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我是認真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我是認真的”

“國學”這個詞在最近幾年流行起來。但這個詞並不準確,新文化運動時期,大家都對它作了批判。把它概括為中華傳統文化,又好像大了點。把它概括為中國神秘文化,又好像小了點。拒我觀察,當今講國學的,忽悠的多。

我需要像南懷瑾那樣包羅萬象的老師,他會擴充你的視野,讓你有一個俯瞰式的整體把握;我也需要像季羨林那樣專攻一項的老師,讓你有一個管窺式的精確瞄準。

後來,我才知道,張思遠的想法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他思考得真是有點遠。

一來這個班,我就明白,所謂的國學大師,就是一個混飯吃的。講了一些易經的常識,穿鑿附會的多,其最大特點:毫無實用性。比如,他說一個手掌五個手指,就是對應五行,並且對應五臟,手背為陽,手掌為陰。但如果有學生追問,如何利用五指看病,他就顧左右而言他,語焉不詳了。

其實,只要學過《黃帝內經》的人,就知道五行生剋及五臟間的相互關係。但這位“大師”,連這起碼的常識都不知道。《內經》上講,心肝脾肺腎對應火木土金水,如果隨意補腎水,則會剋制心火,導致心臟出毛病,這是基本原理,“大師”竟然不知道,怪不得原來有個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只聽了一節課就走了。

不僅如此,這位“大師”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儒釋道)簡單歸結為儒家,把儒家簡單歸結為程朱,把程朱簡單歸結為“三字經”、“第子規”等,就不是知識不全了,完全是故意忽悠!

我不反感儒家,我認為儒家必須從《論語》學起,程朱是儒家的墮落變異,我非常反感,因為它束縛了中國人生動活潑的創造力和質樸的價值觀。我不反對《三字經》,但它只能作為開蒙參考讀本,沒多大學術意義。

我最反感的,也恰恰是這個“大師”最得意的:《弟子規》,當今是何世?還要搞奴化?這樣的人如果在中國形成氣候,中國將何以在現代社會自處?完全害人!

我發覺有一雙眼睛總在盯著我,沒錯,是他:張思遠。他好像對老師的上課並無多大興趣,而是總在觀察我的表情,當我擺頭看見他時,他那迅速躲閃的目光證明了我的猜測。不行,這小子有鬼,哥要找他聊聊。

“哥,你聽了兩節課了,怎麼樣?”

“就那樣。”我要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看這小子耍什麼花樣。

“別,哥,我早就看出你已經不耐煩了,其實,我找你來聽這課,是有目的的。”

果然年輕,心裡存不住話。“你小子,膽子大,敢誆我,說,憋什麼大招呢?”

“哥,你不會生我的氣吧。”

“有屁快放!”

“其實,我早就看過這個老師的影片,我也覺得沒什麼水平。但我覺得你跟我父親那事算命,挺準的。我想,算命應該也算是傳統文化吧。如果,是的話,那麼,你肯定對這個老師的課聽不下去。但是,我對傳統文化確實想學下去。對不起,哥,這是你把我的興趣勾引起來的,你得負責,教教我,哥。”

“原來是這。開什麼玩笑,我自己還半桶水,哪敢教你。”

“哥,我不這麼認為。我聽了很多人的課,但我覺得管用的東西少。就你能算命這本事,就值得學。如果,你說你是半桶水,那這些教授豈不是一碗水都沒有?”

“不能這樣說,有的教授知道一些道,但他沒有學過術,這不妨礙他教你。我學過一些術,但,道嘛,我也在尋找過程中。”

然後,我把我師從董先生的故事簡略地告訴了他,並把我到北京的兩個目的也對他說了了說。唬得這小子一愣一愣的:“我靠,我真碰上個大師!”

“我不能教你。”

“為什麼?哥,你嫌棄我?”

“不是,因為我自己並沒有明白道,不具備授徒的本事。對術來講,它只是謀生的手段,我個人隱約覺得,幹這行有違因果,不是你發展的方向。你作為名校的研究生,謀生的手段已經有了,沒有必要向這方面發展。但是,我的直覺是:你小子肯定還有其他目的。”

當“有違因果”這四個字蹦出來的時候,也嚇了我自己一跳。我相信因果嗎?為什麼它會從我嘴裡冒出來?是自然的下意識反應還是神靈指引?

“果然瞞不了你,哥,我就是想讓算下自己的命。”

“哈哈,繞了個大圈子,你尾巴終於漏出來了,說吧,算什麼?”

“我想算算我姻緣。哥,我女朋友你也見過了,我想算算我和她有沒有戲。”

“有沒有戲那麼重要嗎?你演的戲還少了?”

“哥,別笑話我,我是認真的。”說這話時,他居然臉紅了,他居然臉~紅~了~

“哥,你扎我心了。我跟她認識後,才知道什麼叫愛情。有一句信天游唱的:高山上修廟還嫌低,面對面坐著還想你。我找到那種感覺了。跟你說實話,我跟她到現在幾個月了,別說跟她那個,就是拉手擁抱也是上週的事,還沒發展到親親的地步呢。”

“看得出來,我又不是瞎子,你是把她當仙女了。”

“哥,你知道嗎?她是農村考出來的,一直努力學習,想透過學習改變命運,從未談過戀愛,所以在感情上有點潔癖,我怕她知道我以前的事,那就慘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知道,恨,能改變一個人,比如說我,因為恨,我至今都無法原諒我的親媽。但在張思遠的身上,我看到,愛,也能改變一個人。比如他因為愛他的父母,所以努力考上了名校。現在,因為愛他的女神,所以在改變自己的性情。

但是,我不能跟他算這個命。我得保護他善良而脆弱的心靈,就像我不給我自己算命的道理一樣,我不能破壞命運的自然流程,也不願過早知道上帝的安排。

讓時光像流水沖刷我的靈魂,我甘願接受被情感淹沒的命運!我想起法國有個小說,名叫《追憶似水年華》,其主要特徵是對細節和心理感受過度細微的描寫,細膩得讓人倒胃口。但其中有個場景我認為比喻是恰當的:我像是躺在河底的觀察者,看時光的流水靜靜淌過,我要看清每一絲波紋每一根水草。這樣就能留住時光嗎?這樣就能賦予過去以意義嗎?佛說:過去心不可得。普希金吟唱到: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但,我們由過去而來,現實的轉換並不是那麼容易抹殺過去的情緒的。

這是我感情受傷的後遺症,難道我還沒從那個事件中走出來?

是的,並沒有走出來。在夢中閃現,或者誤認了街上的背影,在床邊聽到自己的呼吸,彷彿還有她的聲音。逛遍三里屯,隱約聽到也曾經的歌聲;偶過朝陽區,期望能偶遇她的眼神~~~

“哥,想什麼呢?你是在跟我算嗎?”

“沒有,我在想一件事情。”此時,我對這件事有了兩方面的推理:第一,如果,我算出來的結果,是他倆好事有成,那麼,張思遠會在今後認為此為命中註定,他就少了追求牽掛的動力,為此愛減色;第二,如果,我算出來他倆沒有結果,那麼,提前增加了張思遠的痛苦,都是划不來的。況且,古語云:寧拆一座廟,一拆一樁婚。我堅定了不給他算的決心。

“思遠,這件事我不能跟你算。你別起急,聽我跟你慢慢說。算命,你要的是一個結果,但是愛情,最重要的是那個過程。你說,你會為今天的晚飯激動嗎?你會為明天的課程激動嗎?不會,因為,這是註定的知道結果的事情。但是你會為她激動,美,就在結果的不確定中,就在對預期的努力中,就在那一瞬間眼波流動的對視中,看得出來,你很享受這個過程。為什麼要去破壞它呢?”

“哥,我還是想知道結果。”

“那你知道結果是為了什麼?如果你知道你和她會成功走入婚姻甚至一生相守,你會不這麼瘋狂地追求她嗎,反正她終究是你的人?如果你知道你們長不了,你會馬上會離開她,另覓新歡嗎?”

“那肯定不會。”

“那就保持期待,讓子彈飛一會兒。”

我記得在北大的某次文學創作講座上,我聽到過一個老師講過,要讓文學作品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打破暈輪效果,別讓人看到了開頭就猜出結尾;二是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感漩渦,讓讀者在情感代入中激盪情緒;三是保持期待的張力,讓最終的結局只在最後出現,甚至最後都不出現。這就是美!愛情這事,也這樣。

“保持期待,保持期待,哥,有時,這是煎熬!”

“這就對了,有苦才有甜,幸福和煎熬是夥伴,這就是你的心靈體操、這就是你的情感鞦韆,玩去吧你!”

“哥,我真的是認真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