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望診的竅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望診的竅訣

過了一天,晚上北京有朋友接朱先生去聚會,所以,晚上沒有打擾他,回到了我的住處,開門後,發現小池正在臥室,在電腦上寫文章。一看是我回來了,興奮異常,立馬抱住,看我有些遲疑,明白了我拉顧慮:“小蘇不在,就我一人,來吧,我們為所欲為!”

一陣翻騰,各得所願,歸於平靜。

小池看著平躺的我問道:“怎樣?那位高人究竟有多高?”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感慨不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然也!”

小池調皮地調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迨矣!”

我們都笑了起來。

第二天,也是晚上,我繼續去請教朱先生了:“先生,你那天看金姨的情況,一望便知,莫不是中醫望聞問切中的望診嗎?”

“是的,這可不是看相算命那一套,莫小看這個望字,其實大部分的病症都可以透過望診看出來,這是經過了長期實踐檢驗的,但今天,能夠熟練掌握的醫生太少了,所以才大量藉助西醫的檢測手段,中醫的精華也漸漸失傳了。”老先生感嘆到。

“您說的望診,究竟是單純的實踐經驗還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我隱約覺得,它與周易學說有關。

“理論體系嚴密完整,與五行河圖一脈相承。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略作介紹。”

“謹受先生賜教!”

“首先,在這個理論體系中,五行與五官、五臟、五色、五味是相互對應的,並依據河圖中天成之數來推測時間,甚高明而極精微,是中醫全部理論的重要基礎。”

聽到這裡,我不得不正襟危坐,嚴肅起來。

“如果說望診,那就得說《靈樞五色篇》的理論了: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深淺;察其色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我們就是依據五臟在面部的表現部位,來觀察表現出來的五色情況,得到疾病的資訊。”

“觀察面部色澤,對應的身體器官,是固定的嗎?”

“古人有三種觀察面部對應器官的方法,我可以簡要地介紹一下。第一種方法,是以明堂為主劃分。明堂,就是鼻子,其下端稱為準頭,也叫面王,代表脾;兩側的鼻翼稱為方上,代表胃;前額稱庭,代表頭,所謂天庭飽滿,也是聰明智慧的意思。兩眉之間稱印堂,代表肺,所謂印堂發亮,也是體強氣壯的意思。天庭與印堂之間代表咽喉,印堂之下兩眼之間稱為山根,如果把鼻子形容為面部隆起的一座山脈,此處是山之發源,所以叫山根,代表心。有靜坐參禪的,或者瑜伽冥想的,都有意守山根之說,守息而降伏其心,我所知不多,也是聽說。山根之下稱年壽,代表肝,它兩邊部位代表膽。臉頰之下稱中央,代表大腸,大腸之上,膽之下代表小腸,挾大腸處,代表腎。準頭下有人中,人中兩側代表膀胱、子宮。這種方法,記述在《靈樞》之中,由於涉及臟腑較多,臉部劃分較細,不反覆揣摩,容易出錯。”

朱先生一邊在自己臉上比劃一邊跟我講解,其認真嚴謹的態度,令我肅然起敬。

“第二種方法記載在《素問》之中,左臉頰代表肝,右臉頰代表肺,鼻頭代表脾,天庭代表心,地角,即下巴部位,代表腎。口訣是這樣的:左頰兮青龍屬肝;右頰兮白虎屬肺;天庭高而離陽心火;地角低而坎陰腎水;鼻在面中,脾通土氣。觀乎色之所現,知其病之所起。你看,這把卦象、五行、五臟及面部劃分都一一對應了,是不是?”

我點點頭,對這套體系的完備性表示認同。

“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以五官來對應五臟,心肝脾肺腎分別對應舌、目、口、鼻、耳,是不是更直觀?”

我繼續問道:“五色如何對應呢?”

“五色就是赤白黃黑青,如果把它對應的五臟結合五臟所屬的天成之數,甚至可以精確判斷一種病,如果不治,它的死期,這就是五色、五行、五臟結合河圖的天成之數的綜合運用了,想不想聽?”

我覺得這就非常精確而宏大了,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朱先生問道:“你還記得五行中的生數和成數嗎?”

我答到:“記得,按水、火、木、金、土的順序,其生數分別是一、二、三、四、五,其成數是六、七、八、九、十。”

“那就容易理解了。我的第一句口訣是: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難當。具體是什麼意思呢?黑色,是腎之色,腎邪侵犯各髒,黑色見於耳目口鼻,但一旦進入舌頭,也就是口訣所說的入口,舌頭是屬心火,水克火,所以說十死而無一生。為什麼說七難當呢?因為舌屬心屬火,火的成數是七,所以第七日便難以承受了。”

還有這準確的推斷,我以前真是聞所未聞。

“第二句口訣是: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這樣來理解:黑色腎水,目,屬肝木,白是肺金,命門心火。面黑,即水克火;目白,即金額克木,水是火的剋星,木是火的來源,兩者都被克,所以叫命門火敗,之的成數是七,火支撐七日到了極點,所以,將死於第八天。”

“第三句口訣是: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日定存亡。其意思是:息氣,就是喘逆。赤色屬火,白色屬金,金即是肺,火克肺金,故現喘逆。金的成數是九,九日過後就是十日,為什麼叫做待定呢,因為肺金雖然被克,但脾土可以生肺金,在醫學實踐中,醫生透過給病人流食溫補,試著用脾土來生金,如果能生金,也就是能進流食,能消化吸收,則生,如果不能生金,則第十日即死,因為脾土的天成之數是十。”

“第四句口訣是:足趺趾腫膝如鬥,十日須知難保守。在醫學上,脾主四肢,一個人如果腳腫一直腫到腳趾,膝蓋腫得如鬥大,那是脾胃運化功能即將衰絕的現象。脾屬土,土的成數是十,所以說:十日須知難保守。”

朱先生停頓了一下,喝了口水,繼續講到:“以上都是以五行成數來定的,也有用生數來定的例子,比如這第五句口訣:人中盡滿兼唇青,三日須知命必傾。人中屬脾土,青色屬肝木,肝木的青色侵滿了人中口唇的脾土,即出現嚴重的木克土,此時,也許土還能支撐,但木越來越強大,這就涉及到木的生數了,其生數為三,當木經三日生長強大,脾土必將土崩瓦解,所以:三日須知命必傾。”

至此,我彷彿有所理解。五臟所屬的五行,有相互生克的關係,疾病就如戰爭,考察進攻的實力,看生數,考察防守的能量,看成數,不知是不是這樣。

“第六句口訣:唇青體冷入遺尿,背面飲食四日期。簡略解釋是:唇青體冷是真氣要絕的表現,遺尿不禁,是膀胱的收縮納藏功能喪失,背面飲食,是神氣不守的現象。肺主神氣,肺屬金,青色是肝木之色,青色浸染,說明肝木已受肺金邪氣所克,當金最旺盛時,木必敗。金的生數是四,故以四日為期。”

“第七句口訣:手足爪甲皆青黑,能過八日定難醫。肝臟主筋,表現在爪甲,肝色為青,當出現黑色,黑色屬腎水,這是水不能生木的表現,實則是肝腎俱敗之象。木之成數為八,故以八日為限。”

“第八句口訣:脊疼腰重反覆難,此是骨絕五日看。脊背屬脾土,腰是腎所在的位置,腎屬水,這是土克水之象,當第五日,土為最旺,因為土的生數是五,此時木必敗,所以叫做五日看。”

他一邊用動作指示,一邊講解,此時,已經看出朱先生有些疲勞了,我示意他可以簡略介紹。

“第九句口訣:體重溺出時不止,肉絕六日便高棄;第十句口訣:手足甲青呼罵多,筋絕九日定難過。原理與上面的八句都是相同的。你能看出其中的規律性嗎?”

我知道是先生考察我悟性的時候到了,把思路整理一下,回答到:“人體五臟對應五行,都有相互生克關係,疾病就是五臟等不平衡並且發生衝突的現象,猶如戰爭一般。五臟表現在五官,如五官出現了不正常的顏色,那個就是這個顏色代表的器官就是進攻優勢方,哪個五官所代表的臟器就是防守劣勢方,在危急之時,如果到了進攻方的生數時,則勢力最大,防守方必敗;同理,到了防守方成數時,如果還不見好轉,則將土崩瓦解。攻防雙方力量變化是疾病好壞轉化的基本依據。依據先生所說,一般攻方五行屬性是剋制守方五行屬性的,在攻守不平衡時,疾病就產生了。我不懂醫,只是一點個人感受,請先生指教。”

“大致不錯,說明你挺有悟性”朱先生調整了一下坐姿,繼續說到:“剛才你講到了五行生剋對各髒疾病的關係,那麼,從單純五行來看,生克關係還有哪些表現形式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了我生、我克,還有生我、克我,共四種關係,因為五行中任意一行對其它四行都有關係。”

“對了”先生笑到“缺了哪一家都不行。在周易中,這四種關係組成了吉凶悔吝的判斷結果,不知你發現沒有?”

對這個問題我倒是有把握:“如果按一個卦象的體用五行生剋關係來判斷,體代表我,用代表外物,生我者,即用生體,吉;克我者,兇;我克者,吝;我生者,悔。大致是這樣。”

朱先生點點頭:“這四種關係在病症上也是醫生運用的原則。比如上面第三句口訣出現的心火克肺金時,肺金難以支撐了,那麼為增加肺金的能量,就補脾土,因土能生金,或許還有一線轉機。如果病程緩慢的話,病人身體還可以支撐的話,也可以補腎水,用水克火,來消耗心火的邪力,並且,腎水充足的話,肺金不需要用過多的能量來生水,保持了它最後的精力,這是以毒攻毒的法子,只能在病人嘗能支撐的條件下進行。”

原來,五行生剋的四種關係,都可以在醫學上得到運用,這極大地擴充了醫療的手段和思路,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說到補,容易走入誤區”朱先生話鋒一轉“沒病不能隨意亂補,現在有人身體還算平衡,但為貪歡,流行補腎,當腎水充足時,不能隨便進補,你知道原因吧?”

“是不是這樣理解,如果腎水在正常時,長期進補,導致腎水過旺,剋制心火,影響心臟功能?”我也不知道回答是否正確,但見到先生點頭,才放下心來。

“有人為了增強性功能而補腎壯陽,但如果過了,就會發生心力衰竭,馬上風,就是這樣產生的。”

“人體是個平衡系統,人為地打破平衡,是要產生疾病的。”我自以為是地總結到。

“記住,這個平衡是個動態平衡”朱先生打斷了我的講話:“與其叫平衡系統,不如叫它自適應系統,它有自我調節自我適應的功能,人與自然適應,身體與精神適應、臟腑之間的適應等等,動起來才有生機,上述所有因素聯動模式的展開,才開創了這個世界生生不息的局面。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指天地自然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動態平衡的條件,它不因你的思想你的種類你的境遇而改變,按既定的規律,生生不息地運轉,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適應、去運用,大道無言。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看到先生如此深情的感嘆,我不由得對他崇敬萬分,所謂醫者仁心,是指他不會因病人的地位、道德、思想、處境而存有偏見,這就是道法自然,這就是所謂的醫道吧。

透過這一課,我對周易的理解不再象過去那麼簡單了,它是道的體現,既然道法自然,那麼道也不是那麼神秘了。再一個,我見到了五行生剋在具體實踐中的系統運用,比我過去單純考慮吉凶後果要複雜和嚴謹得多。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河圖洛書對方位的數量規定性,朱先生只介紹了河圖在疾病預測方面的運用,我都覺得不得了了,那麼,在其它預測方面的運用也應該有精確的前景。

原來我對周易的理解是死的,經過朱先生透過對傳統醫學運用的介紹,我才知道,它早就被活學活用,成為一個宏大醫學體系的基石了。

孔子在系傳中指出了正確的思考方式: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模擬自然,順應變化,如此簡單,這也許是周易性質之一:簡易,的來源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