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八章 夢的藝術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夢的藝術史

這幾天,朱先生在北京的活動排得很滿,有請去交流的,有專來看病的,所以,對他的請教暫時無法進行。

回到住所,看到小池在電腦上所作的論文草稿,看到一段於夢的評價,覺得很有趣味,但我又不敢直接跟她探討,因為,她警告過我,在她論文沒完成時,不準偷看。我只能假裝不知道。

最近因為朱先生的原因,我專門抽時間閱讀了一遍《黃帝內經》,其中有一篇叫淫邪發夢,其中對因身體原因而造成的夢境,作出了解釋。原文如下:

黃帝曰願聞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於髒,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氣淫於腑,則有餘於外,不足於內氣淫於髒,則有餘於內,不足於外。

黃帝曰有餘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飢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

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客於肝,則夢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於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田野;客於小腸,則夢聚邑衝衢;客於膽,則夢鬥訟自刳嵋;客於陰器,則夢接內;客於項,則夢斬首;客於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布 苑中;客於股肱,則夢禮節拜起;客於胞羶,則夢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

透過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我暫時得出兩個結論:一是身體原因可以影響夢中的意識環境;二是如果哪個臟器出現問題,它所代表的五行屬性都會在夢中以其它形式出現。比如,如肺有問題,肺屬金,就會在夢中出現金屬器物;如果肝有問題,肝屬林,就會在夢中出現樹林森林;如果腎有問題,就會在夢中出現水,以此類推,這可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如果說意識活動也受五行影響的話,難道,周易哲學也可以預測人心?難以想象。

有時真想病一場,然後做夢,看看夢裡會不會出現這類現象。就像剛來北京學心理學課程一樣,自己分析自己的夢,查詢心理問題。

從西方心理學的理論講,人在睡眠時進入快速眼動期,此時就是在做夢,但大多數人醒來後都會在短時期內忘掉自己的夢,那就喪失了分析的材料。當時,老師告訴我們,當被一個夢驚醒後,馬上回憶一遍這個夢,然後立即分析,可以得到很多有價值的結果。

每次完整的睡眠都會有夢,分析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心靈。依據黃帝內經,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健康。

不知是看書累了,還是真想做一個夢,不覺睡去。

是小池把我打醒的,她一進門看到我翻開的黃帝內經的那一章,就知道我偷看了她的論文了:“說話不算數,你這個騙子,還睡得心安理得的樣子!”小池嗔怪到。

她一說,我就明白了,但不能直接回答,只能迂迴:“我正做春夢,你賠我!”

“哼!做你的春秋大夢,起來,我們討論一下。”

看樣子,她並不糾結我的偷看,我放心了,立馬下床,泡茶,以備清談。

“反正你也看了我的論文,其實,那是一個不成功的試驗,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後來我改了選題了,所以,真正的畢業論文,你是看不見的,我設了密碼,嘿嘿,對付你這種人,我早有防備。”小池自鳴得意對我說到。

“嚇我一跳,我以為你要我賠你一個夢呢。”

小池把我的黃帝內經看了看,扔在一邊,問到:“你這書上的關於夢的說法與弗洛伊德關於夢的解析,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要說不同點,弗洛伊德主要研究心理對夢的影響,黃帝內經主要說明生理對夢的影響。要說共同點,我認為有兩個:一是他們都認為生理和心理是互相糾纏互相影響的;二是他們都認為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有時會在夢中得到。”我詭異地朝她一笑:“我剛才做春夢意味著什麼呢?”

她扯過一個枕頭向我打來:“你這個壞東西,人家這幾天來好事,你就受不了了?你們男人,永遠喂不飽!”

“你說的是現實中的夢”她恢復了正常的討論態度:“我那篇論文企圖寫出文人們故意編造或創造出的夢,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現實中的夢是現實狀況的反應,而編造出來的夢,是要借夢說事,你說對不對?”

“那是”我點點頭:“文人的話,哪能全信呢?幸虧你不是文人。”

“那我是什麼人?”她盯著我:“說重點!”

“你是女人!”哈哈,我們同時發出一串笑聲。

我喝了口茶,說到:“你只能算個文化人,不算文人,文人應當是那種以文字為終身職業的人,我是這樣認為的。”

“算你正確。我為寫這個論文,查了好多書,參考了好多古代文人關於夢的記載,也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在中國思想和藝術史上,文人寫夢,思想主題越來越小,情感因素越來越重。”

“何以得出這個結論呢?”我對她的結論也猝不及防。

“也不算結論吧,反正是當時的印象。最早記述夢境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策》之類,主題並不突出,只是敘事性的,不能作為表達作者思想和意境的資料。”

“對”我認可她的這個判斷:“這些是史書,主要只記述事實,並沒有對夢發感慨。”

“最有名的借夢說話的記述,是在《論語》中,孔子說他好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估計他所追求的大道怕是要衰微了。這就是借夢說事了。”

“他說的是社會政治及道的事,是具有宏大的思想目標”我也對這一段記載記憶深刻,因為我中學有個老師,看到有同學上課睡覺,就扔粉筆頭打醒,並且感嘆:夢見周公!

“當然,最迷人的夢是莊子描述出來的。”她喝茶的速度明顯看出她興奮起來了。“莊子最有名的夢,是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支蝴蝶。”

聽到這裡,我馬上接了一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小池興奮地說到:“他夢見自己在夢中變成了一支蝴蝶,自由自在地飄飛於花叢間,醒來後他又意識到自己是莊子,於是他迷糊了:自己究竟是醒來的莊子還是夢中的蝴蝶?兩者都曾經一樣真實啊?怎麼回事?”

“這其實是莊子借夢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問題:我是誰?如果單純從自我感受來說,蝴蝶和莊子都是我,透過自已的感受來認識自己,就象扯住自己的頭髮想把自己提起來一樣,是難以實現的。”這個大問題也曾經困擾過我,所以,我有上面的想法。

“對,莊子這個夢涉及到人的本質問題。他還有一個夢,夢見莊子騎馬經過一個路邊,看見一個骷髏,心生感慨,用鞭子一邊敲打它一邊說:你多麼不幸啊,估計年紀輕輕就死了,還死在荒郊野外,還身首異處,我為你難過。事後,莊子把這個骷髏帶回了家,帶到自己的床頭,睡覺時,夢見這個骷髏說話了:你這個莊子,我跟你前世無仇,你為什麼要用馬鞭打我的頭?你可憐我,我還可憐你呢,你活得貧窮且不自由,我在下面活得好好的,你不知道嗎?莊子奇怪了:你在下面活得很好嗎?骷髏說:你沒到過下面,你不知道這裡有多麼好!”

這個故事我雖然沒聽過,但知道這是莊子來表達認識論方面思想的,於是說到:“這與他和惠子爭論的問題,主題相似: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你說這個思想主題大不大?莊子的夢幾乎提出了人類哲學思想史上的幾個最基本的問題,大不大?”小池盛氣凌人地問,反而顯得更加俏皮。

“大,後來呢?”我要把話題搞得更有趣味。

“後來莊子死了。”她語氣稍微平緩了一些:“後來屈原夢見了神仙,與治國理念有關,相比莊子的,主題是小些,但記述得更細緻,更有美感了。《天問》和《離騷》,藝術性令人讚歎。”

“曹子建也夢見了洛神啊?”我問到:“他夢見的洛神與屈原的有區別嗎?”

“有”小池肯定地回答:“屈原的洛神是洞悉天地萬物和人情社會的神仙,子建的洛神只不過是個冰清玉潔的美人而已。”

我不由得疑問起來:“按你的說法,屈原夢見的是神,子建夢見的是人?”

“對,屈原夢洛神是借神說話而自擬,子建只不過把曹丕的妃子當成洛神來想象力而已。你說,誰大誰小?”

“當然是屈原的主題大,子建的主題小,但子建描寫的洛神更細膩、更動人。”我也是讀過《洛神賦》的。

“這就是我的結論:藝術性越來越強。”她繼續:“那是東漢了,到了唐代,專門藝術描寫夢的文字就爆發式增長了,這裡的夢,往往是文學中的一個意象、情境中的一個背景、感情中的一種寄託,藝術功能的突出,也使得思想功能的弱化。”

她望著我,彷彿老師的神態:“莊同學,請你背誦幾句唐詩中關於夢的句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是,老師”我也是戲精,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是李白的,表達個人對神仙的嚮往,其實是個人對自由的嚮往。”她的點評很有老師的風範。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的句子,表達個人思鄉情懷。”

我還要背下去,被她阻止了:“停,這不是賽詩會,可以了,要一直背下去,我倆都得廢!你看出,他們要表達什麼嗎?”

“老師,我覺得,他們只是在表達個人情感。”

“回答正確,我只問你,美不美?”

“美”我不忘調皮一下:“像你一樣”。

“討厭”她的表情還是很受用,繼續說到:“到了宋詞時代,關於夢的描述就更細膩了,最讓我感動的是蘇東坡悼念忘妻的那首《江城子》,你記得嗎?”

“昨夜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每次讀到這裡,都浮現出具體的畫面,被蘇軾的情緒所感動,這次也不例外。

“這首詞是宋代最好的悼忘詞,透過對夢的描寫,細節表現出真實,真實表現出感動的力量,在藝術上代表了宋詞的最高境界。”

“別忙,老師,您重複一遍,這麼重要的東西,我要記筆記”戲要演就要演足:“哎,我的筆記本呢?”

她邊笑邊說:“嚴肅點!我們正上課呢!”

我們都整理了一下情緒,喝茶片刻,她繼續說到:“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演義、話本、小說的流行,對夢的記述就越來越具體了,當然,從邏輯上說,越具體,內涵越大,其思想性的外延就越小,但是其藝術感染力也更為明確了。”

“請舉例說明。”這時師生關系反轉了,我彷彿成了老師在問學生。

“好的,莊老師”她轉換得也快:“比如,我最欣賞的戲曲《牡丹亭》就是描寫夢的,這個夢故事漫長、細節生動、情節曲折、想象豐富,是作者對美好女性和美好愛情的寄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真正的愛情是美好的,值得人們去追求,哪怕只是在夢中,也會給人生增添不平凡的色彩。也許,作者還想表達這樣一層意思,在現實中無法找到純粹的愛情,只有在夢中才能實現吧。所有現實都是悲劇,因為悲劇就是把美好打破了給你看!”

望著她自說自話,漸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我覺得她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但我得把她拉回來:“你為什麼對《牡丹亭》如此鍾愛?”

她回過神來,對我笑笑:“我小時候家鄉有個昆劇團,演出過這本劇,我看過,至今難忘。”

“那你為什麼不寫下去呢?”我覺得這是個好題目。

“主題太大了,我駕馭不了。你想,單純從資料收集的角度,你要對中國的文學史有廣泛的瞭解,在總結論據時,又經常會發現一些意外的事實,比如,宋代文人稼軒、陸游等,他們描寫的夢也有關於人生、國家的大主題,你剛才舉的子建的《洛神賦》,也有愛情和個人感受的小主題,如果作為學術論文,別人很容易反向證偽,結論經不起推敲,很難透過的。”

“所以,你就改選題了,一定是比較容易、比較狹窄的主題吧?”

“滅掉你的念頭!”小池瞪我一眼:“休想從我這裡打聽我畢業論文的事!”她又討好地遞我個眼神:“身體的念頭也要滅掉,你懂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