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亂世的黃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黃金的故事,可以說充滿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爸這次的棋後故事,把我拉到了他和媽的臥室,從保險櫃裡拿出了各類黃金製品。

有金條,黃金紀念幣,金磚,金首飾,當然還有一些憑證,當然量不多,一樣只有一點,彷彿是一些樣品。

“這是你媽的存貨,就這一點,值不了多少錢,原來她曾經瘋狂收藏過這些,後來大部分都變現處理了。”

我問到:“她為什麼喜歡這些東西?是她喜歡黃金嗎?”

“誰不喜歡?她收藏這麼多,有一段時間,甚至有些偏執,也不單單因為自己喜歡。”

爸說這話的時候,用了偏執這個詞,當然是媽不在的時候。這時候,妍子陪媽出去散步去了。

“那是為什麼呢?”

“不安全感。98年的時候,不是有個亞洲金融危機嗎?你媽感受到一種亂世來臨的錯覺,為了給家庭留條後路,就買了些黃金。亂世的黃金,這話流傳很久了。”

是啊,中國歷來就有這個說法。當然,全世界都一樣,黃金是最後的保值品。在戰爭年代,國軍的將領們已經不相信政權了,政權背書的紙幣當然也不相信,他們只相信金條,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還有個疑問,我掂了掂其中的一些金條的份量,問到“這些也不怎麼值錢啊,就以三百元一克來計算,就算有一千克,這些東西加起來,也不過值三十萬,還比不上客室那個百寶箱一個東西值價,怎麼要把它們放在最保險的位置,反而對那些文物寶石的東西,這麼貴,你們卻不怎麼重視呢?放在一個木櫃子裡?”

“這肯定有道理的,莊娃子,這櫃子你開啟過,估計裡面的東西你也仔細看過。”

是的,原來為合同的事,我開啟過這個保險櫃,但沒認真察看裡面的東西。我當時對這些黃金的東西沒怎麼在意,對美金和現金大致上也只是估算。我覺得,裡面最值錢的,是各類合同和憑證。

“我沒仔細翻,也沒注意,當時只注意找公章和賬本了。”

“你發現這裡面的東西,有什麼樣的特點?”

爸這一問,倒把我問住了。東西型別比較雜亂,我還真總結不出特點來。作為全家最大的保險櫃,總重量估計不低於一噸,沒有吊車等大型工具,是搬不走的。密碼和鑰匙也比較復雜,不太好開。

一般的保險櫃,密碼是一個數字旋鈕,正轉一個兩位數,反轉一圈後再轉到一個兩位數,再正轉回最後的兩位數。這種密碼設定是比較古老的,大概三組數字對齊後,裡而的機關就會對準一個固定的空隙,就可以開啟了。

這種機械密碼的弊病是,它在數字到位時,手上有感覺,細聽有聲音,在老手面前,是可以透過聽聲和手上的感覺,試出密碼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這個密碼櫃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密碼開啟後,只是開啟了電子密碼的一個蓋子,只有電子密碼輸入正確後,加上指紋識別,才能開啟櫃子。當然,還得有鑰匙。密碼我是知道的,機械密碼是媽的生日,電子密碼是妍子的生日。我和妍子結婚後,我的指紋也錄入了系統,是可以開啟的。但一般小偷,光看見機械密碼了,無論他怎麼試,就是打不開櫃子,因為他不知道還有一個電子密碼,那個蓋子在櫃子的側後方,被窗簾檔住了,況且是嵌入式,表面的位置與櫃體看不出差異。

主人對完機械密碼後,在後面的固定熟悉位置用力一按,自動彈起一個蓋子,這個蓋子裡,才展示出電子密碼盤和指紋識別器。如果鑰匙不在家裡時,還是打不開。

如此努力的設計,也許是為了防盜。打不開,搬不走。

我想了想裡面東西的特點,說到:“是不是最貴重的?”

“你說對了一半。對於我們家來說,家底你是最清楚的,最貴重的東西都在裡面,契約合同以及各種單據。另一半不那麼貴重,但很重要的,是黃金現金和一些憑證。這一半的特點是,好帶,並且能夠迅速變現,這是準備亂世來臨時,及時帶上,可以對付一陣子的辦法。”

我明白了,比如當火災發生時,警察要你帶上最貴重的東西逃走。大多數人都帶金銀和現金,因為可以救急。黃金這東西,最大的好處是:儲值和易攜帶。這正是亂世最需要的性質。

我問到:“這東西不放在隨手可拿的地方,為什麼要放在保險櫃裡呢?好像比古董還重要?”

“這你就不太理解了。這是防盜的需要。比如一個小偷進來,偷古董,那個櫃子一開啟,他認識古董嗎?他知道價值嗎?他知道銷髒的渠道嗎?即使有個渠道銷髒,公安追查起來,破案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變現困難。”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前段時間在京城傳遍了。一名著名收藏家家中被盜,家裡的金銀首飾以及不多的現金被洗劫一空,損失了大約二十幾萬。但他收藏的名家字畫,小偷卻只拿走一幅。後來破案了,這小偷是順便扯一幅字畫,拿它來包裹髒物的。要知道,這幅字,最低要值一百萬,這樣的字畫,在他家,有十幾幅之多。

買櫝還珠的事,已經發生了幾千年了,還有繼續上演。知道文物價值的小偷,已經超越小偷這個階級了。“路遇劍客順旦劍,不是詩人莫獻詩”瞧瞧我這腦迴路。

儲值量大、變現渠道廣泛、變現方式快捷、攜帶方便,黃金確實是在亂世中保身的辦法。

我指著幾張憑證,看上面是銀行發行的票證,問到:“這是什麼?”

“紙黃金,變現最快捷的東西,其實沒多大用。”

我此時的腦迴路又產生了跳躍,“紙醉金迷”這個詞浮現出來。我定了定神,問到:“沒多大用,還買它幹啥?”

“這是你媽的故事,她當年迷信黃金,也走了一些彎路,但算不上上當,只能算不成功的投資歷程了。”

這個故事與媽有關,讓我挺感興趣。這個精明的人,這個掙錢數目比爸還多的人,也有過失誤的時候?

“錢掙得太快,總擔心失去也快,這也許是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我們是從貧窮中走出來的,始終有一種危機感。你媽很早以前,就想積累一些黃金,這也算是人之常情。”

中國人已經在貧窮裡掙扎得太久了,突然的富裕在心理上是一種異常現象,不能心安理得地享有財富,這是在內心根子上埋藏的種子。

“黃金這東西,保命有作用,發家作用不大。”爸說到這裡時,我接了一句:“你的意思是,這東西保值還行,投資就不好了?”

“對,不光是我,還有許多人都注意到這一點。黃金真的不是一個好投資品,你只要看看美國股市與金價的收益,以十年為期限比較,就會有明確的答案了。黃金的收益率太低,有時連保值都做不到,只能算是儲值,這種儲值功能,還主要只在一種情況下,發揮作用。”

“什麼情況?”

“當政府信用破產時,也就是大家說的亂世。國家發行的貨幣沒有信用了,黃金就是絕對的硬通貨。但你想想,如果真有那麼一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也只能保命起點作用。況且,這個政府信用不行,還有另一個政府信用會起作用。前提是,你能夠出得去。”

國軍將領們的金條崇拜,同時也有美金崇拜,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大部分國軍低階將領,沒來得及到美國,就已經死在戰場了。

“國家強大,才是保值的最好依託。中國窮弱的年代太長了,大家心底裡對中國真正強大,還有點不太自信。你媽就屬於這種情況,所以,她總是要準備些黃金和美金。”

國家強大,也許人們有點信心,但人民富裕,只是近二三十年才開始的,大家沒多少信心。或者說,大家對突然增長的財富,心理上還沒習慣,總覺得惴惴不安。

對於中國富裕人群來說,面臨著兩種心理壓力。一種是對今天的發展走勢,並不確定。在我們可以看到的長輩中,沒有接受過富裕的經驗傳授,我們的父母輩、我們的爺爺奶奶們,沒有富裕生活的經歷。這種超出祖輩經驗的狀況,人們在心理中總視之為異常。

既然是異常的,也許不會長久,這是心理和思維定式的毛病。

第二個擔心,是因為中國在發展中積累的巨大貧富分化。根據前幾十年的經歷,總覺得窮人要分富人的財產,這好像是祖輩親身經歷的事情,讓人記憶尤新。

這方面,近幾年,根據我接觸的不少人中,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國歷代思想中,有人把打家劫舍的梁山當成好漢,有人把劫富濟貧的人當成英雄。那是亂世的倫理。其實,在治世,這些行為都是犯罪。我們經歷亂世太久了,把不正常當成正常,才經常有分財產的衝動。

財富大規模的再分配,或者說硬分配,是動亂的標誌和目的。我們只是希望,中國平安地走過這一段,專注於生產,不要再專注於分配,在發展基礎雄厚的時候,再談分配的事吧。

西方注重分配,不是他們有多高尚,而是他們整體財富達到了發達的水平。這裡有一個矛盾,如果沒有貧窮分化,這個社會是沒有效率的。人人都差不多,我憑什麼努力?如果貧富分化太嚴重,社會是要動亂的。你整天燈紅酒綠,我整天飢寒交迫,我為什麼不造反?

平衡,群體間大致協調,這是個大問題。而這個平衡一定是動態的,如果太平衡,社會會死寂。

我對這紙黃金還有點興趣,問到:“這東西,不是跟貨幣差不多嗎?”

“不對,它是以黃金價值動態計價的東西,論其變現程度,幾乎與紙幣差不多,但論其投資功能,有點類似於股票。但是,我認為,它是相當不靠譜的。”

“為什麼?變現快捷方便,又有黃金計價的起伏,應該可以找到利潤啊?”

“你想想,這種投資的長處在何處?黃金的長處,在於亂世中的作用。這是一張紙,世道亂了,哪個銀行能夠保證它能夠完全兌現?紙幣的長處,在於隨時可用。但這東西,要用起來,先得到銀行兌換,是不是挺麻煩?”

對的,黃金的長處,它沒有。紙幣的優點,它也欠缺。這種東西,大概是銀行捨不得拿出真黃金,以憑證的形式,硬生生製造了一個投資工具,這個投資工具,產生的效益還不大。所以,它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品,這個結論是有道理的。

“其實,投資黃金既然是作為亂世的保值手段,品種不同,效果也不一樣。我給這一堆東西排了個序,首先最好的是純金條,然後是金磚。”

我及時打斷了他的話,問到:“純度高的金條和金磚,不是差不多嗎,為什麼有次序的差別呢?”

“亂世中,誰有這麼多現金給你兌換?金條重量輕些,別人還拿得出錢來兌,金磚那麼重,一般的小店子,接不動的。”

對,在亂世,還有人把黃金切成小顆粒來兌換的。亂世人人窮,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啊。

“純金過後,才是金首飾,再是金幣,金銀工藝品之類。為什麼呢?以金首飾為例,它的價格中包含了加工費用和工藝溢價,這個東西在亂世是沒有人願意為這些虛東西付錢的,人們只關心純度和重量。金幣呢,大多含量並不高,並不值票面價格,這是最不靠譜的了。當然,它仍然有保值的能力。”

“在各類金製品中,工藝品是最水的。因為純度很低,再加上工藝溢價,也許平時十萬買的東西,在亂世以黃金價格賣,只能賣五萬。由於體量大,鑑定複雜,很多小店子還不收這東西,這會造成變現困難。”

說了這麼多,關鍵點是亂世。

爸還講了一個故事:“在我們溫州,有一個老闆發了財,第一件事是修房子。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家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家庭事務中,房屋又是第一位。他在修建房屋時,悄悄地樓梯間裡面修了一個糧倉,在房子峻工後的第一個秋天,他居然悄悄收購貯存了一萬斤稻穀,你猜他是怎麼想的?”

我不明白這種奇葩的想法,這是典型的農民思維嘛。

“對於他來說,糧食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他餓過。”爸示意我將東西收入櫃子,關掉保險櫃,將密碼復位。他給我說到:“我們這一代人,飢餓的記憶太深刻了,以至於,我們做惡夢,最可怕的場景,就是回到飢餓的那個年代。”

“那時我們是小孩子,整整三年啊,誰熬得過?許多人都熬死了,在你眼前,你路邊。好多你熟悉的長輩、夥伴、親戚,因為沒有飯吃,躺在床上挨,樹皮草根觀音土都吃光了,只有靠睡覺來扛了。有的人,躺下就再也起不來了。這還算好的,畢竟是死在自己家中,死後有親人管。”

“但是,有的人,在外出借糧的路上,外出求生的途中,死於路旁,父母不知道去向,家人不知道死活,才叫慘。你要知道,當時有印象,本村一個人死了,枯瘦如柴,但抬他安葬進,需要八個人才抬得動,因為,活著的人,也沒什麼力氣了。”

“那時不亂,不叫亂世。但那才叫悲慘,沒有希望、沒有出路,連亂的力氣都沒有了。過去窮了可以打土豪,那時,連土豪都沒有了,誰都沒有財產,你分誰去?所以,對我們這一輩人來說,比黃金更珍貴的,是糧食。”

他的語氣非常沉重,我知道飢餓的含義,但沒想到,會如此悲慘。我小時候沒有真正嘗過沒東西吃的味道,只不過缺油水而已,只是夢想著,天下最好的東西,就是李二嫂的燒臘。

偶爾有飢餓的感受,大概是肚裡沒油水,餓得快,吃飯時間太晚,僅此而已。我家是最窮的,但也不至於沒有飯吃。

爸的話更反證了我的一個道理,光強調平等,光注重分財產,後果就是全部沒財產可分,比亂世還要慘。想到這裡,不得不佩服某人說的那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是窮過來的人,真心發出的真理啊。不要笑那個儲存糧食的思想落後,那是你沒有嘗過真正飢餓的味道。

由於對富裕生活的嶄新體驗,給一貫貧窮的國人一種不能安心的危機感,所以,隨時準備逃跑,成了大家心中的某種共識。這種共識,在富裕的人群中,表現得比較突出。

當年妍子要在美國生孩子,造成了我們家最大的悲劇。但她當時這樣堅決的選擇,還不是為了給家庭尋找一種安全感。退路,到哪裡去?最強大的美國,以什麼理由去?以孩子出生在美國,有美國戶籍。

當年李小龍在香港惹事生非,快混不下去了,幸虧他父親當年給他找了一條退路。當年他出生的時候,他父母就是在美國,在舊金山,港臺華人最集中的地方。李小龍就成了事實上的美國公民,這才為他後來逃難跑到美國打下了基礎。

美國戶口和美金,是近百年來中國富人逃跑的方式。這在民國時期的達官貴人中,更為普遍。有的人因孩子有美國公民身份,政權不行了,就攜帶大批美金或者黃金跑到美國。

幾十年過去後,當大陸改開後,他們搖身一變,成了歸國華僑,受到歡迎。這個成功的路線,曾經引起了多少人的羨慕啊。古人說狡兔三窟,就是指的這種盤算吧。

但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是中國,投資中國才是最好的投資。於是,就出現了一大批新貴,在中國賺錢,然後弄個美國身份,既享受盛世的溢價,又保住了亂世的退路,看起來是個聰明的做法。

但是,與他們相比,新的一代,這種想法卻變少了。比如李茅和然然,他們根本沒有移民美國的想法。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有一個解釋,說是他們沒有經歷過亂世,沒有體驗過風險,所以有點無知者無畏,有點盲目樂觀。

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李茅他們是對的。第一,中國的未來是年輕人決定的,當然,全世界的未來也是年輕人決定的。中國的年輕人對未來的設計,往往就是中國未來的走向。第二,中國的未來是聰明人設計的,李茅和然然是他們這一代的聰明人,他們對未來的道路有巨大的引領力量。

當然,我還有更多的思考。在這條道路上,絕大部分人都是受益者。也許有人有埋怨,但那只不過是相對社會地位下降的埋怨,不是絕對利益損失的憤怒。這種埋怨不會改變整個社會的走向。

“看過彩電的人,不會再想退回去看黑白電視。”不知道是哪個說過這句話,我記得很牢。享受了現代化好處的人,是不會退回到中世紀般的時代的。

“爸,你覺得,什麼才是最好的投資呢?”

這是我的終極問題,也許,我更想聽到他綱領性的東西,簡潔,可操作性強。

“投資中國,投資朋友,投資自己。這就是我的答案。”

他解釋到:“目前發展最快的國家,投資的平均利潤率就最高,所以,投資中國。中國盤子大,一旦啟動,巨大的慣性,它一時也停不下來,所以,利潤率是有保障有持續性的。投資朋友,是因為,當你資金數量到一定數目後,你可以操作投資的多元化,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東方不亮西方亮,你不需要暴富,只要取得一個平均收益率,就很了不得了。況且,這種方法是最安全的。”

“投資自己,我想人人都懂。有知識、見識和學識,走到哪裡都受人尊重,無論什麼時代什麼國家。有一技之長,什麼時候都有飯吃,這是保底的。投資自己,將自己變得強大和能幹,既保住了亂世生存的底線,又保留了盛世發展的機會,是最好的。”

他說到這裡,看到妍子和媽相扶而回,笑了笑,對我說:“當然,最重要的是,投資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