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奔騰處理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嵐山的眉頭皺得厲害,說道:“你想讓他們去華夏?毛熊這邊的保密條約,你是知道的,可能比華夏還要更加嚴格。稍微有水平的科學家別說移民,連出國都非常難。”

姚小聶:“據我所知,這些規定雖然嚴格,但是已經鬆動了很多。”

陳嵐山:“說是這麼說,但是你的事要真的辦下來,還是不容易的。”

姚小聶:“只要能辦下來,多大的代價都沒問題。”

說著,姚小聶看看高呈林。

高呈林沒說話,但點了點頭。

在毛熊倒下之前,要從毛熊國挖走科學家是非常非常難的,毛熊龐大且嚴密的體制不會給外面的力量進行滲透的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在這個時候毛熊的體制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鬆動,以高呈林的手段,他連數以百萬噸的鐵礦石都能運到華夏去,挖幾個科學技術人員,對他來說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所以高呈林是有能力辦到這個事情的。

陳嵐山打量著姚小聶,說道:“年輕人,優秀的科學家有很多,大膽的創想也有很多,你就非要這一個?”

姚小聶笑笑:“是的。不瞞您說,我認為這個技術將開創下一個時代。”

超標量處理器結構是90年代之後世界主流的微處理器、也就是日後CPU的主流技術結構。

世界上第一臺超標量處理器是毛熊國科學院精密機械和計算裝置研究所在1984年研製的Elbrus-2型超級計算機上面搭載的微處理器,主持Elbrus-2型超級計算機研究的,就是姚小聶目標的這位名叫“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的東斯拉夫人計算機科學家。

這位東斯拉夫計算機科學家年輕新銳,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在研究上做出了非常大膽的創想,並且在1984年就發明出開創下一個微處理器時代的技術。

在1990年這個時候,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正受毛熊國當局的命令,正在研究更新一代的超標量處理器。

但是明年毛熊轟然倒塌,毛熊的絕大部分科研項目都停止了,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的新一代超標量處理器研究專案也停止了。

然後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就在世界計算機的歷史上消失了,甚至連毛熊國的同行也不知道這位天才計算機科學家的去處。

然後1992年,燈塔國的英特爾公司拿出了西方世界的第一件超標量處理器產品,命名為:Pentium。

也就是日後世界市場上著名的、劃時代的“奔騰處理器”。

然後1993年、1995年,英特爾相繼推出32位的更加成熟的Pentium 3代處理器。

因為Pentium 3處理器的架構和毛熊國研發的最新一代超標量處理器實在太過相似,所以這個時候,毛熊國的科學界開始盛傳,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已經移民燈塔國,加入了英特爾擔任高階研究員。

直到1999年,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才重現江湖,出現在英特爾公司的一本技術刊物上,直到這個時候,世界半導體業界才確定,正是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領導了英特爾的超標量處理器的研究工作。

在千禧年之後,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作為英特爾的首席科學家出面接受採訪,他承認了一個事實,英特爾的Pentium處理器正是參照他的名字“Pentkovski”而命名的。

奔騰晶片對於英特爾的重要性不需要贅言,正是這套處理器技術,以及這個系列的產品,使得英特爾站上了世界半導體產業的頂峰,引領了後續二三十年的世界半導體產業。

所以毛熊的轟然倒塌給燈塔國撿了巨大的便宜,在各個領域燈塔國都得到了巨大的利好,其中就包括計算機和半導體產業領域,燈塔國透過引進毛熊國的核心工程師隊伍,推出了引領下一個時代的最重要的產品。

在姚小聶的前世,可以說世界微處理器產業在1992年Pentium晶片的推出之際是一個分水嶺,1992年之前是舊時代,Pentium處理器推出之後,世界半導體產業進入新的時代。

英特爾成為日後享譽世界的計算機產業首屈一指的超級巨頭,一個重要的憑藉就是奔騰晶片這一系列的產品。

這輩子姚小聶不打算給英特爾這個機會。

這個劃時代的產品,他打算讓自己的華芯來搞。

華芯目前已經建立了在半導體產業的紮實基礎,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晶片生產線和技術工人團隊,而且還研發出自己的EDA軟體,另外,華芯還從東瀛引進了可觀的工程師隊伍,這些工程師都是這個年代世界上最優秀的半導體工程師。

所以華芯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實力,有能力開發出華芯的“奔騰處理器”。

陳嵐山看著姚小聶態度如此堅定,他答應試著去聯絡這位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

兩天之後,高呈林來找姚小聶,說陳嵐山那邊有訊息了,陳嵐山聯絡了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對方答應和姚小聶見一面。

他們依然約在姚小聶住處不遠的那間飯店。

姚小聶見到這位日後享譽世界的超級計算機工程師。

潘特科夫斯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姚小聶和他的溝通沒有障礙。

姚小聶開門見山,說希望他能夠去華夏加入華芯公司,為華芯公司研發新一代的微處理器產品。

他給了潘特科夫斯基三個保證:

第一,保證他的研究有足夠的資金和硬體支援,保證能夠順利推進。

第二,保證他的研究成果能夠實現商業化產業化應用。

第三,保證日後推出的產品以他的名字命名。

潘特科夫斯基幾乎沒有猶豫,表態,如果華芯能夠搞定毛熊這邊的程式,他能夠以安全的方式去到華芯工作的話,他願意去華芯。

潘特科夫斯基已經厭倦在毛熊國的工作,因為在這裡他很難得到發揮技術的機會,首先是資金不充足,研究實驗的資源不充分,其次是毛熊國這邊的電子科學科研領域排資論輩嚴重,潘特科夫斯基很難出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