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毛熊國的工程師隊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潘特科夫斯基知道華夏華芯的成就,目前華芯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在商業產業領域能夠和東瀛、燈塔國的巨頭們一較高下的公司。

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得到發揮技術能力的機會,以及得到將自己的技術成果實現廣泛應用的機會。

所以姚小聶給潘特科夫斯基開出的條件是他很難拒絕的。

姚小聶和潘特科夫斯基談妥了各種條件,其實這個科學家想要的條件很簡單,無非就是把他的父母一起接到華夏,保證給他們良好的生活條件,另外就是希望他團隊的核心成員能夠一起去華夏。

姚小聶全都答應下來。

姚小聶和潘特科夫斯基談妥了,他在毛熊國多待了半個月,落實了在這邊應該辦理的所有事情,包括面試所有潘特科夫斯基想要引進的團隊人員等。

潘特科夫斯基團隊一共八個人,姚小聶都對他們進行了面試。

姚小聶趁這個機會在毛熊國國內好好遊覽了一番,好生看了看這年代的毛熊國的風貌,也算了卻自己的一個心願。

然後他返回華夏,還是乘坐K3/4次列車,經過6天的路程,他回到京城。

京城這邊高呈林的助手已經給十二套四合院下了定金,姚小聶回來看看這些四合院的產權,這些產權都是給律師稽核過的,姚小聶確定產權沒問題,他都不去四合院現場看,直接就把全款給付了。

姚小聶這一趟京城之旅一共買下了二十套四合院。

現在是1990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過兩三年這些四合院就會開始大幅升值,這些資產都是姚小聶和華芯的資本後盾,日後還有很多危機和考驗,這些資產能夠為華芯的發展保駕護航。

姚小聶從京城返回花城。

回到公司,姚小聶加緊EDA軟體的開發設計工作,這套工業設計軟體已經基本完成,開始投入應用。

姚小聶直接用“華芯”的名字為這套華芯自研的EDA軟體命名。

同時華芯公司其他的工作也全面為新的晶片設計工作做準備。

一個月後,潘特科夫斯基和他的團隊成員乘坐K3/4次列車來到京城,然後乘坐航班南下花城。

他們拿的是毛熊國的學術交流合作的出境簽證,這是高呈林打通了許多關節,花了很多資金辦下來的。

潘特科夫斯基和他的團隊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到花城,會有很多遺留的問題,包括毛熊方面的反對,包括潘特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的歸屬權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要命的,比如潘特科夫斯基哪怕在華芯研發出了奔騰晶片,毛熊國方面也可以不認賬,可以搶奪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因為潘特科夫斯基在身份上還沒有徹底脫離毛熊國的編制。

基於這些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所以雖然燈塔國、歐羅巴、東瀛等方面都知道毛熊國有著不遜色西方的科技水準,但是他們都不敢引進毛熊國的優秀科學人才,因為日後會存在非常多的糾紛風險。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潘特科夫斯基已經擁有開發奔騰晶片的能力,但是他一直蟄伏在毛熊國,直到毛熊解體,潘特科夫斯基才被燈塔國引入,在毛熊解體之前,哪怕是燈塔國都沒有膽子引進東斯拉夫人的優秀科學家。

但是在重生的姚小聶看來,他知道這都沒關係,現在潘特科夫斯基來華夏,如果給毛熊方面知道,會帶來一些麻煩,但是隨著一年之後毛熊倒下,這一切的問題都會煙消雲散,再不會有人追究這些“舊時代”的事情。

1990年12月,日後被證明是世界頂級的計算機半導體科學家的潘特科夫斯基帶領他的團隊成員一共八個人來到華夏花城,正式進入華芯公司的研發部開始工作。

姚小聶給足他們工資和研發資金,他們正式以華芯的科學家開始研究工作。

姚小聶給潘特科夫斯基配備了華芯最好的科研團隊,他們應用的是華芯EDA設計軟體。

其實潘特科夫斯基的超標量處理器的研發思路已經完全成熟,他只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做出華芯的超標量處理器。

這款處理器是華芯自研的第一件微處理器產品,只是這款處理器是處於實驗室階段,還不能實現商用量產。

但是對於華芯,乃至對於華夏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耀眼的成果。

姚小聶讓楊若兒將這款微處理器產品的研發成果報給省科技廳。

省科技廳當然如獲至寶,立即報給國家科技部,隨即一個國家級的獎項就下來了。

姚小聶讓華芯對於這些科研成果低調處理,得到國家的認可和獎項這是好事,但是還是必須低調,不能給毛熊那邊發現異常。

然後潘特科夫斯基開始著手超標量處理器的商用量產工作。

這原本是一個前途莫測的事情,因為很多發明能夠在實驗室階段讓人眼前一亮,但是這些發明未必能夠實現商業應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就是說,很多科技發明在實驗室裡面有價值,但是未必能夠推廣到整個人類社會進行商業應用,因為要考慮成本、原材料等多種因素的限制。

姚小聶則是非常淡定,因為他知道超標量處理器是必定能夠實現商業應用的,而且這個發明的商業應用還將開創這個產業的新時代。

姚小聶給超標量處理器專案投入了大量的資本,幾乎是不計成本地投入。

姚小聶從東瀛套現出來三億美金,他在超標量處理器商用專案中投進去1.9個億。

在這個年代,這已經是非常驚人的研發成本。

姚小聶不怕押賭注,因為他知道這個事情是一定能成的。

華芯只要拿到超標量處理器的專利,就掌握了開啟半導體產業下一個時代的鑰匙。

1991年4月上旬。

一個尋常的上午,姚小聶早早起床,在家裡吃了早餐,下樓開上他的破拉達,來到公司。

他走進辦公室,在辦公桌前坐下來,拿起小楊副總給他整理好的日報看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