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 定數的依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定數的依據

朱先生已經搬到馮姨家了,我跟小池商量此事,正好她這段時間得抓緊精力完成論文,所以表示贊成。

朱先生是下午過來的,帶的東西倒不多,除了講義和一些書籍外,其它生活用品只有一個箱子,小楊和我很快就幫忙歸置好了,他住在樓上最東頭的那個房間,外面有個露臺,露臺上有一些盆景和月季,陽光和通風都是最好的。

吃過晚飯,朱先生讓我到他房間,問我:“小莊,你學過易經,你把八卦屬性和五行關係背一遍,還記得吧?”

我按要求簡要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是常識,我當然記得。

朱先生又問:“聽說過河圖洛書嗎?你記得多少就告訴我多少。”

我只好簡單將相關口訣背誦出來:“河圖口訣:下為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上為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左為東,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右為西,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洛書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八六為足、五居中央。朱先生,不知我記得對不對?”

“看來,你是在真學易經,有一定基礎,那麼,我可以教你一些在醫學中的運用。為什麼要教你呢?因為我教你的,是正規中醫學院不會教的,普通學生學不了的,只有瞭解周易運算規則的人才學得會,你雖然不是我的弟子,但有這個緣分和條件,我得把老祖宗留給我的東西拿出來,以免失去了傳承。我知道,你對醫學不敢興趣,但以醫入易卻是學習易經的捷近,當年我父親就是這樣說的。”

他的這段話聽得我目瞪口呆,因為我第一次聽到以醫入易的說法。

朱先生繼續說到:“不管是中醫還是算命,在性質判斷上都依據五行生剋的原理,但在數字的規定上,必須按照河圖洛書的規矩,所謂定數,河洛則是最根本的依據。”

“天地自然,按規律旋轉,四季更替,按定數往來,孔子說: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一個不懂周易的人,不懂得旋轉更替,死記硬背是難以運用的。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腎、心、肝、肺、脾,相互對應,這也是預測疾病生成和生命消亡的數字啊”朱先生望著我,你說說看,如果肝有毛病,那麼它的發生發展或者痊癒,以什麼數字為單位?”

“以三為單位吧?”我試著回答道。

“對的,你不笨。這樣,我就有信心了。”朱先生出現了一個欣慰的微笑。

“我可以告訴你陰陽旋轉的道理了,河圖是描繪天道的,一為北方,是陽氣開始發生的地方,天道執行的規律是:陽氣由北方發生,向左旋轉執行,經過東方,到達南方為極盛,然後繼續向左旋轉執行,到西方後漸漸減弱。那麼,你看出來,這個旋轉規律是什麼呢?”

“順時針旋轉”我回答。

“這是在河圖洛書的模型上,以下方正北為起點,順時針旋轉。如果按今天的地圖規則,以上方為正北,是按什麼規律旋轉呢?”

“還是順時針旋轉。”我馬上答道。

“反應不錯,我原來也教過一個學生,他憑感覺回答為逆時針,不可教也。你看,按起點為北,我們面對北方,太陽是從右向左旋轉,一、三、七、九皆為陽數,對不對?所以河圖是古人觀察太陽而來。”

“而洛書呢?它是描述地道的,地道執行的規律是:二在西南角,陰氣開始發生;四在東南角,陰氣漸漸增長;八在東北角,陰氣達到極盛,六在西北角,陰氣漸漸消失。二、四、六、八皆為陰數,向右旋轉,也就是逆時針旋轉,符合人類觀察月亮的感受。”

朱先生望著我:“太陽向左、月亮向右,你理解了孔子的那句話嗎?”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我脫口而出。

“那麼五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五屬土,居中央,表示陽數起於三、陰數起於二,五是兩數之和,是參加天地之和,也就是人在天地之間的象徵。孔子也對土作了概念性的描述:參贊天地之化育,所有我們看到的生靈,都離不開土,所有旋轉,都歸結於土。不管是描述天道的河圖、描寫地道的洛書,不管是順時針旋轉還是逆時針旋轉,都迴歸到土,土既表示人,也表示自然,這就是道法自然。”

如此高論,讓我打消了以前的很多疑問,原來,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且是土地的產物,欲從自然中考察人,得先瞭解腳下的這片土地。當然,河圖洛書更重要的意義是,天道和地道,中央都是人道,天地人並列,這是多麼偉大的思想,多麼富於尊嚴的理論!當近代西方思想家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我們怎麼辦?”的吼聲時,我們古代的先賢們,都已經把人列為天地並列的地位了。我們怎麼辦?孔子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只要人類自強不息,就可以吉無不利了。這是對世界最自信最響亮的回答!

當然,知道原理是一回事,具體運用又是另一回事。我向朱老先生請教道:“先生,我明白了自然執行變化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命運的道理,但是,這些運轉規律數量上的規定性是如何體現在人體上的呢?”

“問得好!這就是喜歡你的地方,能夠提出很好的問題。黃帝內經上有一篇《生氣通天論》,開篇有一段話,要注意。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之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我聽後,搖頭,表示難以明白。

朱先生笑笑:“下定義不如打比方,那我舉例說明。還是黃帝內經陰陽別論篇,前面我們說過,陽生於三,陰生於二,合則為五為人。那麼,在最危急的病人面前,如果不治,如何判斷其死期呢?經上寫明,死陰的病,不過三天人就會死,為什麼呢?因為陰生於二,過二之後無生陰,則死,也就是過二不過三。屬於生陽的病,不過四天就死。是因為陽生於三,三天之內陽不生,則第四天必死。”

“那麼,什麼叫死陰、生陽的病呢?”我繼續問道。

“舉例,如果肝病傳心,心臟突病,木生火,火為陽,這就叫生陽。如果心病傳肺,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也可以叫火死金,金屬陰,就叫死陰。”

“原來,還有這樣精確的運用模型,真了不起。”我讚歎到。

“其實,對於易經來說,也對天地執行規律有精確的卦象規定,你既然學的易經,也應該知道。”

“我印象比較模糊,現在確實說不出來。”我承認,也許當然不是董先生沒教,也許是我當時一心只想到算命了,對周易關於自然的描述沒多大興趣,沒記住罷了。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對應著十二個卦象,我們學醫的當年都必須學,現在也不妨告訴你。”他喝了口茶,拿了張紙,一邊畫出卦象,一邊跟我講述到:“小寒到春分一共三個月六個節氣,分別用這三個卦象來表示”,當他依次畫出這三個卦象時,我馬上認出來了:“這分別是復卦、臨卦、泰卦。”朱先生回到:“對了,看樣子基本功不錯,你看出這三個卦演變的規律嗎?”

“每個卦從下往上數,分別為一、二、三、四、五、六爻,第一個節氣冬至,屬於復卦,只有一爻是陽,其餘皆是陰爻,後來,臨卦,一、二爻有兩個陽爻了,泰卦,三陰三陽,下為陰上為陽,說明,隨著季節的變化,氣溫漸漸升高,陽氣也漸漸增強。”我說到這裡時,朱老師點頭表示同意。

朱老師分別對這幾個卦象作了解釋:“小大寒節氣,溫度很低,白天很短,故陽氣很少,為一。所謂復,是指此時陽氣才剛剛產生,處於恢復階段,千萬不可洩氣。臨卦表示立春、雨水,是面臨改變的意思,一般過年春節在這個時候,是由寒轉暖的臨界點。泰卦,表示驚蜇、春分,不僅陰陽勢力相當,而且各居正位,陰在上,陽在下,表示陰陽相交,最符合自然規律,所以表示安泰。”

當朱先生說到這裡時,我明白了,古人對卦象取名字,也與氣候和陰陽對待有關。

朱先生雙畫出了大壯卦、缺卦和乾卦,我知道,那分別表示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規律性是一樣的,大壯卦下面四個陽爻,缺卦下面五個陽爻,乾卦六爻均是陽爻。

“你看,大壯卦表示生機勃然的意思,想像一下禾苗壯實的樣子,陽氣旺盛,是不是很有意思?”朱先生繼續講解:“缺卦,原文這個名稱沒有左邊那個偏旁,但意思一樣,好像乾卦最上面開了一個缺,對不對?五陽一陰,陽氣更多了。乾卦不用我說了吧,純陽之卦,代表天代表太陽,溫度最高,白天最長,也就是夏至了。”

“隨後,它們的反面就來了”朱先生話鋒一轉:“陽極生陰,這三個卦來了”他畫出了姤、遁、否卦後說道:“是不是把前面三個卦象倒過來了?從下往上漸漸由一個陰爻變為兩個、三個陰爻,其實規律是一樣的。我只是在這裡強調一下否卦。你看否卦與泰卦剛好相反,為什麼三陽在下三陰在上為泰,而三陽在上三陰在下為否?按我們通常的觀察,陽氣在上陰氣在下,這是自然現象,但反過來就安泰呢,那裡因為只有反過來,陰陽才能相交,氣體才能流動,大地才有生機。如果陽始終在上,不與在下的陰交流,叫陰陽相隔,沒有生機,是很不好的卦,在哲學上也是否定的意思,所以,叫否卦。”

聽到這裡,我又明白一個道理,陰陽雖然對待,但必須交流,如無交流,則成死局。

“當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會讓否卦成為一個不變的死寂狀態,於是後面又按這規律演變,這就是後面的三個卦:觀卦、剝卦、坤卦,分別代表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這幾個節氣。觀卦已經告訴我們,要觀察時變,為寒冬作好準備了。剝卦,象徵樹林落葉、百草枯萎,大地的盛裝已經被自然剝光了。特別要注意的是坤卦,六爻純陰,這是陽氣幾乎絕滅而陰氣達到最盛的時候。冬至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雖然陰氣肅然,但陽氣正在孕育,新的迴圈又要開始了。”

聽完這些,我才覺得,周易八卦,不僅是用來算命的,更是用來模擬自然的巨大模型,這個模型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自然觀,有著巨大的運用價值。只有象數理三者結合,才能對它的基本精神融會貫通。

我問先生:“如果說這十二個卦可以用來表示每年的自然執行週期,那麼,每天是否也可以用這十二個卦來表示呢?”

“不錯,每天有十二個時辰,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一個卦。”

“對應關係怎樣?”我要問仔細點。

“很簡單,午時,就對應乾卦,子時對應坤卦,其餘順序不變,依時而對就行。”

聽朱先生這樣一說,我也覺得,這是個以此類推的問題,於是趕緊確認:“也就是說,這個時間與卦象的對應,不管是年月日時什麼單位,順序始終是一樣的。”

“對,孔子說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只要你確定了乾坤的位置,其它位置都可以確定了。”朱先生肯定到。

我對剛才朱老師分析的否卦和泰卦的結論,還有一些不太透徹,於是問道:“陰陽相交才有生氣,天地旋轉執行永不停息,這讓我想起楊振寧先生關於宇宙對稱與不對稱的演講,他說如果宇宙是對稱的,就沒有我們這樣的人的產生。如果宇宙是不對稱的,我們這個宇宙終將毀滅,這用易經的方式,該怎樣理解呢?”

朱老師看了我一眼,思考了一下,說道:“你說的物理學,所謂對稱就象是我們說的陰陽對待。周易認為,對稱是動態的,沒有這個動態,就沒有生機和自然,所以說不是絕對對稱的,但是相對對稱是有的,因為一個永遠消滅不了另一個,雙方永遠相互依存而存在。易經在這方面的思想,孔子有段話,你回去後好好揣摩一下: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

這時,響起了三聲敲門聲,小楊出現在門口:“老師,過九點了,您是不是該休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老師一看錶:“跟小莊講高興了,今天有點超時,好,小莊,今天就到這裡吧,明天再說,怎麼樣?”

我起身告辭,下樓後,看見馮姨正坐在客廳,朝我招手,我過去後,她問:“你們談得好嘛,都這麼久了,我等你下來吃夜宵,等不及,你高叔先吃了,走我們到餐廳去,我也餓了。”

我們來到餐廳,我對馮姨說:“朱先生不僅是個醫生,還真是個傳統文化的大師。”

“我只知道他醫術好,什麼傳統文化我們也不懂。當然,他的醫學是祖輩傳下來的,他們家幾代名醫,這我是知道的。”

吃完後,我就在馮姨給我準備的樓下的房間休息了,高妍什麼時間回來的,我也沒聽到,估計晚上睡得很死,她進門、上樓的聲音我都沒聽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