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內部交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皮埃爾面對華夏人高官還是自己同胞奧克拉的邀請,其實都不用多做考慮,因為擺在皮埃爾面前的是整整一百法郎的大額鈔票,“天哪,100裡弗(1740年起等於1法郎,在1795年被法郎代替)有了它,小三子的吃喝算得了什麼?”更何況,子爵大人還承諾,到了新華夏,每個月至少50裡弗,前提條件是,自己能夠熟練的配置出*,

皮埃爾家裡就有*的原料,當著貴客的面,果然輕鬆調製出*。

奧克拉沒有說什麼,張林卻忙不迭的交好,廢話,在別人眼中,*只是染料,在自己眼中,卻是超過黑-火-藥100倍威力的黃-色-炸-藥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皮埃爾一家很高興的就移民到了新華夏的華京,享受新華夏所謂的專家級待遇,月薪1000華元,相當於330裡弗,遠高於事先的承諾。

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其中許多都是技術人員。事實再一次證明,金錢的威力是遠大於政治壓力的。

1780年春節,林航家裡車水馬龍,全是前來拜年的人群。作為崖山人事實上的領袖之一,有這麼多人前來拜年也是正常,前世穿越過來的崖山人,已經有二十三人去世了,當然大多數是因為年齡大老死的,也有少數是染病身亡,但是沒有人因為戰爭去世,算是崖山人最大的安慰。

終於,一天結束,林航與寧熙帶著長女次子閒話家常,正談的高興,卻有一個不速之客拜訪,正是新華夏的總理張柏林。

林航與張柏林的關係很微妙。上班期間是上下級的工作關係,但政治立場上卻有些南轅北轍,因此平時私下裡也沒有什麼來往。雖然兩家相距只有數百米,但是很少進入對方的家中做客。張柏林的這次主動登門拜訪算得上是第一次。

寧熙很自然的將兩個孩子帶到樓上的小客廳玩耍,將樓下的的客廳留給了林航二人。

林航神色有些僵硬,“張總理前來,正是稀客,十分歡迎。”將他迎入客廳邊上的書房。

張柏林顯然也有些不自然,來了個冷笑話,“稀客的意思,是否就是不應該來呢?”

林航打個哈哈,“張總理這個笑話確實很冷啊。請坐,張總理喝茶還是咖啡?”

“天晚了,就來杯白開水吧。”張柏林說道。

林航笑笑,“張總理果然注重養生。”將水遞給張柏林。

兩個人畢竟不是很親密的私人關系,很快就步入正題,林航首先發問,“不知道張總理前來有何事協商?”

張柏林很想說“無事不能上門嗎?”這句常用的客套話接話,但是,顯然,兩個人也不需要如此假惺惺的客套,乾脆也不客氣的說道,“正有要事協商。這件事情很緊急,本來打算過了春節再談這些事情,但是想了想,這麼多年的鄰居與同事,竟然沒有上門拜訪過,還是先讓我這下級給上級拜年,順便談一下事情。”

張柏林頓了頓,“總統對於明年的大選有什麼想法?”

林航自從1771年當選總統,期間經歷過一次連任,第二屆任期即將在81年結束,因此張柏林有此一問。

林航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奇怪,“按照新華夏憲法,我也確實不能夠繼續連任了。”

張柏林有些好奇的看著林航,“如果沒記錯的話,你比我還小一歲吧,今年應該是四十六歲。”

林航點頭,“是啊,明天總統任期結束就是四十七了。”

“可是鄰國的總統華盛頓也不比我們小多少,才當得總統。”張柏林說道。

林航對張柏林說的話有些奇怪,不過仔細思考了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你的意思?”

張柏林說道,“明確的說吧,在後世,四五十歲正是從政的最佳年齡,既有經驗,也有精力,你這麼退下去難道甘心?”

“沒什麼甘不甘心的,即使當不成總統,其它的也能幹一下,比如外長。”林航說道。

張柏林看著林航冷笑,“我想競選總統,希望你們能夠支援。”

林航一愣,不過因為張柏林著重強掉了你們,卻很快明白了張柏林的意思。也知道張柏林說的是實情。林航一旦退位,為了避免張柏林一家獨大,林航派系必然不會允許張柏林繼續當總理或者總統。實際上,崖山人也不會允許張柏林不受制約的繼續當政,不受制約的權利是危險的。

張柏林見林航很快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是心中微贊,不愧是與自己打對臺戲的人,“我也就直接說了,我明年想要競選總統,並且保證只擔任一屆不尋求連任,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援。”

林航看著張柏林那隱藏在眼鏡後面那滿含野心的眼睛,有點明白他的想法,他是想要青史留名了,就比如後世,人們只記得中國國家主席或者美國總統,誰記得總理或者國務卿呢?林航突然發現自己有點欣賞張柏林的坦白了,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條件?”

“你們支援我當選總統,我可以提名讓你當總理?”

“新華夏的普京與梅德韋傑夫?”

“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支援我當選總統,我甚至可以支援你繼續競選下一屆總統。”張柏林以為林航心動了,趕緊趁熱打鐵。

林航搖頭,“我不會繼續擔任總統了。”

林航想了想,繼續說道,“我們可以支援你競選總統,前提是,你需要提名黃永陵當總理,他比我更適合當總理。”

張柏林看著林航,“這傢伙難道當真不想當總理?”卻沒有看出林航有任何心虛的表現。

不過,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回家去了。

1781年6月,新華夏的龍與麒麟之爭再次爆發。

不過,由於林航派系推出的候選人是名不經傳的前外長孫騰衝,不出意外的敗給了張柏林,張柏林獲得了超過六成的選票。而且他也沒有失言,提名黃永陵擔任總理,接著黃永陵組閣,提名林航擔任外長。

張柏林這才明白林航的打算,大有挫折感。有了林航擔任外長,又有軍中錯綜複雜的關係,自己這個主管外交與軍事的總統要註定成為跛腳鴨了。更關鍵的是,還將林航派系的勢力延伸到了國內。

張柏林有心否決黃永陵的內閣成員名單,將林航從名單中刪除了,

誰知道,林航這一派並不是沒有準備的。他們早已經聯合了參議院內部的崖山人中立派系。這些中立派系最大的願望就是維持政壇的平衡,不然任何一家獨大,這樣才能保證整體崖山人的利益,他們也因此自稱自己為新華夏的平衡器。現在,張柏林派系已經完全掌控了內政,即使黃永陵擔任總理,其實也是很難有番作為的。如果再讓張柏林勢力進入外交與軍事領域,豈不就是一手遮天了?因此,中立派系輕鬆就轉化成為林航的支持者,數次抵制了張柏林重新提名的外長人選。

然後又是林航與張柏林暗中交涉,最後才讓林航的外長職務得以透過。

因此,選舉過後,林航與張柏林派系相互摻沙子,算是打了個平手,因為各有所獲,倒是讓政局平穩了下來。

張柏林擔任總統後,就有喜訊傳來。

除了遠東的大明外,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甚至荷蘭等國都紛紛要求在新華夏設立大使館,或者普通的領事館。

這對於新華夏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現在的領事館什麼的並不像後世那麼普遍,作為大魚吃小魚的時代,外交的作用並沒有得到普遍的發揮,只有強國之間才會相互設立使館,以相互溝通,相互協調,以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至於小國,是不需要的外交,因為大國對他們視而不見,看著不爽,衝上去就揍。所以,這些國家提出在新華夏設立使館,無疑是對新華夏國際地位的一種肯定。

像法國設立領事館,完全是因為戰爭期間與新華夏的隱形聯盟關係,以及新華夏率先在法國設立了領事館;至於西班牙,則是因為拉美地區殖民地的存在,雖然厭惡新華夏,卻不得不與新華夏虛與委蛇;荷蘭等國就算得上跟風行為。

使館中,美國的等級最高,是大使館。這很好理解,因為美國人想要發展經歷,需要新華夏的幫助無論是資金或者技術支持。雖然北美十三州,在美洲的殖民地當中算是發展最好的了,工商業們列比較齊全,甚至造船工業都有。不過,基本上都是修船的工作,最多能夠建造千噸級以下的艦船。美國想要真正獨立,離不開造船工業。若論造船,現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無疑是新華夏。

再說美國人想要的鐵路機車與鐵道技術,相對於豆丁大的英法,此時的美國算得上地大物博了,關鍵是國內散存的印第安人,對於新生的美利堅也是極大的威脅。因此,華盛頓首次訪問就想到了新華夏的鐵路技術。因為,有了鐵路,美利堅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快速機動,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外,其他的民生工業也是欠缺的厲害。美國人自然就想到了鄰近的新華夏。(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