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三年?弘治都掛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打狗港,天然的深水港,被顏政改名為致遠港,這個時空此地將不會被取一個帶有日本風格的名字。

這裡也已經建設了一條簡易的棧橋,一艘駁船正在緩緩的駛入。

棧橋下的士兵,立馬招呼勞工趕來卸貨。

船上的貨物,除了耕牛和農具以外,還有大量的糧食、紅磚和代水泥,以及一些木材預制板。

卸貨完畢後,這些物資便立馬透過漕船,轉運到上游去。

沿河兩岸,可以看到不少六頭牛拉的重型犁機,正在深深的破開燒荒過的土地,破開之後,立馬就會有勞工,將其平整造壟。

水渠開挖也可以使用深耕機,如此一來可以省下不少的功夫。

九千倭人勞工,在這裡勞作一個月後,已經開墾出了大量的耕地和甘蔗地。

離河近的就種稻子,遠的就種植甘蔗,這是既定的策略。

一個紅色的廠房也正在建設,到明年的這個時候,這裡就將出產白糖。

阿奈望著這一切,不由回想起了最初開墾的日子。

當初部落連鐵器都沒有,只能用木製的農具,去開墾鬆軟的土地。

幾百個人開墾一個月,還不如現在的重型犁機跑一個禮拜。

唯一費勁的地方,就是需要砍樹。好在這個地方,有整整一大塊的平坦地帶,樹林稀稀疏疏,完全不是莫城那邊的密林密佈。

所以在這邊開墾,很輕鬆就能弄出大量的良田。只是這邊的土地,有鹽鹼化的問題,需要用大量的水洗刷一兩年後,才能獲得高產。

而同樣的情形,在東寧區域也在上演,那邊蘆葦地密佈,重型犁機就如同快子捅豆腐一樣,無比順暢就能深翻出土地。

李有田已經分到了地,現在被僱傭成為了一名墾荒工人。

據說國君在瞭解東寧的情況後,立馬下達了一個指令,要在東寧這邊,實行什麼新式農場。

要將所有土地都開墾出來,形成一個個的大平地。

餘下的邊邊角角,才會發給其他人去種植。而這些大平地,都會請工人來種植和收割,收成全部歸於儲備糧倉。

李有田不知道大平地種田會有什麼不同,不過僱傭的工錢非常高的,他很樂意一直幫著幹下去。

不少人跑回明國去的人,也已經將家人或者同鄉帶了過來,返回率達到了80%多,彷佛開啟了一種新的收攏人口的方式。

若是剩下的十來批都送回去後,估計東寧的人口,將達到七萬餘人。

這也是讓顏政非常驚喜的一點,原先收攏疍戶,也是運用參觀團的方式,參觀完後,整個村子、整個村子的願意前來。

此次這些人,也算是見識過東秦政權後,再跑回去的明裔。

這說明東秦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只要找到一個信任的媒介,就能讓他們前來投奔!

為此,顏政決定將參觀團活動擴大化,同時讓本地歸化已久的明裔,定區域的派出去一部分,讓他們在當地負責宣傳拉人。

…………

…………

華夏二年3月15日,出使明國的使團回到了鹽港。

他們自京師離開後,一路走大運河,經過沿岸數省,最終抵達寧波,乘坐著錢塘水師的船回到了鹽港。

由於採取拖拖走走的方式,他們總共走了整整四十二天,對大明南北的情況,算是有了一個淺顯的認識。

“鹽港怎麼聚集了這麼多兵?”剛下船走了幾步,阿信就發現了情況不對勁。

張三風也不由得眉頭一皺,趕忙到一旁海關進行了登記通報。

得知是使團回來了後,裡頭值班的員工立馬起身敬禮道:“歡迎回到祖國,出使的同志們辛苦了!”

張三風回了一個禮問:“鹽港為什麼這麼聚集了這麼多兵?”

那員工笑了笑說:“最近演習,三個營的新兵,加上兩個營的老兵,將在東秦島分區域進行登陸作戰。”

“此時演習幹什麼?”

“我也不知道,不過以後就是這樣演習,說是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每次演習,也都會伴隨掃蕩作戰,一切不給我們納稅的部落,都將受到覆滅!也是為了肅清一切外來勢力,保證對東秦的絕對掌控權。”

張三風點了點頭,倒是能夠理解登陸演習的重要性。

“君上現在也在鹽港!”那員工又道。

“君上在鹽港?”阿信有些驚喜。

那員工點頭道:“前幾天剛接見了一些前來貿易的商賈,對咱們招商引資的工作,也進行了視察和訓戒。這幾天是準備試驗什麼火車機頭,反正鐵軌都鋪老長了!”

阿信笑了笑,立馬帶上邱睿才,同張三風一道前去招待所尋顏政。

很快,三人來到了招待所門前,由於門被反鎖,敲了好一陣藍雅才把門開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顏政就坐在書桌前,笑容和藹道:“你們幾個回來啦?”

阿信嗯了一聲,將一份文書獻上說:“君上,此行我們同大明商談琉球問題,基本達到了目的,明國同意了咱們五年租期的議桉,不過其餘方面,一直都沒有鬆口,只解決了琉球問題。”

顏政翻閱了一下,上邊關於談判的記載,非常的詳細。

他看了大概半個小時後才看完,基本可以判斷出,明國無意也無能力,過於介入這邊的局勢。

其次就是明國對東秦的警惕性很高,乃至於盔甲、火炮貿易一事,明國也直接給否了。

不過大明能維持現狀,這說明君臣上下還是極其理智的。

換做是顏政,也一定會好生整頓內務,多做準備之後,才決定是否同東秦翻臉。

聰明人都明白,維持現狀不能帶來和平,但的都覺得,沒有一下拍死對方的實力前,最好先緩和看看。

等到一方準備好了,或者一方按耐不住了,那麼維持現狀將是一種奢望。

可惜,明國君臣的局限性在於,他們不清楚東秦發展的多快,不清楚弘治再過三年就得掛掉!

所以五年同二十年,其實區別不大,顏政想要的就是維持現狀,或者大明進一步開放。

“能談成這樣,我已經極其滿意!今後可能會有一些小動作,不過不妨礙大局!”

阿信點頭贊同,有些哭笑不得的說:“明國君臣都很頑固,一些明明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卻很堅持!”

顏政也笑了笑,望向張三風問:“讓你們打探明國虛實,打探的怎麼樣?”

張三風鞠了一躬,將一份文書遞上前去。

“君上,此次我們著重探察了大運河兩岸,雖說一路上高大的城池不少,可兩岸的明軍瘦弱不堪,有些軍士甚至如同乞丐一般!武器更是簡陋,唯一可以依仗的似乎只有城池,若是城外野戰,明軍需要十倍、乃至百倍,才有可能有勝算!即便是憑城固守,怕也是抵不過我們的大炮轟擊!”

“而大運河上,最堅固的城池當屬鎮江!那裡也是明國物資轉運的地方,我從君上劃的地圖猜到,鎮江可能是大運河同長江的交匯點,所以明國修建了如此堅城!但鎮江城一破,大運河沿岸的其他城池,便不能同明國的南方有物資往來!這裡雖有堅城,其實卻是弱點。”

顏政挑了挑眉,張三風的眼光還是挺毒辣的,事實上任何人攻打中原王朝,只要有水師之利,只要知道中原王朝的地理,絕對會選擇攻打鎮江城!只要漕運的方式還保留著,那裡便是中原王朝的七寸。

“你確定明國的兵士,都不堪一戰?”顏政多問了一句。

張三風非常確定的說:“我見過的明國士兵,眼神渙散、神情慵懶,完全沒有精氣神,瘦弱更是普遍,一路上還親眼見過,被上官痛毆至死的士兵,還有偷東西被百姓追逐毆打的明國的士兵!聽邱先生講,這群人是什麼軍戶,普遍日子過的不行!”

“且一條運河上,北方的漕軍比南方的面貌要差,如此軍隊,我不知道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顏政雖有些疑惑,可還是點頭選擇接受。

事實上,東南半壁的明軍在土木堡之後,戚繼光改革之前,戰鬥力確實非常的低下。等到戚繼光搞出了募兵制,加之明朝君臣也有意改革軍制,這才使得明朝有了幾支堪用的野戰軍。

像關寧軍就是募兵制下的強軍,還有戚家軍,也是完完全全的募兵制產物。

可惜萬曆怠政之後,在軍制上的改革陷入停頓,募兵制反而使得明朝賦稅,多半花在了維繫遼東幾支強軍。

至於弘治年間,軍力還真不如正德年間,好歹正德還親自巡視九邊,整頓了九邊的軍務。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