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九十四章 消失的駝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離開延安向南,再向西,就進入隴東了。這曾經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但今天,它彷彿衰老得沒有血色,虛弱得沒有活力。

我讀過一些書,知道三危山在《山海經》中的地位,我問過一些道,知道麥積山在宗教中的傳說。但如果你真來到這裡,你會發現,它比你想象的還要乾涸,比你想象的還要貧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要說周朝從這裡出發,先王的艱苦跋涉,這裡曾經是他們選擇的風水寶地。不要說秦朝從這裡出發,養馬、騎射,練就了他們征服中原的底氣。這裡曾經活躍過羌、氐,這裡也產生過鮮卑和大唐的根基。

過去,這裡是農業和遊牧的分界線,是兩種文明交融和戰鬥的必爭之地。但是文明沒有因戰爭斷絕,沒有因關隘封閉。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證明:玄奘大師當然是從這裡風光地回來,但十幾年前,他也是從這裡,偷偷地出去。

在我心目中,更重要的是老子,他西出函谷關,經過隴東,最後是到了哪裡?那個關尹子,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啊,他知道要留下一些東西,要不然老子就真的不知去向了,他幫我們留下了《道德經》,然後,放了這個人這頭牛,向著這茫茫的黃沙,目送他西去。

與歷史上更大的事件相連的,綿延時間更久的,是絲綢之路經過這裡,這是當時最主要的東西通商通道,就像今天的馬六甲海峽,誰控制了通道,誰就會坐擁巨大的財力。

這條路是必經的,在當時那個條件下。向北的大漠不能走,那會受到匈奴的截擊,當然,沒有水源和城鎮,商人也就無法補給。向南的高原不能走,凍死餓死,死路一條,況且,只有傳說中的神仙,才能夠住在那裡。

一路顛簸一路彎,一車疲憊一車土。每當路過一個集市和一個城鎮,我們都要停一下,不是為了找水,也不是為了找食物,這些東西車上都已經備夠了。我們就是要看人,一路行來,除了路上遇到的車輛,沒看到多少人。到了人多的地方,我們都覺得十分驚奇,在這樣乾旱貧瘠的地方,怎麼養育了這麼多人,各種各樣的裝扮,男人們樸實剽悍,女人們有很多帶頭彩色的頭巾。

“戴頭巾的是穆斯林吧?”思遠問到。

“不一定”我回答“也許這是他們這裡的習慣,也許是穆斯林。比如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方,過去男人女人都有在頭上包帕子的習慣,這是來源於土家族,但當地生活的漢族也習慣了這種裝束,那就與宗教和民族沒多大關係了。況且,在西北,這還有防風沙的作用吧。”

“對,我們也這樣幹,妍子”小池邊說邊找出兩條紗巾,給了高妍一條,自己先圍住了眼睛以下的位置,對著我:“像不像樓蘭公主?”

“樓蘭公主我沒見過,只要不是蒙面劫匪就行。”我一邊開車,一邊玩笑到。

這個戲精,突然轉向後座,對高妍說到:“老大,我先,劫個色!”雙手向我掐來。

我趕快裝害怕的樣子叫到:“大姐,不要劫色,錢,我都給你!”

一車笑瘋了。

這邊的山不高,也沒什麼樹,好像與延安差不多。但仔細發現,還是有巨大區別的。延安是黃土高原,這裡以石頭山居多,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層黃土,由於過分乾旱,土壤沙化非常厲害,風一吹,飛沙走石,條件非常惡劣。

我在想,在周秦漢唐綿延的一千多年裡,這裡肯定也是水草豐茂的地方,要不然,絲路的商隊怎麼過呢?駝隊的補給,是需要大量的糧食和水源的。沒有發達的農牧業,就無法養育一定基數的人口,沒有人口的基礎,怎麼進入中原取得政權呢?

從歷史上看,周朝先輩在進入西岐之前,是在隴東地區生活的部落,他們的部落有一定規模和能力後,才數次搬遷到了陝西,這是由遊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一個遷移轉換過程,也是生產力由低到高的一個過程。當然,從自然條件上來講,陝西的自然條件更好,是毋庸置疑的。

最為典型的是秦朝,其先民肯定是在隴東養馬,史書有明確記載,由於養馬有功,才取得爵位取得土地,最後才壯大為王朝,這種遊牧民族的剽悍加上農耕社會生產的發達,養成了秦國虎狼之師的特質,雖然有變法的功勞、雖然有歷代的努力,但這種拼命的基因,也是他們強大的內在條件。

唐王朝也是一樣,他們發家也在隴東,與鮮卑族的聯姻讓他們有了戰鬥的基因,與老子同姓又讓他們扯上了道德的大旗,這個奇怪的組合,居然成就了中華民族的一代盛世,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我常常在想,從具體的戰鬥來說,農耕王國很難打贏遊牧政權,這是與生產生活的方式有關的,簡單地理解,就是步兵打不過騎兵。但是,遊牧部落又千方百計地想入侵中原,是因為只有農耕,才能創造穩定的財富,才能積累偉大的文明,才能將權力代代傳承。從這個意義上說,權力的穩定性,不能靠馬上取得。

在路上,小池又發揮了她調侃知識的特長:“你們知道嗎?甘肅的地名是中國最名不符實的取法了。”

“有名不符實,但是,你這個最字”我質疑到:“恐怕有點過。”

“不信嗎?我跟你們說說看”,小池發揮到:“酒泉無酒,玉門無玉,蘭州無蘭,對不對?”

“那為什麼這樣叫呢?”高妍不理解。

“主要靠願望和傳說吧,我也不知道。酒泉倒是有傳說,說是漢代大將征伐到此,官兵整天無水,乾渴難耐,將軍採用望梅止渴的方式忽悠到:前面有泉。官兵興奮向前,到達目的地,看到一片荒漠,大失所望。只見將軍將兵器往地下一杵,奇蹟出現了,汩汩冒出美酒,官兵大喜過望,故名此地為酒泉。這就是個傳說,那裡是不產酒的。當然,甘肅有個地方倒是產美酒,名字卻與酒無關,那裡叫張掖,產葡萄酒,據說很不錯。”

高妍馬上叫到:“我聽說過,下次我酒吧要進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張思遠吟誦完這首唐詩後問到:“這酒該不是張掖產的吧?”

小池說:“描寫的地點差不多,酒是哪裡產的,我就不知道了。”

“夜光杯,究竟有沒有夜光杯呢?”高妍自言自語,她突然提高聲音:“要不然,我們可以做一個品牌,把張掖散裝的葡萄酒進來,重新包裝,取名就叫:掖光。怎麼樣?張掖的掖,光采的光,你們覺得呢?”

“一天到晚想賺錢,你還缺錢嗎?財迷!”小池不忘打擊妍子一下。

“她不單純是為了賺錢,她也許是為了搞成一個東西,那叫事業。贊成!”我解圍。

“看看,還是哥理解我!”高妍贏了。

一路說笑,稍微緩解了疲勞,終於在下午到達蘭州。到蘭州後,按計劃,我們先開車去看了黃河鐵橋,然後在黃河母親雕塑那裡拍了照。印象比較深的是這個雕塑,流水似的風格展示出大氣和柔美,溫暖的基調,讓人感受到母親的美麗和孩子的力量,從外觀上看到美,從內心中,我覺得展示的是母愛的力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母愛的力量用水的形式表現出來,恰恰是老子的思想,他認為,最柔弱的是水,但最有力量的也是水,在人類的意象中,這就是母親所帶給我們的愛。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但又不敢想,那種痛楚的經歷,我不會輕易去翻動它。

回到賓館,準備出去吃飯。蘭州的羊肉和麵食是出名的,更出名的是蘭州拉麵,當思遠提出要吃蘭州拉麵的時候,小池還不忘打擊他:“全中國到處都是蘭州拉面館,你沒吃過?”

“但是,我既然到了蘭州,就想吃蘭州的蘭州拉麵。”思遠彷彿在說繞口令,大家同意了。

選擇了一個比較大的拉面館,看了看別人吃的,再看看牆上掛的品種價目表,大吃一驚:原來正宗的蘭州拉麵有這麼多講究。光面的粗細就有四種型別,什麼毛細、二細等,還有配菜的種類也很多。我們犯了選擇恐懼症了,不知道該選擇哪個品種。

“這個好辦”高妍說到:“看他們,當地人是最懂行的,哪種他們點得最多我們就點哪種,不就正宗了?”

“對,畢竟是做生意的,這辦法科學。”這次小池也不得不表揚妍子。

我們點了二細,還有四種配菜加在一起,真是吃得熱火朝天、大快朵頤。

吃完後,按小池的提議,我們逛了逛附近的一個夜市,百多米長的狹窄的街道,擠滿了各種商鋪,有賣皮貨的、賣棗果的、賣衣帽的、賣刀剪的,門類各色,人也是各色的。有新疆來的、寧夏來的、青海來的、陝西來的,當然,更多的是甘肅本省的。語音是各色的,南腔北調;服裝是各色的,長褂短襖,白帽頭巾。我彷彿覺得,這有點像傳說中大唐長安的西羊市,西域商人雲集,各色民族共處,商品的流通造成了民族的和諧,這就是絲綢之路最大的意義。駝鈴變成了汽車,但蘭州卻是始終興盛的節點。

回到賓館,大家都很疲勞,一夜沉睡。

第二天,驅車奔向嘉裕關,起得很早,估計能夠在一天之內趕到。好在道路限速不嚴格,可以飈。可把小池高興壞了,她發飈了,估計最高時弄到了一百四五,換高妍開,也是一路狂奔,興奮得不得了。

關鍵是一路上多是戈壁荒漠,在巨大的原野和遠處的祁連山所襯的背景下,即使將車子速度開到極致,也是渺小的。

那望不到的荒灘,偶爾長出一叢勁草。祁連山的雪峰,那麼白的雪,為什麼不將融化的水滋潤這片土地呢?這曾是商人為追求財富的道路、這曾是駝鈴聲迴響的世界、這曾是戰士拼殺的疆場。如果黃河是母親的話,祁連就應該是父親,你為什麼不疼愛你身邊的土地,你的白雪沒有滋育生命啊,可這土地,還在崇拜你,即便鹽鹼化了,也冒出與你一樣的白色,表示它們是你的子孫。

唯有蒼茫,方見大氣。唯見荒涼,才盼生機。這樣的環境,可以把每個戰士,變成詩人,因為這裡有生命與死亡的對比。

我們追趕太陽,一路向西。

“叭!”一聲音脆響,車子突然一搖一拐,衝向了路邊,越過一個排水溝,在一片尖叫聲中,車子橫在了荒灘上。

一切來得太快,大家的反應都憑直覺。

妍子爬在方向盤上,一動不動,思遠喘著粗氣,小池死死抱住了前面的椅子。我馬上下車,拉開駕駛車門,拍了拍妍子的頭:“別怕,沒事,哥在呢。”

妍子抬起頭望著我,帶著哭腔:“哥,我要下來。”

“先熄火!掛p檔,拉手閘”她按我的指示機械地操作完,癱軟地向後一靠,我把她抱了下來,她站不穩,我把她扶在一個大石頭上坐下,忽然她向上一跳:“好燙!”,站起來了。

車上的那兩個,還沒回過神,我先拉開小池的車門,把她扶下來,這時,思遠才自己開啟車門,一下車,就蹲在了地上。好久,他才發出聲來:“胎破了!”

我也圍著車子轉了一圈,發現沒什麼大的問題,就是右前胎破了,隨即開啟後備箱,這時思遠過來幫忙,將行李清理出來,當他清理得差不多時,我朝他遞了個眼神,向妍子那邊示意了一下,他懂了,去安慰高妍去了。

我喊小池:“過來幫忙!”小池過來時,我已經把備胎取出來了,我對她說到:“你買的工具派上用場了,找給我。”

很快,我們就裝好了胎,再裝好了行李,準備再次上路。

這時,張思遠提出來他開,我搖了搖頭。

把前車門開啟,對高妍說:“是你開下來的,還是請你開上去。”

她猶豫地望了望大家,我用目光鼓勵,她終於上了車,發動、打方向、加油,越過小溝,重回路上,停下。

我拉著小池上了路,思遠也上來了。高妍卻下了車,想讓我們誰來開,我作了一個請她開車的手勢,大聲說到:“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況且,你今天的任務還沒完成呢,沒到嘉裕關,莫想下來。”

思遠還是坐副駕駛,我對他示意一下,他明白了自己的任務。我在後座上抱了抱小池,捏了捏她的手,她點點頭,她明白,她和張思遠的任務就是要把妍子從驚嚇到愧疚的情緒中,拉出來。

“妍子,今天我們算是賺著了,比坐過山車過癮多了,我是第一次碰上爆胎的事情呢,人生難得啊”小池說到。

我反問:“那個胎是老胎,要怪只能怪王班長,現在換這個是個新胎,是你換的吧?怎麼說?”

“好得很。我這個人買東西,不管好不好,只揀最貴的,反正也不是花我的錢。”小池笑到。

“我就奇怪了”張思遠彷彿很認真的樣子說到:“我原來也聽到過爆胎,是巨大的,砰的一聲,怎麼到妍子開的時候,這聲音變小了,還成了乾乾的,叭的一聲,妍子,你開車是有新技術嗎?胎爆得都不一樣?”

“放你的狗”妍子準備嗔怪他一句,估計覺得不妥,說到:“這與技術有什麼關係?”

“美女開車聲音肯定溫柔些,如果我們男的開車,那聲音出來,肯定聲震林木。”思遠繼續調侃。

“聲震林木,虧你想得出來,這裡有林木嗎?”我接到“估計正因為這裡過於荒涼過於遼闊,以至於沒一點回聲的物理條件,所以聲音才是這樣的,對不對,學霸?”我再次捏了捏小池。

“算你說對了,速度所帶來的風聲,也是一個方面。”她又說到:“妍子,加快速度,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們再聽一次怎麼樣?”

“怎麼?你負責換胎?”高妍笑起來了。

到嘉裕關,快到傍晚了,趁著景區還沒關閉,我們趕快登了上去。

不到這裡不知道,這真正是一個孤城。巨大的建築在荒漠上顯得極為特殊,遙遠的祁連,如帶如幻,隱約存在。斜陽下的黃紅色城樓,顯得異常壯觀。

這是一個封閉的建築群,有甕城、羅城,有箭樓、旗樓,有指揮所和兵營,當然還有關帝廟,武聖嘛,是激勵和保護將士的圖騰。

最令人奇怪的是,這裡面還有一個戲臺,難道這些遠離家鄉的官兵,需要在戲中舒緩思鄉的苦痛?欣賞琵琶玉笛?

小池又當上瞭解說:“這是明長城的終點,大家知道起點是山海關,那是龍入大海。終點近祁連,好比猛虎出山。”

“你把出入搞錯了吧?”我反問。

“藝術嘛,總得犧牲點事實。”小池不以為然,繼續說到:“金戈鐵馬,也需要藝術的虛幻,要不然,這戲臺有什麼用?即使空著,看看也養眼。”

“我懷疑一個事情”思遠說到:“這戲班子從哪裡來?美女不可能隨便來到這麼遠的地方吧?”

“什麼美女,想多了吧,古代的坤角是男旦,梅蘭芳就是走的這個路線。況且,戰士們自編自唱,不行嗎?”小池說得振振有辭。

這時,我看見她悄悄對高妍說了句什麼,只聽得兩人鼓起掌來,妍子笑著說到:“歡迎兩位,給我們表演個牡丹亭!”

這時有遊客朝我們看,我們兩個大男人還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修這大個建築,守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思遠用問題打破了剛才的尷尬。

“這是明代修的。大家知道,這是古代最繁華商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代都要保證它的安全。但是隨著明代鄭和下西洋,海運時代來臨,這條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就漸漸降低了,但它的壞處也顯現出來了,那就是西部少數民族武裝經常入侵中原,走的也是這條路。”小池解釋到。

“走其它路不行嗎?非要走這裡?”高妍也有點不理解。

“一支攜帶裝備糧草馬匹的軍隊,從祁連山上過?怕是要凍死大半。從沙漠戈壁過?怕是要渴死大半,只有這條路有綠洲、有村莊、有人口,所以才有補給,才不會有非戰爭死亡?莊哥,你們部隊把這叫啥?”小池也有忘詞的時候。

“非戰鬥減員!”

“對,就是這個意思。在明代,修這個關的目的,就是不惜阻斷商道,也要阻斷兵道,防止中原被搶劫和侵犯,這是閉關鎖國的意思嗎?不是,明代,對海上是開放的,這說明,陸上絲綢之路到了那個時代,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小池終於發表完她的宏論。張思遠卻叫了起來:“美女們快站好,太陽要下山了,照相照相。”

各種姿態,我也被拍了幾張。這時,她倆分別挽住我的左右胳膊,二美擁立,讓張思遠照了起來。小池嘴還不停:“齊人有一妻一妾”,這分明是譏諷,我反擊到:“不合理,飯都吃不上了,哪能養活兩個老婆,你當我偷供品的嗎?”

“嗨!哥,你這樣一說,我還真餓了。”

我趕快叫思遠上來,我下去幫他們拍了幾張,就完成了今天的遊覽。

下來時,我一回頭,晚霞中,那個金黃色的城樓,巨大而又輝煌,這眩目的顏色,不知道在歷史上,掩蓋了多少官兵的痛苦和鮮血,掩蓋了多少民族的爭鬥和殘酷。

今天,它是一個紀念,也是一個景點。

我們從關而下,看到了這個孤獨的關隘最現實的作用。嘉裕關不僅僅是嘉裕關,以它命名的,還有腳下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意義,僅僅是因為嘉裕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