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龍脈的佈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傳統上,總結龍脈之所有,通常考察三種地方,也許諸位佳賓聽說過。”

他環視四周,彷彿在尋找知音。下面有人好象在點頭,回應著他的目光。忽悠大師們最喜歡這種觀眾,不懂裝懂,引領大家上當。反正,他所謂的三種地方,我倒沒聽說過。

“切”我輕聲發出了不屑,爸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低聲說到:“聽熱鬧,不要太認真。”

這是老江湖的告誡,在混亂的場合,不動聲色,才是最好的表情。

“看樣子,有些佳賓已經很熟悉這個套路了,這裡,我不妨細說一下。傳統上,有人考察龍脈,看的三個地方是:皇帝生的地方、死的地方、住的地方。對不對?”

“對”有人在下面喊了出來,還有人在點頭,表示同意。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這是事後諸葛亮的做法。他都已經是皇帝了,即使他這三個地方是龍脈,已經被他佔住了,你知道了,又有什麼用?你住紫禁城,國家讓嗎?”

下面開始鬨笑起來。

“沒預測性沒前瞻性的東西不是學術,是學渣,別人口中嚼剩下的甘蔗渣子,有什麼意義?所謂學術,就是研究出規律性的東西,準確地預測未來方向,拿出可行的辦法。前面所說的三種方法,只解決了是什麼的問題。但作為傳統文化的真正研究者,不能拿這個來糊弄人。在座的都是值得尊敬的成功者,對在座的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可不是勵志的,是現實。你們的每一個小時,都值千金萬金,這根本沒有誇大。如果大家在百忙之中來聽我講課,我只講個是什麼,那就辜負了光陰。所以,我們必須講清楚,為什麼,怎麼辦這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如果大家喜歡聽,請鼓個掌。”

長時間熱烈的掌聲,我看見,爸也象徵性地鼓了兩下。

蔡老師雙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要繼續了。“前面我們說過,風水輪流轉的原則,大家都很明白。明朝的皇陵與清朝的皇陵為什麼不在同一個位置?因為風水輪轉了,時代變風水變,這個道理大家應該有切身體會。比如解放前,大戶人家的風水,應該有專門人士看過,是很好的,但解放後,大戶人家普遍落難,為什麼?風水流轉了。風水的流轉不僅涉及到家族命運,也涉及到國家和地區的興衰,這是個大問題。在這裡,有些話不能明說,大家都知道敏感性。要不然,千古奇書《推*圖》,為什麼會成為禁書?”

又聽到這本書的名字了,我內心一震,難道,這本書也成了今天忽悠人的工具了嗎?

“今天這個場合,我只講與大家家庭或者個人命運有關的東西,對大家適用,我也不會犯錯誤,對不對?”

下面的佳賓,相互看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彼此心照不宣的色彩。如果人們之間有個共同的秘密的話,會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這種感覺安全而溫暖,是大家都喜歡的。

“前面,我提到過我師父,這樣一個閉門苦修、清心寡慾的人,窮其一生精力,得出了財富到上海後,風水要向秦嶺迴歸的結論。結論有了,但為什麼呢?他仙逝後,這就是我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即使對我這樣的弟子來說,話也很少,根本不講道理,只說結論。也許,在他的眼中,我們這些弟子資質平凡,不配接受他的大道的。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師父謹遵道家祖訓:天機不可洩露。但我們後輩,不可能抱著師父的結論固步自封,必須理解師父的原理。這十幾年來,我和我的同仁們,踏遍了山山水水,閱遍了歷史典籍,推演了無數模型,終於部分理解了師父的結論,知道了一些為什麼的原因了。”

這一通說,不過是借用他師父的名號,給自己的結論貼金。渲染研究過程,以證明他們的結論來之不易。

我們中國人,在邏輯推論上有一個習慣性錯誤。比如,我們通常知道,真知難求。於是有人反推,凡是難求的,就一定有真知,這就不對了。比如我們說一個小學生,成績差,主要是他沒努力的結果。但如果反推,說一個沒努力的人,一定成績差,這就不行了。為什麼?經驗中,許多聰明的孩子根本沒努力,在小學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更廣泛的錯誤:寶貝難得。好東西,都是難以取得的。但有人反推,難得的,都是好東西。這也不對,犯了邏輯錯誤了。

大西洋的一滴水、珠峰上的一捧雪,非洲犀牛的一個屁、螞蟻腿上的一根毛,對我們來說都是難得的,但也不見得是什麼寶貝。

“風水的迴歸是以長江黃河的流向而畫框,因秦嶺淮河的聚集而成勢,這是我們研究的成果。前面講了這麼多,說去說來,就這麼回事。最複雜的學問,結論其實是最簡單的。風水向秦嶺迴歸,是中華民族再次興盛的標誌,在座各位和我一樣,得到這個結論時,哪個中華兒女不歡欣鼓舞?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把握這個時代的走向,在座的成功者,都做好了前篇文章,不管你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你們都是這個時代,或者說這個風水流轉的受益者,大家承認不承認?”

又是一陣掌聲,誰不願意聽好話呢?

“大家思考的和我們思考的是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今天聚集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他這一說,我又想笑了。聚集在一起的原因,不過是鮑老板的吹噓和拉攏,與什麼學術根本沒關係。因為在座的不是研究學術的人,老蔡也沒多少真正的學術。當然,爸前面的提示還是起了作用,我仍然保持著一本正經的狀態。

“我們思考的是下篇文章,該怎麼辦?該怎麼辦?我想大家都比我敏銳:搶佔先機!等什麼等?大家幹事業,不就是搶佔先機搶出來的?大家成功,不就是提前奮鬥拼出來的?哪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要保住自己的家業,讓子孫後代的富貴更長久更平安更穩固,必須搶先佔領風水的先機。”

此時,已經有一部分人顯示出激動的樣子了,估計,這些人,將是秦川別業的潛在買家。

“大家熟悉的鮑老師,是我多年的好友,我們本來是以書法結識的,他是一個優秀的書法家。但是,他更是一個潛心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對於風水學,也有很高的造詣。”

這話風轉得,雖然突然,但也不意外。因為,在座的人,幾乎都是鮑老師請來的客人。

“在座的都是他的朋友,估計對他的書法有瞭解。也有人去過他開的山果居。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他的山果居,地址是精心挑選的。”

這話一出,下面議論紛紛,估計,很多人都去過山果居,說起來有親切感,但沒想到這裡面還有明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山果居,是現在在北京風水最好的位置之一了。我說之一,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作為老百姓,能夠佔住的最好的位置,就這裡了。有些位置是好,但不是我們這些人有機會的,我這樣一說,估計大家能夠理解吧?”

當然,他這句話影射的含義,對北京人來說,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天子腳下,真正的優質資源,肯定是某些勢力的,老百姓根本沾不上邊。

此時,螢幕上打出了山果居的遠景圖片。結合圖片,蔡老師講到:“大家看,這山勢,這脈象,這是前案,這是後山,這是曲水,這是山果居主體建築的坐落,完全符合古代風水原理,是一個上佳的位置。鮑老板跟我是書法界的朋友,當我受邀到他山果居去了一趟,我們就成道友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發現,我們居然在風水方面,有如此多的話題。”

大家沒有想到,自己去過的地方,還是一個隱藏的風水寶地。當大家紛紛議論時,老蔡話鋒一轉:“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巨大的遺憾,是鮑老師想解決而無法解決的。”

大家突然一陣沉默,整個場面聽不到一個人咳嗽。

“那就是,這裡不是龍脈。這裡有安穩、有財富,但沒有勢,沒有王氣。因為,來脈不綿長,氣勢不宏偉。大家仔細看圖片,有沒有這個印象?”

這是當然,那麼樣的小山,就是吹破大天,也只是個普通的丘陵,怎麼往王氣上靠呢?

“在這個地方,可以發財,可以富貴,可以子孫興旺,但是,不能出將相,更不能成百年事業的根基,這就是最大的遺憾。”

在我看來,如果他說的是真的,也算不得遺憾,富貴平安,不正是老百姓拼命追求的?

“於是,鮑老師就到處跑,到處找,想尋找他心目中的王者之氣,並不是他自己想佔,而是他要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據我所知,他已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巧合的是,我們在秦嶺遇上了,幾乎在同一個山谷,同一個時間,我們遇上了,巧不巧?我不敢說我們這叫英雄所見略同,至少,我們追求的道路是驚人的一致。在數學上,不管你以哪種方法解題,但答案都是一樣的,我和鮑老師,就是這種情況。當我們相遇時,我們知道,我們幾乎是同時找到了答案。”

“本來我們作為學術上的交流,也應該到此為止了。但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卻讓我們震驚,不得不有所行動。”

螢幕上顯示出一個山谷,有平地和河流,大概是秦嶺靠近西安的一個地方。一個採石場出現在圖片上。

“這個採石場讓我們震驚,他們開挖的程序,正在向龍脈挺進,按他們的進度,估計不到兩年,這條龍脈就有被挖斷的危險。對此,憑我們的學術良心和責任感,覺得我們不得不行動起來,要做點什麼了。當然,在座的也許有體會,在中國做成事的,也許很多人是被逼的。”

這話倒是引得下面許多人的共鳴,許多做生意的,當年也是無路可走,才拼到今天這個地步的。我身邊,爸媽當年,就是這樣的人。

“我們馬上聯絡了一些道友,一些企業家,爭取了當地政府的支援,開發了一個秦川別業的專案,透過這個專案,收購了那家採石廠,保留了這條珍貴的龍脈,我們的目的達到了。今天,我在這裡介紹這些,也是幫鮑老師澄清一些事情。鮑老師這兩年沒怎麼在北京,也許在座的有人有疑問,其實,他是在忙這個事情了,耽誤了兩年時間。”

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我都知道,鮑老板是到香港辦展覽和拍賣會去了,但是,我估計,在座的大多數人都不清楚。

下面有個聲音在喊:“蔡老師,把這個專案介紹一下吧!”

這估計是個託,我猜想。

蔡老師問了大家一句:“大家有興趣?”

“有,有,有”下面七嘴八舌。

“好吧,我就簡單給大家講一下。我是個搞學術的,對商業專案一竅不通,所以,我只能從道家和文化的角度來講解這個專案,至於所謂的投資、成本、收益之類的,大家才是專家,我不敢亂說。”

陝西人的口音,他們說“不敢”,有一個含義,是“不能”的意思。管他哪個意思,他明明就是亂說,還搞得很嚴謹很謙虛的樣子,老蔡很高啊。

“我先介紹一下地理概況。大家結合圖片看一下,或許更清楚些。”

大屏幕上,依次播放著幻燈片,看樣子早就是準備好要講的,剛才故意推脫,也是做做樣子、搞搞氣氛而已。

“這是秦嶺在中國南北分界上的作用,當然國寶大熊貓能夠在這裡存活,說明這裡的生機是億年不滅的,這是另一個層面的東西,今天不講。我只是提醒大家看一下,大家熟悉的太白山、終南山,不過是秦嶺上普通的山峰而已,而秦嶺,山勢始終是連貫的沒有斷點的,對不對?”

他說的是山勢的連續性,當然,他提到的終南山,倒是在我心目中,有另一個重要意義。

“這就是脈,長長的脈,清晰而連貫,如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國勢雖有起伏,但從沒被消滅和割斷。當然,山總有盡頭,突然的中止,在這裡也有,那就是華山,與道和神仙有關,如同天機,舍身崖如同無字天書,向人間昭示真理,不過,我們沒能力讀懂他。讀懂了的人,也不會說。”

幻燈片中出現了專案的具體情況。“這個專案叫秦川別業,為什麼叫別業?因為,真正的王者,事業在長安。而這個專案,背靠秦嶺,面對長安,始終保持著面對俯瞰的進取姿態,大家感覺一下,是不是有這種氣勢?”

下面有人說是,有人在說其它的感受。

“為什麼大家作為普通的沒學過道的人,也能感受王者之氣呢?因為三個原因。第一,大家都是有福報之人,也是前輩子做過大功德的人,所以才有今天成功的福報。你們宿世的慧根,在直覺上起了作用。這不是吹捧你們,你們自己回憶一下,你們成功的經歷中,許多決策判斷,是不是僅憑直覺,就得出了正確的結果?”

這可是捅了馬蜂窩,因為,許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憑直覺和膽量做成一筆生意,成了發家的重要原因。其實,要我看,這種直覺只是賭,而且在這個中國前進的大潮中,敢賭的人,就成功了一半。這些人,都是成功的那一半,他們當然沒有想到過那些賭輸了的人,這叫倖存者偏差。

“第一個原因,我不過多解釋,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這地方王氣太盛,衝擊力太大,以至於氣勢無法掩藏。就像是光太強烈,連瞎子也能夠感受到。第三個原因,這就涉及中華文化最為精髓的地方了:天人合一。天地執行的規律,人是可以感知的。正因為上述三個原因,所以,大家看到這些圖片,心中有衝擊和感受,是自然的。”

“大家如果有興趣,我再講講這個專案設計的基本原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和時間,聽我囉嗦?”

經過他這樣一吹捧,大家肯定願意聽下去了。

“大家看圖片,也許有人要問,這些別墅,為什麼不如於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別墅,既不是美國那種草坪泳池的,也不是歐洲那種古堡,更不能用聯體、疊拼的方式?而是做成院子式的,甚至,還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

的確,圖片出來的樣子,基礎是院落式的建築,雖然不是四四方方的,但相對封閉、功能內斂,倒是它的特點。

“這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院子聚氣,龍氣要聚不能散,我們不能建成開放式的東西,實話實說,這是家庭興起之地,這不是遊人參觀的公園。保持私密性保持內斂性,符合此地風水特點。第二,依山水走勢而建,不破壞原有的自然。在我們道家理論中,道法自然是最高原則。如果沒有這個原則,就沒有風水這門學問。自然的坡度儘量照顧,自然的曲折要依勢而行。在風水學中也有個原則:曲折有情。曲折是最符合自然的原始形態的,也是最有生機的。大家看,法國的愛麗捨宮,門口的花園,筆直的,花草剪成一模一樣的幾何形狀,這在中國是不行的。這也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但更多的,是造成了不同的後果。”

這個跳躍有點大啊,從中國到法國,我倒想聽聽,他說的是什麼後果,是不是亂用外國名詞嚇唬中國老鄉的那一招。

“法國這種直來直去的方式,讓他們更傾向於武力直接的方式,征服別人快,自己垮得快,學過世界史的,想一想,他們是不是這樣的?”

“中國人不這樣,中國人講細水長流,講以文化敵,這就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滅的重要原因,行穩致遠,是滲入我們基因的智慧,這是西方人無法體會的。”

螢幕畫面切換到一個院子的內部,蔡老師介紹到:“從綠化來說,我們也嚴格按風水原理進行。比如門前門後不栽柏柳,如遇深淵,栽桃樹以避邪。屏風,有的院子有,有的院子沒有。為什麼?因為有直衝的風,才用屏風,以減緩衝擊速度。沒有直衝的風的地方,不建屏風,以更好地讓生機流動起來。總之,所有院子,總有正門,面對長安。所有院子,都依山的龍脈之旁,臨曲水之邊,再好不過了。”

當然,圖片的設計,確實很精緻,加上蔡老師的講解,確實有意思。

“各位,這是我們十幾年來發現的龍脈,唯一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我只跟大家報告到這裡。這個專案雖然我們研究院參與了整體策劃,但是沒有什麼商業利益,主要是想為中國保留一點王氣,當然我們也不是沒有私心。”

說到這裡,大家又安靜下來,想聽聽他們這些所謂學道的人,私心是什麼。

“我們的私心,是想在我們有生之年,讓中華龍脈發揮氣勢,讓中華民族重新復興,重新站在世界的頂端。如此,我們這些搞傳統文化的人,透過自己的努力,保留了龍氣,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將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那就可以告慰祖師爺,告慰老祖先了。”

一陣熱烈的掌聲,為唱高調的蔡老師。

有人在下面大聲要求,要諮詢專案具體情況,甚至有人當場就提出要購買。蔡老師說到:“這個我不懂,你們可以諮詢鮑老師,你們是朋友,我想,找他比找我更划得來。”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下來後,也可以個別交流。”

鞠躬下臺,收穫掌聲。

當我們起立準備離開的時候,發現鮑老師身邊已經被一大堆要資料、諮詢專案的人圍住,已經不可能跟他當面告別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