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章 這次依然曖昧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浚憤懣的說道:

“漢王為人怎麼樣,我沒有接觸,但是你看他今天派來的這個說客,是如此跋扈,就可以想象他們背後的主子,會是什麼樣的人!跟著這樣的主子,怎麼會有什麼出路呢?”

“誰都知道,當今天子青年才俊,是永樂爺在襁褓中就看中的未來皇帝,天生帝星啊,漢王和這樣的人作對,不是自尋死路麼?我們要是追隨漢王,不是跟著一起他跳崖麼?”

李浚的哥哥李哲首先說道。

“對啊,造反可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們李家可丟不起這個人。”

李浚的母親也高聲譴責。

“不如這樣吧,由哥哥李哲帶母親及妻遠走避難,我帶著10歲長子李森、8歲次子李綮趁深夜潛往濟南,先向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報告漢王造反的情況,並請求都指揮使靳榮發給符驗,我親自即刻赴京告變。這樣可保萬無一失。”

李浚沉思了片刻,終於下了決定。

“李浚,方法好是好,可是既然漢王把工作都已經做到了你這個丁憂賦閒在家的人,那些正當頭的關鍵人物,只怕漢王早已收買,現在三司的人,到底是誰的人,還真難以說清。”

李浚的妻子憂心忡忡的說道。

“是啊,要是你去告變,恰好三司的人都已經投靠漢王,那恐怕正好撞在了他們的槍口上,把你立刻抓起來。”

李哲也深表憂慮。

“不行,李浚,這樣太冒險了,不要去。”

老母親畢竟失去了丈夫,就這麼個兒子,真的好怕他再有個什麼閃失。

“不,母親,國難當頭,我輩豈能退縮?”

李浚義正辭嚴的拍拍胸脯,慷慨道:

“再說,我相信三司的人,不可能全部都被漢王收買,只能說,他收買了其中的某一個;就算三司的人都答應投靠漢王,我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跟我答應都指揮使王斌一樣,是假意順承。”

李浚繼續認真的分析道:

“只要真的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趕赴京城,通風報信,他們中的忠志之士成全還來不及呢!就算是那裡面的投機分子,只怕也要暗中成全我,好給自己多留一條退路呢。”

“李浚言之有理。看來,他看問題很老道。”李家的宗伯終於開口了。

“好,那就這樣,立刻分頭行動。”李哲和老母親立刻異口同聲的答應了。

李浚先後來到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報告情況,果然如他所料,前兩道關口上,那些官員都十分配合。

可是最後一道重要的關口都指揮司那裡卻出了問題。

都指揮使靳榮一聽李浚要赴京告變,強烈反對李浚進京告發。

“大膽李浚,你口口聲聲說漢王叛變,那麼我請問你,你的證據在哪裡?只怕那個心懷不軌的人,是你吧?你想向皇帝邀功請賞想瘋了?”

靳榮陰陽怪氣的阻攔道。

李浚情急之下抽刀相向,只好釜底抽薪,大聲斥責說:

“靳榮,你不讓我告發,難道我壞了你的事不成?前面按察司,布政司,都准許我趕赴京城,只有你百般阻攔?再說,我要是誣告,自然有皇上來處罰我,難道你認為,以當今皇上的聖明,竟然不能判斷是非,會容許我一個閒人來干擾聖聽?”

靳榮哪裡見過李浚這一番義正辭嚴,正氣凌然的樣子?

眼看周圍的人議論紛紛,靳榮見再抵抗既沒有理由,還可能激怒李浚,命將不保,於是只好無奈的俯首告饒,雙手獻上出城符驗。

李浚把兩個兒子寄於布政司後,即刻赴京。

此時,都指揮使靳榮十分恐慌,其實,他就是那個投靠漢王的內鬼。

其它官員雖然表面答應,但是並不出力,只是虛以為蛇,只有這靳榮,是真的被王斌那些簡單粗暴的高官厚祿的許諾,動了心,對漢王的造反大業十分支援,生怕有變,只怕馬上讓漢王打到北京,登基稱帝,他好出仕入相。

此刻,他為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敢把李浚怎麼樣,無奈把通關符驗給了李浚。

可是他一出了都指揮司,趕緊派心腹向漢王朱高煦報告。

朱高煦一聽,大驚,趕緊派出飛騎追殺李浚。

可是,這李浚實在太聰明了。

他有一種很深的預感,覺得靳榮會暗報朱高煦,然後漢王一定會派人追殺自己。

於是他早有防備,化名王剛,避走官道,專門抄小路,星夜急行。

朱高煦派出的人馬追了三天,也沒有追到李浚,只追到一個叫王剛的,回來向朱高煦稟報。

朱高煦大怒,說:“王剛不是李浚還是誰?”

然而,再追已來不及了。李浚經過三天三夜的星夜疾馳,早已經出了山東,漢王是鞭長莫及,望洋興嘆了。

朱高煦趕緊派人馬捕殺李浚族眾。

可是因為李浚早有安排,其兄李哲及兩個兒子倖免。

此時,就在李浚日夜兼程的趕往北京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人已經到達了京城,這個人就是漢王朱高煦的派遣親信枚青。

他晝伏夜出的潛到北京,是因為他的主子,給了他一個相當艱鉅的任務。

這個任務是什麼呢?

當然就是聯合朱高煦的舊部作為內應。

想造反當皇帝,最好的方法是裡應外合,攻破京城。

而這個十分重要的“內應”,他是誰呢?

他就是朱高煦當初靖難之役時的老戰友英國公張輔。

這個張輔跟漢王早年在戰場上生死相許,後來在官場中有惺惺相惜。

特別是永樂帝晚年,生病,還要遠征,群臣們都在暗中擔心皇帝的倒下之後,誰來接班的時候,張輔對於漢王朱高煦跑來的橄欖枝,態度最為“曖昧”。

可以說,在第一次皇位大戰,也就是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的兄弟皇位大戰之前後,英國公明裡暗裡都是支援朱高煦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是現在,時移世易,這一次,漢王和自己的侄兒第二次爭奪皇位,在這場叔侄皇位大戰中,英國公張輔是繼續和漢王“曖昧”到底,還是旗幟鮮明的亮出他的態度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