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喝個文化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算了,想不明白也不想了”小蘇看了看手錶,我看見,他帶的是一個金黃色的手錶,從表面到錶帶,如同土豪的志趣。我笑了:“小蘇,裝什麼裝,搞得跟個土豪,不怕別人笑話?”

“勞力士呢,我的莊哥,這是丈母孃給我買的結婚禮物,是用他們兩位老人的家底買來的,怎麼敢不戴?”

“我以前怎麼沒看見你戴?”

“這幾天嶽父母兩大人來了,戴起,圖他們高興。”他說到:“時間差不多了,該吃中午飯了,我請客,這樣,我跟李茅打個電話,如果他有時間,我們三個人吹一場,怎麼樣?”

“李茅不忙嗎?這段時間?”

“莊哥,你太官僚了,人家這段時間,準時上下班呢,公司已經上軌道了,有時半天不去也沒啥。”

“是我聯絡少了,到時候,我認罰。”

“沒事,總是請客,你一個人我要請,兩個人也是請,不如把你兩個都請了,我也多圖個人情。”小蘇故意露出他小買賣人的本性,這其實是為了讓喝酒的理由更輕鬆些。

在包廂沒坐一會,李茅風塵僕僕地趕來,手裡提著個東西,還沒等他開啟,我們就聞出來了,這是燒臘,原來我們租住的那個小區樓下,山東人賣的燒臘。這味道太熟悉了,我們三人單身的時候,這可是下酒最好的東西了。

“你看你看,李哥,我請客,你帶菜,這算是哪個的?”小蘇說到。

“我覺得,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如果沒這個味道,喝酒,放不開。”

他說得對,我對服務員喊到:“拿個盤子,盛起來。”

“聽小蘇說,最近你不太忙了?”

“莊哥,沒人有你忙,好多年不見人,也沒個電話。老實說,我是又忙又不忙。”

“什麼意思?”

“公司的事情不忙,工作上的事情呢,除了那個設計團隊,就是我們手機的設計團隊的事,我操心一下,其餘沒多少事。這叫不忙。什麼忙呢?然然安排的事情比較忙,兄弟,如果你們有一個學文科的老婆,你就體會得到,什麼叫做事兒媽。”

李茅解釋到,原來然然有孕已經好幾個月了,要為孩子出生做準備。她的計劃是,孩子出生後,養育的事要從長計議。李茅能做什麼呢?給孩子朗誦詩詞做得到吧?

李茅說到:“我只能接這個任務了,彈琴我倒是能夠彈響,但跟音樂沒多大關係。畫畫我倒是學過,那是機械制圖,孩子太小,估計也看不懂。表演我也不是不會,但主要是本色演出,只能演爸爸。好在,本人家學淵源,古代詩詞,學起來,稍微有基礎。但是如果按然然的要求,這可不是個簡單的活。要朗誦得有美感,要能夠講出詩人的故事,要表達出詩人情感。你們知道,然然是學文科出生的,她所講的畫面感、代入感、故事感,究竟是些什麼東西,我都說不清楚。”

“你這優生優育,到這地步,啪地一下,生個金娃娃吧?”小蘇這傢伙,剛才跟我拿書“啪”地一下,現在生孩子也用這“啪”地一下,剛才看手錶是金的,現在形容娃娃也是金的,拜金心態,毫無遮攔啊。

“你小子沒遇上這麻煩,不說了。”李茅看了我一眼,及時制止的小蘇。估計他自己也意識到,過多地談論孩子,我會敏感。其實,我倒不在乎,如果朋友談論下就第三了,我還活不成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茅轉移話題,問到:“莊哥,你是行家大師,這古代詩詞,正是我今天要請教的內容。要不是說你在這裡,然然不會批我半天假。”

“半天?我面子夠大,好!就為這,咱們好好扯一扯。這東西我也算不上行家,也許知道的內容跟你熟悉的不同,算是互相補充吧。”

小蘇反應過來,回頭對服務員說到:“中午吃完了,我們不走,包廂留下,你上些茶,晚餐還在這裡,跟你們經理說一下。”

“好的,蘇總。”服務員出去了。看樣子,小蘇是這餐館的常客。

“晚餐我買單,小蘇,學了人家的知識,不付費是不行的。”李茅喊到。

小蘇跟我對視一笑,對李茅說到:“我也是為莊哥的知識買單,哥哥,我們今天是殊途同歸呢。”

李茅說:“少跟我來那一套,各是各的賬,但需求是一樣,要不,我們三個怎麼是兄弟呢?”他率先拿起酒瓶,說到:“杯子拿到這邊來,我先倒上,今天誰也不許耍滑頭。”

這酒席就開始了。

我問到:“李茅,最近,你在讀什麼詩詞呢?”

“那當然是唐詩了,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宋詞肯定是讀不懂的,對不對?”

“宋詞也有淺顯的,當然,作啟蒙教育的,唐詩是對的。你給孩子讀詩,孩子雖然不一定懂,但收益卻是明顯的。至少有兩種收穫,然然估計是考慮到這兩點,才給你下任務的。”

聽到我肯定然然的觀點,李茅來興趣了。“莊哥,細講細講。”

“第一點,語言美,中國文字的語言美。孩子在聽你朗誦時,他聽到了平仄起伏的音韻,他聽到了抑揚頓挫的節奏,對不對?”

小蘇迅速說到:“是的啊,唐詩的節奏,幾乎就是漢語最普通也是最美的節奏,五個字的,七個字的,等等。”

“還有新樂府呢,還有古詩呢,好多字一字,但都有節奏。”李茅補充到。

“你們說得都對。漢語本身的美感,對孩子薰染的是美育。可以這樣說吧,我們每個讀唐詩長大的中國人,都有相似的審美情趣,比如對比、鋪排、擬人、對仗、賦、比、興等,這是進入我們骨子的東西。可以這樣說,不論國籍膚色和地區,只要能夠充分體驗唐詩中美感的人,都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

兩人突然鼓起掌來,這讓我有點意外。

“第二,許多唐詩,都包含了相應的故事。比如《長恨歌》中的大歷史,比如《長幹行》的小愛情。這些故事,恰恰是中國歷史最生動的傳承。當你發現,你與古人在同一件事情上有同樣的感情衝動時,你是不是覺得,中國人歷來就該是這樣子?這是什麼?這是文化傳承,這是中華文脈幾千年不斷的秘密,將情感、故事都凝結於美中,怎麼割捨得了?”

兩隻杯子舉過來了,都是雙手捧著的,他們敬我酒,我也不客氣,飲了。

“這些故事中,有普通簡單的情感和態度,也有複雜的人生啟迪。可以這樣說,一本全唐詩裡所包含的內容,既可以給一個剛說話的小子啟蒙,也可以給最具思想能力的教練的哲學家思考。也就是說,它所包含的內容,下沒底線,上不封頂,真正是個海洋,甚至比海洋還大,如同無邊的虛空。”

“這就高妙了,這就高妙了。”李茅感嘆到:“估計然然都沒考慮到這麼遠,我記下這個觀點,下一次跟她討論時,也可以居高臨下一盤。莊哥,今天,我們兄弟三個人在這裡,要不,你挑個故事來講,讓我們也啟迪啟迪,好回去給老婆上課?”

我看了看小蘇,他居然也感興趣:“我老婆也天天給孩子念唐詩,不過,我要讓她知道,我才是高手,莊哥,教我們唄。”

我想了想,想找一個複雜的有內涵的故事。

“我們三人喝酒談詩,是不是有點裝?”這是李茅的聲音。

“難道,我們三個不是文化人?都上過大學的。我們三個不是朋友?都在一起睡過,啥事談不得?女人談得,詩就談得!”這是小蘇的鏗鏘。

“對了,關於三個朋友的故事,我想起一個故事來,與唐詩裡三個著名的詩人有關,他們三個也曾經好到,睡在一起的程度。”我立馬想到了一個事情。

“什麼?這就有意思了,哪幾個?”李茅明顯激動起來。

“這三個人的名字,我一說,你們都知道。”我故意停頓了一下,等他們的胃口被吊起來後,再慢慢說到:“我只說兩句他們的詩,你們說出作者,不就知道了?”

“你這是要考試啊,莊哥?”小蘇摩拳擦掌,然後又有點層緊張:“不要太難,要不然就給提示。”

“最簡單的,保證你們中學學過,怎麼樣?”

“放馬過來!”李茅開始卷袖子,彷彿要運用武力,才能解決這個智力問題。他是個考試型選手,久經考試的勝利者,一聽答題遊戲,就會興奮。

“床前明月光。”我剛唸完半句,他倆就異口同聲地說到:“李白!”我點點頭,繼續念到:“夜宿石壕村”,他們也幾乎同時開口,但說的不一樣,一個說《石壕吏》,一個說杜甫。

李茅馬上指著小蘇說到:“你錯了,人家問的詩人,你答詩歌的名稱。你知道你高考為什麼沒考好嗎?不是你沒知識,而是你沒理解題意,對不對?喝酒!”

哄笑聲中,小蘇自罰一杯。

他們緊張地聽我第三句,擺出一幅隨時準備搶答的姿態。

“莫愁前路無知己”當我說出這一句時,誰知道他們兩人同時說出了下句“天下誰人不識君”。然後,李茅和小蘇相視一笑,我們都不管這題是否答對,先三人共飲了一杯,小蘇才小聲地說:“是高適吧?”

我點點頭,說到:“你知道,他們三人曾經是好朋友,我今天就是要講講他們的故事。”

“李白呢,名氣大,出名早,但混得大起大落的,結局不怎麼樣,有點懸疑的特點,後人老猜測他的死因,至今也沒破案。”我之所以採取這種敘述方式,是力圖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來講好古代的故事。

“杜甫呢,成就大,沒混出多大名堂,如果他不是詩人的話,估計大家連名字都不記得他。但他本人卻撐起了一個宏大的詩歌大廈,既是詩聖,又是詩史,古往今來,沒第二個了。”

“高適呢,出名晚,但後來混得不錯,這個人詩歌雖然寫得沒前兩位有名氣,但政治素質卻相當高明,屬於人生贏家。”

當我把這三個人以這種方式介紹完畢後,問題就來了。比如李白究竟是如何死的,杜甫究竟當了多大的官,最窮的時候窮成啥樣。當然,問題最多的是高適,這兩位,對他的故事不太熟悉,只曉得他是個邊塞詩人。

“李白死的時候,境遇是比較糟糕的,因為永王的事,他吃了官司,後來在同族家裡寄居,估計是喝多了酒,死了。妻子不在身邊,也沒什麼朝廷名分,屬於結局最差的那種。杜甫嘛,有人叫杜工部,因為他當過工部員外郎,大概相當於科處級幹部。有人叫他杜拾遺,相當於廳級了,這是他最大的官了。但是,他貧困的時候,真叫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高適就不同,他次次跳槽都成功了,每次政治押寶都勝出,後來當刺史當大官,大概當到國務委員的地步,非常厲害了。”

我簡要地說完三個人的大致情況後,話鋒一轉,說到“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三個人坎坷的一生中,有一個交集,在那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吃住在一起,簡直是三位好基友,雖然,後來他們境遇不同,但這段歷史,卻是有實物見證的。”

“什麼實物?今天還見得到嗎?”這是李茅的問題。

“今天在故宮裡,還有李白唯一的真跡《上陽臺帖》,這可是李白留在今天的唯一的真跡了,當時寫這東西時,他們三個人在一起的,這就是見證。”

小蘇此時提了一個搞笑的問題:“上陽臺寫的帖子,難道,唐代的陽臺與我們今天的陽臺,有什麼不一樣嗎?”

我差點噴飯,李茅厲聲吼到:“小子!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罰酒罰酒!”

“我也知道此陽臺不是彼陽臺,但是究竟是什麼陽臺,我要等莊哥解釋過後,我才喝酒,罰我認罰,起碼得點知識,不錯吧?”

就這樣吧,我們也不堅持了。我解釋到:“這個陽臺,是指當時王屋山,就是愚公移山裡面那個王屋山,當時山上有一個道觀,叫陽臺觀。他們三個是在這個道觀找仙人去了,結果仙人不在,李白寫的這幅字卻保留了下來,成為歷代珍品。從書法藝術上來說,李白的字與他的老朋友,酒鬼張旭有點像,把字寫得像畫一樣,豪放瀟灑中,樸面而來的美感,人人見了,都會有,包括我們這不太懂書法的人,見了也會愛,如同他的詩歌。”

“張旭我倒是聽說過,杜甫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前幾天讀到過,說是張旭愛喝酒,醉酒後的書法,簡直是神品,對不對?”李茅果然是做過功課的,這首詩,一般人沒怎麼細讀過。

“對,在中國書法史上,張旭是草書聖手,他的字今天也看得到。張旭跟李白一樣,是個愛酒的人,是個瀟灑的性格,當然,張旭的年齡比李白大些,所以在書法上,李白受他的影響也很自然。當然,他們的故事再扯就扯遠了,我們還是說說這三個人。”

我把話題往回扯,看到小蘇喝完這杯罰酒後,我繼續。

“這三個人,年齡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境遇一個共同的特長一個共同的愛好,當時他們三個就走到了一起。先說共同的境遇,他們三個都是科舉中的失敗者。李白靠權貴介紹,好不容易見到皇上,結果只是個御用文人,根本不是李白想像的帝師宰相之類的,再加上這個傢伙不守政治規矩,所以被賜金放還,大概屬於給兩個錢,你跟我走人的地步。這還算好的。高適本來算是出身好的,官宦之家,但也是考試不第,三次科舉三次失敗,考得他懷疑人生懷疑自我。杜甫呢,更慘了,考了十年,失敗十年,他一個人在長安到處求人,最後得一個門衛小官,連自己都養不了,最後回老家時,家裡的小女兒都餓死了,故鄉迎接他的,是他妻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這是共同的際遇:高考失敗者。”

“共同的特長我知道”小蘇主動發言“他們都善於寫詩,我說得沒錯吧?”

我點點頭,聽李茅說到:“那麼,他們三個共同的愛好是什麼呢?”

“當時,他們三個有共同的愛好,就是找神仙,尋仙丹,追求長生不老之法。”

我們三人共同碰了一杯。

“當時李白算是明星,杜甫算是晚輩,畢竟比李白小十一歲,他們從長安出發,兩位好兄弟在河南碰上了好客的高適,有酒有菜,搞得兩位京城來的很是巴適。”

“高適當時在河南嗎?”李茅問到。

“對,他當年長安考試失敗,先到河北,當時的燕趙之地當個下級軍官,也就是他寫邊塞詩的地方。後來估計前途不太好,就到河南農村當地主了。當然政治上不行,他經濟上還算寬裕,畢竟官二代嘛,有底子。他們三人結伴上王屋山找的人呢,也是個名人,叫司馬承禎,唐玄宗的時候受到過皇帝的接見,並奉旨在此修行。這個人跟李白有交情,李白此時想拜訪他,也是想聽聽天書、吹吹大牛、看看神聖。這麼大的神仙似的人物,能夠有機會拜望,當然吸引了杜甫和高適。一眾三人向陽臺進發,期間好到什麼程度?杜甫有詩: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關係好不好?”

“哥仨好!”小蘇又舉杯了,我們三個又碰了一下。

李茅看著我倆,自己笑了起來,眼神和聲音中,明顯內容複雜。

“笑什麼笑,想什麼呢?”我問到。

“我們三個畢竟沒他們三個好,畢竟我們沒有同一個被窩。”

喝了這杯,我把話題一轉。“其實,當時的帶頭大哥,之所以能夠吸引下面兩兄弟做這種不靠譜的事情,除了他名氣大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共同點。三個人都沒當成官,當然李白畢竟當過翰林,畢竟見過皇帝和楊貴妃,屬於見過大場面的,這點,當時杜甫和高適就比不上。”

“翰林不小了,李白這也是心大。”小蘇說到。

“瞧你那點出息!人家李白是什麼志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人家是要出將入相,想成帝師的人。”李茅這一說,我看得出,他最近是真下了點功夫的。

“但是,李白確實不適合當官。在政治上,他任性、糊塗,後來的經歷證明,他根本沒有起碼的政治常識,如果杜甫和高適跟著他混,遲早會被帶進溝裡,死得還慘些!”

“他們找那個仙人,那人已經在幾年前死了,成了鬼了。兩位小跟班也就準備散夥了。我猜想,當年要離開李白,杜甫和高適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對於杜甫來說,太窮,這樣流浪折騰下去,老家的妻兒真的是要餓死了,跟這酒瘋子浪,耗不起。對於高適來說,他估計發現李白這人,不僅沒有當官的政治敏感性,甚至沒有當官的理想了。整天想那些長生不老的事,找仙人仙丹之類的東西,說得跟真的一樣,怎麼樣呢?他心目中的仙人,還不是跟常人一樣,死了?”

李茅說到:“我估計,他們當年跟著李白,除了找仙人這事外,估計也是想沾沾李白的豪氣。畢竟大明星,身上的人格魅力還是有的。”

我看了看他,他顯示出認真的樣子。“李茅,不要跟同姓人幫腔。認真,你就輸了。李白這個人,相當自以為是,相當不拘小節,沒錢也任性。跟他在一起,混幾天新鮮,混久了,你也會瘋。整天沒正形,搞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也是這兩個傢伙無聊,還當真的。你們兩個也是,真把我當成國學大師,你們蠢不蠢?”

他兩個終於聽明白我話裡有話,一齊把兇惡的表情來對我。我以為他們要罰我的酒,誰知道李茅舉杯時,對小蘇說到:“來,我們兩個蠢人幹一杯,聰明人,讓他自己玩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