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個傳奇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遇到的騙術已經夠多了,不敢輕易相信任何東西。比如最早在武漢流浪時,遇到的那個街頭算命的江湖中,幾乎可以算民間騙術大全。後來斷手人用一個地煞符,不僅讓我和班長緊張了半天,而且許多搞騙術的江湖術士也信以為真了。然後就是吳某冒充所謂郭大師,差不多騙了好些權高位重的、知識淵博的人。這些人中,有些比我聰明、有些讀的書比我多、有些有大量成功的經驗、有的本人就在江湖上行走。要說邏輯推理能力、見識經歷廣度、知曉瞭解範圍都有超過我的人,他們都上當了。那麼,如何鑑別一件東西的真偽呢?反覆實踐,就像我用易經算命一樣,反覆驗證,就像朱先生治病一樣。

我不肯輕易進入哪一個門派,是因為上當太多。雖然我對所有門派都抱有好奇心,但尋求驗證的心更強列。

我問劉大哥:“如果說你教我們打坐的方法屬於前行,那麼,如果不入門皈依,是不是就沒有什麼用呢?”

我問這個話的邏輯是:如果不學漢字,那麼學漢語拼音的意義在哪裡呢?

“有用。”劉大哥肯定地答覆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幾乎所有學說,都推崇身靜心靜的作用。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寧靜無以致遠。道家也有歸根曰靜、靜曰覆命的說法。儒家也要求正心誠意。身靜才能心靜,這個道理是相通的。我們整天的思維情緒在紛亂中打岔,沒給我們本來的智慧留下空間,不利於我們的思考和觀察。你沒聽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嗎?我們教你們靜坐的方法,是調伏身心的無序運動,達到身心俱靜的目的,對你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有巨大好處,你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堅持實踐,好處自己就體會得到。”

他所說的道理也不是新鮮的奇談怪論,都是以前我所接觸過或者思考過的。從道理上講,是這樣。但光有貌似自洽的理由,並不能讓我產生信仰,絕知此事要躬行,必須透過實踐來驗證。

此時,好奇心又開始佔上風,我繼續問到:“像你們這個教派,除了正式皈依入門外,之前除了前行以外,還有什麼準備活動呢?”

“貫穿於整個修行的預備、開始和最後成就階段,還有另外一種實踐,叫做加行。也就是修行的助力、外因或者條件,就像你要長跑,得有一雙好鞋子吧,得有人加油吧,得補充水分吧,得營養充足吧等等,凡是促進修行的事項,都可以叫做加行。比如放生、禮佛、齋戒等等,這些都是加分項,對高考錄取有重大影響。”

他用高考打比方,形象生動。雖然劉大哥平時話少,但講起佛法來,卻是神采飛揚。

妍子對大姐的去向興趣未改,她問到:“你是說大姐到了雞足山,叫什麼寺,在哪兒呢?”

“雞足山祝聖寺,就在大理邊上,距離這也不遠,坐車三個多小時就到了。”

大理,我們就是從那裡來的啊。我和妍子到過的崇聖寺三塔,我是難以忘記的,因為,在翠華山碰到的那位吹口琴的大姐,曾經在這裡出現過。

我問到:“大理不是有個崇聖寺嗎?這與雞足山那個祝聖寺,有關係嗎?”

“有關係,都是因為一個人,虛雲老和尚,這位近代佛教史上偉大的人物,不要說這兩座寺廟因他而興盛,就是整個雲南近代的佛教,也因他而興盛,甚至,近代中國佛教的保留與興盛,也與他的努力有莫大的關係。”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虛雲老和尚的名號了,難道,這樣一個著名的人物,在雲南留下了不平凡的經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大哥重新泡了一壺茶,給我們倒上後,說到:“如果你們感興趣,我可以講一講這方面的故事。”

“好喂好喂,我們想聽”妍子歡欣雀躍起來。

“要說起來,有一個著名的傳說。當年佛陀圓寂後,其著名弟子,有個叫迦葉的尊者,他不僅是佛陀弟子頭陀第一的戒律森嚴者,也是為佛陀舉火荼毗者,可謂是最重要的第子之一了,他的求法經歷也是一段傳奇。”

有故事有傳奇,聽眾就有興趣。我和妍子不能免俗。

“迦葉尊者有妻子,是一個絕色美人。但二人都看透人間悲苦,希望得到解脫。二人結婚後,發誓要尋求大道。迦葉先出家,到處尋訪修行,最後碰上了佛陀,僅八天就得到阿羅漢的成就。當他本人成就後,想起了等待他的妻子,因為當年離家前,他答應過妻子,當自己得到真法時,要接引對方。他妻子被接來,成為歷史上最早的女性出家人之一,進入尼眾僧團,後來妻子也得到了大成就,佛陀在世時就稱讚她宿命通達,這就是具備瞭解三世因果的神通。”

這種夫妻共同成就的故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過。迦葉尊者,在很多寺廟裡,都見到過他的塑像,屬於十八羅漢之一,當然是佛教中重要的人物了。

“迦葉尊者的神奇不僅於此。佛陀滅度後,按佛教規矩是要火化,但弟子們怎麼也點不著火,一直等到遠在外地的迦葉尊者趕到,迦葉舉火,才順利點燃。這是一。在佛陀在世時,說法時一般大家都是站著聽法的,能夠有資格像佛陀那樣坐著的,迦葉就有這個待遇,這叫分坐之禮遇,他並不是佛陀最早的弟子,卻被佛陀如此重視,這是二。他本人堅持嚴格的頭陀行,也就是苦行,戒律是最為嚴格的,他本人就是戒律的化身。佛陀臨終前有人問,您滅度後,我們以何為師?佛答:以戒為師。可見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而迦葉就是戒律的代表,重要不重要?這是三。第四,佛滅度後,僧團即將解散,但迦葉號召有成就的大弟子們,集中在一起,把佛陀生前的教誨記錄下來,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如果沒有他的倡議,今天的佛教將以何種面目存在?第五,佛陀在世時,有一天說法時,沒有說話,只是舉了舉手中的鮮花。此時大眾都不知所云,只有迦葉對佛陀微微一笑,佛陀就把這個法傳給迦葉了,佛陀說了一段話:吾有正眼法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外,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著名傳說拈花微笑,也就是你們熟悉的禪宗的來源。所以,今天在內地流行了上千年的祖宗,其源頭祖師,就是迦葉尊者啊。”

他說到禪宗,雖然我是宗教的門外漢,但只要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中國人,沒人繞得開禪宗這個話題的。這個宗派對中國文化、中國人影響太大,以至於它成了中國文化永恆的影子,映照著無數才子巨匠的智慧和成就。從白居易到蘇東坡,哪一個不被禪所吸引、所籠罩?

“當然,對於迦葉尊者來說,最重要的傳說,是與雞足山有關的。”

劉大哥長時間說話,也需要停頓一下,我們都喝了幾口茶,就像某個音樂劇場的幕間休息,等待著最精彩的一幕。

“在迦葉尊者的主持下,佛陀偉大的弟子們完成了佛經集結的重大任務後,迦葉尊者開始履行他最終極最偉大的職責了,守護佛陀的袈裟。按佛陀生前的囑咐,下一世,不知好幾千萬年後,有新佛出世,那是彌勒佛的世界。等彌勒佛駐世之時,他就出定,將釋迦牟尼佛的袈裟交付於新佛。據經典記載,他入定等候的地點,就在雞足山內。”

我與妍子聽到這裡,覺得太過神奇,如果迦葉尊者目前還在入定的話,那麼他已經有兩千多歲了吧。況且,這麼大的山裡面,他是從哪裡鑽進去的呢?今後,他要從哪裡出來呢?

劉大哥分別給我們斟上了茶,說到:“這只是個傳說,肯定不是雲南的雞足山。因為按經典記載,當時,迦葉尊者所說雞足山只可能在古代的印度,不可能跑到雲南來了。但是,因此傳說而形成的佛教文化,卻是不爭的事實。雞足山佛教文化,至今也有一兩千年了,幾經興衰,近代,在虛老和尚的努力下,才得到巨大的振興。”

妍子略顯失望:“原來只是個傳說,我以為是真的呢。”

我問到:“先不論迦葉尊者的傳說真假,但虛老和尚的事蹟,恐怕是真的吧?”

“當然,他的事蹟是做不了假的。”

一聽有真實故事,妍子的興趣再次調動起來:“那你就說虛老和尚這一段。”

妍子把人家當成說評書了,好象再聽五毛錢似的。不過,劉大哥談興不減,繼續講述了虛老和尚的故事。

“關於虛老和尚充滿傳奇的一生,我就不用細講了吧,你們或許也聽說過。”劉大哥以平緩的語氣開頭,但更勾起了妍子刨根問底的決心。

“要講要講,我沒聽說過呢,這個人很厲害嗎,哥,你聽說過嗎?”

我只好回答到:“在書上看到過他的一些事蹟,記憶最深的是,他活了一百二十歲。”

“哇,這太了不起了,就憑這,我也想聽聽這個人的故事。”

劉大哥被迫從頭道來:“他是生活在中國最動盪年代的偉大人物,跨越數個朝代,只幹了一件事情:振興佛教。他是中國近代佛教界最為傳奇、影響最大的人,他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人的經歷和貢獻,抵得上千百萬人的努力。”

這兩個論斷,或者說是評價,不是一般人能夠擔當得起的,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愛好,我也對他的經歷產生了深厚了興趣。

“由於他一生經歷的傳奇故事和偉大功德太多,我不可能一一講完,況且,對聖賢的故事,如果因為我記憶不準確而講錯了,也是罪過。所以,我講的只是我記憶深刻的,或者你們聽得明白的故事,只算是概略介紹一下。如果你們對他的事蹟感興趣,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下,查一查他的年譜,就知道了。”

他這樣鄭重其事,反倒讓我意外,我們只是想聽個故事,他卻像對待教科書一般,可見他對此人的尊敬了。

“虛老和尚生於清道光年間,1840年也就是鴉片戰爭爆發那一年,誕生於福建泉州,原籍是湖南人,因父親在福建官府工作,全家居住福建。他俗姓蕭,他出生時,估計因為是隨胞衣一起出來的,身體外面一層肉膜包裹,也就是這種不正常生產,讓他的母親因疾病失血和驚嚇,而當即死亡了。”

妍子突然說到:“那不跟哪吒一樣?”

“具體什麼情況,虛老和尚當時自己不可能有記憶和描述的,估計他也是根據當時身邊人對他後來的講述而說的。”劉大哥繼續說到:“所以,虛老和尚是由庶母養大的,古代有嫡母庶母之分,他的親生母親是他父親的正妻,所以他母親就是嫡母,他就是嫡子。庶母是他父親的小老婆,與今天的繼母不是一個概念。但幸運的是,他庶母對他非常好,把他當自己親生兒子一樣寵愛,所以,他少年時,是不缺少愛的。”

我們今天對許多出家人有偏見,比如有的是因為小時候有心理傷害,缺少關愛,或者家庭貧窮,進廟可以吃口飽飯;再不濟就是青年失戀,感情受到打擊,再不是中年事業失敗,對人生心灰意冷等等。總之,我們總喜歡認為,出家是因為人生失敗而選擇的。劉大哥強調這個,估計也是為了掃清我們這種認識吧。

“他從小讀書,父親當然希望他科舉成名至少也可以經營家業。他雖然天生聰明,讀書進步很快,但他卻很早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還私自離家出走,企圖私自跑到寺廟出家。他父親一看,這不行,得想辦法了。就給他訂了親,一妻一妾,姑娘也漂亮也賢淑,但他迫於父命,不得已拜堂成親,但成親同房,卻沒有肌膚之親,他也對兩位新娘述說了自己的理想。再後來,他找機會還是離家出走,在福建一個寺廟出家了。當然,後來,受他的影響,他的庶母和夫人,也一起出家了。”

妍子聽到這裡時,不忘調侃我一下:“你看,人家兩個老婆都出家了,你只有一個老婆,為什麼還在家裡?”我當玩笑,沒有回答,想聽劉大哥繼續講。

說到這裡,基本上把虛老和尚出家前的事情講完了。

“至於虛老和尚出家後,如何修行、如何開悟、如何弘法、如何成就,我不想一一細講,因為你們也許難以理解,而且我的記憶也怕有所偏差。我只講他的一些歷史事件,用事功來證明他的偉大。”

“他十八歲出家,在光緒二十一年,也就是他五十六歲時悟道,期間經歷了無數艱辛和奇遇,終於成就一代宗師。後來名滿天下,成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國師。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皇帝和太后逃難往西安,虛老和尚就是少數隨行者之一,可以說,他是這段歷史最清楚的見證人。民國時期,到處推廣佛教,軍閥混戰時期,四處奔走呼號、打官司、找政要,保護寺廟。在他的倡導、奔走和直接領導下,恢復建立了一百多座寺院,為民國、新中國憲法中保障宗教自由的政治條件,起了巨大的作用。不僅蔣介石、林森等專門拜訪過他,就連周恩來,也非常尊重他。他的行程除了內地、雲南、西藏等外,遍及大半個中國,還多次深入南洋、南亞諸國,傳播佛教,交流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宗教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不可忽視的在人物。但在中國佛教史上,他還有更為清晰的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在唯物主義佔主導地位的共產黨政權中,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憲法。二是在禪宗即將衰落,各門派後繼無人時,一個人承擔了五個宗派的傳承,培養了大批佛教人才。如今,在中國內地,江西雲居山,是他最後一個道場,也是他圓寂的地方,仍然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地點,出現了許多高僧大德,這都是虛老和尚的徒子徒孫。”

聽他這樣一說,我明白了,虛老和尚的偉大業績,更明白了中流砥柱這個詞的含義。當聽說他憑一人之力傳承禪宗五個宗派的時候,就肅然起敬,因為,我知道,禪宗在中國文化中的巨大意義。

“但是,這些與雞足山,有什麼關係呢?”妍子的問題很及時,其實我也很想問。

“因為那個古老的傳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雞足山就是佛教聖地了。但是在近代,由於中國的衰落,佛法也開始衰敗了,虛老和尚來到雞足山時,親身見到了雞足山佛法的墮落。原來的盛況沒有了,基本沒有一個十方叢林,只有向個子孫廟,戒律鬆弛,佛法快要斷絕了。”

我聽到了一個新詞,立即問到:“什麼叫十方叢林,什麼叫子孫廟呢?”

劉大哥解釋到:“所謂十方,是佛教的一個說法,我們知道四面八方,再加上方、下方,這就是十方。十方叢林對天下所有佛教徒開放,天下所有和尚都可以在此掛單修行,屬於公共賓館。但子孫廟,則只對本門派的人開放,雖然同是佛教徒,但不是這個門派的,是不可以掛單的,這就像單位內部招待所,只接待本系統的人,不對外營業。最極端的例子,有的子孫廟,父親是方丈,傳給兒子也是方丈,佛法的財產變成了他私家的遺產了。這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守戒律的。”

這下我明白了,虛老和尚要振興雞足山佛法的原因,實在是太衰敗了。

“在光緒三十二年的時候,虛老和尚已經六十七歲了。當時,他利用自己在皇室的影響力,提議皇帝,重新整修雞足山缽盂峰的迎祥寺,皇帝不僅頒旨准許,還資助了大量物資,並且賜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就是你們文大姐這次去的祝聖寺。當然,你們前面問的,大理的崇聖寺,也是虛老和尚經過修整重興的寺廟。除此之外,虛老和尚在昆明也修了寺院,捐贈了不少物資和財物。而且,為雲南培養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其中還有大成就者,一時轟動。”

那他是怎麼圓寂的呢?何以證明他的影響和成就呢?這些問題我沒有當場發問,因為,準備晚餐的時間到了,今天的茶敘也到此結束。

吃過晚餐後,我回屋開啟電腦,和妍子一起搜尋關於虛才和尚的事蹟,發現了他的年譜。甚至包括他的大量照片,當時記者對他的報道,他弟子的回憶,以及他許多的傳奇故事,才明白這樣一個偉大的曲折的人生,是那個動盪年代的不朽柱石。

虛老和尚是一九五九年去世的,在他圓寂的地方舉行了宗教儀式,在北京,中國佛教協會也專門為他的圓寂舉行了莊嚴的儀式。他去世後,火化,出現了大量的彩色舍利,多數被當時的親近弟子哄搶,還仍有一部分,留在了寺院的虛公塔內,現在,雲居寺,還有陳列虛公生前遺物的紀念館。這些活生生的例項,確實破除了我的好多疑惑,也讓我對佛法產生了真正的興趣。

妍子的興趣點不在這,她只是不明白:“從1840年到1959年,明明只有119歲嘛,怎麼說是10歲呢?119歲也很長壽啊,為什麼非要誇大,非要湊個整數呢?”

我笑了起來:“不要以為數學會加減,就隨便提問題。你這個問題太搞笑了,我都不想解釋,你啥也不懂。”

妍子不服:“你解釋一下嘛,哥,你要不解釋,晚上莫惹我!”

她拿出絕招,我就不得不服了。“人們說一個人活多少歲,一般都是說虛歲。也就是說,你要上學,老師問你:多少歲了?你一般不會這樣回答:老師,我六歲零十個月了。你一般直接回答:老師,我七歲了。這個七歲,就是虛歲,湊整了,你好說,別人也好記。如果要準確的話,你會這樣回答嗎:老師,我六歲十個月零三天又七個小時十八分鐘,一看錶,不對,十九分鐘了。”

我這樣一形容,妍子輕輕拍了拍我的臉,嫵媚地一笑:“調皮!”。

此時,她真妖嬈!(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