞建築啊。

華夏人就敢。澳洲的鐵礦給了他們這樣的底氣。

華夏人現成的方案都有了,那就是駐大明大使館。崖山人也不打算有太多創意,反正全部參照駐大明大使館模式建造就行。

雖然是再製品,沒見過世面的奧克蘭就震驚了,用鋼鐵這樣的“奢侈品”來製造建築,這才是崖山人所謂的工業文明的力量啊。對於此方案,深表贊同。

結果,駐法使館的建造完成,果然震驚了法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新華夏土豪國家稱號也傳遍西歐,名聲大震。

奧克拉現在是真正的折服了。當華夏人讓他手按憲法在總統的監督下宣誓就任新華夏駐法國首任大使時,滿是自豪,激情滿懷。

雖然,新華夏的歐洲人不多,在國會的代表更少。但是,這不能責怪華夏人,因為法裔人口確實不多。而且,能夠追隨睿智而寬容的華夏人,共創和諧社會(崖山人語),也是一種榮耀。

他有一種使命感,必須將生活在水生火熱的專制統治下的同胞解救出來,來到幸福的彼岸,共沐陽光與自由。

華夏人希望得到的是技術人才,但是也不禁止其餘人員進入華夏,只是沒有資金獎勵。而奧克拉在使命感的驅使下,顯然已經不在乎這些金錢了。

華夏人自然不知道奧克拉等人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壯志。

他們不僅從法國,還從臨近國家引入人口,就在第一年,他們就從歐洲引入2200多名移民,超過以往十年的歐洲大陸(除了英國人以外)移民數量。這再一次證明,經濟因素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政治因素。

皮埃爾就是其中的一員。

自從英國人沃爾夫發明了*這種便宜且附著力強的黃色染料,*就首先在英國流傳開來。皮埃爾也只是很巧合的在英國親戚的幫助下,學會了*製造技術,並以此在法國一家染料作坊獲得了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

可惜,所謂養家餬口就真的只是養家餬口,想生活過的好一點都很難,因為,坊主是個狡猾的傢伙,透過一頓酒水就將他灌醉,並學到了他的手藝。坊主雖然沒有解僱他,卻再也不願意給他加工資了。

而自己眼看著第三個孩子就要出生了,卻沒有錢來養活他。

這時候,奧克拉與大使館的武官崖山人張林一道,出現在皮埃爾家門前。

說實話,奧克拉對於對於一名事業比較熱心,那是因為他有政治野心,希望增加西方移民尤其是法裔移民的數量來增加自己的發言權,但是這是大局方面,對於單獨的移民個體,其實是不關心的,在他看來,無論移民素質或者學歷多高,反正都只有一張選票,既然如此,何必費心的尋找崖山人所謂的高階人才呢。當然,引進高階人才有獎勵,當時經過幾個層級的瓜分,落在自己手裡的也沒有多少,奧克拉也就不在乎了。

只是,張林就不一樣了。他對於這些所謂的高階人才十分上分,尤其是能夠製造*或者*的人才。

*什麼的沒聽說過,不過*自己聽說過,那不就是英國人發明的一種黃色染料嗎?有什麼打緊?能夠替代的黃色染料多了去了。

誰知道,張林卻要求自己與他一道去請這位據說精通*製造過程的工人前去新華夏,真有點摸不著頭腦。

但是,自己表面上是大使,負責對外的交道,但是實際上的主事卻是張林,只能順著張林的意思來辦。(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